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华硕zenfone 8 mini)
左手伪装笔迹的特征规律及实例分析
马晓贇;王彪;张万松
【摘 要】笔迹检验包括正常笔迹检验和非正常笔迹检验,其中非正常笔迹是书写人
有意模仿、伪装,或因主、客观因素导致书写条件改变而产生的笔迹.左手伪装笔迹
是经济犯罪活动中较常见的一种非正常笔迹,书写者通过左手书写来掩藏自身的右
手书写习惯特征,以逃避法律制裁.左右手书写笔迹有较大差别,右利者用左手书写,易
出现许多共性特点.通过统计调查,对这些特征的出现率高低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同一
人书写习惯在左、右手书写笔迹中出现的概率高低将笔迹特征划分为不易变化的特
征和易变化的特征,对不同特征出现的稳定率进行实例分析,使得文检人员在检验工
作中能合理取舍并灵活运用.
【期刊名称】《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29)001
【总页数】11页(P25-35)
【关键词】左手伪装;笔迹特征;特征规律;实例分析
【作 者】马晓贇;王彪;张万松
【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 110035;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 110035;中
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 11003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918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繁荣,近年来,经济犯罪已成
为日趋上升的犯罪类型之一,往往涉及房屋、财产、证券、权责等各种纠纷。人们
法制意识提升的同时,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意识也有所提高,但由于笔迹在一定程
度上代表了个人的身份及思想,通过伪装笔迹逃避法律责任的案件逐年增加。此中,
左手伪装笔迹检验是文检技术人员的工作难点之一。左手伪装笔迹是指书写右利者
有意改用左手执笔书写,以伪装个人身份而形成的字迹。[1]尽管作案人精心伪装,
但由于笔迹具有客观反映性、自身同一性、总体特殊性的三重属性,只要吃透检材、
细心观察,左手伪装笔迹与正常笔迹仍有较大出入。而且,由于大脑神经中枢的生
理特点,书写运动的动力定型,使左手笔迹仍保留不少书写人自身的书写习惯。受
人体结构特性及书写行为规范的限制,习惯于右手书写者通过左手伪装笔迹进行书
写时会反映出一些共性特征,与右手笔迹有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左手伪装笔迹特
征变化规律对文检工作会产生积极影响。
正如莱布尼兹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实际上,每个人的笔迹
也各不相同。由于不同人的学习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身体健康程度等主客观条
件有所差别,书写运动在学习训练、动力定型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书写技能和
书写习惯。这些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表现在笔迹中就是不同的笔迹特征,分析、检
验不同的笔迹特征,认定两份笔迹是否同一,即为笔迹检验。笔迹检验也是公检法
机关,及相关司法鉴定机构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应用笔迹的客观反映
性、自身同一性、总体特殊性的基本属性,通过两份笔迹之间的比较鉴定,确定是
否为同一人书写的一项专门刑事技术。
(一)左手伪装笔迹检验的物质基础
由于书写习惯作为一种生理特性,既有自主性,又有能动性,笔迹必定反映书写技
能,暴露书写习惯,这种笔迹的客观反映性构成了左手伪装笔迹检验的物质基础。
[2]因此,在左手伪装笔迹中,模仿人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会或多或少显现出来,
这就为笔迹检验鉴定人利用左手伪装笔迹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检验中排除干扰以
及假象,及时发现伪装、鉴别伪装,从而作出正确的检验鉴定结论,提供了物质基
础。
(二)左手伪装笔迹检验的基础条件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改变之中,运动是
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尽管同一人的书写笔迹受不同时间空间的影响,可能
会有所变化,但这种改变并非是本质不同,只是外表区别,而本质同一。书写习惯
与书写技能具有可变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双重属性,因此笔迹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如果认识并掌握了笔迹中差异的表现形式和规律特点,就会形成一架桥梁,贯通笔
迹检验的差异和同一,从而正确认识笔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地点所书写的笔
迹长期保持着基本特征,其自身存在同一关系的属性是笔迹的自身同一性,这是左
手伪装笔迹检验的基础条件。
(三)左手伪装笔迹检验的鉴别依据
不同的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在笔迹
中则是既有符合、又有差异,但它们在笔迹的特征总和上却各不相同。[4]单看某
一处或某几处笔迹,都可能成为不同人笔迹的共同点或相同人笔迹的不同点,仅凭
此是无法将不同书写笔迹区分开来的。只有按照笔迹的特征总和,才能对不同人的
书写材料作出正确鉴别。因此由笔迹的特征总和构成的笔迹的总体特殊性是笔迹检
验的鉴别根据。[5]通过分析检材笔迹的特征总和,及时发现伪装,鉴别模仿人自
身的书写特点,从而判断文件真伪,是左手伪装笔迹检验的关键所在。
(一)实验对象与材料
1.实验对象
选取实验对象为中学(含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等不同学历水平的书
写者共124名,其中男性60人,女性64人,男女比例较均衡。实验对象中无惯
于左手书写者,左、右手均能书写者3人,其余121人均为书写右利者。
2.实验材料
(1)书写工具。钢笔、中性笔、签字笔、圆珠笔等硬笔书写工具。
(2)书写纸张。A4打印纸,草稿纸。
(3)实验仪器。佳能700D单镜头反光相机、放大镜。
(二)实验步骤
第一步,记录实验对象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以及习惯手情况,以便
对数据统计、分析。第二步,让实验对象使用给定的书写工具分别使用左、右手进
行书写,书写内容随机选取。最后收集所有样本。
(三)左手伪装笔迹规律特征的统计
本次实验的实验样本容量为124,其中没有习惯左手书写的人,共获取有效实验
样本材料121份。对121份实验样本中的笔迹特征细致观察分析,将笔迹特征归
类统计并加以记载。
1.不同个体左手伪装笔迹共性特征统计
对实验样本中的左手笔迹中出现的共性特征进行观察和统计,并计算出各种共性特
征在左手笔迹中的出现概率。并将统计结果记录如下,如下页表1:
2.同一个体左、右手笔迹特征统计
对121份右利者书写的左、右手笔迹进行观察分析,以判断每个特征在同一个体
左、右手笔迹中反映是否近似稳定。具体统计结果如下页表2、图1所示如下:
右利者由于长期用右手从事书写活动,右手书写比较熟练,但突然改用不惯用的左
手执笔时,由于书写习惯已经养成,就会变得很生疏,同时书写人受到书写规范的
限制,其伪装笔迹会产生如下一些共性特征。
(一)书写水平较低
根据统计,在三类受试人群书写的左手笔迹中,书写水平较低现象的出现率很高,
分别为93.75%、90.48%、89.36%,三类人群合计出现率为90.91%,如图2:
由此可见,通常右利者使用左手书写时,由于书写动作不协调,书写水平都会有较
明显的下降,运笔抖动、生涩、呆板,字行不整齐,字形不正,字体大小不一,如
图3:
(二)较长横画呈左高右低倾斜
根据统计,三类受试人群的左手伪装笔迹中,较长横画呈现出左高右低现象的出现
率分别为87.5%、85.71%、82.98%,合计为85.12%,如图4:
因为左手书写支点位于书写力点左下方位置的特点,使得书写人在按照书写规范进
行书写时必须由近及远向右前方推进,所以右利者进行左手书写时,较长的橫画呈
左高右低趋势[6],如图5:
(三)字行呈左高右低或波浪形趋势
根据统计,三类人群的左手伪装笔迹中,字行呈现左高右低趋势的出现率分别为
78.13%、76.19%、70.21%,所有人合计为74.38%;字行呈波浪形趋势的出现
率分别为53.13%、57.14%、53.19%,所有人合计为54.55%,如下页图6:
使用左手书写,由于支点位于人身左侧,因此自左向右书写是由近到远运动,会越
来越困难,随着字的书写,支点逐渐向右移动,产生运动半径,在文字中虽不会明
显形成圆弧,但是有向右下倾斜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单字较长橫画中体现的更明显,
字行呈左高右低多因为橫画斜向右下倾斜。然而,并不是所有文字都向右下倾斜,
而是会出现波浪形,这是因为书写人在书写会做出调整字行高度的行为,一旦稍有
放松,就又往右下倾斜,以致产生较显著的波浪形趋向,如图7,图8:
(四)行文“前紧后松”
行文“前紧后松”是指文字的前半部分排列较紧,后半部分比较松,观察统计三类
人群的左手书写笔迹,字行呈“前紧后松”的出现率分别为81.25%、78.57%、
74.47%,所有人合计为77.69%,如图9:
书写人在刻意伪装用左手书写时,刚开始会比较警惕,越到后面行为人越放松,控
制力也渐渐松懈,导致字行前面比较紧凑,后面比较松散,如图10:
(五)运笔失控
根据统计,受试的三类人群中,落笔位置不准特征的出现率分别为96.88%、
97.62%、95.74%,所有人合计为96.69%;下笔轻重不一的出现率分别为87.5%、
88.10%、85.11%,合计为86.78%;运向失控现象的出现率;笔画弯曲抖动的出
现率分别为96.88%、95.24%、93.62%,合计为95.04%;起收笔拖带或反射钩
等现象的出现率则分别为84.38%、85.71%、80.85%,合计为83.47%;运笔方
向失控现象的出现率分别为81.25%、76.19%、70.21%,合计为75.21%,如图
11:
这一类特征在不同个体左手书写笔迹中的出现率很高,说明右利者没有长期左手书
写的习惯,临时改用左手进行书写活动会不适应,不能很好的控制落笔位置,导致
落笔位置时常出现偏差,常表现为笔画交叉重叠,或者搭配部位发生改变等。同时
书写人在书写过程中,由于大脑反馈信息的作用,会企图加重压力来更好的控制运
笔,但力度又难以控制,所以时重时轻。在左手书写中,书写人不能熟练运用笔尖,
不能均匀用力,书写的连贯性变差,常出现运笔抖动,笔画弯曲,书写不流畅的特
点。左手书写时行笔不流畅,起收笔时留下笔锋,起笔时多带笔,收笔时多拖笔。
运笔时,在字拐弯处或者弧形笔画处不能很好地控制方向的转变,而使运向失控偏
离。所以,左手书写时容易出现落笔位置不准、运笔抖动弯曲、运向失去控制、笔
压不匀、下笔轻重不一和起收笔拖带或反射钩等情况,如图12,13,14,15:
(六)反向运笔、反笔顺、反字和文字左右部分颠倒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统计,这三类实验对象中出现反起笔反行笔的概率分别为75%、
71.43%、68.09%,合计为71.07%;反笔顺出现率分别为12.5%、11.90%、
8.51%,合计为10.74%;反字或字的组成左右颠倒的出现率分别为3.13%、
2.38%、2.13%,合计为2.48%如图17:
反向运笔现象出现的较普遍,这与人体生理结构有密切联系。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
的对称性,决定了左右手活动功能具有相向性。一旦运动中枢放松了对书写运动的
控制,左手将朝着与右手运动相反的方向作出书写动作,表现出反起笔、反行笔、
反笔顺甚至反字等现象,有时也可能呈现出文字构成成分左右颠倒的情况[7],如
图18,19,20:
左手伪装时,由于动作生疏、书写运动不协调,可能会使得伪装者的某些固有稳定
的书写特征变化,这就要求文检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左手伪装笔迹的形成机理与规律
特征。
(一)书写水平特征变化
统计分析三类人群中每位受试者书写的左、右手笔迹,发现其书写水平特征的稳定
程度相对较低,稳定率分别为9.38%、11.9%、14.89%,而所有测试人员书写水
平特征基本不变的稳定率为12.40%。
由此可见,书写水平降低并不稳定,属于易变化的特征。比较同一个体的左右手笔
迹,左手执笔书写通常表现为运笔呆滞、晦涩无力、抖动生疏、字型松散,如图
21:
(二)字间距、行间距特征变化
观察统计实验样本,三种受试者中,每位书写者的左右手笔迹字间距行间距的稳定
性较低,稳定率分别为6.25%、14.29%、17.02%,左右测试人员笔迹中此特征
的稳定率13.22%。
每个人书写时的字间距、行间距也各有不同。依据左手伪装笔迹的形成机理,伪装
者一时不能适应左手书写,不能很好地控制书写活动,这就导致字的结构变得松散,
字大小不一,并且有时歪歪扭扭,使得字间距和行间距可能发生改变。通过对三类
人群的左手书写笔迹的观察统计,字间距、行间距特征的稳定率分别为6.25%、
14.29%、17.02%,所有人合计为13.22%。由此可见,大多数右利者在突然改用
左手书写时,字间距和行间距会发生变化,如图22:
(三)字行倾斜方向特征变化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统计,书写人用左手书写时,其本身书写字行倾斜方向的书写习
惯较容易改变,稳定性较差,在三类受试者中此特征的稳定率分别为12.5%、
16.67%、19.15%,在所有人中为16.53%。由此可见,书写人在用左手书写时,
容易向右下倾斜,而右手书写时,一般多是直线书写或者向右上偏移。如一个人用
右手写字字行常向右上偏,但是换用左手时,常常会想有下倾斜,或者呈波浪线,
如图33:
(四)字体特征变化
观察分析每名受试者使用右手正常书写的笔迹,发现其使用的字体多为自由体,而
其相对应的左手笔迹,则常常反映出一笔一画的楷体字特征。统计三类受试人群的
书写字体变化情况,其书写字体特征稳定程度较低,稳定率为18.75%、14.29%、
23.40%,合计为19.01%。由此可见,左手伪装书写通常无法熟练写出弧形笔画
或使用连笔,故其字体易发生变化,如图24:
(五)搭配比例特征变化
观察实验样本,仔细比较受试者的右手笔迹和左手笔迹,可发现左手笔迹的文字结
构松散、搭配也变得不规范。统计实验样本,搭配比例特征稳定率分别为
15.63%,11.90%, 17.02%,所有人员书写搭配比例特征稳定率合计为14.88%。书
写人用左手书写时,容易运笔失控,文字往往较为松散,单字部首间搭配比例关系
产生变化,如图25:
(六)连笔特征变化
三类受试者自由书写的右手笔笔迹样本中,笔画间常会存在一定连笔特征。但是,
观察相对应的左手笔迹样本,较少出现连笔特征,大多是慢速书写。经过统计分析,
三类受试人员中书写连笔特征稳定率分别为15.63%, 11.9%,12.77%,所有人员书
写连笔特征稳定率合计为13.22%。由此可见,右利者伪装书写时,速度减慢、熟
练度降低,笔画间连笔动作必然减少,运笔僵硬而不流畅,如图26:
书写右利者通过左手伪装作案时,人的右手的书写习惯会迁移,使得左手书写的笔
迹保留的一些书写人的固有书写习惯,即有一些特征是不易改变的,利用实验样本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基本得出以下结果:
(一)整体布局特征
整体布局特征包括整篇笔迹中局部的安排和书写的格式特点。大多文体有书写格式
方面的限制,但由于书写人受教育的不同,或者所接触的文体类型有别,所以对书
写格式的掌握程度不同,可能形成某些个人的习惯特点。通过观察统计实验样本可
知,三类受试人群中,整体布局特征稳定率均为100%。由此可见,局部安排特征
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在左手伪装笔迹中能稳定的得到体现,如图27:
(二)字的基本写法特征
字的观察比较同一个的左右笔迹,统计出三类受试者笔迹中,文字写法特征的稳定
率分别为93.75%、92.86%、95.74%,合计为94.21%。由此得出,字的写法特
征在人的左右手笔迹中反映稳定,如图28:
(三)错别字特征
经过对实验样本的汇总观察发现,在所有有错别字的样本中,右手反映出错别字特
征的左手也会反映出相同的错别字特征,特征稳定率达到100%。由此可见,伪装
者习惯性的错误写法、用法,具有极强的特定性和稳定性,如图29:
(四)笔顺特征
经数据分析,三类受试人群的左右手笔迹中,字的笔顺特征稳定率为78.13%、
80.95%、78.72%,所有人员合计为79.34%。书写人在用左手进行书写时,由于
受到书写规范的限制,字的笔顺通常是正确,但是当人大脑的控制力松懈时,或者
遇到有一些笔顺确实不利于左手书写时,字的笔顺会发生变化,所以笔顺特征稳定
率可能存在一定下降,如图30:
(五)字的基本结构关系
字的基本结构是指字的组成的方式,由文字的书写规范来限制,不能随意更改。通
过对实验样本的观察统计,三类受试人群中,字的基本结构关系稳定率分别为
87.5%、89.36%、85.7%,所有人合计为87.60%。由此可见,右利者临时用左手
书写时仍受到书写习惯和书写规范的限制,所写字的基本结构关系在左手和右手笔
迹中均能稳定反映,如图31:
(六)笔画间搭配比例关系
通过对实验样本的观察统计,三类受试人群中,左、右手书写笔迹的笔画搭配特征
稳定率分别在68.75%、73.81%、76.60%,合计为73.55%。由此可见,左手书
写影响笔画间的搭配比例关系相对较轻。由于书写习惯性的限制,原有的笔画、偏
旁搭配比例特征往往能稳定地在伪装笔迹中反映,如图32:
(七)部分笔画的特殊运笔
有些人在部分笔画的书写上存在特殊的运笔,换生疏的左手书写时,某些笔画的特
殊运笔会被保留下来,在左手笔迹中得到反映。通过对实验样本的观察统计,发现
存在特殊运笔的有7份,分析这7份样本笔迹,发现同一个体的左右手笔迹中的
特殊运笔特征反映稳定。在三类受试者中的稳定率分别达到75%、76.19%、
68.09%,所有人合计为72.72%。由此可见,部分笔画的特殊运笔特征属于左手
伪装笔迹中不易变的特征,如图33:
(八)标点符号特征
标点符号特征是指标点符号的用法、位置、形状等,这与书写规范、受教育程度、
和自己的个人习惯有关,在长时间的运用中形成固有习惯。这种书写习惯也会从右
手书写转移到左手书写。根据观察统计,三类受试者中标点符号特征稳定率分别为
81.25%、80.95%、82.98%,合计81.81%。由此可见,这一特征在同一人左右
手书写笔迹中表现得比较稳定,有利于进行同一认定,如图34:
(一)准确判断左手伪装笔迹
笔迹鉴定的最终目的是进行同一认定,要想根据左手伪装笔迹进行准确的个体判断,
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检材笔迹是否为左手伪装笔迹。要做到准确判断左手伪装笔迹,
就要找到笔迹中重要的特点,并辨别这些特点与相似笔迹特点的异同。根据上文,
我们已经知道左手伪装笔迹的共性特征,如书写水平较低,较长横画、字行呈左高
右低或波浪形趋势,运笔失控、反起笔、反行笔、反字等。找出这些特征,做出左
手伪装笔迹的初步认定。然后,为进一步确信检材是否为左手伪装,将这些笔迹中
的特征与相似笔迹比较检验,如高位执笔笔迹、老年人笔迹等。由于这些笔迹虽然
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形成机理不同是其仍表现出一些差异,要仔细分辨,最后做
出判断,笔迹是否为左手伪装。
(二)选用特征进行同一认定
在根据共性特征等确定检材为左手伪装笔迹之后,就要选用在左右手书写中都表现
稳定的特征对左手伪装笔迹进行检验鉴定。[8]左手伪装笔迹的检验仍然遵从分析
检材、选择特征,对比检材与样本笔迹,综合评断,提出结论四步。
分析检材时,应首先应使用显微镜仔细观察,查找有无明显的伪装痕迹。在显微镜
观察笔画外观无明显疑点的情况下,一般选取上文所述不同类型的左手伪装笔迹对
应特征作全面细致的分析比较。一般可以剔除左手伪装笔迹中的易变特征,选用不
易变较稳定的特征进行同一认定。如:字的基本写法特征,错别字特征,稳定或特
殊的笔顺,书面语言特征,整体布局特征,标点符号特征和特殊运笔特征等。由于
这些特征比较稳定,鉴定价值较大,选择好特征后,标出符合点和差异点,将检材
和样本进行系统化检验,综合分析评判,认定同一与否。
笔迹是书写技能与书写习惯所形成的一种极为稳定的动力定型,类似于一个人的性
格、说话腔调语速、行走的步幅步态、行为举止等。这些动态的特征很难因为外界
因素发生较大的改变,只要把握了左手伪装笔迹的检验原理,及其对应的各种特征
规律和稳定率,综合分析文件检验的案件实例与实验样本,识别伪装还是较为容易
的。在发现伪装的基础上,文检人员可以在检验工作中合理的取舍并灵活运用特征
规律进行同一认定。
【相关文献】
[1]王相臣.文件检验[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0.95.
[2]沈臻懿.左手伪装笔迹鉴定原理采撷与论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4):171.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5.
[4]付东升.笔迹微观特征及其在鉴别左手伪装笔迹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1997,(6).
[5]王亚男.论笔迹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兼谈“世纪遗产争夺案”的笔迹鉴定[J].中国司法鉴定,
2009,(6):49.
[6]沈臻懿.左手伪装笔迹特征鉴别与运用[R].上海:2011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11.
[7]贾玉文.笔迹检验[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8]王彦吉,万世全.刑事技术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16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633715a264809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