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海信电视24小时人工服务)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通用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
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航天人物事迹简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1
“5、4、3、2、1,点火!”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神箭托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
刺苍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旅。
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用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历
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
“船箭分离!”“飞船入轨!”随着一声声报捷的口令,杨利伟同志
已经挣脱了地球的怀抱,正在太空书写着“中国”这个神圣的名字!
天上一艘船,地上万颗心。此时此刻,全国人民的心儿飞向天空,
伴着“神舟”飞翔、飞翔……
胜利返回家园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后于10月16日
早晨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宇航员
杨利伟自主出舱并接受身体检查。杨利伟在走出返回舱后向人们招手
致意,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2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
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
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
的“观众”面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
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
的儿子杨宁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
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
毛衣,嘴唇上还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
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
在手里,仿佛生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
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天服的爸爸,高兴地叫起来:“爸爸今天
最精神!”
“30分钟准备!”发射场上,指挥员的口令传来。魏桂兰大妈好似
有点紧张,不由自主地抓住了杨大伯的手。杨德元大伯拍拍老伴的手
背,安慰她说:“放心,放心!”
“20分钟准备!”这时,魏桂兰大妈好像一下子坚强起来。她挺直
腰板告诉记者:“利伟这孩子,从小就胆子大,大人们问他长大了想
干啥,他总是把脑袋瓜一歪说‘开飞机!’后来他真的开上了飞机,今
天又要去开飞船,他心里不定怎么高兴呢,咱们都得为他高兴不是?”
“15分钟准备!”这时,前方首长与杨利伟对话的声音传来,杨利
伟大声说:“我在舱内感觉非常好,保证坚决完成任务!”说完,利伟
面对摄像机镜头说了一句:“明天见!”
指控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航天员充
满信心的告白感动了。
“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大厅里,空气好像骤然凝固了,
两位老人眉头紧锁,张玉梅一手捂住了嘴巴,一手把小宁康的手攥得
更紧了。
飞船发射进入最后10秒钟倒计时,飞船舱内的杨利伟突然抬起手,
对着镜头敬了一个军礼!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3
从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从战国时
期的屈原面对长空发出的“天问”到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
四十七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空中的尝试。今天,悠远沧桑的历史,
遥远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
个航天英雄杨利伟带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期待开始遨游太空。
航天英雄杨利伟凯旋归来,不仅圆了中华儿女的千年之梦,而且
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利伟的成功体现了中国
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踏访太空的国
家。在航空技术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时,全世界都会从杨
利伟--这位航天英雄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中国,这个古老而又
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中国,这发展中国家,曾被多少外国人歧视、嘲笑,使我们千千
万万的炎黄子孙受到了侮辱,失去了尊严。但我们中华民族却站起来
了!这次,我们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以及中国航天技术的先进,为我们
换回了我们的尊严,赢得了外国人羡慕的眼光。“神舟”五号飞船遨
游太空成功,证明了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说明了中国科技发展已经
远远领先继俄、美之后的国家。中国已经渐渐强大起来了,渐渐换回
了异国人的尊敬。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意味着中国已经进步起来了。
飞速的发展,辉煌的成就,中国已不再落后,终会赢得全人类的赞叹。
这是一项科技的奇迹,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将永
远记载在历史的光荣册上,让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都来学习杨利伟的
好精神,让每个中华儿女都为这位航天英雄而骄傲,而自豪!
然而,在杨利伟成功的背后,在杨利伟成长的道路上,感人的故
事数之不尽。幼时的杨利伟文弱、内向、胆怯,连仅有不到十五米的
木梯都不敢爬。而今,这个不敢爬梯子的孩子竟能乘坐飞船遨游太空。
为了锻炼杨利伟的胆量,杨爸爸经常带他去爬树、爬山、游泳。夜以
继日的训练,每一步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杨利伟也用他那坚持不懈
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难关,突破成为了一个勇敢、坚强、刚毅、不畏
艰难险阻的爱国航天英雄。
幼时的梦想是他成功的根源。每当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时,
他就会对太空产生许多出乎意料的遐想。他的好奇、他的幻想,使他
如今成为赫赫有名的“航天英雄”,人们敬仰他,崇拜他。人们为他
的成功而自豪,祖国为他的成功而骄傲。
杨利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了个辉煌的开端,为中国航天历
史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他勇敢,他无私,他爱国,他是我们中华
儿女的好榜样。杨利伟冒着巨大的风险,为中华民族续写了民族精神
的崭新篇章,在中国的千年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4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
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
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
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
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
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
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
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
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
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
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
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
舱分离,然后立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
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
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
3个100分,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
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
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
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
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5
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直到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第一次把中国航天英雄
杨利伟叔叔送上太空,神舟六号多人多天在太空飞行,神舟七号航天
英雄翟志刚叔叔出舱漫步太空,第一次在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这些伟大的成就表明我国已经从航天大国迈向了航天强国。美丽的星
空曾带给我们很多很多遐想,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渴望了解那神
奇的宇宙,想去神秘的宇宙探索一番。
如今人类的一些梦想已变成了现实,宇宙之谜一点点的解开,可
每一次发现又会带来更多令人神往的谜团,所以茫茫宇宙中,人类永
远是牙牙学语的孩子。是中国载人航天实现载人首飞10周年的光辉节
点。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
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实现太空行
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
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在
2008这个不平凡年份送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叹,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精神又一次绽放出的光芒。从2003到2013,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十
年路程,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起飞,中国人在太空中行走的越来越远,
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作为航天英雄的代表接
受“感动中国”的敬意并致辞,杨利伟说:“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和鼓
励,中国载人航天科技界将再接再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
任担当,在太空中展示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实现中国的
航天梦。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最后,全体航天英雄代表以庄重的军
礼感谢全国人民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关怀和支持。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6
杨利伟,38岁,辽宁绥中人。毕业于中国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曾
任空军战斗机驾驶员,安全飞行1350公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选拔
航天员,杨利伟从一千五百余名候选人中入选,成为首批十四名航天
员中的一员。10月15日成为中国首位太空人。,他是中国最具有标
志性的人物;,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这位中国的首位
“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
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杨利伟是一
个英雄群体的代表,人类走向太空,这不是一般的民族勇敢的意义,
这是中国的骄傲。
张起跃委员说,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中国载人航
天的壮举,将对全人类和平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北京航天员培训中心,杨利伟接受了长达五年的严格培训。直到距
离起飞前6个小时,他才知道这一光荣的使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太
空飞行的21个小时里,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
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
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
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
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
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
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训练中的坚忍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已
经使他超越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变成中国人心中一个大写的人。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7
一提起勇敢、坚持不懈这两个词语,我就会猛然想起我们中国的
“航天英雄”翟志刚。这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它是关于翟志刚的。
文章主要写了:翟志刚当宇航员前那刻苦的训练。他们每天都要
在身上加八倍比体重要重的东西,还得接受“卧床”训练,头倒立。
许多宇航员都练得身体弯曲,眼泪都流出来了。练“卧床”一练
就是二十天。体验头朝下的血液倒流状态,而且吃喝来撒都必须保持
这种状态。宇航员们每次训练完后体重必须减三斤以上,衣服能拧出
几斤的汗水。这样艰难的训练翟志刚熬下来了。他是十四个宇航员中
唯一一个三次人选飞天梯队的宇航员。
他曾入选“神五”、“神六”飞行梯队,两次都与“飞天”失之
交臂,但他从不懈怠,决不放弃。在翟志刚坚持不懈的精神下,他终
于在2008年九月七日十七小时,他,四十二岁的宇航员翟志刚成功登
上了太空,使中国成为了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从这
个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来看,我觉得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为了自己的梦
想,有了美好的梦想,人就会好好发展,离梦想越来越近,最终实现
自己的梦想。
然而,要实现梦想就必须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有不被失败打败的
精神。像翟志刚,两次都没有被入选,与“飞天”失之交臂,但是他
坚持不懈的精神使翟志刚发展进步很大,最终还是登入太空,实现了
他自己的梦想。
我们有着必胜的信心与斗志将会使自己愉快,更能让中国振兴。
我想:等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想象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条
件一定比现实还要好上好几倍呢,那时我们人类该有多幸福。如果世
界上没有坏人,只要好人,每个人都有上尽心,有斗志,我们还能怕
什么呢?
再说,中国越来越发达了,人们都能满足生活条件了,现在就已
经那么好了,我们还用担心以后吗?所以嘛,人就必须得有斗志,有坚
持不懈,有不屈服的精神。活着必须做一些有意义的好事情。像一些
坏人,他们的斗志很强,也有坚持不懈,不被失败屈服的精神。这样
的人完全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可是他们尽是干些坏事,干些没意义
的事。这种人哪!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灰太狼”,他完全是
可以比“喜羊羊”还要‘牛’的,就因为他吧优点全都用到坏事上去
了。这样的人很多,我只打个比方。我希望每个人都有斗志,不屈服、
坚持不懈三种精神,相信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8
“在执行‘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前,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努
力了_年,只要努力,梦想一定能实现。”昨日下午,我国首位两次执
行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报告会在龙城高级中学举行。在由龙岗
区发改局牵头、区教育局组织的主题为“梦在心中,路在脚下”的报
告会上,景海鹏以梦想为主线,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少年时代为成为
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执着,回忆了自己为成为飞行员的坚持,以及在航
天员的严格选拔和严酷训练中的不懈努力。
梦想给人巨大力量矮个子成“钢铁前锋”
距报告会开场尚有10多分钟,能容纳700余人的龙城高级中学报
告厅已座无虚席,这是龙岗学子对圆了中国百年飞天梦想的航天人的
崇敬。“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就像是飞机没有航空罗盘,飞船没有
轨道。”当天下午2点,一个关于景海鹏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准时开
讲。
“谁来猜猜我的第一个梦想?”“航天员!”、“飞行员”……身着
深蓝色航天服的景海鹏精神抖擞,谈吐幽默,简单的开场白博得全场
阵阵笑声与掌声,“其实我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
自小学_年级入选校队以来,景海鹏便期盼着能上场比赛,但因个
头不高,每场比赛老师都让他做后勤。从小就有股不服输劲儿的景海
鹏默默定下“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梦想后,便在家里的墙壁上画
上篮筐,拿着别人淘汰的篮球,每日一遍遍地练投篮、上篮。
一场比赛中,“替补王”景海鹏终于有了上场的机会。比赛中,
他展示了自己苦练的成果,迅速扭转落后的局面,为校队赢得了一场
至关重要的胜利。从此,景海鹏一直是篮球队主力队员,现在仍是航
天员篮球队的“钢铁前锋”。
“打篮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景
海鹏说,希望通过自己在实现梦想路上的感悟和体会,勉励龙岗学子
脚踏实地,努力追梦。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9
十年磨一剑就在今朝,在航天员刘洋的身上生动再现了航天精神,
有过两次飞行的经历,这次任务感觉刘洋更加从容淡定。出发前最后
的一刻,她的三个动作瞬间让人破防,心系祖国这是让全国人民放心,
更是让她的家人感受到此刻是幸福的。充分感受到三位航天员为了这
次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刘洋的恋爱很简单也很纯粹,和爱人张华都是我军优秀的现役军
人,军人之间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更多的是直接,双军人爱情就是
简单和执着。在刘洋父母的心里,对这位女婿非常的满意,年轻有为
有很强的责任感。
刘洋在没有入选航天员之前,她和张华是一个单位的战友,在专
业上两人都是优秀的飞行员,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平时
关于飞行的经验两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双方很快地接受彼此。2004
年两人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走上了婚姻的殿堂。
爱需要包容更需要理解,2010年,刘洋通过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
拔,让她感受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张华身为军人,知道国家航天
事业中女性航天员还是空白。刘洋当选是荣誉也是责任,决定支持她
所有的工作。
便主动承包了家里的“后勤”工作。闲暇时间还作为妻子陪练。
经常鼓励刘洋全身心地投入。为了首次执行神九飞天任务,夫妻二人
也推迟了宝贝计划。十年后的准备,两人现在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事
业上刘洋再次问鼎苍穹。
刘洋作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这一切成功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的做后盾,家里的有爱人的细心照顾。刘洋在太空不断刷新着航天人
的记录。祝福刘洋早日突破新的任务。祝福三位航天员工作顺利。期
待你们的好消息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10
航天员刘伯明,出生黑龙江依安县的一个小村子里。
他家里一共有6个孩子,可以想象,同时供这么多孩子上学读书,
家里压力该有多大。作为家里的老二,刘伯明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
在高中大家都住校的情况下,主动选择走读,只是他家里离学校有10
公里远,父亲知道后,花重金为他买了一辆自行车让他骑车上学。可
是黑龙江的冬天很冷,道路也滑,他骑车从家到学校以后,整个人都
冻僵了,脸上全是霜。但是不管天气再恶劣,他都不曾迟到。只是,
他家里人太多了。哪怕父亲支持他上学,他家里的经济情况也不允许。
为此,他高中时期曾有过短暂的停学。
不过在最终他还是没有放弃读书,哪怕很苦,但是他还是坚持下
来了。期间,为了学好英语,他就连帮家里干活时,都在背英语单词。
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也正因如此,在成为一名航天员后,
他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自我提升,成为一名飞天英雄。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11
在神舟十二飞天时,一位母亲激动地站了起来。她的儿子是神舟
十二的航天员汤洪波。
汤洪波,197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村家庭。5岁起,他就帮
着家里做家务,干农活。在帮着家里收谷子的时候,常常自己弄得满
身都是灰。
但是他的父母也从来不阻止他去做这些事,他自己也是从来都不
喊累。他从小学习成绩,不属于那种特别顶尖的。他的父母也没有也
不会因此责骂他,只要他真的努力了就行。在他高三快毕业的时候,
汤洪波向父亲说了自己的理想。他说,以后想成为一名飞行员。父亲
听到后,十分支持他。理想得到家人的支持,汤洪波在成为飞行员后,
十分努力,在2010年入选航天员。随后经过11年的学习与坚持,他
终于在今年完成了自己的飞天梦。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12
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1978年出生,是个河南姑娘,从小就
在郑州长大,父亲是郑州食品机械厂的工程师,母亲也是一家汽车制
造厂的职员。小时候,刘洋的家庭也还不错,因为父母工作都与机械
有关,刘洋受父母影响也爱摆弄男孩子才喜欢的机器玩具。
上学之后,她也比较喜欢跟男同学一起玩耍,还拥有着几个跟班,
丝毫没有女孩子文静的一面。她在学校里疯玩,可学习成绩却并不差,
对于这种活泼又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也是十分喜欢。
1994年,刘洋考进了郑州市重点中学第十一中学,一直都担任着
班里团支书的职位。大家都知道高中的学习生活是十分枯燥的,刘洋
不再像以前一样在外面玩耍,她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等到3
年之后1997年高考,刘洋以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31分的高分报考了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她的梦想竟然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对于她的选择,父母也表示了
支持,不过还是担心她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刘洋没有丝毫担心,既
然选择了当飞行员,就不怕当飞行员要受的苦。
进入军校之后,刘洋每天都要参加训练,学校并没有因为她是女
生就为她减少训练强度。每天训练过后,一身疲惫的刘洋还要学习各
种飞行理论知识。有几个男同学都受不了这样的.生活,退出了学校,
可刘洋却坚持了下来,而且她的各项成绩都非常不错,她拼命三郎般
的精神让班里的男同学都十分佩服。
2001年,刘洋以优异的成绩正式从飞行学院毕业,她被分派到某
航空部队当了一名的飞行员,她完成了她当飞行员的梦想,驾驶战机
翱翔蓝天。每次在天空翱翔的时候,她看着头顶的外太空,心中不由
得产生向往的念头,她想到太空看看,那里是怎样的风景。可是飞上
太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
五号飞上太空,这个消息让刘洋十分激动,她看到自己的学长都进入
太空了,她也越发向往,她决定要成为航天员飞上太空。她也开始为
成为航天员努力,并将航天英雄杨利伟作为自己榜样。
2004年,刘洋与战友张华结为夫妻,组建了他们温馨的家庭。不
过,刘洋却没有想到要生孩子,因为,她怕生孩子会留下创伤,无法
成为航天员了。张华也是一名飞行员,航天员是每个飞行员的梦想,
张华也十分支持她的梦想,并一直在身后给予刘洋鼓励和支持。
2010年,我国也开始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刘洋在参加选拔的
众多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15名航天员候选人之一。
到了面试的时候,她发现面试官正是她的学长和榜样杨利伟前来
面试她。刘洋按耐住激动的心情,以沉着泠静的表现完美通过了面试。
最终在这15个候选人中,刘洋突出的表现成功让她成为了我国第二批
航天员。
然而成为航天员之后,并不意味着你就能登上太空,还要接受更
加严格和系统的训练,这其中最艰难的就是加速度训练。我们一般人
在6个G的加速度下就会昏厥,而飞行员则要达到8个G的状态,我
国的航天员都要承受10G+的训练。(G是地球重力加速度,几个G就
相当于要承受几倍的重力。)
要想成为合格的航天员,不是说努力就行的,还要有身体素质和
天赋,航天员的训练对男性来说,都是极限了,可刘洋全部都能达标,
她在这些训练中的成绩基本都是最好的,她的努力也没有被辜负。
2012年3月。刘洋通过了最终的考核,入选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
代号03。
2012年6月15日,刘洋被确认与景海鹏、刘旺一起成为神舟九
号飞行组,飞上太空执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任务。
2012年6月16日,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
船飞向深邃的太空,在太空中绕地飞行了13天之后,刘洋搭载神舟九
号成功返回地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刘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航天员,九年之后,她为了梦
想一直拼搏,终于是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刘洋返回地球之后,她的名
字传遍了神州大地,人们都称赞她是跟花木兰、穆桂英一样的女中豪
杰。刘洋也曾说:这是她的骄傲,也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神舟九号任务完成之后,刘洋也出了不少风头,不过在此之后,
刘洋就很少再出现,慢慢地退出了大众视野。原来在执行完神舟九号
的任务后,刘洋的身体还是受到了一些小损伤,她也一直在养伤。养
好伤之后,刘洋也30多岁了,丈夫张华为了支持刘洋的梦想一直都没
说要孩子。刘洋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的丈夫,决定不再进行航天活动
了。
其实刘洋并没有销声匿迹,2013年,她还当选2012年中华儿女
年度人物。2014年,她重新回到学校,学习专业文化知识。2015年
2月,还出席了中央电视台的“情系国防好家庭”节目,并且还表示自
己已经当妈妈了。
2018年,刘洋获得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又当选
全国妇联副主席,为社会、为全国妇女的进步做贡献。不过刘洋并没
有完全离开航天局,她也经常回到航天局,为选拔和训练新一代的航
天人,将自己这一生的航天经验倾囊教授给他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
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这是中国无
数航天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中有太多像刘洋这样的人,一辈子都
可能不被人记住,但他们依旧为了祖国的航天奋斗。这些人都有一个
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深深热爱着祖国,热爱着航天事业,甘愿为
之隐姓埋名。
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国家,她的崛起之路是不可阻挡的,在这个世
界上,她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13
像许多山里的男孩子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
的电影,喜欢听部队的军歌。村庄上空经常有民航飞机飞行,也有尾
巴冒烟的战斗机训练。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
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 没想到,这一
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
海胜积极报名,他自幼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很好,经过近百项的体
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聂海胜像往常去上学一样,只背
了一个书包,没有带什么行李。他怕母亲难过,拦在门口死活不让她
出门送自己。母亲一再地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
人争气呀!”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尽管对当
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
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以致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
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
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行远
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单,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行线路、
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
高教级飞行结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
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行部队。
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
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
胜就几次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
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
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
海胜凭着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飞行能力,在参选的1506名优秀飞行员
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高
兴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肯定接
受了重要任务。此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次电话,后来就
一点音信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
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训练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
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终于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
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
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梯队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冲着电视
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骄傲,你是家乡的骄傲啊!”
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乡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
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示祝福,老人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大
家:“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免得影响海胜的工作。”事实
上,老人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得争取上去啊!
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
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于是,
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乡,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老人流
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
给连累了……”。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
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非常活泼
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
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
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难得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记爸爸
长什么样子了。她还说她非常佩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
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
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航天人物事迹简短 篇14
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商业航天开始快速崛起,并且成为60多
年人类航天事业高速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亮点,特别以Space X和蓝色
起源为代表的新秀甚至成为搅动整个航天事业的''超级鲶鱼''。中国是
当之无愧的航天大国,同时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商业航天企业。
2020年是中国商业航天不断突破的一年。比如星际荣耀、蓝箭航
天、星河动力、九天微星等企业获得了数亿乃至十余亿人民币的巨额
融资,不断突破纪录。
特别在业务领域,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卫星首飞成功,且进入
太阳同步轨道,长光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星座进展迅速,银河
航天5G通信低轨卫星成功测试,天仪研究院等进入民用SAR卫星领
域。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中国航天事业迎
来历史性时刻,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
一号"卫星系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
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尤其在发展潜力方面,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公司在不断突破液
氧甲烷火箭可复用发动机的试车进展,将于2021年首次发射液体推进
剂火箭,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重大进展。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10月,
总部位于北京。曾计划为全球小卫星市场提供运载火箭发射服务解决
方案,是国内最早一批的民营火箭公司。此前,星际荣耀已经完成了
两次亚轨道火箭的发射,为本次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入轨发射进
行支撑。星际荣耀曾经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融合创新·人工智能全
球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首个在人工智能全球大赛中进入决赛并夺
得冠军的航天企业。星际荣耀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
“50家聪明的公司”(TR50)榜单。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火箭研制和运营的民营企业,
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中小型商业
航天应用市场,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及商业运载火箭,2020年12月,蓝箭航天的液氧甲烷火箭“可回收”
神器——针栓式喷注器试车成功。意味着火箭发射从有去无回升级成
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商业航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航天70多年的发展,不
但形成了发展商业航天完备的产业链,还培养了发展商业航天的人才
技术储备。
从1962年颁布了《国家通信卫星法》开始,到2015年来颁布的
《鼓励私营航空航天竞争力与创业法》,美国商业航天今天的蓬勃发
展,是半个多世纪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中国的商业航天潜力巨大,
大有可为,未来势必有行业爆发的一天。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
秘书长曾经表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总计在轨运行卫星约350颗,
2019年发射约80颗,其中微小卫星发射占比高达67.5%,商业卫星
公司参与的卫星比重稳步增长。他保守估计,未来5年至10年中国的
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大于4000颗,商业卫星制造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
长。
2021年,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天宫空间站将全面开建、长征火箭
家族将继续扩容(长六甲等)、数型民营火箭和卫星也将有新突破,让我
们共同期待中国航天超级202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340601a242808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