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发(作者:)
2022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一、选择题
1、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的协议是( )。
2、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20ms,带宽为20Mbiv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
A.2×105bit B.4×105bit C.1×105bit D. 8×105bit
3、在因特网中(不考虑NAT),IP分组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传输过程中,IP分组头部中的( )。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会发生变化
C.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
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4、下列关于交换机式网络和路由网络的描述,( )是错误的。
A.交换机式网络整个帧是以MAC地址为基础进行传输的
B.路由网络中,路由器从帧中提取出分组,然后利用分组中的地址来决定它的目标去向
C.交换机不必理解分组中所使用的网络协议
D.路由器不必理解分组中的网络协议
5、信道速率为4kbit/s,采用停止-等待协议。传播时延t=20ms,确认帧长度和处理时间均可忽略。问帧长( )才能使信道的利用率达到至少50%。 A.40bit B.80bit C.160bit D.320bit
6、对于100Mbit/s的以太网交换机,当输出端口无排队,以直通交换(cut-through
switching)方式转发一个以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时,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 )。
A.Ομs B.0.48μs C.5.12μs D.121.44μs
7、使用两种编码方案对比特流01100111进行编码的结果如图所示,编码1和编码2分别是()
和曼彻斯特编码
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I和曼彻斯特编码
-I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8、假设某时刻接收端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其动作为( )。
A.将其丢弃
B.请求重传
C.纠错
D.忽略差错
9、假设拥塞窗口为20KB,接收窗口为30KB,TCP能够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
A.30KB B.20KB C.50KB D.10KB
10、域名与( )是一一对应的。 地址
地址
C.主机名称
D.以上都不是
11、FTP客户机发起对FTP服务器的连接建立的第一阶段建立( )
A.控制传输连接 B.数据连接 C.会话连接 D.控制连接
12、10Base-T指的是( )。
A.10M波特率,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
B.10Mbit/s,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
C.10M波特率,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
D.10Mbit/s,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
二、填空题
13、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资源。
14、IPV6 与IPV4 相比,地址增大到____________,为便于阅读和操纵这些地址,IPV6使用号____________计法
15、CIDR将____________ 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路由表就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____________,也称为构成超网。
16、OSI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分为七层,它的低三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物理层的接口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8、网络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9、基带同轴电缆是指____________欧的同轴电缆。它主要用于____________传输系统。
20、在网络中传输包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方式传输。
21、在分类IP地址中,____________类地址属多播地址。
22、IP地址21.12.240.17的网络类别是____________类,主机号是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23、( )IP地址127.0.0.1 是一个C类地址。
24、( )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25、( )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路由器既要检查数据报的首部,也要检查数据报的数据部分。
26、( )在因特网中的所有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
27、( )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仍需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28、(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相同的带宽资源。
29、( )所谓基带信号就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然后送到线路上传输。
30、( )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一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即采用二进制的调制方法。
31、( )路由器不但能够根据逻辑地址进行转发,而且可以根据物理地址进行转发。
32、( )路由器由于互联多个网络,因此只有IP地址,没有硬件地址。
四、名词解释
33、奇偶校验码的基本思路
34、计算机网络协议:
35、自动请求重发:
36、差错控制的机制:
37、曼彻斯特编码:
五、简答题
38、RSTP 在STP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改进?
39、请讲述什么是Native VLAN有什么特点
40、TCP/IP协议栈和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区别
41、请讲述VLAN技术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42、广域网合同中PPP合同具备什么特点?
六、综合应用题
43、为什么要划分子网?子网掩码的作用是什么?
44、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45、某网络中的路由器运行OSPF路由协议,表是路由器RI维护的主要链路状态信息(LSID),图是根据表及R1的接口名构造出来的网络拓扑。请根据描述的网络,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路由表结构如下表所示,请给出图中RI的路由表,要求包括到达图中子网的路由,且路由表中的路由项尽可能少。
2)当主机192.1.1.130向主机192.1.7.211发送一个TTL=64的P分组时,RI通过哪个接口转发该IP分组?主机192.1.7.211收到的IP分组TTL是多少?
3)若RI增加一条Metric为10的链路连接Intermet,则表中RI的LSI需要增加哪些信息?
46、假定站点A和B在同一个10Mbit/s以太网的网段上。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现假定A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如果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允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在检测到和B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如果A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提示:在计算时应当考虑每一个以太网帧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在MAC帧前而还要增加7B的前同步码和IB的帧定界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D
5、C
6、B
7、A
8、A
9、B
10、D
11、D
12、B
二、填空题
13、【答案】硬件、软件、数据库
14、【答案】128bit 、十六进制
15、【答案】网络前缀、路由聚合
16、【答案】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17、【答案】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18、【答案】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19、【答案】50 数字
20、【答案】数据报、虚电路
21、【答案】D
22、【答案】A、12.240.17
三、判断题
23、【答案】错
24、【答案】对
25、【答案】错
26、【答案】对
27、【答案】错
28、【答案】错
29、【答案】对
30、【答案】错
31、【答案】对
32、【答案】错
四、名词解释
33、奇偶校验码的基本思路
答:奇偶校验码的基本思路是: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首先将数据中1的个数进行统计,确定是单数还是双数,(对于奇校验,当1的个数为偶数时,校验位为1,当1的个数为奇数时,校验为为0。)并将统计结果发送到接收方,接收方根据校验位的值和所接收到的数据中1的个数判断接收数据是否正确。
34、计算机网络协议:
答: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而制订的规则、约定和标准。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大要素组成。
35、自动请求重发:
答:发现错误后,要求对方重发的一种差错控制机制;
36、差错控制的机制:
答:差错控制的机制:自动请求重发(ARQ)、向前纠错(FEC)、反馈检验。
37、曼彻斯特编码:
答:这种编码方式在一个码元之内既有高电平,也有低电平,在一个码元的中间位置发生跳变。可以以码元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来表示信号的值。
五、简答题
38、答:有三点改进
⑴、第一点改进: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置了快速切换用的替换端口(AlternatePort)和备份端口(Backup Port)两种角色,当根端口/指定端口失效的情况,下,替换端口/备份端口就会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⑵、第二点改进:在只连接了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交换机进行一次握手就可以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⑶、第三点改进:直接与终端相连而不是把其他交换机相连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Edge Port)。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延时。
39、答:
⑴、Native VLAN 是指交换机的Trunk 口的默认某个VLAN进行数据传输时不需要封装802.1q标签。 ⑵、利用Native VLAN可以提高交换机带宽的有效利用率。
40、答:
⑴、TCP/IP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共同组成的一个协议栈,OSI定义的是一个网络的结构体系和各层功能的划分:
⑵、OSI是模型、框架,TCP/IP协议栈是实现各层功能的协议族;
⑶、OSI为七层、TCP/IP协议栈为四层。
⑷、TCP/IP的应用层相对于OSI的应、表、会三层
⑸、TCP/IP的网络接口层相对于OSI的数链层和物理层
41、答:
⑴、基于端口的VLAN针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LAN的划分,不受主机的变化影响
⑵、基于协议的VLAN在一个物理网络中针对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进行安全划分
⑶、基于MAC地址的VLAN基于主机的MAC地址进行VLAN划分,主机可以任意在网络移动而不需要重新划分
⑷、基于组播的VLAN基于组播应用进行用户的划分
⑸、基于IP子网的VLAN针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子网的IP地址,从而隔离用户主机,一般情况下结合基于端口的VLAN进行应用
42、答:安全性:PAP,CHAP验证合同、回拨机制灵活性:对上层合同灵活支持。IPCP、IPXCP等,扩展性:多链路捆绑
高性能:支持数据压缩
六、综合应用题
43、解析: 由于因特网的每台主机都要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所以分配的IP地址很多,这将使路由器的路由表变得很大,进而影响了路由器在进行路由选择时的工作效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儿个较小的网络,每个小的网络称为一个子网。
当一个分组到达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应该能够判断出IP地址的网络号。子网掩码用来判断IP地址的哪一部分是网络号与子网号,哪一部分是主机号。为了完成这种分离,路由器将对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
44、解析:
1)第二个报文段的开始序号是100,说明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号是70~99,所以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30B的信息。
2)由于主机已经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即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应该是99,因此下一次应当期望收到第100号字节,故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00。
3)由于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说明已经收到了第179号字节,也就说明第:个报文段的序号是从100~179,因此第二个报文段有80B。
4)确认的概念就是前面的序号全部收到了,只要有一个没收到,就不能发送更高字节的确认,所以主机B应该发送第一个报文段的开始序号,即70。
45、解析:
1)因为题目要求路由表中的路由项尽可能少,所以这里可以把子网192.1.6.0/24和192.1.7.0/24聚合为子网192.1.6.0/23。其他网络照常,可得到路由表见表。
2)通过查路由表可知,R1通过L0接口转发该IP分组。因为该分组要经过3个路由器(R1、R2、R4),所以主机192.1.7.211收到的IP分组的TTL是64-3=61。 3)R1的LS1需要增加一条特殊的直连网络,网络前缀Prefix为“0.0.0.0/0”,Metric为10
46、解析:
设在t=0时,A开始发送数据,那么在t=(64+8)×8=576比特时间时,A应当发送完毕。另外,由题意可知,B在t=225比特时间就能检测出A的信号。既然题目说了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就足以说明B发送数据的时间肯定是在t<225比特时间的时候,不然B不可能会发送数据(因为在t>225比特时间时,B已收到了A发来的数据)。不妨设B是在第N比特时间发送的数据,那么N+225必定小于576,因此在A发送完数据之前就已经检测到了碰撞,即A在检测到和B发生碰撞之前不能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如果A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就能够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90780838a42441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