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研究

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研究


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

《齐齐哈#$学学&》('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qihar

niversit(y

Phi

Soc

Sci)2021年3月ar.

2021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研究杨启莲,江敏(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2160

)摘

要: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各学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层次不清、教学内容层次不明、各学段衔接不畅、教学实效不高等现实问题的关

键举措。因此,要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价值观形成规律、价值观教育规律,拟定教学重•,按学段分解内

容,探索形成前后衔接、螺旋上升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序列,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提升教学效果。关键词: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

2021

)03-0039-04From

Primary

to

Tertiary

Education

: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Cont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YANG

Qi-lian,JIANG

Min(

School

of

arxis

hongqing

niversity

of

rts

and

Science,

ongchuan

hongqing

402160,

hina):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

ore

alues

education

on

the

youth

is

the

key

to

pro

ot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taught

in

tertiary

institutions,

iddle

and

pri

ary

schools.

It

is

also

a

critical

initiative

to

solve

existing

proble

s

across

all

study

stages,

such

as

the

lack

of

clear

level

teaching

objectives,

blurred

fra

e

ork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inconsistency

of

education

across

stag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on

the

pre

ise

that

the

principles

of

cognition

develop

ent,

the

for

ation

of

values

and

the

rule

of

value

education

for

the

youth

are

follo

ed.

e

need

to

for

ulate a

unified

syste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dra

up

teaching

priorities

elaborate

the

contents

in

each

study

section.

e

should

explore

and

for

ulate

the

sequence

of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integrated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hich

is

consistent

and

coherentand

rises

spirally,

so

that

pertinence

of

education

c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teaching

outco

e

can

be

i

proved.:

universities;

iddle

schools

and

pri

ary

schools;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

一、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价值意蕴重要工程"[1]落到实处,必须找到现实切入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基础和核心内容,思想政治

青少年价值观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由此,要求

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实现连续性和阶段性

的统一”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现实中各学段社会主义核心价

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大中小学思

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值观教育存在孤立教育、盲目教育、"一刀切”教育等问题,

违背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影响了教育的针

对性和契合性,降低了教育的实效性”当前,大中小学各学

育的一体化,即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把大中小学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内容、重点整体规划、分段实施,

使各学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既有针对性又相互

衔接,形成前后贯通、循序渐进的有机整体”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收稿日期:2020-11-13作者简介:杨启莲(1969-),女,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江敏(1972-),女,副

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伦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段教育架构下青少年文化自信生成机理及培育机制研究(17XKS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段教育认同研究——基于青少年成长过程视域(16JDSZ1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思政课"微故事”促进高校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20YJA710015

)

40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

有助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现代教育是由大中小学几个基本阶段构成,几个学段之

间是“接力跑”关系”中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宗旨的一致性,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应该一体化”但受

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性差异和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行政分

隔影响,导致各学段思政教育出现越位、错位、脱节等问题”

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继续和发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培育需经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小学、中学、大学

的教育过程而实现”但目前我国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相对独

立造成各个学段之间的割裂,大学少有关心中小学社会主义

这种严峻形势引起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019年8月中共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

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中小学只关注升学考试,很少关心学

生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导致各学段社会主义

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政治

核心价值观教育脱节,折损了教育效果”(三)有助于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生命力教育全过程、全方位,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价值引领和指导

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

价值观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与受教育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

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培养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同构性”因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

课一体化的建设”(二)

有助于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递进

协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促进青少年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宣传界和教育界做了大量努力,取得较好效果,但

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而

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能有效的予以解

决”首先,有助于解决教育目标层次不清问题”目标是价值

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目标既要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的培养“能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又要符合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

价值观发展的不同需求”因此,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既需制定总的目标来导向,又需制定每个学段的具体

目标来推进,形成以总目标为核心、阶段性目标为基础的同

向同行的多层次目标体系”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提出

以来,权威部门一直没有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尽管学者们

提出了

“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也

比较笼统和理想化,忽视了各学段青少年的层次差异,以致

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分工不

明、目标不清等问题”因此,新时代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需界定清楚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解决好目标的层

次性问题”其次,有助于解决教学内容层次不明问题”教学内容是

为教育目标服务的,教育目标层次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层次

性”教育内容只有对教育对象发生作用,被他们理解、接受,

教育才能取得效果”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要、知识、经验、接

受能力不同,决定了教育内容的不同”大中小学各学段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进阶关系,前后学段之间既有差异性

又有连贯性、递进性,由此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

容需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实际,构建起多层次的价值观教育内

容体系结构”但实践中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时,多实行“一刀切”、“齐步走”,笼统灌输,各学段

内容缺乏层次差异”再次,有助于解决学段衔接不畅问题”教育衔接理论认

者价值体系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理论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先进性和逻辑性,还在于受众信不

信、行不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多年宣传教育已取得

较好效果,但仍存在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不

够、理解不深、践行不力等现实问题”造成此种情况主要原

因是概念化、公式化的宣讲,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脱节”所

以,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感召力和凝聚

力,克服其被教条化和僵化的倾向,必须打破学段区隔,把大

中小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作一个整体,对其内容

分学段进行活性化阐释,即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和社

会化需要,在忠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有基本内涵、逻

辑关系前提下,对其12个概念进行科学地分解、加工,形成

一套符合各学段学生接受能力的相对独立的二级价值观话

语体系,既提升教育针对性又增强理论的亲和力,以焕发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生命力”二、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原则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目的是使各

学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递进协同,形成前后贯通、螺

旋上升的内容序列”要达成这一目的,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律

和原则”(一)

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认知理论认为,青少年的心、智发展过程基本是同步的,

都是一种连续的、方向性、阶段性逐步增强的过程”就个体

心理发展而言,儿童偏重于归属需要、少年侧重于自尊需要、

青年则倾向于成就需要;就个体智力发展来看,青少年智力

经过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三阶段依序、递进发展,这种发展

分别对应婴幼儿、中学、大学三个时期,“教育的全过程受这

三重节奏的支配。”⑵教育活动必须与人的认知发展相适

应”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是根据青少年

认知水平,对其心理进行政治引导以实现青少年在观点和行

为上认同和践行主流价值观”青少年心智发展规律,决定了

各学段所能接受的价值观内容层次的高低、深浅和广度是不

尽相同的,要求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遵循整

体推进的前提下,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挖掘要符合各阶

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二)

遵循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规律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

随着年龄增长经过由低到高、由量到质、从渐变到突变3个

层次6个阶段的恒定顺序过程,这种顺序既不会超越,更不

第3期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研究41会逆转”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⑶”柯氏的道德

综合探索,形成一体化序列”(一■)教育目标一体化发展规律同样适用于青少年价值观发展规律,即个体价值观

会随着其心智发展,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水平,由低级到高级、

目标对人的行为有指向、激励和规范作用”由于把大中

由感性到理性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小学阶段,个体已开始

对自身、自然、社会产生好奇和疑问,有了一定的价值观意

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整体来设计,应有一个总

目标来统领各学段教育开展及其相互衔接”结合国家发展

要求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我们认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

识;初中阶段,个体内心深处萌发出一种强烈的对“自我”的

意识和评价,开始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异性等重要人

价值观教育的总目标是促使青少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作是评判是非曲直的重要标准并身体力行实践”青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目标是否实现,表现为能否用马

生价值观问题,价值观开始萌芽;进入高中阶段,随着思维能

力的发展、人生体验丰富、价值观冲突的加剧,他们开始按照

克思主义立场清晰地阐明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一套可

以被社会接受的价值观和原则,对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导"4

]社会要求理性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是价值观形成时期;大

学阶段,个体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生命意义有较确定

认识,其价值观趋于稳定”这样,青少年价值观经过无意识、

萌芽、形成、稳定四个阶段而发展”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个体

总是表现出不同年龄段的价值观特征,并面临着独特的属于

某个阶段的价值观发展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

果取决于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年龄段特征”

青少年各年龄段价值观形成的差异性,为分层次、分等级,按

从低到高、由近及远的顺序整体安排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提供了依据”(三)遵循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规律教育应遵循“人”自身的成长规律”个体心智形成规律

和价值观发展规律决定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规律:一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性”个体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内化不断积累的漫长过

程,由此决定了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从低级

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螺旋式向上、波浪式向前发展的过

程”应将“过程”(或动态)作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重要视角,把贯穿青少年各学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当作整体来研究”二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阶段性”由于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经过萌芽、形成、稳

定几个阶段,决定了核心价值观在不学段有不同的内容和标

准”学不踰等是教育必须尊重的规律”个体价值观发展阶

段性要求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一体化布

局要注意学段的差异性,因段施教”三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的衔接性”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

体验被主体有意识地整合,较高阶段对较低阶段内容进行扬

弃,然后构建新的结构,使阶段与阶段之间产生内在衔接性”

这种衔接性要求对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一体化设计,应充分考虑各学段对接,使学生获得前后照应、

连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的递进性”青少年智力的递增发展规律,要求

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一体化设计应按根

据不同学段分解出不同的内容,形成前后连贯、逐级提升、环

环相扣的价值观阶梯,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平朝

着更高层次发展”三、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路径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是项系统工

程,为了使各学段教育有节奏、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形成

教育合力,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

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需制

定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段目标”具体来说:小

学生是以人物行为的结果或与自身的利害关系作道德判断,

因此小学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价

值观意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

生根发芽”5

];中学生尽管认为个人有遵守社会规则(法律)

的义务,但由于理智与情感、经验与规则难以兼顾,价值观常

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因此中学阶段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运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大学阶段,

个体由于阅历肤浅、经验不足,导致他们时常产生价值波动,

迷惘,因此该阶段教育应培养大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进行价值推理、价值决策,坚定价值追求”这三学段教育

目标的拟定,能使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层

次分明,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目标是方向,要求各级各

类学校始终如一地坚持;分段目标是基础,体现了各学段针

对性和衔接性”总目标和分段目标的内在关联形成了大中

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对推进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创设了前提”(二)教学重点一体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既要体现国家社

会价值取向,又要适应主体发展需要;教育重点的确定既要

找到教育着力点,又能激活其他概念内涵的显现,以促进受

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内容理解接受”爱国主

义是千百年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是对国家和

民族根本利益的关心与维护的责任感,是凝聚14亿中国人

的精神力量”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先后近20次在各种重

要会议中强调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并专门开会审

议发布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所以,“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

义。"⑹此外,劳动是人类获得生活资料和精神产品以维持

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人存在的方式和人类一切价值的

源泉”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奋斗精神、诚信品质、价值取

向和创造能力,把劳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贯彻落

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总方针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

容,而劳动的进步取决于劳动者的敬业精神,把“敬业”作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是践行劳动教育的应有之意”

再有,诚信是个体真诚无欺、信守然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

42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个体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

才能获得他人信任,才能立足于社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价值观转化以此类推,在此不一一赘述”这种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内容分学段转化,使同一主体在青少年时期对同一

值”所以,中国古代将诚信当作了为人处世的第一要义”个

价值观存在连续、递进的认识,从而保障核心价值观生成的

持久和稳固”人“言而无信,行之不远”;社会丧失诚信,则人心惶惶,没有

安全感”因此,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

源泉”个人诚信反映的是个体美德和品质,社会诚信反映是

2.教学内容一体化布局”“教育内容的编制结构与教育

次序要与教育对象对思想信息认识、理解的次序相契

合”⑼”为便于践行和可操作,有必要将分学段转化后的社

民族精神素质”

一个有诚信的民族,才能挤身于世界民族之

林;一个有诚信的国家,才能为国际所信赖”诚信是一切道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根据由浅入深的逻辑科学排序”社

德的根基和本原”故而,诚信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重点”另外,“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内容应按照“个人价值准

则一一社会价值取向一一国家价值目标”顺序施教;公民个

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依循"友善----诚信----敬业----爱国”次序展开”这种分先后、分层次的逻辑调整可以促进教育的

有序有效”从而,根据青少年认知梯度差异、价值观形成规

律和教育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概念细化出各

自子价值观并按与各学段学生的契合度实行排序布局,可形

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⑺解决好

人与人关系的价值根基是“友善”,“善”涉及个人心性的如

良心,涉及个人品德的如同情、正直,涉及人与人关系的如仁

慈、互助、尊重,涉及整个社会乃至人类整体的如公正、自由

和平等,“’善’包括对人“’好’、符合人性的一切道德价

值”8],是提升青少年道德水准的基点”综上所述,我们认

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价值观回应了社会

成以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价值观为纬,以3个学段为经

的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内容体系”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诉求,能有效带动其它价值观的实现,是当今青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三)教学内容一体化小学阶段子价值观中学阶段子价值观大学阶段子价值观友善关爱生命乐于助人慷慨仁爱正心诚信敬业爱国诚实诚意勤学1.教学内容一体化转化”正确价值观形成有赖于对真

劳动尽责爱民、贡献发展自由理的认知,真理的获得源于思维判断力,因此智力是影响青

爱家校生存自由爱文史公民意识少年理解、接受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

自由平等公正价值观教育内容一体化构建的核心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

身份平等正义机会平等各得其所权利平等智力差异和发展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分学段转

化”具体如下:小学生智力以形象思维为主,较感性,主要进

行与他们个人生活体验相关的价值观学习;中学生理性思维

发展,重视现实,对他们主要进行个人与社会关联度较高的

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智力处于综合运用阶段,有使命感,对他

们主要进行个人与国家关系密切的价值观培育”譬如“爱

分配公正法治规则意识立志高远学法、守法勤奋学习用法、护法创业、奉献参与意识富强民主沟通意识待人礼貌爱大自然平等意识文明和谐守公德亲社会勤学好思亲世界国”:小学生对“爱家、爱校、爱乡”易接受;中学生对“爱祖国

图1

:大中小社会主6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一体化分布表山水、历史、文化,为国自豪”易理解;大学生易认同“爱人

民、为国贡献””又如“敬业”:对小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做到

总之,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涉及到

的概念多,每个概念转化所依据的学理内容复杂,对研究者

“爱劳动、生活自理”较贴切;对中学生要求他们“勤学、严

谨”较合适;而“尽责、坚韧”较符合大学生特点,这样就细化

提出了较高理论要求”所以,需要众多学者和主管部门共同

努力推进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建设,统一部

署,分层分类实施,促进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出了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爱国”、“敬业”的子价值观”其它

参考文献:[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DB/OL].央广网: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http://china.

cnr.

cn/news//20190320/t20190320_524548769.

shtml.

2019-03-20

)[

2020-11-20

].[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67.[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6.[4

]季明明.序三[C

]//钱丽葭.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一一国际,研究与实践的趋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005.[5]习近平在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强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

心中生根发芽[N

].人民日报,2014-05-31.[6

]人民网.习近平爱国金句:“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EB/OL].(

2018-09-29

)[

2020-11-20

]http://cpc.

peo­ple.

com.

cn/n1/2018/0929/c164113-30320193.

html[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66.[8]

孙美堂.文化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10.[9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研究(第3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90-91.(责任编辑董翔薇)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8048052a153724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