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windows10专业版)
技术IGITCW研究Technology Study5G驻留配置参数的优化研究与应用郭兴军,侯建民,黄 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大同分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6)摘要:5G用户使用感知及满意度,直接影响5G的市场发展。目前,5G网络处在建设初期,仍存在覆盖盲区,严重影响用户感知,上网速度与用户期望存在较大偏差。在已有网络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对5G驻留比配置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制定了优化策略、实施步骤,提升了驻留比等指标的同时,明显改善了用户感知。关键词:5G;驻留比;互操作参数doi:10.3969/.1672-7274.2021.04.008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1)04-0022-03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5G Resident Confi guration ParametersGUO Xingjun, HOU Jianmin, HUANG Shuai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Shanxi Co., Ltd., Datong Branch, Datong 037006, China)
Abstract:The percep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5G users directly affect the 5G market. At present, the 5G network
is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nstruction. There are weak coverage area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users perception, and there
is a large deviation between Internet speed and user expectations. Based on the scale of exist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nduct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5G resident ratio parameters, formulat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nd steps,
improves the resident ratio and other indicators, and signifi cantly improves user perception.
Keywords:5G; residency ratio; interoperability parameters
0 引言由于5G建设初期,整体网络覆盖存在较多覆盖盲区,加之部分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4G/5G网络间存在频繁的互操作行为,用户无法稳定驻留在5G网络,频繁的网络切换导致用户通话和上网感知受到严重影响。驻留比可以从侧面反应网络覆盖质量及用户上网感知,5G高驻留比是5G网络提速发展的基础,稳定的5G网络驻留,有助于改善用户感知,缓解4G网络容量负担,树立优质网络口碑。针对上诉问题,基于当前5G覆盖能力,实施驻留门限下探试验,制定最佳互操作方案,在不影响用户感知的前提下,保证用户在5G覆盖边缘移动时,仍可以稳定驻留在5G网络。提升分流比,5G分流比是指终端用户使用5G业务产生的流量与总流量的比值,分流比越高说明5G网络对4G网络分流效果越明显,有助于缓解整个4G网络负荷。1.2 驻留相关参数4G/5G网络中互操作参数主要有重选门限参数和基于覆盖/业务的移动性参数两类,具体包括非同频测量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触发门限、服务频点低优先级RSRP重选门限、NR频点高优先级重选门限、异系统切换A1 RSRP门限、异系统切换A2 RSRP门限、基于覆盖的NR切换至E-UTRAN盲A2 RSRP门限、基于覆盖的E-UTRAN切换至NR B1事件RSRP触发门限和基于业务的E-UTRAN切换至NR B1事件RSRP触发门限。现网进行参数配置时一般遵循默认参数值如表1所示。本文研究的驻留门限下探方案主要修改切入门限和切出门限, 其他参数做相应的修改即可。1 技术原理1.1 驻留比概念5G驻留比具体包括5G时长驻留比和5G流量驻留比,是指5G终端用户在5G网络使用时长(总流量)与该用户在整体网络中使用时长(总流量)的比值。上述两个指标虽计算标准不同,但都是基于如何让5G终端更多驻留和使用5G网络定义的,提升方法也相似。此外,5G驻留比与5G分流比呈正相关,高的驻留比可以明显1.2.1 切入门限(1)切换:基于覆盖/业务的E-UTRAN切换至NR的RSRP触发门限。如果邻区RSRP测量值高于该触发门限,则上报B1测量报告,终端切换至NR 系统。(2)重选:在目标频点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比服务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要高时,作为UE从服务小区重选作者简介:郭兴军(1988-),男,汉族,山西大同人,通信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4G/5G无线网规划优化。 侯建民(1988-),男,汉族,山西大同人,通信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4G/5G无线网规划优化。 黄 帅(1986-),男,汉族,山西大同人,本科,研究方向为4G/5G无线网规划优化。22DIGITCW2021.04
表1 驻留参数下探方案
至目标频点下小区的接入电平门限。上述参数为4G网络侧的互操作参数,该参数值设置越小,终端用户越容易通过重选、切换至5G 网络并驻留在5G网络,从而提升5G驻留比。反之终端用户越难重选、切换到5G网络。1.2.2 切出门限(1)切换:如果服务小区的RSRP测量值在时间迟滞内一直高于或低于A1/A2门限时,则上报A1/ A2事件。邻区满足基于覆盖的切换B1 RSRP门限则切换至4G网络。(2)重选:对于重选优先级小于等于服务频点的异频或者重选优先级小于服务频点的异系统,当RSRP值小于或等于该设定值时,UE(User Equipme nt,用户终端)需启动异频/异系统测量。服务频点低优先级RSRP重选门限应用于用户终端向低优先级异频异系统重选判决场景。上述参数为5G网络侧的互操作参数,给参数值设置越小,终端用户越难以重选、切换至4G网络,从而提升5G驻留比,反之终端用户更容易回到4G网络。2 5G互操作门限实施策略本次针对某地市5G网络整体驻留比较低的问题,研究分析制定5G互操作门限下探策略进行驻留比提升,主要涉及的互操作参数为驻留门限中的A2门限,其他配置参数也做相应调整。A2门限是指当主服务小区的RSRP数值差于该门限值时,就会开启某些小区测量,这个事件发生后可能导致终端执行切换操作。当前,5G网络的互操作A2门限现网默认值为-115
dBm。本次操作总共分两步:一是在执行完门限下探操作后的指标观察对比工作;二是操作后的指标测试验证工作。具体的互操作参数下探方案步骤为:首先将A2门限下探至-120 dBm进行尝试,其余相关参数做相应的调整,观察三天无线侧指标,与现网的无线掉线率、MR覆盖率、流量驻留比和时长驻留比等指标做对比。再进行感知测试验证,在居民区场景中选取高、中、低层三种场景分别做CQT业务(Call Quality Tes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遍历-115 dBm到-120 dBm之间的RSRP。如果发现指标变差,则对A2门限进行修正后再做尝试,按上述步骤再次进行网络指标观察和感知测试验证。经Technology Study技术研究DCW过不断修正,最终寻找出能兼顾无线指标、用户感知和驻留比三者的平衡值。3 应用及效果验证3.1 实施过程首先根据业务量和用户数选取包含100个站的核心城区连片区域,进行空闲态、连接态互操作门限进行尝试性下探操作。在做完尝试性下探验证操作后,进行相关性能统计指标对比。在现网环境下分别验证NR2L异系统切换A2
RSRP门限在不同取值(其他相关门限按照防乒乓准则同步调整)时对驻留比的提升和衡量NR网络关键性能指标波动影响的相关性,寻求一个平衡点。在感知测试验证过程中,选取高、中、低层三种覆盖场景做CQT业务验证,以NR2L异系统切换A2
RSRP门限为调整基础,制定两套L2NR互操作参数下探方案,每套方案各收集现网3天以上的性能统计数据,同时同步进行现场体验感知测试,体验不同场景下的感知变化,分析处于不同方案下的5G边缘覆盖区域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三种下探方案的RSRP值分别为现网默认值(-115 dBm)、方案一(-120 dBm)和方案二(-118
dBm)。3.2 实施效果下探方案实施后,对相应的网络指标进行提取对比,并挑选典型场景进行感知测试,结果如下:(1)性能指标变化:方案实施后,全市范围内5G网络日均业务量由14 T提升到31 T,提升约121%;5G网在网最大用户数提升约10.14%;5G终端使用5G网络比例由54%提升到67%;5G分流比由2.6%提到6.9%;相关指标提升明显;无线掉线率整体稍有抬升,抬升0.12%,单影响不大;MR覆盖率整体下降约0.26%;其他指标如无线接通率、5 到4切换成功率、EPS FB主叫成功率无明显变化。(2)遍历测试效果:当电平高于-120 dBm时, 平均下行平均速率均高于100 Mb/s,该环境下体验抖音、快手、优酷等软件视频播放正常;当电平接近-120 dBm时,下行速率波动较大,视频播放出现卡顿,甚至无法播放情况。当电平高于-116 dBm时,平均上行速率保持在2
Mb/s,该环境下微信视频通话、抖音直播、即时短视频、图片传送、播放正常;电平低于-116 dBm,上行速率出现明显波动,短视频、图片上传时延增加。4 结束语本文通过介绍5G建网初期普遍存在的(下转第14页)2021.04数字通信世界23
技术IGITCW研究Technology Study(H65V6、H45V12)效果均明显优于单波束的H65V6方案。(2)中低层混合场景,7波束方案最佳。7波束(H45V12、H65V6、H65V12)效果均明显优于单波束的H65V6方案。(3)高层建筑场景,7波束(H45V25)方案最佳。7波束(H45V25)与7波束(H65V25)效果均明显优于单波束的H65V6方案。(2)中低层混合场景建议使用7波束的H45V12方案进行初始配置。后续再根据DT优化适当调整为7波束的H65V12方案等其他方案。2.4 验证小结
通过对不同场景的Pattern方案评估验证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平宏覆盖场景:7波束方案更优;该场景下优选7B-H65V6与7B-H45V12两种方案。(2)中低层混合场景:7波束方案效果最佳,同时7波束H45V12、H65V6、H65V12方案均优于单波束的H65V6方案。(3)高层建筑场景:7波束方案效果最佳,7波束(H65V25)与7波束(H45V25)总体覆盖效果差异不大,均明显优于单波束的H65V6方案。CQT测试结果7波束(H45V25)方案最佳。7波束(H45V25)与7波束(H65V25)效果均明显优于单波束的H65V6方案。图5 中低层覆盖场景波束典型值图6 高层覆盖场景波束典型值(3)高层建筑场景建议使用7波束的H45V25方案进行初始配置。后续再根据DT优化适当调整为7波束的H65V25方案等其他方案。3 结束语结合本次分场景的Pattern方案测试结果,提出三大场景Pattern初始配置方案建议如下:(1)水平宏覆盖场景建议使用7波束的H65V6方案进行初始配置。后续再根据DT优化适当调整为7波束的H45V6方案和7波束的H90V6方案等其他方案。参考文献[1] 张传福.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2] 汪丁鼎.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3] [瑞典]埃里克•达尔曼(Erik Dahlman),斯特凡•巴克浮(Stefan
Parkvall),约翰•舍尔德(Johan Sköld).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4] 刘毅,刘红梅,张阳,郭宝.深入浅出5G移动通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5] 刘晓峰,孙韶辉,杜忠达,沈祖康,徐晓东,宋兴华.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6] 王强,刘海林,黄杰,林延,张文俊,龚陈宝.5G无线网络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7] 王映民,孙韶辉,等.5G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标准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图4 水平宏覆盖场景波束典型值(上接第23页)驻留低、感知差的问题,基于5G互操作配置参数,制定了驻留门限下探的优化策略,并进行了相关应用与效果验证。通过数据对比与遍历测试,本文方案有效提升了5G时长驻留比与流量驻留比,5G网络分流比明显提升,有效分担了4G网络负荷。随着5G网络即将大规模商用,5G用户模型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对于本文给定的门限值还需要继续优化。但通过本文研究,得到了一套提升5G驻留比的参数配置试验方案,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参考文献[1] 高升.面向5G驻留与终端节电平衡的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20(04):25-29.
[2] 徐建林,刘岚.5G驻留比的优化提升策略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20(12):85-88.
[3] 刘晓峰.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4] 郭铭.5G空口特性与关键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14DIGITCW2021.0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9068695a160204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