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
今传媒
2020年第9期传媒调查报告
科学期刊出版伦理研究现状
与热点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
周红利 夏 玲 张红英
(成都医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1998年1月1日~2020年3月16日间收集CSSCI收录的有
iteSpace,对作者情况、论文来源期关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研究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
刊、主题内容、论文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该计量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近年期刊出版伦理的研究态势,希望对以后研究出版伦理方面的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出版伦理;文献计量;科技期刊;共词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085-04
科技期刊是学者、普通大众获取学术热点和科技
1]
前沿的重要媒介
[
,作为学术成果的传播载体,承载
分析我国出版伦理的时空分布、研究热点及趋势等,
旨在了解科技期刊出版伦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为科技
期刊从业人员和该领域的相关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着科研人员的最新成果。科技期刊如何能做到公正、
公平,且符合出版规范的要求,这是作者、审稿人、
出版者及传播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因此,出版伦理
必然成为科技期刊出版领域中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出
版工作的重点。期刊论文从写作、投稿、审稿、编
辑、出版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中都需要全面的出版伦
理知识武装护航。出版伦理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尊重和
保护,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诚信氛围。出版伦理涉
及多环节、多对象、多学科。多环节包括作者投稿前
论文写作伦理自查;投稿后编辑伦理审查、同行评
议、学术不端软件检测等;稿件录用后再次发表的伦
理审查等。多对象指作者、审稿专家、期刊编辑、出
版者、传播者等。而多学科涉及伦理学、出版学、法
2]
律、传播学等
[
。当前,科技期刊的科研诚信氛围不
一、方 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1998年1月1日~
2020年3月16日期间收集(CSSCI)收录的文献为
研究对象,从主题、关键词、篇名这3个方面输入检
索词,检索词按“出版”“期刊”“编辑”“审稿人”“作
者”与“伦理”“道德规范”“学术道德”“科研诚信”“学
术诚信”“学术不端”“学术失范”进行两两组合模糊检
索,在此基础上查重、筛选并排除初始检索结果中的
通知、投稿须知、报纸、会议论文等非学术论文类信
息后,最终获得相关度较高的论文483篇。以“down
4]
load.txt”为文件名下载并保存为Refworks形式
[
,并
以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绘制出版伦理
5]
知识图谱
[
,数据处理完成时间为2020年3月16
浓,学术不端事件屡次发生,学术诚信的保障机制急
3]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研需完善
[
日。将合并后的有效文献进行格式转化后导入软件,
设定分析时间为1998~2020年,以两年为一个区间,
分别以机构、作者、关键词为网络节点进行相关分
究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SSCI收录
的数据为来源,利用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收稿日期:2020-04-08
作者简介:周红利,女,成都医学院学报编辑部责任编辑,硕士,主要从事期刊编校工作;夏玲,女,成都医学院公共
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方法与应用研究;张红英(通信作者),女,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
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伦理思想研究。
85
今传媒
2020年第9期
析,TopNperslice=50。本研究的具体方法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方法流程图
二、出版伦理概况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
进行分析,出现了79个节点,3条连线。在关键词的
出现频率
≥
10中,“学术不端”“学术期刊”“科技期
刊”和“学术不端行为”位居前4位,即这4个关键词
是出版伦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如表1所示)。
表1 关键词及文献量
关键词文献量(篇)
学术不端157
学术期刊73
科技期刊58
学术不端行为50
编辑41
学术规范23
医学期刊22
伦理12
学术诚信10
本文采用TimeZone显示共引网络关键词的时序
变化,通过Pathfinder算法对本研究文献进行热点演
进分析,得到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的关键词时序知识图
谱(如图2所示)。出版伦理领域的研究主题随着时
代在不断细化。最初的研究关注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方面;2004年集中在“学术期刊”,随后细化到“科技
期刊”“医学期刊”;2008年起,科研诚信、学术不端
事件屡屡发生,于是研究主题集中在“学术诚信”“学
术不端”等方面;近两年因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冲击,
86
传媒调查报告
出版伦理又对“利益冲突”“人工智能”“数字出版”等
方面进行了研究。
图2 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关键词时序知识图谱
(二)作者分析
为了避免因机构的影响而出现同名作者的现象,
笔者对知网采集的原始数据中的作者信息进行了进一
步筛检,由于某些原因同一作者可能先后于不同单位
就职的情况未列出。2012年前后是高产作者的平均
始发年份,对发文量
≥
3的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如
表2所示,高产作者共有6位,参与了出版伦理领域
共26篇文章的创作,其中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冷怀
明主任发文最多,他们是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相关主题
研究的中坚力量(如表2所示)。
表2 作者及发文数量分析表
作者发文量(篇)
冷怀明6
钱俊龙5
范少萍4
栾嘉4
张志强4
游苏宁3
合作网络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以该作者为中介
的合作度,各节点连线的粗细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次
数。由图3可知,高频作者中出现了明显的网络特
征,表明作者中初步形成了一些比较高产的研究团
队,成果突出的团队有:1.邓强庭、李娜、黄超、徐
迪雄、栾嘉;2.潘、魏均民、魏佩芳、姜永茂、郝
秀原、刘冰、包靖玲;3.王福军、冷怀明、谭秀荣;
今传媒
2020年第9期
罗云梅、李缨来、胡川、蒲素清、杜亮;4.钱俊龙、
谢燕、潘小伦、熊樱菲;5.刘苏君、马云会、王雅
西、王红丽;6.邓瑶、朱宏儒、洪青标;7.陈立敏、
李启明、刘凤华,且他们之间已形成了规模庞大、关
系密切的合作网络。
图3 出版伦理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
(三)论文发文机构分析
为深入了解各科研机构对出版伦理研究的贡献程
度,选择机构为节点进行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发
文量
≥
3的机构共有8个。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达21篇,其次是出版发行研究9
篇,第三是中国出版8篇。
表3 论文发文机构分析
期刊名称发文(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1
出版发行研究9
中国出版8
出版科学6
情报杂志4
中国编辑4
河南社会科学3
图书与情报3
(四)研究机构分析
对于出版伦理研究机构(如图4所示),大多数
的研究成果来自高校,如第三军医大学、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除此之外,中国科学
院、中华医学会等也较关注出版伦理研究。这些研究
机构中,相互联手合作的还不多。
传媒调查报告
图4 研究机构分析图
三、出版伦理的研究态势剖析
(一)出版伦理的研究热度逐渐升温
近年来,随着科技期刊相关研究团体对出版伦理
规范的不断加强,研究学者及出版机构对出版伦理方
面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展开了深入研究,其研究内容
不断细化和深入。我国研究该领域较早的专家以冷怀
明、钱俊龙、范少萍、栾嘉、张志强、游苏宁等为代
表,他们为出版伦理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领域
学者在不断深入挖掘,为推动出版伦理的研究作出了
贡献。出版伦理的相关研究热度不断升温,与出版伦
理相关论文发文量持续增长成正相关,近2年出版伦
理已成为核心期刊的重要选题之一,部分核心期刊在
发布征稿启事中明确指出了征集有关出版伦理方面的
论文,有效地提高了出版伦理研究的广度和水平。
(二)出版伦理的研究主题逐渐变化
随着科技的变革,新媒体的冲击,当前出版业也
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版伦理研究关注热点不断细
化
[6]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期刊逐年在加强
出版伦理规范研究。近年来,我国出版过程中存在一
些学术伦理失范现象,其中与期刊的重视度密切相
关,出版从业者试图从多层次、多方位构建学术诚信
保障。目前,期刊对出版伦理规范也正在积极完善,
一些期刊的网站正式发布了出版伦理规范的具体要
求:如制订《河南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出版伦理规范》
《第三军医大学出版伦理规范》,这些伦理规范明确
了出版、编辑、审稿人及作者的伦理要求,这些期刊
87
今传媒
2020年第9期
团队也在加强出版伦理方面的研究。冷怀明
[7]
学者对
作者及期刊主动撤稿引出的出版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
剖析,特别是期刊对本刊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撤稿处
理,展现了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抵制的决心,在
期刊界树立了良好的出版道德标杆,值得同行学习。
第二,研究视角独特,如甄巍然等
[8]
在“场域”视角
下分析了出版伦理困境的成因主要有三要素:出版场
域、主导资本、出版人习性。第三,研究紧跟出版热
点。如人工智能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会出现一些内容精彩、风格独特的论文却被剔除等
问题,将出现出版主体的伦理移位、出版流程的伦理
失范、编辑问责的伦理失衡等表现形式。针对数字出
版伦理问题,何军民
[9]
提出推进区块链等技术在数字
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对数字出版产品进行证据加固
与传播路径的追溯;赵文义
[10]
指出学术期刊数字出
版行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与出版伦理的建构息息
相关。
(三)出版伦理的研究机构分析
科研机构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该机构成员发文
量与发文质量
[11]
。由机构CiteSpace图谱可知,中国
科技期刊研究发文量最多,贡献量最大,起到了引领
作用。从地区分布看,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文献产量,
图谱中显示该领域的高产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提示
科研产出可能与当地教育重视程度、经济发展状况有
关。从研究机构来看,高校的产出往往高于其他机
构,提示高校是科研产出的重要力量,同时这也可能
是近年来出版伦理关注“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因素。
此外,就合作情况而言,跨地区的合作较少,且该领
域尚缺乏紧密的团队合作及广泛的学科交融。综上,
可推测今后推动出版伦理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跨地区、跨学科、跨机构的合作。
四、结 语
出版伦理是指论文写作到出版全过程所涉及的相
关人员的所有行为的道德规范的总称,包括作者的写
作及投稿行为,审稿人的审稿行为,编辑部的出版行
为等。出版伦理的相关研究涉及对象多,环节复杂,
88
传媒调查报告
本研究通过构建并分析出版伦理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了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随着互联
网以及数据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伦理成为现阶段的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但却存在研究不深入等问题。
媒介与技术的变革成为推动出版伦理研究不断发展的
动力之一,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期刊出版工作者进一步
深入挖掘和研究,这将会更好地指导科技期刊出版伦
理实践,促进国内出版伦理与国际接轨,实现资源的
多样化、特色化、国际化。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伦理的
理论体系及相关制度建构十分庞杂,期待政府、学
校、社会、出版、媒体等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闫群.学术期刊的市场与运营[J].科技与
出版,2019(2):55-60.
[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M].
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30.
[3] 魏海斌,牛玉,张元园,等.多层次构建研究生学
术诚信长效保障机制探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
践,2018,26(5):792-796.
[4] 辛小月.基于CiteSpace的学术出版营销研究综述
[J].传播与版权,2018(11):43-46.
[5] 张持晨,郑晓,胡伟红,等.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学
科图谱和作者群:《中国医学伦理学》文献计量研究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3):299-306.
[6] 张晓东.出版物设计中的伦理思考[J].科技与出
版,2015(1):82-85.
[7] 冷怀明.撤稿引出的出版伦理问题与处理[J].编
辑学报,2018,30(6):558-560.
[8] 甄巍然,陈昌辉.“场域”视角下出版伦理困境探因
与路径建构[J].出版发行研究,2017(7):11-15.
[9] 何军民.出版伦理:利益追求和文化使命之间的博
弈[J].中国出版,2009(10):24-25.
[10] 赵文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治理的伦理路径[J].
编辑之友,2017(9):39-41+58.
[11] 池仁勇,廖雅雅,王昀.数字出版产业知识产权保
护文献热点及政策启示[J].中国出版,2019(22):
64-68.
[责任编辑:艾涓]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745802a180826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