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诺基亚手机怎么下载游戏)
附件 4
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指南
为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及时追踪和管理密切接 触
者和密接的密接,结合近期国内外新冠肺炎最新研究结 果,
制定本指南。
一、判定原则
(一)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
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开始,与其有近距
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 据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依 据以
下原则判定密切接触者:
1.
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
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
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
护人员;
4.
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 所
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
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 的
人员;
6.
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
— 49 —
员;
7.
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
米内)人员,
包
括
8.
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
人员;
交
通
9.
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
准的人员。
工
具
上
(二)密接的密接。
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 病
前
照
2 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
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 触)
料
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 住生活、
护
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 采取有效防
理
护的人员,调查中要以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 家属和同事等
人
人群为重点。
员
、
同
(三)一般接触者。
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
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
行
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
人
站、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
员
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
的人员。
(
家
人
二、接触者管理
、
同
— 50 —
(一)管理方式与期限。
1.
密切接触者管理。发现密切接触者应当于 12 小时
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转运过程中
做好被转运人和转运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做好转运工具的 消
毒。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 例、
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接触后 14 天;对于特殊人群
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应当加强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 居家医
学观察措施。
(1)14 岁及以下儿童。若其父母或家人均为密切接触者,
首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人际距 离的情
况下,儿童可与父母或家人同居一室。如仅儿童为密 切接触者,
可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 人际距离,由
家人陪同儿童居家医学观察;有基础疾病的人 员和老年人不能
作为儿童的陪护人员。
(2)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实施 集
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由指定人员进行护理。如确实无法 进行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可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采取居 家医学
观察。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陪护人 员。
2.
密接的密接管理。发现密接的密接应当于 12 小时内
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转运过程中 做
好被转运人和转运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做好转运工具的 消毒。
密接的密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限根据密切接触者的
— 51 —
核酸检测结果确定,如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 次
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其密接的密接第 1、4、7 天核酸检测阴
性可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酸检测有 阳性,
其密接的密接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
3.
一般接触者管理。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 康
风险告知,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 觉减
退、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在农村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集中隔离场所短期内难以 满
足集中隔离需求时,对密接的密接、密切接触者可考虑采 取居
家医学观察措施,期间严格落实封村、封户,并加大核 酸检测
频次。
(二)管理流程。
1.
知情告知。实施医学观察时,应当书面或口头告知医学
观察的缘由、期限、法律依据、注意事项和疾病相关知识, 以及负责
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
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4、
7 和 14 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第 2 天、第 7 天
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密接的密接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 1、
4、7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3.
健康监测。每天早、晚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各 进
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和 指导。
4.
异常症状处理。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期间,密切接触
— 52 —
者和密接的密接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 咽
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需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报 告,
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 测与排
查工作。如排查结果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应当对 其密切接
触的人员进行调查和医学观察。
5.
医学观察隔离解除。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无异常情况, 应当
按时解除医学观察。疑似病例在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和密
接的密接即可解除医学观察。
(三)管理要求。
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象应当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
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观察期间原则上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
出,须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避免去人
群密集场所。
(四)信息报告。
实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填写《密 切
接
触
者
医
学
观
察
健
附件:4-1.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判定指引
4-2.密切接触者医学登记与汇总表
康
状
— 53 —
附件 4-1
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判定指引
1.
飞机。一般情况下,与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 座
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 员
作为密切接触者。其他同航班人员作为一般接触者。
2.
铁路列车。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 厢
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非全封闭的普通列 车,
病例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 及前后
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
3.
汽车。全密封空调客车,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 人
员。通风的普通客车,与病例同车前后三排座位的乘客和 驾乘
人员。
4.
轮船。与病例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 服
务的乘务人员。
— 54 —
附件 4-2
表 1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州)
监测个案表
末次接触病例姓名 病例报告卡片ID性别
病例感染来源是否明确 接触的密切接触者的总数
#
县(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健康状况
接触的病例类型
是否出
现临床
症状
姓名
身份
证号
性
别
年龄
基础性
疾病
联系
方式
末次接触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
接触病例/ 开始
无症状感
首次 末次
隔离
接触
染者情况 接触接触日期
方式
日期 日期
首次出
现症状
日期
首发
临床
表现
最终检
测结果
是否
阳性
核酸检测病例最
阳性标本重临床
采样日期 结局
出院/解除
隔离日期
②否
注:
1.
每一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信息填写一张表。#为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大疫情网)病例报告卡片
2.
基
ID;病例感染来源是否明确: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354942a223244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