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在公司治理中的探讨与分析

优先股在公司治理中的探讨与分析


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三星a10e配置)

MONEYCHINA/2021年1月下

财经界

优先股在公司治理中的探讨与分析

武汉舵落口物流有限公司林霆

摘要:优先股是特别管理股的一种,既有股本权益特点,也有债权稳定收益的特点,优先股有稳定的收益率,对剩余财产分配优

先请求权,通常没有表决权。优先股是重要的投融项工具,可以对公司股权进行优化,是公司重要的股权管理工具,用来平衡公

司、股东、债权人之间权利平衡,也可以作为并购时重要的收购手段,但在我国发展还是受限制,要响应国务院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要积极推动优先股,做好优先股制度设计,明确优先股权利和义务、优化公司治理设计,平衡股东权责、加强契约意识,规范章程

治理、加强普通股股东及董事会信义意识,防止道德风险、加强对优先股回购条款设计,减少与普通股的利益冲突、要加强信息对

称管理,加强优先股东的知情权等方面加强。真正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和法人治理上发挥作用。

关键词:优先股普通股公司治理作用

DOI:10.19887/11-4098/f.2021.03.015

一、前言

上世纪80年代,优先股开始引入中

国,1990年,深圳发展银行首先发行优

先股,后来也注销,天目药业曾经是我国

长期发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其优先股

也在2006年转为普通股。优先股发展

仍然受到很多限制,虽然在公司法在法

律上为优先股预留了空间,但由于在股

份制改革中过分强调同股同权,强制赋

予任何股份都拥有相同的表决权,导致

股份公司发行优先股较少,非上市公司

发行优先股更是缓慢。随着2008年金

融危机中,美国700亿美金以优先股模

式救援成功,使得优先股重要作用再次

得到重视,优先股呼声很高,我国也在商

业银行中开始以大力推进优先股。2013

年,2014年开始国务院和证监会相继出

台《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和《优先股

试点管理办法》,鼓励发展优先股,阿里

巴巴、小米等创投公司也开始等积极尝

试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等模式,也取得

了成功,但仍然存在法律和制度上缺陷。

而优先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防止控制

稀释、增加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降

低代理成本等作用更是没有充分发挥。

如何保护优先股股东权益,发挥优先股

在公司法人治理中作用,并为公司治理

创造许多有效的制度工具,是一个值得

探讨和分析问题。本文尝试从优先股定

义、内涵、现实意义出发,探讨和分析优

先股在公司治理的作用。

二、优先股概况

(一)优先股定义及内涵

1、优先股定义

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是指

依据《公司法》,在一般规定的普通股之

外,另行规定的一种股份,其持有人优先

于普通股东分配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

与公司决策管理权利受限的一种股份。

2、优先股内涵

顾名思义,优先股的优先是指优先

获取利润分配和清算时剩余财产分配,

优先的特定权利主要由公司章程来界

定。本质上是公司与优先股东达成一个

契约,双方约定以各自权利让渡来换取

优先利益,是一种股东权利平衡,这种契

约是通过公司章程来约定或订立。简单

来说是持有优先股的股东的放弃自身表

决权作为对价换取稳定资金收益。

(二)优先股特点

1、优先股特点

优先股属于特别管理股的一种,既

有股本权益特点,也有债权稳定收益的

特点。

2、优先股有稳定的收益率

通常情况下,公司章程约定优先股

股东不参加公司分配红利,其稳定的收

益率决定股票利息,不受公司经营好坏,

不影响其固定收益分红。但也无法在二

级市场流通,无法将股价大涨时抛售所

得的资本利得,其变现受阻,流动性也较

差。

清算时,优先股对剩余财产分配优

先股请求权大于普通股,但小于债权者。

优先股息也一般高于债券利息,但优先

股也同时限制了不具备申请财产清算权

利。

优先股通常没有表决权。在公司经

营管理中,优先股没有表决权,通常没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在公司召开

商议优先股东利益相关事项时,优先股

东可以提出建议且可使用投票权且在公

司不发放优先股相关权利时,优先股东

可以申请表决权,直到股票利息发放为

止。

3、优先股主要作用

优先股是重要的投融项工具,可以

对公司股权进行优化,是公司重要的股

权管理工具,用来平衡公司、股东、债权

人之间权利平衡,也可以作为并购时重

要的收购手段。

(三)优先股的分类

优先股在西方资本市场普遍采用,

被区分不同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按照

31

I

NVESTMENTAND

FINANCING

投资理财

分配股利是否可以累积分为累积优先股

和非累积优先股,累积优先股具有典型

的优先股特征;按照是否可以和普通股

一起参加剩余利润分配,分为参加优先

股和非参加优先股;按照是否约定有按

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优先股,分为可赎

回和不可赎回优先股;按照是否在一定

条件下,允许持有者将它转换成其他种

类普通股,分为转换和不可转换优先股;

这种股东在创新、VC和PE投资时,采用

比较多。

作为公司股权管理工具和金融工

具,优先股的分类和性质,也不是一成不

变,也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融合和创新。

特别是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

公司,金融工具和股权模式创新不断进

化,优先股分类越来越融合,越来越精

准,比如小米就发行了可转换可赎回优

先股。

三、优先股在我国的发展

优先股于17世纪诞生于欧洲,19世

纪30年代,进入新兴市场,完善于美国。

起源于英美等国铁路运输建设事业高涨

时,随着工程资金投入量日益增长,公司

原有股东不愿意再投入资金,政府向这

些公司注入资金,提出固定收益,这是优

先股的起源。21世纪,美国700亿美金

计划购买银行和证券公司股份,很好稳

定金融危机,进一步提高了优先股地位。

让世界再次看到优先股的重要作用。

我国20世纪初,在股份制改革文件

中提出了优先股制度,为优先股奠定了

基础。但在1993年以公司法中没有明

确规定优先股制度,使得优先股缺乏法

律依据,发展遭遇了一定瓶颈。1994年

至2004年公司法出台及修订都没有提

到优先股,直至2005年在公司法修改中

为优先股打开了一个缺口,“国务院可以

对公司发行本法规定的股票以外的其他

种类的股票另行做出规定”,但仍没有明

确发行优先股的具体制度。

直至2013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

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2014年3

32

月证监会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才

对优先股做了具体规定,使优先股在国

内资本市场重新登上历史舞台,这两个

文件是优先股在国内发展的“里程碑”,

明确规定我国上市公司(上证50指数股)

可以发行优先股,试行5年以来,非上市

公司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试行5年

来,已逐渐成为上市银行补充资本的重

要融资工具,截止2019年3月,沪深两市

共有26家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37单,占

全部上市公司的0.72%,主要为银行类

上市公司19家,募集金额(除了2018年)

也呈逐年上升模式,取得了一定发展。

四、优先股的现实意义

集中在上市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中。

2014年以来,优先股发行企业主要

5

年来,优先股发展有突破,但进入市场时

间不长,制度还不完善,市场占有率还很

小,且都不让转换普通股,流动性不高,

优先股范围和发展仍受到极大限制。而

在非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表现

的更为突出,甚至有名无实,即使少量发

行的仍是以融资工具为主,而忽视了在

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国家特殊股制度,

2018年,提出要探索建设优先股和

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

法人治理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体

制,并全面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和职

业经理人制度,进一步强调了要发挥优

先股作用,优先股离我们越来越近。特

别是在强调国有企业应当将党建工作要

求写入公司章程,写明党组织的职责权

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优先

股更能发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的作

用。因此,要积极推动优先股,响应国务

院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真正在国内外资

本市场上和法人治理上发挥作用。

五、发挥优先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

优先股可以防止股权稀释和调整资

本结构以及法人治理,可以发挥积极作

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优先股管理,

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作用:

(一)做好优先股制度设计,明确优先

股权利和义务

一是通过现行的公司法对优先股的

权利与义务进行管理,明确优先股的具

体属性,是用来补充普通股的发行,权利

与义务与普通股存在一定区别,二是明

确优先股是股东与公司之间订立的契约

关系,加强公司规章制度以契约的形式

对优先股制度进行管理。三是发行优先

股主要是调整股权结构来达到公司发展

的目的,做好资本、债权和重要投融资工

具的角色定位,推动公司发展。

(二)优化公司治理设计,平衡股东权

责利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调整股权结构、

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

管理能力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

调整,来达到责权利的平衡,促进公司健

康有序的发展,防范决策风险。股权结

构的调整集中体现普通股与优先股的利

益平衡上,如前所述,优先股的先于普通

股获得股利的特点和权利决定了公司表

决权上受损,因而平衡优先股与普通股,

首先要解决在公司表决权的设计,再就

是通过公司章程和规章制度约定来进一

步细化和完善。

(三)加强契约意识,规范章程治理

优先股东以表决权及股份权益受损

来换取固定收益,实质上优先股东与公

司的签订的契约,这个契约是通过章程

来签订,而恰恰我国对公司章程的重视

程度不够。采用统一提供范本,内容千

篇一律,而要推动优先股发展,发挥优先

股在股权结构中作用,必须加强章程管

理,防止章程异化,损害优先股东权益。

(四)加强普通股股东及董事会信义

意识,防止道德风险

信义义务(fiduciaryduty)源其信义法

概念,是指受益人对授信(权)人信任和信

赖,对授信(权)人忠诚公正,正直的态度,

为受益人的利益付出无私的行为,不得

损害受益人利益。这与我国公司法第

147

实,勤勉义务是一致。一般情况下,

条中规定的董、监、高等管理人员忠

公司

MONEYCHINA/2021年1月下

财经界

关于企业预算松弛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以宁波某集团企业激励机制设计为例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田舟

摘要: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控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受到预算松弛的限制,研究解决预算松弛的方法是提升预算控制能力、推动

企业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方面。研究认为,上级组织对预算的运用是导致预算松弛的重要原因,上级组织与预算单位信息不对

称则是导致预算松弛出现的客观条件,为有效应对预算松弛,上级组织应该结合内外部情况向预算单位提出明确预期,同时采取

措施激励预算单位编制符合上级组织要求的目标。本研究正是从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出发,验证了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部分有效

性,同时研究也提示企业经营管理是多方面的,非经营性指标辅助管理将进一步助力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松弛激励机制真实诱导报酬方案

一、预算松弛及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相关研究

预算管理被当作是为数不多的能把组织所有关键问题融

于一体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Otley,1999),预算松弛(Budgetary

Slack)则是指预算主体通过故意低估收人或高估成本进行虚

董事会享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财务

预算、投资方案,利润分配及亏损弥补等

重大经营决策,而优先股股东没有表决

权,对董、监、高人员选任也无表决,就是

国务院《意见》和证监会《管理办法》,也

未对董事会在优先股股东和普通股利益

冲突作出规定。因而容易造成在公司经

营活动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者考虑

优先股东利益,仅考虑普通股利益,为有

表决权折服务情况。同样,普通股在进

行公司决策时,存在偏好风险,易于损害

优先股股东利益,且有时存在一股独大,

董、监、高和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等问题,

所以必须加强信义意识,防范道德风险,

强化控股股东及董事会信义义务,在法

律中明确引入效率和公平原则原则。

(五)加强对优先股回购条款设计,减

少与普通股的利益冲突

因为优先股的分配会成为经营过程

中永久性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后

续发展,与普通股股东之间会产生利益

冲突。因此,按照资本充实原则,要做好

优先股回购条款设计,做好投资者和优

先股东回购设计,在章程或者招股文件

报预算,使收人或成本预算与真实的收人或成本之间出现不合

理的差异。预算松弛限制了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是在预算控

制中尚未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en,2010)。对

预算松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产生的原因,包括从组织环境、

规定好,公司要授权在章程上做细节性

事项来约定,减少股东的冲突。特别是

优先股的回购要经过股东大会和必须现

金回购等情况,来平衡优先股东、普通股

东和债权人的利益。

(六)要加强信息对称管理,加强优先

股东的知情权

优先股东在知情权要确实有保障,

信息对称应在章程中规定,既包括事前

信息对称,也包括达成信息对称,相对于

优先股的中小股东,发行公司优先股的

公司机构设置、公司规模、销售模式、经

营状况等对称信息要有效传达给优先股

股东。而优先股东综合衡量大股东和董

事行为合理性,比如查阅文件、参与会

议、了解决策程序等,还可以要求审计师

出具特殊报告,特殊情况下,要求恢复表

决权。

(6).

[9]俞智渊,柏立图.优先股重启路线图[J].

董事会,2015.

[10]黄世忠.优先股性质认定、会计处理及

经济后果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8.10.

事会,2013(3).

[2]肖亚庆.探索建立优先股和国家特殊

管理股制度[J].中国总会计师,2018.

[3]徐涛.我国优先股发行的主体适用范围

分析[J].时代金融,2016(20).

[4]王春英.试论我国优先股试点方案存在

问题及发展方向[J].沿海企业科技,2014.

[5]戎学敏.优先股制度的现状和完善政策

分析[J].城市经济,2015.7.

[6]贺达,高源.优先股制度研究[J].经管空

间,2015.11.

[7]卢晴川.论优先股股东权益保护的困惑

与路径[J].商业经济,2016(6).

[8]唐玲,高杰,张华.我国优先股制度和股

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

[1]郑磊.公司法的缺位:呼唤优先股[J].董

3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766264a266841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