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发(作者:)
黄精不老药萎蕤自生光黄精属植物的药用文化和博物学研究简史
I 简介5月9日,与陈大神徒步,从阳台山入口,沿妙峰山古香道逶迤而上,路过朝阳院茶棚、骆驼石、金山寺、玉仙台茶棚(已废弃)、状元石、妙儿洼茶棚,然后绕道虎头崖东侧、中间有一段可能走错了,测试海拔1088m,最后从大觉寺出来,大约走了18公里,呃,对了,双腿已经废了。
大致路线,中间一段失联了,怎么才11km,不是30000步嘛
时值晚春,草木新绿,风景优美,鸟语花香,其中沿途发现几十处高颜值的玉竹,纵使双腿颓废,但心情爽朗,无尽感叹,山中自有颜如玉,对于俺这只伪户外迷,这就是最大的快乐啦,现在分享给大
家~~ 玉竹从种子生长,大约需要四年才能开花。花期4-6月,开花的时候,所有的花都悬在一边,非常迷人。花朵具有甜美的香味,大黄蜂可以采食花蜜。花期之后,变成蓝黑色的浆果。浆果有毒,会引起严重的消化紊乱和心脏紊乱。根茎可外用、药用或食用,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食药历史,在韩国传统医学也有很深的研究利用。欧洲有近两千年的博物学和植物医学的记录,英国的植物园和花园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 5月9日,北京阳台山的野生玉竹竞相开放 II 名称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玉竹的名称有很大变化,但是细究起来,可谓其乐无穷。
中文名称 玉竹古称萎蕤,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
蕤,rui2,由两部分组成,上部“艸”,表示“花草”,下部“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原意是小猪猡密匝匝地排列在母猪腹部争相吸奶的样子,比喻花苞密匝匝地挂垂在枝条上。“萎”表示枝叶垂落的样子,“葳”表示横生的枝/根茎上垂生的气须繁盛的样子,“萎蕤”或“葳蕤”合起来,就可以想象一下玉竹的芳颜了,其后也代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比喻垂羽或垂丝装饰的物品。
这颜值,简直令人心旷神怡
蕤是什么来着?对(非)比(礼)一(勿)下(视)啊
西方俗称 所罗门的封印 格里高利之花 天堂的阶梯玉竹花瓣先端6裂,角形错落交织,(一称是因为治愈的伤口)形似所罗门的六芒星(Star of David,又称大卫之星、大卫星、犹太星等,又或者直接称为六角星,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以色列建国后将大卫星放在以色列国旗上,因此大卫星也成为了以色列的象征),因此,欧洲将玉竹称为angular Solomon's seal或者scented Solomon's seal,“scented” 表示具有香味,意为所罗门的封印,据称古代犹太人也认定其为有效药草,所罗门王拿它做为湿布药膏。所以所罗门的封印的花语就是“痊愈”。可巧的是,所罗门的封印对应是5月9日生日花,就是我们登山发现她的日子。 在基督教会,人们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久而久之,就形成将圣人和366天分别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形成所谓的花历。大约在公元4世纪,所罗门的封印就被选来祭祀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圣格列高利,因而也称为格里高利花。
由于此花长茎弯似拱门,叶子对生,形似阶梯,西方因此还称之为“天堂的阶梯”(Ladder in Heaven)。
玉竹花瓣先端
玉竹先端 所罗门封印图案的饰品
系统命名法
玉竹英文名称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自希腊语“poly”,意思是“许多”,“gonu”,意思是“膝关节”,意为根茎处存在结节。 拉丁语“odoratum ”意思是“有香味的”。“Polygonatum”为“黄精属”,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魏张揖《光雅》、西晋张华《博物志》、晋代葛洪《抱朴子》均记载:昔人以本品得乾坤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部分书籍还区分滇黄精、多花黄精、热河黄精等几个品种。但总体而言,由于历史原因及其相似、隶属关系,古今中外对玉竹、黄精、Solomon's seal的概念都是间或混杂或区分度减小的。
III 玉竹的植物形态及产地分布以玉竹为例,按照植物形态定义其物种如下: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5厘米。地下根茎横走,黄白色,有结节,直径0.5-1.3厘米,密生多数细小的须根。茎单一,自一边倾斜,光滑无毛,具棱。叶互生于茎的中部以上,几无柄;叶片略带革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罕为长圆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粉白色,
叶脉隆起。花腋生,花梗长1-1.4厘米,着生花1-4朵;花被筒状,长1.4-1.8厘米,白色,先端6裂,裂片卵圆形成广卵形,带淡绿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的中央,花丝扁平,花药狭长圆形,黄色;子房上位,具细长花柱,柱头头状。浆果球形,直径4-7毫米,成热后紫黑色,具种子7-9粒。花期4-6月。果期8-9月。
玉竹全株图片
产地分布野生玉竹资源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温带的林下或山野阴
坡,包括欧洲、高加索、西伯利亚、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并有栽培。主产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此外,安徽、江西、山东、陕西、广西、广东等地亦产。
玉竹产地分布图
IV 玉竹/黄精中国的认识及药用历史玉竹和黄精的根可以入药,一直跟药食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偶有混同,一般在词典、医药类书、志怪杂记、方志四类书籍中有记载,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差别,名称各异,药性亦可能不一样。
玉竹的根茎
玉竹是中国古代最早记录在册的黄精属物种,按成书的大致时间
顺序,在《尔雅》、《神农本草经》、《说文》、《伤寒论》、《三国志》、《吴普本草》都有记载,名称有荧,委萎、女萎、萎莎、葳蕤、青粘、黄芝、地节、玉马、虫蝉、乌萎、玉竹等。同时记载其药性“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南朝梁“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整理《神农本草经》,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的新药,在序中说明:“以《神农本草经》三品,合365为主,又进名医副品,亦365,合730种”,今称为《名医别录》。其中,收录“葳蕤”、增录“黄精”条目,黄精其他名称包括重楼,菟竹,鸡格,救穷,鹿竹。药性“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其中“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的描述似从前人述及的“萎蕤”功效归到“黄精”名下。因此,推测陶氏之前萎蕤、黄精混同于“萎蕤”,陶氏开始(在文字记载上)将其二者区分出来。此后,《唐本草》、明《滇南本草》、《本草纲目》都沿用“萎蕤、黄精”两个条目,但名称多有变化。黄精也越来越倾向于“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的仙草。 V 萎蕤、黄精文化意向的分野有趣的是,两种名称除了其药用方面,在文化方面也有极深的渗透。萎蕤以其“貌美”,从汉代至清代,纷纷被用于诗词歌赋,以代其草木茂盛、羽冠摇曳、花叶垂拱之貌,或亦借以表达娇嫩柔弱之貌,或代指玉锁、配饰。而黄精则取其“颜泽身轻、延年益寿”之意向,在各种神仙志怪、诗词歌赋中被冠以“不老仙药”之名。 萎蕤颜如玉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汉 陈琳 《柳赋》伟姿逸态,英艳妙奇。绿条缥叶,杂遝纤丽。龙鳞凤翼,绮错交施。蔚昙昙其杳蔼,象翠盖之葳蕤。
南朝梁 徐陵 总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唐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古风·绿萝纷葳蕤》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
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唐 鲍溶 《李夫人歌》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嚬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宫漏丁丁夜向晨,烟消雾散愁方士。 宋 沈遘 《赠李审言》使节葳蕤出汉宫,我方受瑞守江东。解还印绶甘元礼,霁去威严幸弱翁。金佩并辞丹屏下,画舲相接汴波中。过江弩矢应交路,敛避须如御史骢。 清 吴梅村《山塘重贈楚雲四首》挟弹城南控紫骝,葳蕤春锁玉人留。花边别有秦宫活,不数人间有秺侯。 黄精不老药
据记载,玉竹、黄精曾乃仙家服食养生佳品。《三国志·魏书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九》( 陈寿,成书年底约280-290年)阿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馀岁。漆叶处所而有,青黏生于丰、沛、彭城及朝歌云。佗别传曰:青黏者,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藏,益精气。本出于迷入山者,见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为佳,辄语阿,阿又秘之。近者人见阿之寿而气力强盛,怪之,遂责阿所服,因醉乱误道之。法一施,人多服者,皆有大验。
葛洪(283-363年)《神仙传》亦记载:“尹轨学道,常服黄精,年数百岁,后到太和山中。王烈常服黄精,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步行如飞。”
北宋早期徐铉(916-991年)《稷神录》中说:“临川有士人唐遇,虐待婢女。该女不愿为妾,逃入山中,饥饿难忍,拔一草根,食之较甘美,久食不饥。一夜宿树下,听见风声,疑有虎来,急腾身而上树梢。从此夜宿树上,日行山中,常食此草,亦无所苦。后其家人采樵所见,近之则腾身上树。归告主人,或日:婢岂有仙骨,必食异草,可备肉食。婢忽见肉,大吃一顿,家人伏草齐出,婢欲腾而不灵,遂被捉。问其如何充饥,指出其中一种草,拔数茎而归。识者辨之,
乃黄精也。”若误采钩吻,食之立死。
其他神仙志怪亦多有附会,黄精俨然成为长生不老之药,唐及以后的诸多诗词亦屡屡述及。从诗词记载来看,中国至晚在唐朝的时候已有人工种植。
唐 拾得(640前后)《诗》一入双溪不计春,炼暴黄精几许斤。炉灶石锅频煮沸,土甑久烝气味珍。谁来幽谷餐仙食,独向云泉更勿人。延龄寿尽招手石,此栖终不出山门。 唐·许宣平(710前后)《见李白诗又吟》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黄精食有馀。又被人来寻讨著,移庵不免更深居。 唐·杜甫(712-770)《丈人山》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唐 灵一(764前后)《妙乐观》王乔所居空山观,白云至今凝不散。坛场月路几千年,往往吹笙下天半。瀑布西行过石桥,黄精采根还采苗。忽见一人檠茶碗,篸花昨夜风吹满。自言家处在东坡,白犬相随邀我过。松间石上有棋局,能使樵人烂斧柯。 唐·刘商(766-779)《移居深山谢别亲故》不食黄精不采薇,葛苗为带草为衣。孤云更入深山去,人绝音书雁自飞。 唐 姚合(777-843)《赠丘郎中》绕篱栽杏种黄精,晓侍炉烟暮出城。万事将身求总易,学君难得是长生。 北宋 苏轼(1037-1101)《黄精鹿》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宋 白珽(1248-1328)《题洞霄宫药圃》仙翁曾播植,琼圃尚敷荣。春日祥光满,秋风瑞实成。黄精宜益寿,萱草足忘情。候采灵芝服,还应羽翼生。 VI 所罗门封印出现在欧洲中世纪草药中在欧洲,自希腊、罗马至中世纪以来,也一直有草药使用的传统,有趣的是,欧洲对玉竹(所罗门封印)的药性认识几乎跟中国是一样的,都认为其具有治愈关节与骨科伤口、充饥等效用。 马泰乌斯·普拉泰阿里乌斯《单味药书》马泰乌斯·普拉泰阿里乌斯(Matthaeus
Platearius)是12世纪意大利萨莱诺(Salerno)医学院的一名医师,生平不详。萨莱诺在中世纪是重要的医学中心。据信,马泰乌斯是《单味药书》(Liber de Simplici Medicina,意为单味即可入药的植物)的作者,这是欧洲中世纪一本带绘图的草药书。书中记述它们的
外观、炮制方法和用途。此书在中世纪晚期非常流行,存有240部抄本,原文为拉丁文,后来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希伯来语、荷兰语等多国语言。西欧印刷术发明之后,该书在1488年成为第一批被印刷出版的草药书籍之一。恩斯特·迈耶认为它相当于老普林尼和迪奥斯科里德斯的草药作品的简单复制,而乔治·萨顿则认为它对“本草学(De Materia Medica)”有促进作用。《单味药书》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医学论文,是西方第一次现代药理学的尝试。 圣彼得堡抄本是一部15世纪后期在法国抄写的抄本。它是为昂古莱姆的查尔斯伯爵(Count Charles of Angoulême)和其妻子萨伏依的路易丝(Louise
of Savoy)缮写的,全书共316叶,后116叶为精美的图集,以植物为主,偶见动物和矿物,其中一幅描写了玉竹。这些画作中的一部分尚存中世纪的图案化风格,也有文艺复兴时期更加精确描绘自然的作品。此外书中还有16世纪两位医师的批注,他们在图集中的药物俗名旁边标注了古希腊语或拉丁语的称呼。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图书馆。
马泰乌斯《单味药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图书馆
马泰乌斯的《单味药书》的插图:马泰乌斯
马泰乌斯《单味药书》的插图:玫瑰、所罗门封印(玉竹,或多花黄精)和蝴蝶
麦登巴赫《健康花园》《健康花园》是一部中世纪晚期用拉丁语写的百科全书,于1491年由雅各布·麦登巴赫(Jacob Meydenbach)在德国美因茨出版。虽然著者未写明,但一般推测应当就是麦登巴赫
本人。《健康花园》这部书的论述范围是各种药物,其中有530章是植物,164张为陆生动物,122章为鸟或其他空中的动物,106章为水生动物,另有144章是关于矿物的。本书虽然是印本书籍,但是在形制上继承了中世纪抄本的许多传统做法。
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来自《健康花园》
VII 从草药到园艺和博物学16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大航线的开辟、人们对新生事物的猎奇,欧洲逐步开辟植物园、引种新物种,制作植物标本、绘制科学绘画成为博物学的新技术。标本制作技术和绘画技
术使新事物变成“文本”,以便长久的保存,供不能亲临现场者分享。家产雄厚的博物学家大量收集标本并公开展示,诞生了博物馆。植物园和博物馆成为植物博物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场所。 汉斯·西蒙·霍尔茨贝克尔“Hortus Eystettensis”药剂师和植物学家Basilius Besler为Eichstätt主教编写了一本名为“Hortus Eystettensis”的植物学书籍,其中的的植物画是由汉斯·西蒙·霍尔茨贝克尔(Hans Simon
Holtzbecker,盛年期为1649-1671)绘制的,除了他的作品之外,人们几乎一无所知。但这本书可能对当时的欧洲是家喻户晓的,这本四卷本的植物图集被认为是这一时期最宏伟的植物学著作之一。作者热衷于描述一些相对较新的植物,有些植物在当时是引进的,因此也很有声望,比如不同种类的风信子,水仙花和郁金香,还有芦荟和各种柑橘类植物,其中还有两幅黄精和玉竹。汉斯·西蒙·霍尔茨贝克尔的植物图画以其高度的科学精确性和近乎摄影的精确性而著称,被称为巴洛克时代的“花园摄影师”。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multiflorum (stor konval)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kantet konval)羊皮纸上的水粉画,1649-1659,丹麦国家美术馆Hans Simon Holtzbecker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multiflorum (stor konval)
水粉画,1649-1659,丹麦国家美术馆Holtzbecker, Hans Simon 希
**黄精: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 (krans-konval)羊皮纸上的尔《不列颠草药志》约翰·希尔(约1714-1775)是英国作家和植物学家,其《植物系统》(The Vegetable System)是英国最早使用林奈
命名法的著作之一。希尔最初是一名药剂师,在业余时间研究植物学,而后为里士满公爵(Duke of Richmond)和彼得勋爵(Lord Petre)工作,旅行并收集珍稀植物;在此之后,为补贴生计,他转而成为几家杂志、报纸的编辑和专栏作者。《植物系统》于1759–1775年间陆续出版,包含了约1600张铜版插图。在药用植物方面,希尔著有《不列颠草药志》,该书于1756至1757年间出版,书中将多种植物的图像印制到一张图版上。同时,该书并未采用林奈的双名法,多采用药学家的旧称。此书除了记载英国本土药用植物之外,也记述了许多异国植物。
第二行左二 Common Solomon's Seal:Polygonatum
multiflorum (L.) All.
第二行左三Large-flowered Solomon's Seal: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来自希尔《不列颠草药志》 索威比《英国植物学》詹姆斯·索威比(James Sowerby,1757-1822)是英国博物学家、矿物学家、插画家,为詹姆斯·爱德华·史密斯爵士出版的澳大利亚植物志《新荷兰植物标本》(A Specimen of the Botany of New
Holland)和36卷的《英国植物学》(English Botany)绘制版画,后者包含了2592张精美的铜版插图,并常常被称为《索尔比氏植物学》(Sowerby’s Botany)。精美的图画使得博物学著作开始面向更广泛的大众读者。《英国植物学》采用现代的双名法,同时带有拉丁文和英文描述,这些描述主要是伦敦林奈学会创始人詹姆斯·爱德华·史密斯(James Edward Smith)写的。史密斯最初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因为他认为如让人知道他和索威比这样的匠人合作,将降低他的学术地位。但该书流行起来后,史密斯又要求后面各卷写上他的名字。
玉竹:Solomon's seal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entire flowering plant.
Coloured etching by M. Bouchard, Convallium,
album. T.77. Ital. Mughetto, o Fioraliso. - Gall. Muguet.
Magdalena Bouchard sculp.
玉竹:Angular Solomon's-seal (Polygonatum odoratum):
flowering stem and floral segments Coloured engraving after
James Sowerby, 1795. 伊丽莎白·特温宁《植物自然秩序》伊丽莎白·特温宁(Elizabeth Twining,1805-1889)出生于一个著名的茶叶贸易家庭,即使在今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茶,包括我们家中的伯爵夫人。作为九个兄弟姐妹之一,她在特权环境中长大,并获得了当天可以提供的最佳教育,包括绘画和艺术课程,旅行和进入许多著名博物馆。作为威廉柯蒂斯的崇拜者,她的灵感来自着名花园的生活植物,包括基尤的皇家植物园和科尔切斯特的莱克斯登公园。伊丽莎白·特温的《植物自然秩序》出版于1849年。
黄精等多种植物 来自伊丽莎白·特温宁《植物自然秩序》
Six flowering plants, possibly including species of
Filipendula and Polygonatum
Watercolour, c. 1870. 日本来自一本未知名字的博物学水彩画,中间是黄精
除了绘画,越来越多的植物标本出现 VIII 科学系统命名法随着人们博物知识的扩展,同一物种的不同称呼越来越多,导致沟通中难以确定双方的概念是否一致。
1735年,林奈出版了《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采用两个拉丁化的名字(拉丁双名)来命名。第一个名代表“属”
(genus)名,第二个名代表“种加”(specific epithet)词。由属名(generic name)和种加词组合起来构成了物种名(species
name),称作林奈双名命名体系(Linnaean binomial system of
nomenclature)。尽管如此,名称的统一仍然是一个非常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1900年,第一届巴黎国际植物学大会为命名法规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05年第二届维也纳国际植物学大会产生了第一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为植物学界所普遍遵守。 按照现代科学的系统命名法,玉竹是导管植物门(Tracheophyta)百合纲(Liliopsida)天门冬目(Asparagales )天门冬科(Asparagaceae )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一种物品一旦有清晰的定义,其他相近的物种就只能另用其名,随着发现和栽培品种的增多,截止当前,在亚洲、美洲和欧洲总共有超过80种相似和相近的物种,许多是由中国人发现和命名的。这些物种可以用植物形态的量化描述而较为清晰的定义。
玉竹或黄精被人类观察和记录的频次,20世纪下半叶迅速上升
20世纪下半叶玉竹或黄精被人类观察和记录的频次,发生频次可
能与人类在野生、药用、园艺观赏过程中新物种的发现、新物种的栽培或气候变化有关
Term
Kingdom
Phylum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fic epithet
Generic name
Scientific name
Interpreted
Plantae 植物界
Tracheophyta 导管植物们
Liliopsida 百合纲
Asparagales 天门冬目
Asparagaceae 天门冬科
Polygonatum 黄精属
Odoratum 有香味的
Polygonatum 黄精属
Polygonatum pubescens Pursh (diese Seite)
Polygonatum acuminatifolium Komarov
Polygonatum adnatum S. Yun Liang
Polygonatum amabile Yatabe
Polygonatum angelicum Floden
Polygonatum annamense Floden
Polygonatum arisanense Hayata
Polygonatum autumnale Floden
Polygonatum azegamii (Ohwi) M. N. Tamura
Polygonatum biflorum Elliott
Polygonatum brevistylum Baker
Polygonatum buschianum Tzvelev
Polygonatum campanulatum G. W. Hu
Polygonatum cathcartii Baker
Polygonatum chingshuishanianum S. S. Ying
Polygonatum cirrhifolium Royle
Polygonatum costatum Floden
Polygonatum cryptanthum H. Lév. & Vaniot
Polygonatum curvistylum Hua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黄精
Polygonatum desoulavyi Komarov
Polygonatum desoulayi Kom.
Polygonatum dolichocarpum M. N. Tamura, Fuse & Y. P. Yang
Polygonatum domonense Satake
Polygonatum falcatum A. Gray
Polygonatum filipes Merr. ex C. Jeffrey & J. Mc Ewan
Polygonatum franchetii Hua
Polygonatum geminiflorum Decne.
Polygonatum glaberrimum K. Koch
Polygonatum gongshanense L. H. Zhao & X. J. He
Polygonatum graminifolium Hook.
Polygonatum grandicaule Y. S. Kim, B. U. Oh & C. G. Jang
Polygonatum griffithii Baker
Polygonatum hirtellum Hand.-Mazz.
Polygonatum hookeri Baker
Polygonatum humile Fisch. ex Maxim.
Polygonatum hybridum Brügger
Polygonatum inflatum Kom.
Polygonatum infundiflorum Y. S. Kim, B. U. Oh & C. G. Jang
Polygonatum involucratum Maxim.
Polygonatum jinzhaiense D. C. Zhang & J. Z. Shao
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t & Hemsl. 滇黄精
Polygonatum krylovii (Ameljcz. & Malachova) A. L. Ebel
Polygonatum lasianthum Maxim.
Polygonatum latifolium Desf.
Polygonatum leiboense S. C. Chen & D. Q. Liu
Polygonatum longistylum Y. Wan ex C. Z. Gao
Polygonatum luteoverrucosum Floden
Polygonatum macranthum Koidz.
Polygonatum macropodum Turcz.
Polygonatum megaphyllum P. Y. Li
Polygonatum mengtzense F. T. Wang & Tang
Polygonatum multiflorum All.
Polygonatum multiflorum × Polygonatum odoratum
Polygonatum multiflorum × Polygonatum odoratum
Polygonatum multiflorum × 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
Polygonatum nervulosum Baker
Polygonatum nodosum Hua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Polygonatum omeiense Z. Y. Zhu
Polygonatum oppositifolium Royle
Polygonatum orientale Desf.
Polygonatum prattii Baker
Polygonatum pseudopolyanthemum Misczenko ex Grossh.
Polygonatum punctatum Royle ex Kunth
Polygonatum qinghaiense Z. L. Wu & Y. C. Yang
Polygonatum robustum Nakai
Polygonatum roseum Kunth
Polygonatum sewerzowii Regel
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outé 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singalilense Hara
Polygonatum sparsifolium F. T. Wang & Tang
Polygonatum stenophyllum Maxim.
Polygonatum stewartianum Diels
Polygonatum tamaense Hara
Polygonatum tessellatum F. T. Wang & Tang
Polygonatum tsinlingense Y. W. Tsui
Polygonatum urceolatum (J. M. H. Shaw) Floden
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 All.
Polygonatum wardii F. T. Wang & Tang
Polygonatum yunnanense H. Lév.
Polygonatum zanlanscianense Pamp.
Polygonatum zhejiangensis X. J. Xue & H. Yao
80个?更分不清啦~~,别慌,来,百(岁)花(月)争(静)艳(好)一下
Polygonatum odoratum 'Flore Pleno’
Polygonatum huanum (Orange Flowering Solomon's Seal)
Polygonatum kingianum
Polygonatum cryptanthum H. Lév. & Vaniot
IX 黄精属的系统演化最新研究进展黄精属内物种繁多,人工栽培种质混乱,分类系统不完善,简单的罗列不免让人不明所以,无所适从。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邱英雄团队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科研人员在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Out of the Himalaya-Hengduan Mountains:
Phylogenomics, biogeography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olygonatum Mill. (Asparagacea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的研究论文。研究利用叶绿体基因组数据构建了黄精属可靠的系统发育框架,重建了其生物地理历史,揭示了地质构造变化、环境因素、生物地理历史在物种分化和性状演化中的作用。研究促进了对北半球间断分布植物多样性形成的理解,为规范黄精属种质资源和研发种质鉴定技术提供了支撑。 研究表明:(1)黄精属为单系类群,属内分为2个支系,分别对应轮叶组、互叶组和黄精组;(2)黄精属在约2000万年前起源于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中新世中期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冷/干旱以及东亚冬季风增强驱动该属发生多样化。随后东亚夏季风增强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促进了该属向其他地区扩散;(3)轮生叶序、乳白色花和短花被筒是黄精属的祖先性状。花被颜色的进化反映了物种对不同地区传粉者的适应。而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多样化的传粉者介导的选择可能促进了该地区特有种的形成;(4)黄精属内的核型变化、染色体数目非整倍化减少和多倍化过程促进了黄精属物种分化和适应性进化。
黄精属内的2个支系
黄精属在约2000万年前起源于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中新世中期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冷/干旱以及东亚冬季风增强驱动该属发生多样化。随后东亚夏季风增强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促进了该属向其他地区扩散X 总结黄精属在约2000万年前起源于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随着气候变化和物种扩散发生多样化演进,至今已有80多个物种,按照轮叶和互叶可归为两个演化支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黄精、
玉竹在中国和欧洲均有两千多钱的药用历史,中国至晚在唐朝已有人工种植的历史,在文化和科学领域也有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在药用、园艺栽培领域颇受关注。
进一步阅读
/zhongyaocai/yuzhu/
/name/yuzhu_
/tashuo
/species/2770228
/de/pages/1081461/names
/pms/pages/1014905/names
/espece/cd_nom/114612
/names/0e9d6ad6-6d8f-4485-a972-8f994ff7334b
/action/doBasicSearch?Query=Polygonatum+odoratum+%28Mill.%29+Druce&so=rel
/catalog/7479074
/stable/10.5555/000815472?searchUri=filter%3Dname%26so%3Dps_group_by_genus_species%2Basc%26Query%3DPolygonatum%2Bodoratum%2B%2528Mill.%2529%2BDruce
/species/169210532
/magazine/home-garden/gardening/plants/woodlanders/how-to-grow-solomons-seal
/how-to/grow-plants/how-to-grow-solomons-seal/
/blogs/learn-the-herbs/learn-the-herbs-solomon-s-seal
/solomons-seal-info-planting-care-tips/
/
关丽丽.玉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谢嘉弛,罗纯清,王兴,等.中药玉竹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
医药科技,2020
李尘远,潘兴瑜,张明策,等.玉竹提取物B抗肿瘤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
/10.1016/.2022.107431 Out of the Himalaya-Hengduan Mountains: Phylogenomics, biogeography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olygonatum Mill. (Asparagacea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吴国盛,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2626376a123927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