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的成长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的成长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2024年5月12日发(作者:三星2243ew)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的成长故事

20xx年10月17日景海鹏又一次一飞冲天,吸引了我们的关注,

不仅是因为这是他的第三次飞天,而且还是他的年龄已经是50岁了。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的成长故事,快来看看吧!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的成长故事

从小海鹏就很有主见,根本不认输

景海鹏1966年10月出生,在本村上的小学、初中,高中时,先

是在安邑中学,后来为考上飞行员,又转到离家较远的解州。在解州

中学,他被招收为飞行员。

景海鹏的母亲王珍玲至今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年儿子初

中升高中,因为中考成绩不错,海鹏被解州中学录取。解州中学离家

三十多公里,当时是运城地区的重点中学。

“那时家里实在太穷了。海鹏要到解州中学上学,就必须住校,

肯定就要上灶。而上灶,家里肯定花不起钱!”

“做父母的,肯定都不想耽误孩子的前途。我和他爸商量后,想

让海鹏去离家比较近的安邑中学。安邑离家近,可以不时地回家来吃

饭,还可带上干粮在学校吃。”

“海鹏很听话,在安邑上了学。没过多长时间,他又来说服我们,

坚持要去解州。后来看说服不了我们,就自己拿上行李,头也不回走

着去了解州。当时还下着雨。”

“在解州,懂事的海鹏知道家里紧张,从不乱花一分钱。就连回

家,他不是选择走路,就是蹭有自行车的同学顺路车。现在想来,不

是去解州,海鹏就不会选上飞行员。而不是飞行员,也就根本没有当

航天员的机遇。”

话很少、特懂事、很要强、有主见。这是表兄杨海泉对景海鹏的

评价。杨海泉比景海鹏大一岁,两人不仅是姑舅关系的表兄弟,还是

小学和初中时的同班同学,玩伴。杨海泉如今是东杨家卓村的人物,

在村里的南面建了一个相当规模的酿造厂,有好几部汽车。但提起表

弟,杨海泉却满脸都是佩服,念叨海鹏从小就是他俩的主心骨。

最爱运动,尤其擅长打蓝球

和一般的同龄男子相比,景海鹏不算是高个子,现在也就一米六

八的样子。但记者走访他的亲友同学时,大家却都称他是难得的打蓝

球好手。

海鹏的小学老师王天乐回忆,海鹏打小就特别喜欢打篮球,从小

学五年级起,就是学校的篮球队队员,打蓝球的技术和水平是同龄中

最棒的。”

景海鹏弟弟景海龙说,性格腼腆的哥哥最痴迷于打篮球。小时候,

哥哥就在他们家老屋的墙壁上,划了一个表示蓝筐的圆圈。后来,又

安上一个铁丝圈代替,一有空,哥哥就在家里练习投篮。

景海鹏小时候的伙伴王金星也说,自小景海鹏就好胜,打篮球从

不愿意服输。“打得好,投篮很准。”

表哥杨海泉一直和记者多有接触,平时一说起表弟景海鹏,他肯

定要说海鹏最擅长打蓝球。“海鹏到初中后,因为个子不高,海鹏没

有入选篮球队,但一有机会,海鹏就想法展现自己的篮球特长,后来

硬是靠着韧劲当上了队员。后来不管上高中,还是在部队,海鹏都一

直是篮球队的一号主力。”

“海鹏好运动!”景靠喜说起儿子,也是离不开蓝球:“海鹏当上

航天员后,也是航天城里打蓝球技术最好的,老是头号选手。海鹏能

成为航天员,肯定和他平时爱打蓝球有关。从小到大,海鹏一直长期

坚持体育锻炼,从没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身体一直很棒。”

“海鹏好运动,影响了二儿子海龙和女儿艳芳也都好运动。现在

回忆起来,儿女三个从小身体都很好,都只是偶尔有头痛感冒,从来

没有生过大病。”

童年的上天梦和成为飞行员

如今的东杨家卓村,早已是运城民航机场所在的空港开发区的一

部分。因为离机场不远,海鹏从小就有当飞行员的梦想。

海鹏的父母都还记得,在海鹏的小时候,不远的邻村有一个青年

人被验收通过当上了飞行员。在大家都议论此事时,海鹏就非常羡慕。

平时一有空,他就想法打听,想知道一些有关这个邻村青年的成长故

事。

海鹏是在解州中学上的高中。当时的解州中学,不仅是运城地区

的重点中学,还是山西省中学里最有名的飞行员培养基地。在高二的

时候,海鹏就摸上了招飞行员的程序道道,曾告家里人他想要报考飞

行员。 到海鹏上高三的时候,保定的十二航校来运城招飞行员。景海

鹏就找班主任,要求请假参加第二天的体检。

在班主任的眼里,景海鹏的学习成绩很好,完全能够考上统招的

普通高校。一听景海鹏要请假体检,根本就不同意;“说啥都行,验飞

行员体检就是不准假!”

一直做着上天梦的景海鹏这次没有听老师的话。他后来偷偷溜出

校门,和学校的其他同学一起相跟着来到运城,参加了体检。最终,

他是3名合格的人员之一。

体检完之后,知道自己完全合格的景海鹏非常高兴,不顾自己刚

做完散瞳检查一时还难以恢复,戴着为保护视力而发的墨镜,一路步

行10多工里,从运城回到东杨家卓的家中。

景靠喜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海鹏回到家时,我们还在地里

干农活,家门被大锁锁着。他就戴着墨镜跑到地里,告我说他的飞行

员体检过了。我和他妈一时没有准备,听了儿子的话还有点发愣。后

来明白过来,我和他妈再也无心干活,当下就和扛着锄头和儿子回了

家。心里真是高兴啊。”

体检通过后,接下来是政审。景海鹏一路绿灯,成为保定的十二

航校1986年在运城所招的飞行员之一。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考上飞行员之后,景海鹏先是在保定的飞行学院学习了三年半,

接着,到临汾的初级航校,又学习了半年。在运城机场的中级航校,

学习了一年,学会了飞初教机。在永济的高级航校,学会了驾驶喷气

式飞机。

在刚开始学飞行时,凭着不服输的倔劲,景海鹏不仅度过了飞行

员人生的第一道难关,还让他得到了全中队第一个奖励。在小时候,

景海鹏就一直很内向,根本没有其他农村孩子的调皮捣蛋劲,不少儿

童都会的游泳,旱鸭子景海鹏却一窍不通。

作为飞行员,如果不学会游泳,下一步的命运肯定是淘汰。景海

鹏不甘心自己的飞行员梦早早夭折,就下决心苦练游泳。只是短短的

一周时间,景海鹏的游泳就从不会到会,从及格再到优秀。他因此得

到全中队第一个嘉奖。当时,他所在的中队,是125名飞行学员。

在永济学完后,景海鹏又来到江苏,正式成为空军的一员。他先

是在连云港,后来又到无锡,继续学习更高级的飞机驾驶。也是在无

锡,景海鹏遇到了后来成为他爱人的张萍。

张萍的老家在河北省沧州,是县级市河间的一个普通农家。当时

她在无锡一家宾馆是管理人员,因为姑父也在无锡机场,经常看亲戚

的张萍认识了景海鹏。

景海鹏和张萍结婚时,是在运城老家举行的典礼仪式。一直记着

儿子结婚情景的王珍玲说,因为当飞行员有规定,海鹏结婚时,已有

29岁,比小他三岁的弟弟海龙都已结婚几年,并且生了女儿。

海鹏的结婚日子是1993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四,这一天,正好是他

29岁的农历生日。而算公历,又是张萍的生日。小夫妻的农历、公历

生日正好与结婚的日子重合,日子虽然清贫,他们却开始了浪漫的幸

福人生路。

1997年,景海鹏结婚后的第四年,张萍在无锡生下了一个男孩。

而就在此一年前,国家开始在飞行员中选拔宇航员。已不甘心只是一

名飞行员的景海鹏也报名参加了选拔。

飞行员选拔条件本来就很严,选航天员更是严上加严。要求身体

素质特别好不说,还不能有病史。景海鹏从小身体就非常健康,也没

有过住院史。航天员选拔时,他自然成了幸运儿。

儿子生下来后,因为心里一直牵挂着航天员选拔,景海鹏一直不

给儿子起名。到孩子4个月的时候,他终于接到航天员录取通知。于

是,他的儿子,就有了一个承载景海鹏飞天梦的名字——景宇飞。

接下来,景海鹏就从无锡来到北京航天城,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

名学员,直到最后,他成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

“神六”的第二梯队到“神七”的正选队员

在中国航天史上,乘“神五”飞出地球的杨利伟是第一位天空人。

作为杨利伟的队伍和好朋友,景海鹏那时还不为人所知。直到“神六”

发射时,与刘伯明搭挡的他成为第二梯队成员,不少人才知道,在表

里河山的山西省,关公故乡出了一个名景海鹏的航天员。

记者至今仍然记得,“神六”发射的前夜,景海鹏的家人在东杨

家卓村老家的西房里看电视的场面。当时,屋子里有不少人。除了景

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海鹏的弟弟海龙也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家里,

加上海鹏的妹妹艳芳一家和一些为他们高兴赶到的邻居。景海鹏老家

是热闹非凡。

后来,看到儿子没有成为“神六”上的航天员,景靠喜仍然感到

非常高兴。“没有用上第二梯队,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先进可靠。

我相信“神七”发射时,儿子会更神气。”而这一预测果然说中了。

这次“神七”发射,景海鹏成了正选的3名航天员中的一个。他是山

西当之无愧的第一个太空人。

从1993年选入国家航天员大队后,景海鹏只会过两次老家。一次

是1998年,景海鹏的儿子还很小时,他匆匆忙忙赶回,接父母去他北

京的家。那次,他的父母一待就是5年,直到在20xx年底才会到运城

老家。

景海鹏的第二次回家,是20xx年。那时“神六”已成功发射并返

回,他虽是第二梯队人选,却已被大众媒体放大成了几乎妇孺皆知的

大名人。听说他回到运城,记者还专门赶去见他。晚上在景海鹏住的

弟弟景海龙位于中心血站后的家单元楼客厅,记者还与一身戎装,话

语不多却英气逼人合影,留下了他回运城的影响记录。

因为训练的任务重,景海鹏第二天就和妻子、儿子匆匆返回北京,

满打满算,他那次在老家只待了有三四天。

不仅很少回家,连电话都很少打。对此,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

人却丝毫没有抱怨儿子的意思,一直夸他们的三个儿女都很孝顺和成

才。景靠喜还嫌王珍玲有时念叨,嚷人似的说:“咱海鹏是国家培养

的人才,咱可不能嫌娃不给家里打电话。”

景海龙作为弟弟,平时也很难与景海鹏有联系。他告诉记者,这

几年,他和哥哥的通话次数都十分有限。多数的时候,是哥哥给他发

短信,要他照顾好父母,注意两位老人的身体。而从去年后半年到现

在,进入训练的哥哥没有和他同过一次话,也没发一次信息。他发的

信息也没有回复。他说,他很理解哥哥。

王珍玲老人则说海鹏一直给她寄钱。按海鹏的说法,是海龙在老

家照顾两位老人,他不能让弟弟在经济上受屈。每年,海鹏都要给父

母寄上四五千元,进入准备上“神七”的封闭训练后,海鹏不能与家

人联系,在北京航天城的张萍就安排给公婆寄了一次钱。去年海龙买

新房时,尽管告哥哥款已够用,海鹏过意不去,仍然寄回一笔数目不

算太小钱。

景海鹏最后一次和家人联系,是在今年8月7日的晚上。他当时

将电话打在东杨家卓村老家,在问了父母的身体情况后,提醒父母别

忘了在第二天晚上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接电话时,景靠喜心里虽想

知道这次儿子是否会上“神七”,又明白儿子不会告诉他。最后,他

只是说儿子不要操心他们,好好训练,一旦有任务,就一定能圆满完

成。

最近一个月,随着“神七”发射日期的越来越近,不断有来自各

地的记者采访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景海龙也是应接不暇。得知

儿子是“神七”航天员的热门人选,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看电视,

成了一家人最重要的“工作”。

一脸慈祥的景靠喜说,“神六”时儿子未能上天,自己当然希望

此次他能够一偿夙愿。但是“上不上天我们都高兴,这是国家对他的

考验,希望他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492890a262665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