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发(作者:)
语言研究YUYAN YANJIU补语的汉英之比较——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补语的解释□蒋小棣教了多年的汉语,每次教到补语的时候总觉得压力很大,虽然课本有英文注释,我还是得费些口舌。早前,在分析句子成分时,我会对学生说:“这是complement(补语)。”一来想用英语解释可以联系学生们的语言经验,二来可以省却解释的麻烦,提高课堂效率。可是每次换来的都是疑惑的目光。很显然,学生们以前并不熟悉这个英语词。后来,我联想起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翻查了几本英语语法书后才明白,在英语中根本没有“补语”之说,难怪学生们不明白。那么究竟是英语中“少了”补语,还是汉语中“多了”补语呢?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一、在英语中什么成分在作补语的工作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表示动作的情态、结果、性态、数量的程度等。人们都知道,英语与汉语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既然英语中没有补语,其必有其它成分或功能或形态(如动词的时态变化)能代替汉语的补语功能。请看:a.结果补语:说明动作的结果例:要学好外语必须有好方法——To leam aforeign language well we must have a goodmethod.《英语语法手册》(薄冰、赵德鑫主编北京商务例:她把门推开。——She pushed the dooropen.《实用英语语法》(张道真编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版)例:救活了——to save sb.out of danger《精选汉英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版)例:打通了电话——make a phone callthrough.在英语语法书中,在谈到状语时,说道: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整个句子的句子成分,它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结果、条件、让步、方面、程度、方式、伴随情况等。状语的位置有三个:句首、句尾和句中。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是这样描述(英语的)状语的:an adverbial,like or containing anadverb,that addsmore information aboutplace,time,circumstance,manner,cause,degree,etc to a verb.(汉译:状语的作用相当于副词的作用,它补充说明动作的地点、时间、环境、态度、方式、原因、程度等。)以上几例中,well,tight,open,out ofdanger,through作状语,对应的汉译是(学)好、(勒)紧、(推)开、(救)活、(打)通,作结果补语。很明显,上类中,无论从定义还是从结构说,英语所说的状语和汉语所说的结果补语实是一回事。例:我在路上碰到了他。——I met him onthe way.20印书馆1984版)例:他勒紧裤带。——He pulled his belttight.2005.2
例:昨天我看见他了。——I saw himyesterday.例:他弄坏了我的表。——He broke mywatch.例:记住了——I remembered……例:学会了——S+have learned……《精选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版)以上几个带有结果补语的例子中,英语是由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的,或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动作的结果的。小结:结果补语所对应的英语是由状语来表示的,成分可以是形容词、副词、短语等;或由动词在一定的形态、一定的语境来表达结果意义。b:趋向补语:趋向动词“来”“去”作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性。例:站起来 stand up 坐下去 sit down 走过来 come to 跑过去 run to 冲进去 rush into 走出来 go out 回去 come back 起来 get up从上例能够看出,在英语里是动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来表示动作的趋向性。介词作状语。从结构的比较中可看出汉语与英语在表达趋向时是极为相似的,只是名称不同。汉语中“来”“去”后置,叫结果补语;英语中介词紧跟动词叫状语。这就是结论。c.可能补语:表示动作的可能性。结构是:得ǎ/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了(li o)。让我们先看一些例子,通过例子归纳出汉语中可能补语的格式及其对应的英语的格式,找到汉英之间的关系,继而得出结论。例:我听得清楚。——I can hear it.我听不清楚。——I can't hear it。 《今日汉语》(课本第32课 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版)例:我们看得懂。——We can understandit.我们看不懂。——We can't understand it.例:两只眼睛比一只眼睛看得清楚。——Twoeyes can see more than one.《实用英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张道真著)言研究YUYAN YANJIU例:……今天晚上他来不了了。——……thathe won’t be able to come over this evening.《英语语法手册》(薄冰 赵德鑫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例:天太暗了,我什么都看不见。——It wasso dark that l could see nothing.(《新英汉词典》can词条)直观地看,可能补语就是英语的can,could,be able to,may might(汉译:可以/能)等;从另外的方面看,《汉语会话301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的注释说:“修得好”“打得开”就是“能修好”“能打开”的意思。《中国现代语法》(王力主编1943年版)第十节,在谈到“可能式”的句型时说:“‘得’字,置于述词(谓语动词)后面的时候,和‘能’字的意义差不多,可以认为是倒置的‘能’”即V+可能补语=可以/能+V+结果补语例如:他吃得完=他能吃完。我们知道,“能”、“可以”是表示可能性的助动词。什么是助动词呢?《辞海》解释道:“经常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前边,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的词。”在解释它的功用时,又道:“助动词有一部分近于副词,可以和副词并列(例:可以/能够并且曾经进行实地观察)。有人强调这一面,认为助动词和它后边的动词、形容词是修饰、限制关系。”问题已经十分清楚了,“能”、“可以”也就是英语的can,could,beable to等恰恰是这一部分“近于副词”的词,其作用与状语相似。d.数量补语:补充说明前边的中心语的词,这些词或数量词、或时间词、或动量词。例:东京的气温比这儿高五、六度。——Thetemperature in Tokyo is 5-6degrees higherthan in there.《汉语会话301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例:我妹妹比我小两岁。——My sister istwo years younger than I《实用英语语法》(张道真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版)以上两例中,数量词作补语,对应的英语是数量词作状语修饰后面的形容词(见语法书状语部分)。例:我刚工作了两年多。——I've beenworking for only two years.《今日汉语课本》第31课在修饰动词时汉英位置一样,只是语法名称不同。2005.2语21
22YUYAN YANJIU《实用英语语法》(张道真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版)在讲述状语时举了大量的例子,让我们和汉语作一个对比。例:我们在这里坐了好几个钟头等你。——Wehave been sitting here hours for you.例:我将再呆五个月。——I shall stayanother five months.例:汽车晚到了十分钟。——The bus arrivedten minutes late。例:手术本身持续了七个半小时。——Theactual operation lasted seven and halfhours.例:我去医院看过王先生两次。——I havevisited Mr Wang two times in the hospital.从上面例子的比较可得到结论,即数量补语在英语中是表示时间、数量的状语,两者的位置和功能一模一样。e.程度补语:中心语后说明动作或事务的性质、程度的词和词语。结构一般为:动/形+得+形/词组例:雨下得很大。——It is raining hard.例:不要开得太快。——Don't drive toofast.例:他英语讲得相当好。——He speaks Englishquite well.以上各例摘自《英语语法手册》(薄冰 赵鑫德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版)例:我说得没有他流利。——I can't speakso fluently as she does.(状语从句)《实用英语语法》(张道真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例:我看我们进行得太慢了一点。——We aregoing on a little too slowly I am afraid.《实用英语语法》(张真道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汉语的程度补语对应的英语是表示程度的状语,位置在动词或宾语后面。程度补语的功用与英语表示程度的状语完全一样。二、结论及其意义1.结论:前面我们已经举了大量的例子,证明了各类补语实际上属于英语所说的状语。英语的状语范围大些,包括汉语的状语和补语。用式子表示:英语状语=汉语状语+汉语补语从定义上说2005.2语言研究英语的状语: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句子成分,它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结果、条件、让步、方面、程度、方式、伴随情况等。状语的位置有三个,句首、句尾和句中。补语的汉英之比较——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补语的解释语的状语:动词(形容词)的修饰成分,如在句中,则是谓语的修饰成分。位置在动词(形容词)之前。汉语的补语:动词(形容词)的补充说明成分。表示动作的情态、结果、数量、性状的程度等。位置在动词之后。什么是“补充说明”呢?我认为,“补充说明”就是“修饰”。《比较文法》(黎锦熙主编1933年版)关于“副位”的论述:凡词或词组,用以修饰或限制句中之动词(或形、副)以表明其时、地、原因、方法(或其性态、程度、效果)等关系者,概谓之“副词性的附加语”。……在句中,为对于述语(即谓语动词)之附加的成分——有附加在动词前者,曰前附;有在动词后者,曰后附。根据他的说法,前附也就是现在的状语,后附也就是现在的补语。就修饰限制动词来说,前后一样,都是“副词性的附加语”。这是成分的分类方法问题,而非汉语的“特殊性。问题。在这点上,黎先生没有错。难道“前附”的就不是“补充说明”,“后附。的就不是“修饰”吗?为什么不用统一的、清晰的、不让人费解的“修饰限制”?我想这是因为补语的日益重要,现代汉语语法学家想另立一个新的成分,把修饰语一分为二,从而区别于已有的状语的定义。这样我们从定义上较容易地证明了上面的等式。2.意义:上面的证明告诉我们,今后在讲到补语时,你可以直接地说,那就是动词后的“adverbial(状语)”,作用近似“adverb(副词)”,修饰限制动词之用。这样的解释对众多初、中级水平的学生来说是恰当的,至少是极为相近的,从而省掉了麻烦,使补语教学由难变易。(蒋小棣,北京语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在香港从事汉语教学15年,现为香港愉景湾国际学校中文班教师。)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9417277a162421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