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运营中的弊病分析及混改模式探究

国有企业运营中的弊病分析及混改模式探究


2024年5月11日发(作者:电脑显示器闪屏是什么原因)

经营管理

国有企业运营中的弊病分析及混改模式探究

■王琦玮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哈特的现代产权理论、分权控制理论

要: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弊病,结合目前国有企业混改的三大理论

引入具有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投资者以形成对主要股东的

和长期合伙理论,提出针对目前国企运营中的弊病进行混改模式的建议

国家从“既管企业又管资本”转变为“管资本”的角色以及让

有效制衡;代表各方利益的董事会,引入外部独立董事进行监督和咨询

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改;民营资本

;董事会

2014年中国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我国企业500强

榜单盈利状况中,

43家企业呈现亏损状态

,除

1家为民营企

业外,其余呈亏损状态的均为国有企业

。可见国有企业近几年的

运营状况并不乐观,加之公众对国有企业依靠垄断经营和高额

补贴的方式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

2013年我国

启动了新一轮以所有制混合为主要特征的国有企业改革

。截至

2018年底,国家已推出三批50家重要领域的混改试点企业

2019年5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

,第四批混

改试点160家企业,呈现出由“混”向“改

”的转变。改革过程中不

断发现国有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

业运营中存在的弊病,结合目前国有企业混改的三大基础理论

提出国有企业目前混改模式的建议。

一、国有企业运营中的弊病分析

1.金字塔控股结构下,所有者缺位问题严重

我国大量的国有企业置身于金字塔控股结构链条的企业集

团中。国有企业之所以呈现金字塔控股结构

,其原因和我国特

的经济背景有关系,一方面在经济发展初期

,为满足企业融资

需求进行的组织制度的设计;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改制和产业

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推出的一系列特殊政策有关

。金字塔控股

构确实在当时解决了很多问题,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暴露出了很多的弊端。

在金字塔控股结构的企业集团中,

处于底端的上市公司

金字塔长的委托代理链条中,董事长往往是该上市公司的实际

控制人,在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

会导致模糊的诚信责任,进

损害企业乃至国资的利益

2.中国式内部人控制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中的董事长和CEO是由上级部门任命的,大

部分高管也由国资委考察任命,

其考核与晋升类似政府官员。

样的公司人事管理结构会导致国有企业高管通过“面子工程”实

现个人的政治晋升,而不将企业的盈利放在第一位,长期看将损

害股东乃至企业的利益

3.国有企业治理模式下的多目标激励冲突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基本呈现为

:国资委通过持有

制性股份形成一股独大的控制局面

,从而履行大股东的职责,

有企业中的董事长与CEO也是由上级部门任命而来

,且其提升

与晋级均与政府官员十分相似

。在呈现出“既管企业又管公

的治理模式下,国有企业一般还要履行稳定物价

、促进就业、

加税收、维护社会稳定等社会职责,同时还需要参与公益性活

动。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应当是创造利润

,而在多目标激励的状

态下,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进而将企业运营的第一要务抛之

脑后

4.预算软约束的问题

Kornai在1986年提出“预算软约束”

的现象,它是指向企业

提供资金的机构未能坚持预先的商业约定

,使得企业借贷的

金远远超过实际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行为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能按时偿还银行的贷款,

将会

临诉讼,甚至资不抵债会面临破产

。但国家出于就业、税收、社

稳定的考虑,国有企业一般不会被推向破产清算的局面

,银行有

时会追加贷款以帮助其渡过难关

。曾经以债转股方式度过危

的东北特钢就是先例。政府干预下的债转股实际上就是披着市

场化运作外衣的预算软约束,而市场中呈现的大量“僵尸企业”、

产能过剩实际上就是预算软约束导致的结果

二、国有企业混改的理论基础

1.哈特的现代产权理论

荣获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哈特提出的产权理论中认

为,契约总是不完全的,当投资者担心在不完全合约下会被事后

敲竹杠的时候,就会出现投资激励不足的问题。

只有让投资者

为所有者,享有不完全合约下的剩余控制权

,才有可能解决投

激励不足的问题。

长期以来,哈特的现代产权理论被认为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的理论基础之一。在国有企业混改中,

引入盈利动机明确的

民营

资本,将有助于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使对经理人的激励机制

设计

更加灵活多样,这与哈特的现代产权理论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

2.分权控制理论

分权控制理论是由班纳德森、

博尔顿、戈麦斯、穆勒、诺瓦

斯、泰顿、维尔纳利德和沃尔芬森等学者从不同视角共同发展的

一个解释企业为什么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理论。面对国有企

业中存在一股独大的监督过度问题和所有者缺位引发的为经理

人设计激励机制的设计师者的长效激励机制缺失问题,一个根

本的解决途径是通过在股权结构上所有制的混改形成分权控制

格局

因而分权控制理论成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混改的主要理论

基础。基于此理论,我国的新一轮混改作出了如下的动作

首先,引入具有民营资本背景的投资者解决目前国有企业

一股独大的局面,形成分权控制的格局

,这样可以避免过度监

的问题,同时股东之间的竞争可以对经理人进行制约

,避免国

企业中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出现。

111

经营管理

其次,引入盈利动机明确的民营资本形成控制格局,是不同

股东之间合作共赢,有效解决为经理人引入并设计激励机制的

股东长效激励问题。

3.长期合伙理论

基于阿里巴巴、京东控制权安排创新实践正在形成的长期

合伙理论,事实上也是目前国有企业混改的理论基础之一。

长期合伙理论,通过退化为普通的投资者

,一方面,阿里巴巴

京东的这些股东将自己并不熟悉的业务模式创新交给专业的创

业团队,自己专注风险分担,由此实现专业化分工

,提升管理

率;另一方面,上述安排有助于完成从以往的短期雇佣到长期合

伙的转化,实现长期的合作共赢。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改善,京

和阿里巴巴不仅没有遭遇经理人事后“敲竹杠”的现象

,反而实

现了合作共赢

在这样的产权安排制度创新中,

在面对压力很大的保值

增值

任务时,并不熟悉业务模式创新的原国有控股股东是否可以像京

东、阿里巴巴的那些股东一样

,从“管企业”转变为“管资

本”,甚至

退化为普通的投资者,提升管理效率

,实现合作共赢

呢?

三、国有企业混改模式的建议

1.引入具有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投资者以形成对主要股东的

有效制衡

(1)混改后的中国联通的股权结构分析

2017年中国联通进行了混改,

引入了新的投资者:包

括中国

人寿、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企业

。除了中国人寿

的国有

资本背景,其余大部分战略投资者均为民营企业

。通过吸

引民企

参与,进一步稀释控股股东的股权

,避免了一股独大的过度

监管

模式,体现了分权控制的经济学思想

,进而提升公司治理

效率

但是,作为混改的代表性企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中国联通混改的过程中,

联通集团因持有

36.37%的股份

仍然为第一大股东。引入的新的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到

35.19%,具有国有资本背景的中国人寿持股达10%,民营资本背

景的战略投资者中持股比例最高的是腾讯和百度,

分别占

5.18%和3.3%的股权,联通还拟向核心员工授予约8.5亿股限制

性股票

通过以上股权结构的分析,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投资者的

持股比例很难撼动第一大股东的决定,而且对比几家民营资本

背景的战略投资者,他们的关系竞争远大于合作

,因而很难达

一致行动以形成对大股东的制衡

。而无论是具有国有资本背景

的中国人寿,还是员工持股,都有可能在股东大会表决上成为支

持主要股东决议的帮手

由此可见,进行了混改的中国联通

,在股权结构上转变依

无法有效地对主要股东进行制衡

(2)引入持股相当比例的具有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投资者

以形成对主要股东的有效制衡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有学者针对引入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

投资者以形成多元化股权结构是否对企业绩效有影响进行过研

究。李秉祥等以我国竞争性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

,研究股权混合

度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混合度越高

,国

有企业绩效越好。曾富全等通过对2011年-2018年沪深A股的

混合所有制企业为样本,从财务会计治理的研究视角

,实证分

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与非国有股比例之间的关

系,研究表明:引入具有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管理

112

2021年1期

总第934期

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抑制作用,但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是只有国有股比例低于48.6%时,具有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投资

者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国有企业混改中,通过引入具有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投

资者,通过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

,以避免原来一股独大的过度

督的治理模式,形成分权控制的股权结构

。民营资本背景下的

略投资者对于市场更加的专业

,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状态,能

有效地带动企业走向盈利的方向

2.代表各方利益的董事会,引入外部独立董事进行监督和

咨询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执行机关,

原有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和主

要负责人均以人事任命的方式进行

,并且其考核升职与政府

构如出一辙,导致其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做出的决策

以实

现“面子工程”为主,以吸引考核单位的重视

,但“面子工程”

项目

并不能使企业盈利,甚至会导致其亏损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有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过数据研究

五星等以中国联通混改为例,研究表明民营资本背景的企业作

为国有企业中的战略投资者,委派董事可以更深层次进行股权

制衡,能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价值

。刘汉民等研究

现在进行混改的央企中,民营资本股东的比例并不会显著影响

企业的绩效,但若增加其选派的董事占比

,则会对企业的绩效

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混改后引入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后的国有企业

中,构建能够代表各方利益的董事会

,董事长人选严格按照股东

大会的提名和选举进行,在分权控制的国有企业中,

相信股东大

会也能够选举出适合企业经营的董事长及其他高管。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民营企业最大的优

势就是会经营、有活力,混改要起到作用就需要民营企业进入到

国企的决策和经营中,这就要求董事会发挥作用,

让民营企业

过委派董事来参与

。”

其次,引入来自外部、利益中性

、注重声誉同时具有法律

计金融等专业背景的社会精英作为独立董事

,监督公司的日

运营并给其他高管提供咨询服务

最后,构建科学的董事长及CEO的薪酬规定

,并将其晋

与政府部门的考核进行隔离。合理的薪酬是与企业的盈利状况

相关联的,这会激励高管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营决策

,同时,在不

考虑政府部门的上级考核的情况下,

“面子工程”项目也将会

少,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良性运营。

3.国家从“既管企业又管资本”

转变为“管资本”的角色

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中,一般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进行控

股,形成一股独大的绝对控制权,

国有企业中的大部分高管也

是由上级部门任命的,其考核与晋升类似政府官员,由此形成

了“既管企业又管资本”的格局。这使得高管在面对与政府体

系类似的考核方式中做出对企业盈利无益的“面子工程”,同

时还要满足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增加税收

、维护社会稳定等

社会职责,多目标的运营状态导致企业无法满足最根本的盈利

目的。

基于此情况,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中,

国资管理部门明

确提出由原来的“既管企业又管资本”

转为现在的“管资本”的

国有企业改革方向,通过设立或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

构”,国资委监管对象变为这一机构,经过这一机构的隔离,国

经营管理

资委由此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参与投资的实体企业不再

有直接产权关系,也无权进行干涉,由此政企分离。用市场化选

聘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来代替原来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官员式

经理人更迭模式。

4.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相对于民营企业

目前,我国银行系统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从而倾向

于来说,具有国家资本背景下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

过度增加杠杆,而获得贷款的国有企业出现未及时还款或企业

出现危机时,往往通过政府的干预

。不仅不会面临银行的清算

产的诉讼,而且银行往往会追加贷款以帮助其渡过危机,其中以

消除预算软

约实行“债转股”的方式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因此,

公平发放贷款,是营造公平、

束的问题,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

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但目前国有企业运营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由于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金字塔控股结构下,

所有者缺位

问题;中国式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企业治理模式下的多目标激

励冲突问题;预算软约束的问题等导致国有企业的盈利状况不

哈特的

现容乐观。在分析了国有企业混改涉及的三种基础理论

提出以下国有企业

代产权理论、分权控制理论和长期合伙理论

混改的建议:引入具有民营资本背景的战略投资者以形成对主

引入外部独立董

事要股东的有效制衡;代表各方利益的董事会

转变为“管资

本”进行监督和咨询;国家从“既管企业又管资本”

的角色以及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模式与路径

[M].北京:[1]郑志刚.国企混改: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20:39-45.

模式与路径

[M].北京:[2]郑志刚.国企混改: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20:46-51.

黄继承

.存在退市风险公司的救助困境与资本市场[3]郑志刚,牟天琦

的“预算软约束”[J].世界经济,2020(3):142-166.

[4]郑志刚.从中国联通和北方信托看国企混改[J].山东国资

2019(3):

25-26.

李明敏

.股权混合度对国企混改绩效的影响路径研[5]李秉祥,雷艳

究—基于机构投资者的调节效应[J].会计之友,2020(2):145-153.

陈先彬

.国企混改能否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来自我国

[6]曾富全

A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初步证据[J].会计之友,2020(6):144-152.

谢一丹

.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能切实提高公司价值[7]张五星,孟欣

吗:基于中国联通混改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2019(17):155-169.

[8]刘汉民,齐宇,解晓晴.股权和控制权配置:从对等到非对等的逻辑[J].

经济研究,2018(5):175-189.

,不如“混”

[9]郑志刚.国企改革:与其“

并”

[J].企业观察家

2019(6):

16-17.

[10]谢富生.国企混改能成为提效率和去杠杆的途径吗?[J].财经理论

与实践,2020(2):9-14.

王琦玮(

1990.08-)

硕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女,汉族,内蒙古人,

经济法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商法

企业中实时审计的

制度设计与运行研究

■王晶晶

山西财经大学

计算机及网

要: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

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对传统的审计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

的实时审计受到实务和理论界的关注

。企业实时审计的目的除

了揭露会计处理上存在的错弊,更加强调对企业整体的财务情

增强企

况和经营活动进行审计,从源头上防止会计错弊的发生

业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效益。实时审计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内部

本文以实

时管理,还为企业经理人员的正确决策提供数据保障

审计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内部审计中实时审计的制度设计以及

运行机制进行探讨,期望为实时审计的广泛应用提供经验依据。

审计制度

关键词:实时审计;内部审计

一、引言

自Jansen和Meckling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开始

,相关学者就

如何减少代理成本进行了丰富的研究

。两权分离使得股东与经

理人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将经理

人员的薪酬与其业绩相挂钩,而这就引致了经理人员虚报业绩,

投资者必须对经理进行约束。由

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因此,

于了解经营者经营行为的直接证据就是其提供的财务报表

此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成为了投资者的必然要求

内部审计对于强化

代审计制度应运而生。随着审计制度的发展,

公司治理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遏制企

业内部的贪污舞弊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产生了重要作用。

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2000)的普遍应用对传统的审计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余玮

认为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

、审计线

审计证据形式、审计范围和审计时间间隔都发生变化

。在这

种情况下,实时审计就变得日益重要。

二、企业中实时审计内涵及作用

实时审计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审计员将审计人

员和审计对象实时连接,建立起通过网络对企业交易

、企业内

企业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一种审计模式。

通过实时审计,

业可以发现异常情况,随时获取审计证据,实时更新审计报告。

实时审计,不仅是为了发现会计错误,而且要对公司的财务状况

以防止并消除会计错弊

,改善企业和经营业绩的形式进行审计,

全面实行日常审

计的的经营效率。更具体地说,除了防止错弊

第二,及时加强

内部目标如下:第一,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管理,提供预警信号;第三,为现场核查提供依据。

三、企业中实时审计的范围与内容

1.实时审计的范围包括

(1)审查财务和经营信息是否可靠

11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391372a261100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