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与《水土保持学》名词解释

《土壤侵蚀原理》与《水土保持学》名词解释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

《土壤侵蚀原理》及《水土保持原理》两本书上的水土保持名词解释

1、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

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

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2、流域产沙量(sediment yield)——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

的泥沙总量。

3、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

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4、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

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5、地质侵蚀(geological erosion)——就是在地质营力作用下,地层表面物质产生

位移和沉积等一系列破坏土地资源的侵蚀过程。

6、加速侵蚀(accelerated erosion)——指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陡

坡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

(或自然侵蚀)速率,导致土壤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7、正常侵蚀(normal erosion)——指的是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

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8、面蚀(surface erosion)——斜坡上的降雨不能完全被土壤吸收时在地表产生积

水,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地表径流,开始形成的地表径流处于未集中的分散状态,分散的地

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

9、沟蚀(gully erosion)——集中的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质

及破碎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

10、山洪侵蚀(torrential flood erosion)——在山区、丘陵区富含泥沙的地表径流、

经过侵蚀沟网的集中,形成突发洪水,冲出沟道向河道汇集,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

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

11、风力侵蚀(wind erosion)——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

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是岩石碎屑剥

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12、重力侵蚀(gravitational erosion)——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

式。他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失去平衡,发生位移

和堆积的现象。

13、混合侵蚀(mixed erosion)——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

殊侵蚀类型,在生产上常称混合侵蚀为泥石流(debris flow)。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土

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暴雨径流,又是在一定的暴雨条件下,

受重力和流水冲力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14、冰川侵蚀(freeze-thaw erosion)——由冰川运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543126a177453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