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联想y450可以升级的最高配置)
2023年38期总第686期
ENGLISH ON CAMPUS
ChatGPT时代英语专业学生
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旷 丹
摘 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交互工具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其必定会给教育教学特别是外语专业教学带来机遇和挑
战,本研究基于思辨能力层级模型,对标国标和量表,从教育制度、对待态度、教师角色、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
式六个方面探讨CharGPT时代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路径。
关键词: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英语专业;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旷丹(1982-),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
语教学、英美文学。
一、引言
教师赋能。学习者有效开展自主学习需要一个设计合理的学
习情境,学习者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节
奏。ChatGPT辅助的外语自主学习基本能实现学习环境的个
别化、学习过程的探索化、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以及学习规划
的定制化。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不懂人工智能的教师不
会被它取代,但一定会被懂它的教师替代。被赋予数字导师
身份的ChatGPT将成为教师的“对话伙伴”和“反馈提供者”,
教师则更加注重学习全程的支持与监控,引导学习者的心理
过程和情感状态 ,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活动,对 AI 提供
的数据作出合理教学决策等。换言之,未来的外语教学将更
加注重人机协同和师生互动。
另一方面,ChatGPT的不当使用将影响外语学习的公平
与诚信,削弱人际交流与沟通,降低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阻碍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造成教育精神的扭曲化、
认知结构的浅薄化和认知思维的同质化,即“教育庸俗化危
机”。
下文在梳理思辨能力概念、内涵与思辨能力层级模型
之后,将重点探讨CharGPT时代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
养路径。
三、思辨能力与其层级理论模型
ChatGPT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研发,于
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它是人工
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
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
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比尔·盖茨表示“这种AI技术
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毫无疑问,ChatGPT将对众多行业和领域产生深远甚至
颠覆性影响,教育特别是以语言为安身立命基础的学科首当
其冲,因为它可以打包生成和集中处理部分文字和知识需
求,使人快速摆脱手工搜索、碎片信息整理等耗时费力过程,
进入模块、半成品和半智慧化阶段,从而真正实现“站在巨
人的肩上”探索新知、追求完美。
本研究尝试探讨ChatGPT对中国外语教育将会产生怎
样的影响,面对技术的划时代变革,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
标和路径将要进行怎样的调整。
二、ChatGPT对中国外语教育的赋能和风险
从本质上讲,ChatGPT是一个生成式大型AI语言模型,
它的“大脑”里储存了海量且地道的“活”英语资源,可为
外语教育提供机遇,同时也会带来潜在风险。
一方面,ChatGPT能为外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及外语思辨指有目的的反思性判断,即广义上的关于思考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指导下的雅思教学反拨效度研究与实
践”(湘教通【2019】291号)、2020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大学英语
教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170)、2018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指导
下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WHL19)的研究成果。
3
ENGLISH ON CAMPUS
2023年38期总第686期
思考;思辨能力则被定义为“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作出
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
目前,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思辨能力框架有四种,即特
尔斐项目组的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 Richard Paul的三元
结构思辨能力模型、林崇德的三棱智力结构模型和文秋芳的
思辨能力层级模型。本研究主要基于最后一种模型(见表1),
因为语言具有双重功能,它“不仅是人际交流的媒介,更是
认识世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工具”。下文将基于思辨
能力层级模型,结合国标和量表,从六个方面探讨CharGPT
时代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路径。
首先,人工智能的本质决定了其发展与语言智能技术
的突破息息相关,因此当下需构建“大外语”学科框架体系,
进行CharGPT时代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
表1 思辨能力层级模型
思辨能力层级模型在前三种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整体
将思辨能力分为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两个层次,第二层次
受第一层次的监管,体现思辨者的主观能动性起引领作用。
前者具体指对思辨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包括计划、检查、
调整和评估等;后者将思辨划分为认知(技能和标准)和情
感(品质)两个维度。技能只取双维模型的三项核心技能,
即分析、推理和评价;标准方面,将三元结构模型的十条精
简为五条,分别为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情感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五种思辨品质。
四、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路径
近年来,许多学者指出,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相比,英
语专业学生存在所谓“思辨缺席症”。研究表明,其他文科
类学生大学前三年的思辨能力进步比英语专业学生显著得
多,这或许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有关。根据《高
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学生的首要任务
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大一的英语起点水平至多相当于本族
语小学高年级水平,因此学习内容的要求远远低于他们实际
年龄的认知水平;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决定学习方法偏重模
仿、记忆、重复等,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技能训练极其
有限。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
英语专业教学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
思辨能力的培养。2018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中国
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根据其中各项指标的描述,英语能力
最重要的板块之一为思辨能力,且层级越高,思辨能力要求
越高。在当今人工智能“狂飙”的时代,对学生思辨能力的
培养备受关注。众所周知,语言与思维能力有着天然联系,
4
从过去侧重语言本体研究转向所有涉外学科的应用研究,培
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具备较高思辨能力且有家
国情怀的复合型创新外语人才。
其次,对待诸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要秉持积
极拥抱和利用而非消极敌视和废弃的态度。智慧教育是技术
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
研究所所长马晓强在2023年2月举行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上指出,智慧教育的关键是通过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实现教学
的创新与变革,最终促进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因此,外语
教师在懂外语专业之余,要尽可能多了解AI语言模型技术
的工作原理即算法,学会如何有效提问,让其为教研和教学
全程赋能。同时,在人机交互问答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
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训练他们的问题表述、分析判断、价值
评判、批判思维等能力,从而面对人工智能提供的程式化回
答能进行鉴赏、评价、选择、重组、缩减、扩充、修改、润
色等,体现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特质、艺术审美、道德伦理、
立异创新等人文素养。
外语教师需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AI在
外语学习中的主要作用可总结为对话伙伴、反馈提供者、评
估者、资源评估者、需求分析师等,特别是前两者出现的频
次最高,因此可为外语教师节约大量交互和反馈的时间,他
们在学生外语学习中更多扮演的是技术应用指导者、知识学
习促进者、学习过程陪伴者、情绪感情呵护者和思辨能力培
养者的角色。
学习内容方面,AI人工智能技术可极大提高语言技能
的学习效率,因此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语言综合运
用、人文素养、英语相关跨学科以及创新型思辨能力的学习
和提升中。英语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两
类,后者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正从少数走向多数,
从边缘走向中心,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
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人文素养提高以及
思辨能力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力。事实上,思辨能力
的提升需要广阔的人文知识、扎实的人文功底和深厚的人文
素养。例如,英美文学课程学习中,无论是对作品主题的提
取、思想内涵的解读和审美意蕴的挖掘,还是对人物形象的
2023年38期总第686期
ENGLISH ON CAMPUS
分析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同时,
文学的鉴赏和审美要借助文学批评理论,借此能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提升其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技能。此外,在
表层故事情节的文学叙事文本之下蕴含着文史哲问题,这些
都需条分缕析才能解读出其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较文学
学习中更需具备跨文化研究和思辨能力,才能发现异中之同
和同中之异以及探析背后的深层缘由。伴随AI技术的迅猛
发展,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增加英语相关跨学科内
容已迫在眉睫,诸如语言和计算机科学交叉课程等。
教师应摆脱传统的知识灌输和技能机械训练教学模式,
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以及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法等。
ChatGPT时代,传统的外语教师功能将被人工智能数字导师
取代,教师将主要通过问答、讨论、辩论等形式来引导学生
学习。这便是应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同时,思辨型英语教学
提倡探究式学习,课堂上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思辨
型教师不是布道者,而是发问者”。“思辨型教师应该认识到,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同时,探究型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因此师生必须首先掌握提问技巧。事实上,
敢于质疑和善于提问是思辨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思辨
能力的有效策略。此外,在语言学习中,输入的思辨性基本
决定了输出的思辨性,采用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法可保
障有“内容”的输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学生输出语言
的思辨性。
教师改变评价方式,建立“双脑协同、智力共生的评
价新思维”。教育界对内容生成式产品(AIGC Products)持
提防和变革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持提防态度是因为担忧出
于对此类产品会引起学习诚信危机,但接近人类语言交互行
为且功能相对完备的ChatGPT被广泛使用的趋势不可阻挡。
它可以作为个人的外脑,与内脑构成复合脑,利用内脑可驱
动外脑,借助外脑可激活内脑。因此,对学习质量和结果的
评价可破除对论文等文本的依赖而采用多模态形成性方式。
甚至可规范ChatGPT使用方式,让学生如实汇报使用程度,
阐明观点筛选、逻辑调整、论证修正等具体过程,达成优质
完成测试、提升批判思维、丰富课程评价等多重目标。毕竟,
ChatGPT时代,“思维比知道重要、问题比答案重要、逻辑
比罗列重要”。
五、结语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交互工具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其必定会给教育教学,特别是外语专业教学带来机遇和挑
战,本研究基于思辨能力层级模型,对标国标和量表,从教
育制度、对待态度、教师角色、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
方式六个方面整体探讨CharGPT时代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
力培养路径,但具体英语专业学生课程及其教学全过程的思
辨能力培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加圣,戚亚娟.ChatGPT时代的中国外语教育:求变与应变[J].外语电化教学,2023(1):3-6,105.
[2]张震宇,洪化清.ChatGPT支持的外语教学:赋能、问题与策略[J].外语界,2023(2):38-44.
[3]张学军,董晓辉.人机共生:人工智能时代及其教育的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20(4):35-41.
[4]高奇琦,严文锋.知识革命还是教育异化? ChatGPT与教育的未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102-112,2.
[5]文秋芳,王建卿,刘艳萍,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6]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2,18.
[7]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400.
[8]黄建敏,魏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框架下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63-65.
[9]孙有中.思辨英语教学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6):825-837,959.
[10]王作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7.
[11]孙有中,刘建达,韩宝成,等.创新英语专业测评体系,引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英语测评与思辨能力培养”笔谈[J].中国外
语,2013(1):4-9.
[12]钟秉林,尚俊杰,王建华,等. ChatGPT对教育的挑战(笔谈)[J].重庆高教研究,2023(3):3-25.
[13]沈书生,祝智庭.ChatGPT类产品:内在机制及其对学习评价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23(4):8-15.
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284862a221872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