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抗疫感人小故事_疫情一线的感人小故事10篇

防疫抗疫感人小故事_疫情一线的感人小故事10篇


2024年5月5日发(作者:诺基亚确认五款机型将升级)

防疫抗疫感人小故事_疫情一线的感人小故事10篇

把一些可圈可点的生动故事、卓有成效的经验办法,特别是那些可歌可泣的凡人壮举

说出来、讲出去,可以全景式地展示中国抗疫的众志成城和英勇奋战,可以极大地鼓舞士

气、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团结向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感人故事,欢迎

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一】

目前,湖北_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已经不到900人,在_市肺科医院的ICU病房,重症

监护室主任胡明带领医护人员和各地前来支援的医疗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全力救治每一

位危重症患者。

晚上12点多,_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正在夜间查房。他仔细检查每一位病人的各

项参数变化。这位近50岁的患者已经用了快30天的ECMO,每个细节都将决定救治的

走向。

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_市肺科医院原本两个独立的ICU病区最近刚刚打通,

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了危重区、过渡区和康复区的功能划分。胡明负责的病床从10张变

成了20张。

在危重症患者康复区,这位患者是胡明他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来救治时间最长的一

位,已经满70天了。如今,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患者的病情正在一天天好转。

在ICU病房,胡明已经坚守了两个多月了,晚上就住在病房隔壁的值班室里。每次抢

救,作为科室主任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2月下旬,胡明光荣地成为_市肺科医院首批火线

入党的五名党员之一。

随着危重症患者向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_肺科医院ICU转入了更多的危重患者,16

名患者中有5个人上了ECMO。从最初30名本院医护人员的坚守,到现在内蒙古、安徽、

浙江、江苏、北京等多地近两百名医护人员的进驻,大家齐心协力对每一位危重患者进行

救治,与死神进行较量。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二】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90后海关关员胡银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他和同事们一起

把守着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关,他说站在国门前,就要为人民拦住风险。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华南地区最大的进出境空港口岸,航线通达国内外220个通航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峰期时,这里每小时仍有超过数百名旅客入境。

胡银宽是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的一名卫生检疫关员,旅客自廊桥一下来,立即进入测温

通道,胡银宽就开始忙着健康申明卡初筛和再次核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几天前,在排查过程中,一名境外回国的旅客引起了胡银宽的注意。

细心的胡银宽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继续追问,得知旅客在国外居住的社区有阳性病例报

告,胡银宽第一时间判定她有染疫可能。

过去奋战的40多天,胡银宽就是这样如履薄冰,他说,疫情防控没有小事,只有每

个细节做到位了,才能遏制住疫情在口岸传播。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三】

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刚完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的科室主任孙国兵又

忙碌起来。“比起早期抗击疫情时,我们现在轻松很多。”孙国兵说,现在急诊科室已经

恢复正常功能。

自1月25日起,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成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那时候

我们只接诊发热病人,大家压力都很大。”孙国兵说,那时急诊科一天就要接诊四五百名

发热病人。随后,医院紧急改造隔离病床共950张,全院1000余名医务人员投身抗疫一

线。

其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早已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2019年12月26日,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接诊一对发烧、咳嗽的年长夫妻,他们的CT结果与

已知的病毒性肺炎截然不同。她立刻让这对夫妇的儿子做同样的检查,该男性虽无发热、

咳嗽症状,但CT结果与其父母有相同表现。“一般来说,一家人来看病很少三人同时得

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张继先觉得此事非同寻常,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医院,医

院又汇报给了疾控中心。

截至2月14日,医院改造完成10个隔离病区,开放334张病床,收治新冠肺炎确

诊患者及急诊留观疑似患者316人。医院从2019年12月27日至年2月14日,共收治

728名确诊新冠肺炎和疑似患者,治愈出院308人次。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期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在执行

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西医专家联合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制定诊疗方案,

辨证施治,用中药汤剂、注射剂、中成药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院长安长青介绍:“我

们医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医药使用率达到96.39%,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患者97%以上治

愈出院。”

针对需要氧疗、呼吸治疗等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使用中

药,使用连花清瘟颗粒、清肺排毒汤等一人一方,对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机体免疫力

产生很好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形势严峻,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仍然派出多支医疗队,对口支

援_市红十字会医院和_市金银潭医院,派出医务人员承担包括社区隔离点、长途汽车客运

站等在内的核酸检测任务,并于2月12日接管了江岸区塔子湖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

炎轻症患者1100余人。2月25日,医院还承担了鄂州市梁子湖区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病人

救治工作。

2月21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新冠肺炎康复病区,组成专家团队,运用中

药治疗,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导引及功法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对新冠肺

炎患者进行功能障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一体

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3月15日,按照_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安排,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

第一批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医院,逐渐恢复门诊工作,恢复24小时急诊急救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完成肺部CT排查10931人,

承担了包括社区、社会福利院等单位的核酸检测6943例,共收治住院病人1126人,治

愈出院719人。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四】

“好险!老人平安无事。”给医院打完随访电话,_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支援医师陈西

良长舒了一口气。3月12日下午,例行查房行将结束,护理员突然发现一名老年患者的

神色不对劲,口齿不清,口水不住地往下流。

“可能是脑梗!”结合平时的健康档案,陈西良马上判断病情,示意一旁的护理员迅

速联系转院,“还好比较及时,目前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了。”

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来自安徽的26名医护人员和两名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养老服

务志愿队,为64名高龄老人提供了暖心的抗疫援助。

“老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养老院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安徽养

老服务队行政领队曹增皊介绍,在这个容纳800多人的大型福利院里,入住率达到98%,

且以高龄老人为主。

形势严峻,任务艰巨。2月23日,安徽省民政厅紧急组建一支养老服务队奔赴_对口

支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补充养老服务力量。以曹增皊为领队的

一支队伍临危受命,成为这栋老年公寓的守护者。

对护理员来说,照护老人是一项常规工作。但疫情期间,每次照护都变成了考验。

“接管院区的3层自理区,共居住着64名老人,最大的已96岁,最小的也有80岁,

其中80%以上的老人患有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护理起来难度较

大。”陈西良说,更重要的是,由于岁数较大,不少老人的自我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相对

薄弱,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放下行囊,服务队便开始分组排班,分阶段接管。“先按照防控要求和培训内容,设

立4个不同等级的活动区域,并将防护物资发放到位,以便能有序开展工作。”曹增皊说,

随后为所有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学观察,动态监测老人身体状况,使护理服务规范

有序,“服务队目前正在督促院方制定后续疫情防控的具体方案,协助他们进行人员培训,

提高院区自身的防护和服务能力。”

对老人而言,除了做好防控,还要悉心关爱。在过去的近一个月里,每名队员都千方

百计呵护老人。

“我们初来乍到,又套着一身防护服,老人们看到我们难免紧张。”初入院区,护理

员刘雨婷拿起签字笔,在外层的隔离衣背后大大地写上“爷爷奶奶,我爱你们”。“这样

我哪怕转身,他们也不会有距离感。”刘雨婷说。

前几天,上午值班快结束时,一位老人老远喊住了陈西良,请他帮忙穿针引线。“当

时戴着防护眼罩和两层手套,手指僵直,眼罩还不住地起雾,本来两分钟的事儿足足用了

20分钟才穿进去。”陈西良说,“穿好时,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不停跟我说谢谢。那

一刻,我意识到老人最需要的还是关爱,自己的服务一定要做得细之又细。”

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队员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温情时刻。

“为所有老人测完体温,再做完楼道消毒,累得靠在椅子上睡着了。”陈西良记得,

没过多久,一位老人拿了一杯酸奶过来给我喝,“当时戴着口罩不能进食,但心里涌上一

股感动,感觉老人像是自己的亲人。”

如今,在这支队伍的精心照护下,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织起了一张又严又细的疫情防控

网,爱的暖流汩汩涌动。“前两天,第四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全部阴性,老人们的身

体状况也都挺好。”曹增皊说。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五】

3月24日上午8点半,_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利济派出所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点名仪式。

全所39名民警全部到岗。当所长点到“吴涌”时,全体警员一起大声回答:“到!”

两天前,连续奋战60天的民警吴涌,牺牲在抗疫工作岗位上,年仅51岁。

3月22日午后,利济派出所民警刘晓旭路过三楼寝室时,发现楼梯口的那一间门虚

掩着。吴涌躺在床上,被子掉在地上。刘晓旭走进去询问:“老吴,你冷不冷啊?”没有

回应。刘晓旭试着一摸,吴涌的手脚冰冷!

“快,叫救护车。”“赶紧做心肺复苏!”“老吴,你快醒醒!”同事们焦急的呼喊声

没能唤回他。医生赶到,认真检查后摇了摇头,“他已经走了。”

“这7个日夜,他累坏了。”利济派出所所长祝志超悲痛地说。老吴和两名同事分管

两个社区,但由于那两名同事都身患重病,实际上老吴成了“主心骨”。

3月16日,社区居民李某突发精神疾病出现幻觉,自称工资被偷,精神恍惚地来到

楼顶平台上。吴涌接到报警赶来,灵机一动,去银行取了2000元现金,让物业人员扮作

会计送到她面前,把李某劝下。接着,吴涌联系街道、区卫健委协调,把李某送进医院,

不巧医院当天做消毒,次日才能接收住院。当晚,不放心的吴涌干脆在物业公司的值班室

值守,嘱咐李某的女儿:“发现情况不对就给我打电话,千万别耽误了。”直到凌晨3点,

他才回到所里寝室眯了一会儿。

3月17日一大早,吴涌又急匆匆地赶到社区。有人见他眼圈发黑、眼睑发红,劝他

歇歇。“不能歇、不能歇,咱们赶紧把病人送去住院。”老吴带着李某前往医院办理入院

手续,做核酸检测,楼上楼下跑得冒汗,返回派出所时已经天黑,饭点已过,只好泡了包

方便面。“我们多一分辛苦,群众就多一分安宁。”吴涌说。

3月18日,他带着安保队员、协管员走进社区巡查。19日,社区收到300份爱心蔬

菜。20日,政府发放的爱心鱼到了。共和社区在家的居民有641户,每家一条,要挨家

挨户送。而小区里很多门栋没有电梯,上下全靠爬楼。吴涌跑了一趟又一趟。有居民劝他:

“哎呀你也不年轻了,让小伙子们送呗。”吴涌说:“我怎么就不能送,要带头才行呢!”

3月22日,吴涌到卡点值守,碰到想违规外出的居民,他耐心地劝返。有居民到派

出所报案,吴涌接到通知赶回派出所接待,忙完后可能觉得不适进了寝室休息,却再也没

有醒来。

疫情发生以来,周一至周日、日夜连轴转是工作常态。“3月21日吴涌从家中走时,

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走了。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关门走了。没想到这竟是永别。”

吴涌的妻子刘小琳泣不成声。

吴涌的母亲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并确诊为重症,住进_市四医院。坚守岗位的他没法

专门照顾母亲,便嘱咐在该院当医生的小弟弟吴波多多用心。老人出院后,他每天打两个

电话报平安,哄老人开心。

“母亲还不知道大哥已经走了。为了怕她看到新闻,我把家里的网线都拔了。”吴波

流着眼泪说。大弟弟吴涛说,每年的年饭都是就大哥的时间方便,今年因抗击疫情,没有

吃成,前段时间还商量着“五一”全家补上这顿饭,谁知这竟成了永远的遗憾。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六】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紧急关头,某某区交通运输局客运管理科科长某某“临危

受命”、挺身而出,在春节期间带领科室全体人员昼夜坚守在疫情防控前线,以强大的战

斗力,织密客运防控网络,切断区内外旅客流通可能产生的病毒传播途径,坚决守护好群

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为一名党员,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岗位,就是我的战位。疫情一天不消失,

我也一天不撤退!”三水区交通运输局客运管理科某某说。

当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就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按照区委区政府以及区交

通运输局防控疫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某某要求客运企业严

格实施“每日一消毒”、“每日一监测”,每天对汽车站、公交站等运输站场和运输车辆

进行清洁、消毒、通风,对客运司机、进出站旅客实施100%体温检测,站场上岗人员一

律佩戴口罩,及时停止省际客运发班和调整公交线路营运发班。除夕晚上,某某放弃和家

人吃团年饭的机会,到汽车站和各镇(街道)客运站场指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确保

万无一失后方才离开,那时已是深夜11点。

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某某及时要求公交企业多途径、多方式采购疫情防控

物资,TC公司1月26日采购3000个口罩,并分派给两家营运企业,缓解公交企业口罩

供应紧张的形势。

某某还细致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宣传,要求利用汽车站LED大屏、营运车辆车载显示屏

滚动播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张贴“上车请佩戴口罩”温馨提示,提

高群众对疫情防控重视和自我预防水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某某同志等广

大交通党员干部用恪尽职守、直面风险的姿态,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带领群众

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战役仍在继续。但我们坚信,这场战役,我们必胜!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七】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

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

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

跳。他就是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

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

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

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

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

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

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

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

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

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

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某某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

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

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

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

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八】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

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疫情中高风险区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

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疫情中高风险区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

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

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

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

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

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

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

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

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_年龄最大,

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

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某某和队友们8次

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

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

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

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

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九】

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奋战不足一个月,张忠德瘦了9斤。

张忠德是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同时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医疗队

队长。

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

走过一回。这一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地点”。

除夕夜逆行奔赴疫情中高风险区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张忠德坐上开往疫情中高风险区的高铁,当晚

8点多钟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疫情中高风险区最早、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

医院。来不及多说,张忠德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采集相关资料。“采集直到下午1点才

结束,干了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28名患者,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了解他们的发病症状、

流行病学史等。”张忠德说。草草吃过午饭,他们就开会研究。

正月初二,专家组兵分四路,分头出击。张忠德带队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

病区,花了近3个小时采集数据,“把重症患者都看了一遍”。当天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组织的来自全国的专家顾问一起,讨论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

“我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来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要采集好临床

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和修订国家推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二来我们还援助湖北省中西医

结合医院组建病区,共3个病区105张床,其中广东省中医医疗队管理两个病区70张

床。”张忠德告诉记者,在组建过程中,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对广东省中医医疗队60名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坚决做好防护、杜绝感染。”

张忠德说,以前的培训全部归零,现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60名队员中,有37人是共产

党员。“我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必须是党员。”一个星期之内,

医疗队有20人写下入党申请书。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救治过程中,张忠德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药物

有汤药、冲剂、颗粒剂,也有中成药和注射剂。”他说,他们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

又在后续治疗方案中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除此之外,还对病人采取了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主要采取针灸、按摩,打八段锦、太

极等方式,“在一些病人的身上,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有焦虑得睡不着觉、腹胀得吃不下

饭的病人,用了外治法之后,既睡得着觉,又有了胃口。”

“目前的手段,就是中西医结合、协同作战。”张忠德说,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

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124

个病人,出院跟转出的病人到18日下午刚好是50个,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张忠德说:

“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救人,但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中医人

的支持,是集全国中医人的智慧来制定诊疗方案的。”

据了解,从临床数据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治疗手段介入后,重症转轻症率有

所提升、重症转危重症率有所下降。“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方面,数

据显示也较有效,后续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医、西医团队都正在做这方面研究。”

张忠德说。

任何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今天早晨称了一下,发现体重降了9斤。”张忠德笑着说,前线医生工作都很累,

“现在,很多危重症患者收进来以后,你得想办法不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办

法治好病。任何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全力以赴的。掉几斤肉没问题,回到广州一

个月又长起来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还难得老来瘦。”

在疫情中高风险区,早晨6点多起床后,张忠德就一直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

小时。“白天没时间休息,就在坐车时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吃饭也很快。”2月17日,

张忠德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已经10点多。“又接着修改治疗方案,等弄

完已经深夜1点多。”

在医院,遇到焦虑、紧张的患者,张忠德常常拿自己举例子:“我得过非典,现在还

不是好好的,你们更要有信心挺过去!”

张忠德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勤洗手,又

要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现在的人,有的太不爱惜身体了,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

律。”他说:“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增强体质才是最好

的预防。”

“我所在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收治病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看媒体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符合。战胜疫情,我的信心很足,胜利曙光就

在前方。”张忠德说。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十】

1月2日是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

势,仍有大量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他们有钢铁般的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整个

中华大地。当我们团圆时,应该想到一些战士仍然守在组国前线,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

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个春节,他们比以往的春节要更忙碌,任务也更艰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

怀好意地肆虐着,他们是第一道守卫生命的勇士,他们把病患从恶魔的手工夺过,一路护

卫,以生死时速与死神竞跑。他们交接的是生命,守护的是医生对病人救死扶伤的承诺。

疾病无情人有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这个春节向我们燃起战火,但我们绝不

畏惧!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919268a253794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