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王学斌《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阅读练习及答

非连续性文本王学斌《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阅读练习及答


2024年4月8日发(作者:联想按f12没有u盘启动)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来三星堆遗址又“火”了!在这一轮考古挖掘中,新发现的6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

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体量非常大,有可能成为国

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一时间网上热议不断,甚至有媒体将三星堆

称为“热搜顶流”。

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彰显了三星堆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强化的是文化自信

的力量: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

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三星堆遗址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考

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

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

(区)。”三星堆遗址共分四期,依次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夏代至商代前期、商代中期

或略晚、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其中最早的宝墩文化距今约4800~4000年前,历史可谓

悠久,其积淀亦因之深厚。

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盉与二里头早

期的陶盉,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三星堆的“将军盔”,也与河南安阳殷墟的

同类器物非常近似。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要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

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三、

四期出土的诸多带有强烈信仰色彩的特征性器物说明,三星堆古城曾是雄极一时的蜀地共

主——鱼凫王朝的都城。这恰可与《蜀王本纪》中的记载相印证。古来“国之大事,在祀

与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神像、礼器和祭品,说明了古蜀文明的神权国家发展到了一

个高峰,通过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

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

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依据已发现的诸如金杖、青铜雕像、海贝等文物,

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早在那时,古蜀国先人已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有所接触。

因此青铜时代的巴蜀与外部世界,绝不是一个彼此封闭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给

三星堆文明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

(摘编自王学斌《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

材料二:

文汇报:

徐斐宏(3号坑发掘工作负责人):

目前,3号坑已阶段性地完成了器物层的发掘,眼下正在进行器物的提取工作,包括

坑内已确认的109件青铜器、127根象牙等。这些文物看似质地坚硬,但在地下埋藏了3000

多年,其实都非常“脆弱”。为了尽可能地做好保护,整个提取过程非常复杂,预计还将

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2577074a208284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