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装备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军事装备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红米note11pro值得入手吗)

军事装备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按说武器装备在设计时力求严谨、不应该出现设计了却没什么用处的错误,然而偏偏有那么一些装备逆其道而行之,搞出来的设计除了当摆设实在是找不到别的用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有哪些装备的设计堪称“没个卯月”。

1.伊尔-102攻击机的后座和尾炮

伊尔-102是一种鲜为人知的攻击机,这种机型在与苏-25的竞标中落败,后来苏联解体后伊柳辛设计局对外推销该机也没什么成绩。平心而论,伊尔-102性能不错,该机载弹量、飞行速度、装甲防护都比苏-25要好,只不过飞行性能比较差劲(但攻击机本来也不强调飞行性能)。然而匪夷所思的是,作为一款设计于20世纪70年代的攻击机,伊尔-102竟然保留了活塞式攻击机上的后座和后射机炮,更让人没法理解的是飞行员舱和炮手舱居然没有放在一起、而是一个位于机身前部、另一个位于机身中部。进入喷气式时代之后,人工瞄准的机炮本来就没什么用,更何况到20世纪70年代战斗机最大速度早就超过了2倍音速,指望用尾炮拦截或驱赶战斗机根本不现实,伊尔-102留着后座和尾炮除了增加死重还能干吗?

2.“哨兵”巡洋坦克的航向机枪防护罩

澳大利亚在二战期间曾经参照使用的美国、英国和意大利坦克尝试自主研发坦克,其中型号为AC1的“哨兵”巡洋坦克曾进行小批量生产。从设计上来说,“哨兵”巡洋坦克中规中矩,而这种坦克之所以能在装甲兵器发展历史上留名,一是因为它是少有的由大洋洲国家研制的坦克、因而历史价值特殊,二是因为这种坦克上一个奇怪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哨兵坦克的航向机枪采用勃朗宁水冷机枪,本来在坦克上用水冷机枪就已经相当令人无语,更让人无力吐槽的是澳大利亚人生怕这挺机枪的水冷罩被打坏、为它加装了一个形状“不适”的装甲防护套。对于这个设计,笔者只能说它究竟是真的能防得住破甲弹的攻击,还是为了让敌方坦克手看到以后眼前一愣、给自身反击的时间?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8437332a156341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