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定义是什么?

机器人的定义是什么?


2024年5月2日发(作者:华为目前所有5g手机型号)

机器人的定义是什么?

在科技界,科学家会给每一个科技术语一个明确的定义,机器人

问世已有几十年,但对机器人的定义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

一个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新的机型,新的功能

不断涌现。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

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就像机器人一词最早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

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

人们充分的想像和创造空间。

其实并不是人们不想给机器人一个完整的定义,自机器人诞生之

日起人们就不断地尝试着说明到底什么是机器人。而随着机器人技术

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

器人的定义也不断充实和创新。

1886年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的夏娃》中将外表像

人的机器起名为“安德罗丁”(android),它由4部分组成:

1.生命系统(平衡、步行、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

运动等);

2.造型解质(关节能自由运动的金属覆盖体,一种盔甲);

3.人造肌肉(在上述盔甲上有肌肉、静脉、性别特征等人身体的

基本形态);

4.人造皮肤(含有肤色、机理、轮廓、头发、视觉、牙齿、手爪

等)。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

器人》。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写成了“robot”,

“robota”是奴隶的意思。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

剧性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被当成了机器人一词的起源。在

该剧中,机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以

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劳动。后来,罗萨姆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机器

人具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的应用部门迅速增加。在工厂和家务劳动

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机器人发觉人类十分自私和不公正,

终于造反了,机器人的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因此消灭了人类。

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它们自己,认为它们自己很快就会灭

绝,所以它们开始寻找人类的幸存者,但没有结果。最后,一对感知

能力优于其他机器人的男女机器人相爱了。这时机器人进化为人类,

世界又起死回生了。

卡佩克提出的是机器人的安全、感知和自我繁殖问题。科学技术

的进步很可能引发人类不希望出现的问题。虽然科幻世界只是一种想

像,但人类社会将可能面临这种现实。

为了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科幻作家阿西莫夫1950年在《我是机

器人》一书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1.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

2.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

3.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与第一条相抵触者除外。

这是给机器人赋予的伦理性纲领。机器人学术界一直将这三原则

作为机器人开发的准则。

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人们提出了两个

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森政弘与合田周平提出的:“机器人是一种具

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

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从这一定义出发,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

动性、智能性、个体性、半机械半人性、作业性、通用性、信息性、

柔性、有限性、移动性等10个特性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另一个是加

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人:

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

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

3.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该定义强调了机器人应当仿人

的含义,即它靠手进行作业,靠脚实现移动,由脑来完成统一指挥的

作用。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使机器人能够识

别外界环境,而平衡觉和固有觉则是机器人感知本身状态所不可缺少

的传感器。这里描述的不是工业机器人而是自主机器人。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602377a247843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