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联想手机自带软件下载)

第一章

第一节

1、在世界最大的航空博物馆——美国的华盛顿航空博物馆里,有一幅醒目的大字写

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2、风筝是世界上第一种重于空气的飞行器。

3、松脂灯(孔明灯)是最早的热气球雏形。

4、竹蜻蜓利用空气的反作用力而托升重物。(对螺旋桨和直升机发明有直接的借鉴意

义)

5、阻止中国航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①、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闭关锁国政策。

③、外国列强的侵略及国内政局动乱。

第二节

1、1903年10月,鲁迅从日文译著的《月球旅行》在中国教育普及社出版;同年,

明权出版了海天独啸子翻译的、日本人押川春浪著写的《空中飞艇》,这两本书是中国最早

出版的航空科幻小说。

2、为什么冯如是“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①、冯如是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也是中国人首次(1909年9月21日)

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

②、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架机飞行,这是他第一次驾驶自己制造的飞

机在中国领土上飞行。

③、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驾机失事遇难的飞行员。

3、谭根是中国水上飞机设计制造的第一人。

4、刘佐成、李宝焌被认为是中国国内建立航空工厂并制造飞机的先行者。

5、中国航空学术界的先导任务被公认为李宝焌,他在1910年出版的《东方杂志》第

十二期上发表的《研究飞行报告》是中国第一篇航空论文。

6、浙江定海人厉如燕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航空活动家和飞行家。

1914年3月10—11日,他与另两名飞行员完成北京至保定间的航线飞行,是中国国

内最早的航线飞行。

7、全国先后创了6所正规的航空学校。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是1913年中国华民国北

京政府创办的南苑航校。

8、1919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在国务院下设立航空事务处,目的是控制全国航空大

权,主理全国航空的一切事务。

9、孙中山在发展航空事业上的贡献:

①、重视和倡导发展航空事业。

②、多方开辟途径,培养人才,组建航空队伍。

③、在自己的政府组织系统里设置航空局,及大元帅府航空局。

④、制成“乐士文”号飞机并试飞成功。

10、1919年——世界民用航空元年。

11、民用航空(定义):使用各类航空器出了军事航空(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

外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12、巴黎公约——世界上第一部国家间的航空法。

第三节

1、1929年5月,“沪蓉航空线管理处”正式成立,受交通部政司领导。

2、1929年5月1日,中国航空公司宣布正式成立。

3、1931年2月1日,欧亚航空公司正式成立,5月31日正式开航。

4、1930年7月1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批准交通部部长与美商经营的中国飞运

公司签订合同。8月1日,沪蓉航空线管理处、原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国飞运公司合并组建

成一个新的航空机构,并沿用“中国航空公司”名称,史称“新中航”。

5、中国航空公司1937年8月从上海搬至汉口,1938年1月又搬至重庆;欧亚航空

公司则在1937年8月从上海搬至西安,10月又搬至昆明。两公司在搬迁过程中均有不同

程度的物资、人员损失、

6、1941年8月,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正式成立,陈纳德任队长,即著名的“飞虎队”。

7、这一时期,中国航空公司除担负“驼峰飞行”(1942年)外,还新开辟了一些航

线,执行了许多特殊运输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表现为:

①、飞机数量增加,飞机性能提高。

②、飞行队伍迅速扩大。

③、培养和训练了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国际航空运输组织(IATA)

国际民航组织(IACO)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我国是国际民航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旧中国政府于1944年签署了《国际民用航空公

约》,并于1946年正式成为会员国。

第二章

第一节

1、1938年,中国第一位空中小姐鲁美英。

第二节

1、1944年,美国政府正式邀请的盟国和中立国共计52国代表出席在芝加哥举行的

国际民航会议

大会成立了四个技术委员会

①、多边航空公约和国际航空机构 ②、技术标准和程序

③、临时航路 ④、临时理事会

12月7日大会通过了6个文件

①、《国际民用航空运输公约》

②、《国际民用航空临时协定》

③、《国际航班过境协定》,一般称“两种自由”协定

④、《国际民用航空运输协定》,一般称“五种自由”协定

⑤、完成了公约的12个附件的起草工作

⑥、通过《最后决议书》

2、1946年5月21日,临时国际民航组织第一届大会在蒙特利尔召开。

刘敬宜:临时国际民航组织中国理事

第三节

1、毛主席在信中称两航起义“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特向你们表示祝贺,欢

迎和慰问。”

2、两航起义的意义

①、在政治上、军事上给国民党政权重大打击,切断了国民党政权的西南空中运输线,

为人民解放大西南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全国大陆解放的进程。

②、影响和带动了当时香港九龙地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招商局和中国银行等27个

国民党在港机构相继起义,加速了国民党证券的分崩离析。

③、两航起义北飞的飞机,特别是回归祖国的大批业务技术人员、器材、设备等,为

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

第一节

1、中苏民航公司

时间:1950年3月27日

事件: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

成立时间:1950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股本定额为4200

万卢布,中苏双方各占50%,经营期为10年。

开辟航线:北京—赤塔 北京—伊尔库茨克 北京—阿拉木图等三条国际航线

新中国民用国际航线就此开通。

2、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成立意义

①、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外航交通的封锁

②、为新中国民航初步建立了一套经营管理制

③、配备了较完善的技术设备

④、培养了一批技术干部和骨干业务人员

3、7月31日,潘国定驾驶“北京“号飞机从天津张贵庄机场起飞,试航广州,试航

经过一切良好。8月1日上午10时30分,”北京“号飞机自广州起航,中午经停汉口,

下午6时10分抵达天津。民航139号飞机也于当天上午8时30分自天津机场起飞,中

午经停汉口,下午6时10分抵达重庆。这样,新中国民航最早的国内航线由此正式开通,

史称“八一开航”。

第三节

1、1952年5月7日,中央军委、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整编民用航空的决定》,民航

局改为空军建制,并确立了“政企分开”的原则。

2、根据军委、政务院《关于整编民用航空的决定》有关政企分开的原则,同年7月

17日,新中国创办的第一个国营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中国人民航空公司在天津正式成立。

3、中国人民航空公司原名为“中国人民民用航空公司”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航空公司”。

4、中国人民航空公司在其存在的11个月里,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

的政企分开的经验,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①、增加了航线和航班密度。

②、开展并拓宽了业务。

③、改进了经营管理。

④、比较迅速地健全了适应民航企业化工作的机构,制定了各种规模规章制度,促进

各项工作转向经营型轨道,积累了不少经验,是中国民航实行“政企分开”、进行企业化的

一次有益尝试。

第四节

1、“一五计划”期间,对中国民航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有:北京—成都—拉萨航线试

航成功,天津机场、武汉机场改造及北京首都机场的建设,周恩来总理对中国民航的重要指

示。

2、“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民航要争取满足国家生产、商品交流和政治、文化日

益发展对航空运输的需要,并满足国防需要;在经济上,要争取少赔、不赔而逐渐达到稍

有盈余。

3、“中国民用航空局首都机场”,简称“首都机场”,1958年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个大型民用机场。

北京首都机场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民航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周恩来总理对民航工作的方针性指示

安全包括广大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对飞行人员和飞机(价值上亿至十多亿)的安

全,对飞机这个重要环节的安全。

“保证安全第一”:是指发展航空运输,保证安全必须放第一位。

“改善服务工作”:是因为我民航作为服务行业,是为广大乘客服务的,态度要好,方

式要好,技能要好,而且还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民航服务,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合理

需求,特别是满足乘客的安全正点、快速舒适、个性需求等,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

平和服务质量。

“争取飞行正常”:是指民航各个部门要协同一致,争取飞行正常。

第四章

第一节

1、中国民航在“大跃进”运动时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①、在民航“二五”计划的制订中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坚持高指标、大计划,造成多

种比例失调。

②、盲目下放及扩大地方航线

③、大量承担非正常航空运输

④、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2、毛主席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国民航事业随着全国工农业生产建设情况的逐步好转,又重

新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①、发展国内航空运输

②、发展国际航空运输

1965年6月3日至10日,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一飞行总队使用伊尔18型208号

飞机,首次执行周恩来总理访问坦桑尼亚的专机任务,这也是中国民航飞机首次飞往非洲

执行专机任务。

③、更新机型

④、机场建设

⑤、改善经营管理

⑥、通用航空业务稳步上升

4、非洲之行的难题

①、飞机发动机的启动问题

②、航行资料的问题

③、航行气象的问题

④、航空通信问题

⑤、航线选择与飞行时刻问题

5、中国民航首次执行周恩来总理访问坦桑尼亚专机任务的意义:两次专机任务的圆满

成功,取得了飞往亚、非、欧三大洲10多个国家的初步经验,为中国民航进一步开辟远

程国际航线奠定了技术基础,并标志着中国民航事业大发展的局面即将到来。

6、1955年8月,新中国民航开始第一次招收女空中乘务员。

第二节

1、1973年从美国购买10架波音707型飞机。

机场发展的历史概况

第一阶段——飞行人员的机场

1910年在德国出现了第一个机场(只为飞行人员和飞机服务,不为社会服务)

第二阶段——飞机的机场

1919年前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飞机及飞行员逐步投入到民用领域,航空

技术进步,促使机场同步发展

第三阶段——社会的机场

喷气式客机投入使用使飞机成为真正的大众交通工具

中国三大航空枢纽:北京、上海、广州

区域航空枢纽:西南—重庆、成都

西南—西安、乌鲁木齐

机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机场是国家权利的组成部分

2、机场是国家交通联系的枢纽

3、机场有利于所在场经济发展

第五章

第一节

1、1979年2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国务院召集会议宣布民航与空军分开,

完全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并与空军方面接洽交接。

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总理坚定地指出:民航总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这是一个

重大的改革。民航一定要走企业化道路,这个方针已经定了。

2、1989年8月4日,《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题为“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的社论。

第二节

1、中国民航企业化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在政企分开、减少管理层次、减政放权的原则下

逐步进行的,总的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建一批民航企业

②、建立经济核算制

③、改革用工制度

④、进行工资制度改革,恢复各种奖励制度

⑤、改革投资体制,发挥各个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加快民航投资

步伐

2、1980年,中国民航购买了美国生产的波音747SP型宽体客机,这是中国民航第一

次使用宽体客机,标志着中国民航使用的运输飞机已部分地到达了国际民航先进水平。

3、厦门高崎机场是中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建设的机场,也是中国运用外国贷

款建设的第一个机场。

4、中国民航的航线布局的变化

①、国内航线出现区域性辐射航线网络

②、通往旅游城市的航线不断得到开辟

③、沿海城市航线日益增多

④、少数民族地区的航空交通继续得到改善

5、在欧洲国际航线方面,1980年11月15日对等开辟了北京——卡拉奇——法兰

克福——伦敦的国际航线。

在北美洲国际航线方面,1981年1月和1982年4月,中国民航先后开辟了北京—

—上海——旧金山——纽约、北京——上海——洛杉矶——旧金山——上海——北京的

国际航线。

6、中国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1980年)

第六章

第一节

1、中国民航体制改革后成立的7家骨干航空公司

中国西南航空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中国新疆航空公司

第二节

1、中国民航的深化体制改革,给中国民航全行业带来现代民航发展的整体框架,即民

航行业内八大系统的完整建立

①、构造了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框架

②、组建了一批航空运输企业和通用航空企业

③、成立了独立的机场管理机构

④、改革了空中交通管理体制

⑤、改革并初步建立了航空运输服务保障系统

⑥、改革并完善民航教育科研系统

2、1996年3月1日,中国第一部规范民用航空活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用航空法》正式颁布实施。

第七章

第一节

1、2002年10月11日,中国航空集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

公司三大航空运输公司和中国民航信息集团、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

口集团公司三大航空服务保障集团在北京宣告成立。

2、这次联合重组,中国航空运输业形成了以三大航空集团为主体的行业结构,有利于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三大集团公司均有了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联合重组,也使企业现有的运力、航线、航班、会场网络、人力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

利于降低成本;联合重组促进企业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

现代化企业,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给乘客和用户提供品质优良、价格合理

的产品服务。

第八章

第一节

1、2005年,中国民航运输总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排名提升到第二位,超越了

世界民航大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仅次于美国。此后,中国民航继续高速发展,航空

运输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2、2009年中国三大骨干航空公司及中国国际、中国东方、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旅客

运输量已经全部进入全球20大航空公司之列。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6533.7万人次,在世界机场排名中跃升到第四位,

超过日本东京机场,成为亚洲第一机场。到2010年4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

更是排序到世界第二位,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的新纪录。

3、根据民航组织秘书长宣布,2009年,亚洲地区已经超越北美地区,成为全球最大

的民航运输市场,而且在亚洲市场里,中国已超越日本市场,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民航运

输市场。

4、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正式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成立于1951年9月25日,由毛泽东主席任命校长、周恩来总理选定地址。1958年

12月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

5、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1956年由中国民航总局创建的第一

所以培养民航飞行员为主,同时培养民航其他专业技术人才的全日制高校,也是国内唯一

一所能够全过程培养民航飞行员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成为中国第一所有权在飞行技术与航

空安全专业方向培养硕士飞行员的大学,填补了中国运载工具应用工程无飞行专业硕士点

的空白。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4年正式恢复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并当选为二类理事国,此后

一直连任,共8届。2004年10月2日,中国首次当选为一类理事国。

7、2005年、2006年,中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连续保持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排

名第二位,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8、2010年10月2日,中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国际民航组织第37届大会上,

以151票(161个国家参加投票)的高票数第三次当选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同时当

选一类理事国的还有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美国、英国、法国、

加拿大10个国家。

9、世界顶级飞机制造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320飞机总装线项目落户天津

2009年6月23日,空中客车天津总装厂总装的首架空中客车320型飞机交付四川航

空股份有限公司,这是首架在中国总装的空中客车飞机。

10、奥运会中国民航的优异成绩:零事件、零事故、零投诉

11、2004年3月28日,为迎接奥运会而对首都国际机场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扩建区

正式动工,于2008年2月29日建成,是世界上单体最大、设施管理最先进的航站楼。

第二节

1、怎样实现持续安全

①、实现持续安全,需要人力和物理的投入。

②、实现持续安全,需要不断完善规章和标准。

③、实现持续安全,要有坚定的安全责任感。

④、实现持续安全,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队伍。

⑤、实现持续安全,必须与本单位的客观实际相结合。

⑥、实现持续安全,要在追求“新理念”的同时不弃好经验。

⑦、实现持续安全,必须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到2020年,中国民航服务领域明显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

空体系:航空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年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7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2%,

全国人均乘机次数达到0.5次;航空运输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安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航

班正常率提高到80%以上;通用航空实现规模化发展,飞行总量达200万小时,年均增长

19%,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显著,航空服务覆盖全国89%的人口。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0659165a179464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