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固态和机械硬盘一起用)
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竞争力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竞争力分析框架“钻石模型”分析 中国
的数码相机产业,研究六种要素中的优劣条件,结合中国的数
码相机产业 发展 情况,得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数码相机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
一、数码相机产业
照相机的产生是近代科技的产物,集合了光学、机械制
造、感光化学等技术,照相机的应用领域一直在不断扩大并走
入大众消费领域。数码相机主要依靠数码成像技术与传统照相
机技术的结合,其核心部件是光电转换元件CCD(电荷耦合器
件),以该元件代替胶卷成像。
数码相机产业应包括以数码相机产业链为核心的整个产业
集群。数码相机产业链从各种部件的生产开始,包括在世界范
围的物流、加工、组装,经过各种销售渠道到达终端用户,以
及各种售后服务、反馈环节。其周边产业包括与相机配套的各
种硬件、软件和服务。中国的数码相机产业发展历程很短。
1998年民族品牌上海海欧推出其第一款数码相机,2000年中
国出现了第一部具有自主产权的数码相机机型。中国的 企业
在取得技术封锁的突破后,便开始了在外国品牌围攻态势下的
第 1 页 共 5 页
艰难发展历程,大陆品牌包括联想、爱国者, 台湾 地区品牌
主要是明基。联想曾取得了19.52%市场份额的优异成绩,但
之后的竞争中未能保住自己的生存空间,预计在20__年全面
退出数码相机市场,明基也在20__年5月将数码相机研发制
造业务出售,仅保留品牌。
二、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一)竞争力分析模型
竞争是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有的竞赛
性行为。作为行业或企业个体,其竞争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
市场占有率。在一个竞争体系中要具备三个要素:竞争主体,
竞争目标和竞争方式。对于中国数码相机产业来说,竞争主体
是中国的数码相机制造商和周边产业的运营商;竞争目标是中
国数码相机市场的占有率和本企业的利润率;竞争方式是各个
企业在市场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战略选择。产业竞争力研究
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他提出的
竞争力分析框架和方法即钻石体系模型认为:某一国的特定产
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需求状况、要素条件、支持性产
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作用、机遇等六大
因素。本文应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数码相机产业所处的环境及
态势,从而得出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的应对策略。
(二)需求状况
第 2 页 共 5 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消费品市场。从数码相机的发展
过程看,其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一些标准规格,产品进
入了成熟期,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不断增长。
从2000~20__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的加速
增长过程,其原因主要包括:数码相机核心成像元件CCD制造
技术完善,成像质量提高,成本下降,整机价格在消费者可接
受范围。各种传媒的营销活动(杂志、电视广告, 网络 等)
向潜在消费者传达了商品信息,使其对数码相机有了更多的认
知,从而转换为实际消费者。周边产业的发展使数码相机的使
用有了更多的配套设施,更加方便和具有乐趣性。
中国数码相机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的一些特
征:
1、品牌集中度下降。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
究,20__年数码相机的品牌集中度明显降低。20__年“索尼”
和“佳能”两家的市场份额为49.9%,而20__年这一比例减少
到42.5%。市场集中度下降的原因是20__年数码相机市场呈现
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一方面部分主流厂商的市场定位给了新厂
商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数码相机功能发展的多样化,非主流
厂商也拥有了自身产品的特色,分流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2、消费型DC普及。随着消费型DC价格的下降,一般的
外国品牌价格在2000元左右,而国内品牌机器一般在1000元
第 3 页 共 5 页
左右,爱国者曾一度将价格降到千元以下,在市场集中度下降
的趋势下,消费型DC的竞争加剧,寡头局面有可能被打破。
在这种竞争中,成本优势将得到体现,因此许多外国品牌已经
将消费型DC的制造业务转移到中国本土。
3、单反机型成为各主要厂商的战场。许多数码相机的用
户已经拥有一两台普通DC,在满足基本拍摄要求的同时,可
能会需要更多的使用功能,如更大的光圈,更近的对焦距离,
更长的焦距段,单反无疑是唯一的选择。加之单反的技术含量
更高、制造工艺复杂,有实力的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独有的优势
获得更多垄断性利润。
(三)要素条件
1、数码相机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技术研发要素,这也是中
国厂商最欠缺的要素。目前核心技术仍然是外国厂商掌握。中
国的厂商由于资金、人员差距,仅在其他部件的研发方面寻求
自主的知识产权,相机的操作软件是主要的方面。数码相机的
重要部件镜头也是中国厂商的短板,中国的厂商多为IT产品
厂商转型,不掌握光学技术,自主研发也不是最优选择,采取
合作或战略联盟是最好的途径。如SONY同Zeiss的合作,
Kodak同施耐德的合作,三星同宾德的合作,都成功的弥补了
自己在光学技术方面的不足。
第 4 页 共 5 页
2、人员要素应该是中国的优势。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
富,成本有竞争力,而且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每年向市
场输送的高科技人才不断增加,都为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提供
了必要条件。在FDI效应影响下,IT产品制造业不断升级,
已经拥有了大批既有技术又有技能的劳动人员。中国的数码相
机制造主要集中在江苏昆山、深圳和东莞。这三个地方的人才
集中,是中国数码产业的人才储备库。
3、渠道要素是营销的重要资源。中国的厂商在国内经营
过程中积累了重要的渠道资源,具有本土的优势。而外国的厂
商基本上依靠中国的渠道资源,数码相机的渠道主要包括传统
的摄影器材渠道和IT产品渠道。传统的摄影器材渠道(如北
京的五棵松摄影器材城)以经销商品牌为主,以锐意为例,经
营了几乎所有品牌的各档次商品,消费者选择范围很广。IT
渠道(如北京中关村 电子 市场)一直是数码相机的主要出货
渠道,一般新型产品能够最早到货,但水货较多,消费者投诉
也较多。
(四)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
第 5 页 共 5 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319755a259979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