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荣耀9x评测)
【内容提要】 本论文分析俄罗斯中东战略思维的历史演变过程;探究当前俄罗斯对叙
利亚危机政策的背景、思想根源及影响因素;解读俄罗斯政策基于的政治、经济、民族、
宗教缘由;阐释叙利亚危机局势下俄美利益的交汇与分歧。
【关键 词】叙利亚/中东政策/反对派/伊斯兰
谈到叙利亚现在的内战问题,人们总是发问,为何俄罗斯积极保护叙利亚当前的政权。
也许我们能从普京2012年12月的发言中听出端倪:“我们不是叙利亚当局的辩护人,我
们关心的是未来。我们不想重复不久以前的错误。谁又能想到,西方曾支持过的人(指前利
比亚反对派)却带来了美国大使惨死的悲剧。”本文试从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几个角
度分析俄罗斯对叙利亚危机的政策。
一、历史上俄罗斯的中东战略
俄罗斯在中东的出现始于基辅罗斯时代(9-12世纪),当时与拜占庭帝国开启了著名的
“瓦兰吉亚(瓦良格)至希腊”的贸易通商之路。出于地理位置考虑,当时的基辅罗斯采取
了积极的区域政策,目的是保护自己的南部边界及贸易通商道路。
彼得大帝(1672-1725)曾留下遗嘱,“要尽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堡和印度,谁统治那里,
谁将主宰世界”①。这是意在通过征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黑海,进入地中海,经波
斯(现伊朗)进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策略。19世纪中叶,俄国开始真正地实施“南进”战
略,英俄之间随之爆发冲突。
随着历史的推移,中东成了俄罗斯与欧洲强国之间的联系纽带和角力舞台。一战引出
了中东历史的新篇章,十月革命对中东国家的命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俄国革命推动了阿
1
拉伯世界的自由解放运动。苏联很早就致力于国际民族解放运动。当时,刚刚诞生的苏联
给予了土耳其巨大帮助,苏联废除了沙俄时代与土耳其的不平等条约,放弃了旧沙皇政府
对土耳其的索赔。土耳其和伊朗传统上曾是沙俄扩张的对象。苏联时代继续对这些国家给
予极大关注。斯大林从土耳其那里获得了“不用将苏联海军基地从土耳其迁出”的承诺。
同时,苏联还希望继续在伊朗北部采取军事占领政策。
1943年,苏联支持以色列国家的建立,是第一个在法律上承认以色列的国家。当时莫
斯科的考虑是,以色列这个中东国际关系的新棋子会给西方与阿拉伯世界的相互关系带来
不可预知的诸多困难。1952年,斯大林断绝了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但随后又被其继任者
恢复,他的继任者也积极修复苏联与土耳其之间的关系。冷战期间,叙利亚也奉行亲苏联
政策。除戈尔巴乔夫时期外,苏联基本坚持了南进战略。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顶峰就是
阿富汗战争。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方针弱化了苏联的“南进战略”和大国地位。在苏联解体后,
伴随冷战的结束,中东也出现了新格局和新的区域力量,俄罗斯对于中东的政策和立场也
出现了新趋向。叶利钦时期,尽管俄罗斯宣称将“重返中东”,但是国力难以为继,只停
留在宣传层面。俄罗斯忙于内政和车臣问题,无法实施昔日的“南进战略”,只能提出所
谓的“平等伙伴关系方针”(即争取多极世界)和“全方位外交政策”(实际是以经济合作为
重心),对中东地区的政局发展采取放任自流、退缩保守和减少主动参与中东政局的政策②。
此时,俄罗斯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大大削弱,而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则得到极大加强。
俄罗斯在1997-1998年联合国检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过程中的成绩和作用也收效
甚微。
然而,俄罗斯与中东的关系毕竟长达10个世纪,特别是在20世纪末俄罗斯成功地保
持、巩固了与阿拉伯、以色列的均衡关系。它将中东与中亚视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两个
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252752a241082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