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
近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第二批术语对外发布,对“居安思危”“上善若水”
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作出了简明的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今天,
“微言教育”继续向大家亮出这些词语,我们一起学习吧。
【英译】Jingjie (Visionary World)
【释义】“境界”本指疆域边界、土地边界,后来在佛经翻译中,“境界”一词被用于精
神领域,指人破除对于物质世界的沉迷后所达到的精神层次或修为境域。作为文艺术语,主
要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层次和境域,是作者的创造力、理解力和审美能力在精神层
面的综合呈现。有境界的作品是作者真实人格的显现,具备超越凡俗的意味,更能引发读者
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想象,甚至提升读者的感受。“意境”形成较早,而“境界”主要受中唐
以后佛教思想的影响而形成。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境界的阐释最多。王国维往往
将“意境”与“境界”概念通用。他构建了融合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为一体的“境界论”。
但一般说来,意境侧重作者主观寓意与作品形象的完满融会,通过鉴赏使想象得到发挥,而
境界则突出心灵感悟使艺术形象得到升华,强调心灵世界对于作品层次的提升。
【英译】Aesthetic Conception TranscendsConcrete Objects Described.
【释义】诗文中的审美意境往往在物象之外,需要鉴赏者领悟其中的精神之美。“境”指
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境,“象”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具体物象。诗歌由语言文字写成,所描写
的都是一个个物象,在这些具体的物象之外,能够形成整体的审美情境。唐代诗人刘禹锡首
次提出这个命题,表达对诗歌意趣的思考,强调文字与物象是确切的,而审美情境却是微妙
而难以言传的。在古典诗论意境说的形成过程中,“境生象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英译】Be on Alert Against PotentialDanger When Living in Peace
【释义】处在安宁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历代有抱负的统治者都希望国家
长治久安,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沉湎于安逸享乐,而要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及时化解社会矛
盾,防患于未然。这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忧患意识。它不仅成为历代有为的统治阶级时时警
醒自己的治政理念,而且也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一般民众积极进取的一种精
神。
【英译】Lord / Nobility / Monarch
【释义】最早指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在内地位尊崇并拥有一定土地、百姓的统
治者,后专指诸侯国国君和帝王。“君”的字形由“尹”“口”构成,“尹”即治理,指管理国
家,治理百姓;“口”即发令。古人认为,为“君”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德”,即具备
非凡的德行与才能;二有“命”,即秉承“天命”(上天的旨意);三有“地”,即拥有自己的
土地或领地;四有“群”,即管理“群下”(群臣、民众)并为群下所诚心归附。
【英译】Junzi (Man of Virtue)
【释义】“君子”最初用以指称人的社会身份与地位,一般指统治者和贵族男子。但自孔
子始,“君子”更多地被赋予了道德的意义,德行出众者被称为“君子”,反之为“小人”。在
儒家传统中,“君子”成为一种介乎士和圣贤之间的人格理想,它标志着道德人格的确立。“君
子”有志于追寻和实践作为价值理想的“道”,并把“道”而不是权力或利益等视为生命意义
的根本。
【英译】Understand Things and Succeed inOne’s Endeavors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371419a174547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