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四五单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训练题》检测题(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四五单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训练题》检测题(含答案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华为mate10回收价格)

八年级历史第四五单元《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训练题》检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政局动荡,给日本侵略

提供了有利的时机B.日本为了转嫁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C.中日

没有及时解决南满铁路问题,使冲突扩大D.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

支持D.根本没有把人民的力量放在眼里

12.全面内战爆发于A陕北地区B东北地区C中原地区D长江以南地区

13.从内战全面爆发后的全面防御到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人民解

放军用时:A.三年 B.两年 C.七个月 D.五年

14.三大战役按开始的时间先后排列,其顺序是:A.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D.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5.下列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没有参加淮海战役指挥的是: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加拿大

27.西安事变之所以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 B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C中共方面作出的巨大的

努力 D蒋介石先生作出了重大让步

28.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九一八事变”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9.抗战爆发后,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严重威胁着敌人后方的是:A国民

党军队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C苏联红军D英美联军

夺取列强在华利益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进行抗战的人员包括:①未撤离的东北军②

东北人民③蒋介石从关内调去的军队④八路军⑤杨靖宇率领的抗日游

击队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3.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寄希望于国际干预B.强调

中国军事力量薄弱C.想以牺牲东北为代价换取中国本部的安全D.集

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4.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

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促使抗

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肯接受和平解决方案,主要原因是:A.宋美

龄等人竭力劝说B.为保住其职权和地位C.中共的教育与帮助D.认

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6.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A.西安事变后 B.瓦窑堡会议后

C.七七事变后 D.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后

8.下列对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

主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面对两种前途还举棋不定③美国积极支持

国民党发动内战④中国共产党在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⑤各民主党派主

战者与主和者各半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9.蒋介石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

战的时间。根据你掌握的信息分析,造成蒋介石感觉发动内战时机尚不

成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蒋介石害怕国内人民和舆论的压力B.美

国的支持承诺还没有兑现C.当时国民党军队都在西南、西北大后方

D.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实力日益壮大

10.在“双十协定”中,没有被写进去的内容是:A.坚决避免内战,维护

国内和平B.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C.建立独立、自

由、富强的新中国D.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11.蒋介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共产党领导

的人民军队实力尚弱B.国共关系已经彻底破裂C.美帝国主义的大力

A.陈毅 B.罗荣桓 C.刘伯承 D.谭震林

16.解放战争中,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17.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国民党将领是:

A.卫立煌 B.杜聿明 C.傅作义 D.刘峙

18.人民解放军选择千里跃进,直插大别山地区开始战略反攻的主要原因

是:A.人民解放军具有非常丰富的山区作战的经验B.大别山地区易

守难攻,容易立足C.大别山地区敌人的兵力空虚,位置重要D.大

别山地区的人民有着悠久的拥军传统

19.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

人周旋,主要目的是A演练新战术为以后的战争积累经验B避敌锋芒,

挫敌锐气C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D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20.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接受国

民政府的指导。这充分说明了:①国共两党实现了军队合并②共产党

真正代表全民族利益③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消除④中国的军队已经摆

脱了政党管理,实现了国家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

21.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卢沟桥战役

22.下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中,错误的是:A.在抗战初期,正面战

场是抗战主战场B.相持阶段,国民党的抗日政策发生了逆转 C.在

抗战后期,国民党放弃了对日军的抵抗D.“主张抗日但又动摇,主张

团结但又反共”是国民党抗战政策的突出特点

23.抗日战争阶段,蒋介石的政治态度表现出两面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日本的侵华方针在不断调整B.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断失利C.英、

美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不稳定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共同存在

24.平型关大捷的重大意义在于:A.歼灭了日军一千多人B.缴获了大批

军用物资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抗战的士气D.是

由八路军取得的,非同寻常

25.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A打倒日本侵

略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废除国

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6.出兵中国东北,帮助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国家是:

30.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主要目的是:

A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C鼓励抗战军民,推动形势好转 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

31.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A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D美国向日本国土投

掷两枚原子弹

33.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A鸦片战争的爆发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抗日战争的胜利

34.1927~1949年是哪一个政权统治中国:

A清朝 B中华民国 C满洲国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35.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中蒋介

石谈判的目的是( )毛泽东谈判的目的是( ): A.讨论停战问题

B.签定停战协定 C.争取国内和平D.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36.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A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B 国民党进攻中

原解放区 C 国民党进攻上党邯蝉地区 D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37.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A1945年8B1945年10C1946年6D1947年3

38.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华东解

放军④华北解放军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0.三大战役中,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和平解放北平

41.三大战役中,曾经参加两大战役作战的解放军是:

A.东北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42.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3.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

A. 三大战役后 B.渡江战役后 C.南京解放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44.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是:A.1948年11月23日

B. 1949年4月23日 C.1949年4月21日 D. 1948年1月31日

45.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①淮海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渡江战

役④平津战役A.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46.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最直接的原因是:

A.群众基础好 B.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

C.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 D.中原地区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羽_,诗句的寓意是 不要学习项羽为了“义”放走刘邦,导致最终

败亡的教训,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⑥ 诗中涉及的城市“钟山”是指什么地方?这里被誉为“虎踞龙

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

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

流浪!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请你回答:

47.被陈毅元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8.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

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

件是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49.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评价是:

A.消极抗日 B.积极反共 C.积极抗战 D.取得重大胜利

50.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51.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A聂荣臻 B徐向前 C彭德怀 D邓小平

52.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A. 8月15日 B. 9月2日 C.年9月9日 D. 10月

53.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表述不正确的: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C.中共坚持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D.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54.中共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做准备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二、材料分析题:

55.阅读材料:读下图,

阅读品味毛泽东同

志写于1949年4月

的一首七律回答问

题:“钟山风雨起苍

黄,百万雄师过大

江。虎踞龙盘今胜

昔,天翻地覆慨而

慷。宜将剩勇追穷

寇,不可沽名学霸

王。天若有情天亦

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① 上图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战役__渡江战役_

② 这次战役西起地点在图中_A_地即__江西湖口__;东止地点在图中

__C__地即__江苏江阴__。

③ 这次战役解放的那座著名城市在_南京_地,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标

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④ 这首七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在大

陆统治的灭亡_

⑤ 诗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是指_项

盘”之地。列出中国历史上以此为都的朝代(政权)的名称。南京。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及近代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

临时中央政府。

⑦ 诗中涉及的城市,今天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试分析该城

市成为全国重要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6分)长江沿岸,重要商

业集散地;江苏省会,政治、文化中心。

56.“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

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毛泽东

① 毛泽东这首诗的赠与对象就是图中的

人,他是谁?彭德怀

② 这幅照片反映的是他在哪次战役中指

挥的情景?百团大战

③ 这次战役发生在什么背景下?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

日军后方,遭到日军的“囚笼”封锁。

④ 这次战役的规模如何?主要目标是什

么?八路军组织了一百多个团,在两千

公里战线上作战。目标是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⑤ 这次战役取得了哪些主要战绩?毙俘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

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

57.阅读材料:材料1:“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

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

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

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材料2: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

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

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材料3: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

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

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请回答:

① 材料2、3都反映了张学良同一种思想,是什么?爱国主义思想

② 材料1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有人分析他这种思想

存在的原因是:受蒋介石影响、对日军存有恐惧心理和保存东北军

实力,你认为呢将东北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原因:受蒋介石不

抵抗政策的影响;保存东北军的实力;对日本帝国主义存有恐惧等。

③ 比较材料1、2,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不抵抗

到坚决抗日

④ 学良关于青年人的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启发

58.阅读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

①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② 该事件发生后,侵略者又相继制造了哪些类似事件?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 北平西南宛平县城卢沟桥

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 上海

③ 东北人民一直到了“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59.阅读材料:材料1: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今天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

使,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

严重错误,并就此递交了备忘录。该负责人说,中国史学界在这本右

翼教科书通过后就开始对其进行认真研究, 日前已进一步认定其存在

了一系列谬误„„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材料2: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7日就中国要求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问

题对记者声称,历史教科书不能修改。——新华社东京5月17日晚报:

① 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课内外有关史实,说明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确

实“存在了一系列谬误”。 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

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发动“八·一三”事变,扩大侵华;

制造南京大屠杀(或在各地制造的大屠杀);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反

复的大“扫荡”;日本政要参拜靖国 神社等等

② 日本政府拒不修改右翼历史教科书的企图是什么?对此问题,你应

有怎样的认识? 歪曲、否定侵华战争史实,竭力美化侵略,妄图

复活军国主义;我们对日本政府这一顽固立场,不仅表示强烈愤慨,

更应时刻警惕日本 军国主义复活;现在我们应努力学习,准备报

效祖国(如答成其他言之有理,观点正确的内容亦可)。

三、问答题:

60.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

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张学良、杨虎城为

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了

挫败亲日派企图扩大内战,以利日寇的阴谋,争取蒋介石共同抗日,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61.解放战争开始之初,国民党的力量大大超过共产党,为什么只有三年

的时间,国民党反动派就败退到了台湾?3. (1)从民心向背来看:蒋介

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的土改深得民心;(2)从作战指导方针看: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决策英明;(3)从军队的士气看:解放军屡战屡

胜,国民党屡战屡败;(4)从党内组织情况看:国民党内窝里斗,互相

拆台,中共党内精诚合作。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620935a193301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