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跳楼事件分析讨论

富士康跳楼事件分析讨论


2024年5月11日发(作者:oppor9sk价格)

富士康跳楼事件分析讨论

富士康科技集团发生的员工屡屡坠楼事件. 是企业快速工业化、 城市化、 现代化转型

期 出现的最为代表性的危机事件。 此次危机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思

考。让人警觉和深思,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年轻员工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80、90后是现代大城市中新生打工族,这代人多

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吃苦能力比较差,但同时,这代人更自尊、梦想也更大。进入现实

工作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这些心理尚未成熟的打工者难以适从。他们会觉得怀才不

遇,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逐渐对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产生厌世感。加上工作难以适应、人

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人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是密集型工作磨损心理。企业员工出现自杀事件多发生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简单机

械的行业,如电子制造、IT等。这类行业的员工入职后一般只接受简单的培训,但要求比较

高,年轻员工身心难以适应。而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也会磨损人的心理,如果再休息不好、缺

乏情感交流,就会加重挫折感和孤独感,对生活丧失信心。

三是统一管理缺乏心灵关怀。据报道,富士康一个厂区有40万名员工,员工生活在集体

管理之中,缺乏个人生活空间。打工者又远离家乡和亲人,一旦出现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

途径,缺少亲情抚慰和自我救助的条件。久而久之,不良情绪累积起来,造成了极端行为。

另外,根据心理学上的说法,自杀是会心理传染的,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人很可能

会效仿。

出现自杀这样的极端事件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对此,专家呼吁企业对员工心理健康给予

更多关怀。

“国外在这方面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杨东说,在日本企业里面,有专门的心理

健康保健组织;在美国,企业有专门的员工援助计划,有专业心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咨询。

刘宝峰指出,企业管理者要多对员工进行心灵上的关怀,例如定期组织员工娱乐活

动,给员工过生日等,让员工感受到“人情味”。

“事实上,大多数有自杀倾向的人都会表现出一些迹象。”王祖承指出,有意自杀的人通

常是充满心理矛盾的;既想自杀又想生活下去。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有反常的行为,如表现

出厌世,饮食和睡眠毫无规律,反叛行为特别明显,情绪喜怒无常或经常谈起自杀方式等。

因此,企业管理者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就要劝员工及时到医院接受心理咨询和

治疗,定期服用药物,以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对员工个人来说,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杨甫德说,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时,先找

出原因,再分析如何能解决问题,这时可以找周围的好友、上级进行沟通,寻求帮助。如果

问题一时不能解决,也不要选择极端方式,“自杀只是逃避困难,还会对亲人和周围的同事

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据相关研究证明,备受心理问题困扰是影响员工维持和提高企业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因

素。而员工心理问题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职场工作本身。

因此,管理者必须懂人,既要懂得员工或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特征,又要懂得他们之所以

会产生积极或消极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疏导。尤其是新员工入职后,仅从

口头上倡导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不够的。特别是当企业面对新情况、制定新制度新规定时,

对员工的传达和解释必须同步跟上。

“如何更好地管理员工,使其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

这是几十年来所有企业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中国心融集团有关负责人指出,“像富士康发生

的这类事件,在全球500强企业都曾经发生过,甚至今天还在发生,这中间,众多企业也积

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引入企业员工帮助计划(EAP),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员工心理健康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据调查,国内有很多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处

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不堪、时常烦躁易怒等;一些与心理

健康状况有关的慢性疾病呈上升趋势;不少人感觉孤独、抑郁、焦虑,心理压力已经成为职

场中最常见的问题,这些都越来越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工作,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培

养员工的现代心理素质,提高员工的心理调适能力,引导员工理性地对待改革、理性地看待

社会、理性地面对生活、理性地面对得失,已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

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90%以上建立了EAP心理服务。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

入1美元,可以节省运营成本10美元至16美元。

清华大学心理辅导研究中心主任樊富珉表示,目前国内企业引进心理健康评估的还很少。

但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完善,这一状况将会得到改善。可以预计,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将会

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当中最紧迫的课题。

据介绍,我国关注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和组织发展,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首先是从跨

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人员中开始流行起来的。国内企业如联想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大唐电

力等公司,也在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记者从中国保健协会了解到,目前,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已经启动。该工程是以国外

成熟的员工帮助计划(EAP)为基础,结合正在兴起的员工提升计划(EEP),由心理专家团

队深入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为管理者和员工提供心理帮助,解决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企业EAP人才的缺位及企业对EAP的认知程度。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

华夏管理中心()目前已经启动,专门负责管理和推广企业EAP讲师及

企业EAP咨询师的工作,并面向全国委托培训机构及心理咨询公司、心理咨询人员参与入

工程,并计划在大型企业进行EAP试点。

EAP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员工生命质量的珍惜。所以,在一天的辛勤工作后,快乐地

问一声周围的同事“今天一起EAP去吧”,今后也许不是一个笑谈,反而成为缓解压力的亲

切问候。

总之,从员工与企业两方面一起正视此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此类悲剧才不会再次

上演。

王婧

华西公卫 预防一班

2011-5-17

1 目前,舆论批评纷纷涌向富士康,你怎么看?

张平:富士康难辞其咎,只有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它才可以轻易组织几十万人进行低廉重

复劳动。既然得到了这个好处,就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富士康不是最坏的血汗工厂,但并不代表它没有问题。如此大规模的机械劳动,本身就是对

人的异化。资本是一种权力,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受到的监督就应该越多,这很正

常。它没有什么可以喊冤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431916a261727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