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


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大型游戏电脑配置清单)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时测试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它追求极致、追求品质。如图是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该物品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毛公鼎

2.2021年9月的一天,湖南省博物馆“汉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某中学,湖南省博物馆专家依托本省文物资源,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了悠久灿烂的汉代文化。下列文物中最可能被介绍给学生的是( )

A.四羊方尊 B.皿方罍 C.里耶秦简 D.素纱禅衣

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但当这些话语成为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时,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 )

A.铸造工艺的高超 B.早期文明的成就

C.石器时代的风貌 D.文字演变的历程

5.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是文化典型器物,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的是( )

A.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D.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

6.早期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下列朝代中,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商朝 D.隋朝

7.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

A.土地制度 B.农耕生活 C.分封制度 D.天文历法

8.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

A.C.河姆渡出土的陶钵 B.司母戊鼎 D.甲骨文

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商鞅铜方量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9.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10.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是( )

A.四羊方尊 B.利簋

C.司母戊鼎 D.青铜面具

11.下列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②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等方面

③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④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下列材料都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周初青铜器铭文 B.司马迁《史记》

C.小说《封神演义》 D.京剧《哪吒》

13.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如图)。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

A.礼仪规范的结果 B.狩猎生活的需要

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

14.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璧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统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15.如图是西周青铜器伯卣(yǒu)。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

A.铸造业方面 B.制瓷业方面 C.造船业方面 D.纺织业方面

二.材料题(共6小题)

16.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奴隶王朝的开端】

(1)夏朝是由谁建立的?我们在哪里发现了夏朝的这一座都城遗址?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文明进步与发展】

材料一:

(2)材料一中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什么文字?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3)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的意义?

材料二:

(4)请写出上面三幅青铜器图片中图一、图二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5)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7.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材料二:如图所示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

材料三: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

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1)据材料一,指出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名称及其发现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繁荣时期。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商代,青铜艺术达到高峰。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样式庄重、美观,造型生动逼真,器表还有精美的浮雕和繁缛细密的花纹,如龙、虎、鸟、蝉、人形、蚕纹等。商代后期,青铜器上常铸有三重花纹:衬底用云雷纹,上面凸起兽面纹,主纹之上又加上几何纹等,器内有时还铸有字数不等的铭文(金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

——摘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商代青铜艺术达到高峰。

观点二:我国商朝时期文化灿烂。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铜器的最高制作成就全部表现在礼器上(祭器也是一种礼器)。礼器所显示的正是一种神秘的权力,以及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因而所有的青铜礼器,它的美丽与精致都是狞厉的、恐怖的,它暗示着战争的酷烈、权力的慑人,象征着力量、控制、压迫、威严。……权力、祭祀和青铜的神秘结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观念: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青铜是“永恒”的象征,这种物质材料难以轻易销蚀的物理特性,用于象征权力与压迫的永恒性,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摘自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

材料二 甲骨文属于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其主要内容,涉及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态、气候灾害、王权与神权关系、土地所有制、社会经济构成、外交征伐以及商王都内权贵阶层的日常生活状况等等,为研究中国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与当今的汉字及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摘编自宋镇豪《祝贺!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三 中华民族无论有多少种方言,但是汉字是唯一的,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都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依然活跃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和古往今来的荣耀。汉字繁衍了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成为世界人类艺术宝库中

的一枝奇葩;只有方形汉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艺术,把玉玺(xǐ)视为国家的权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由于方块的形式,又派生出了印刷艺术。所以,只要汉字不消失,中国不会分裂,永远是统一的。

——摘编自张宝明《汉字在世界的威望 汉字让中国人自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青铜“礼器”在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甲骨文为什么能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字的价值。

20.2020年11月13日电全国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座谈会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加大考古力度,……用考古成果实证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由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知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墓葬中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能够吹奏乐曲。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有的符号与商代甲骨文具有某些相似之处。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如图3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

(1)根据材料一内容说说其中三幅图考古发现的历史价值。

(2)材料二中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有什么历史价值?

(3)你从材料三能看出了什么历史信息呢?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先秦文献,自夏启始,废禅让,家天下。以后的中国历史就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央王朝展开了。……为了区分前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和王朝时代“对仗”的说法——“古国时代”。……以良渚的大规模社会整合为代表的时段,即公元前3000~前2300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之称为古国时代的早期阶段。

——《“古国时代”》

材料二:长江中游地区的商代青铜文化深受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同时又发展演变出独属于自身的文化内涵,不仅在整体上与中原地区有所差异,其内部三省之间也互有异同。

——《长江中游地区商代青铜文化研究》

材料三:他最基本的功绩之一是文化建设,他大力推行的“书同文”政策,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来“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历史。国家意志和统一文化,凝成了天下归一的相同文化心理和共同思想基础。

——《汉字的力量》

(1)据材料一,“古国时代”指哪一王朝之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我们目前了解“良渚的大规模社会”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商代青铜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表现。结合所学,列举商代青铜器代表一例。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书同文’政策”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三概括其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四羊方尊,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如图是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该物品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故选:B。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文物的了解,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汉风文化进校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素纱禅衣是发现于湖南的汉代文物,符合题意,D项正确;四羊方尊和皿方罍是商代青铜器,里耶秦简是秦朝时期的竹简,都与“汉风文化”不符,排除ABC项。

故选:D。

3.【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情况,重点掌握甲骨文和金文的相关史实。

【解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记载商朝历史的有力证据;青铜器代表商周文明。因此,图片展示了早期文明成就,B项正确;甲骨文不属于铸造工艺高超,排除A项;甲骨文和青铜器出现于商代,排除C项;青铜器不能说明文字演变,排除D项。

故选:B。

5.【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解答】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商朝文明的相关史实。

【解答】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朝代是商朝,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7.【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图片中的甲骨文马、犬、牛,反映了商周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可以印证当时的农耕生活。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8.【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二里头出土的铜爵。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铜爵是古代一种酒器。用于温酒和饮酒。相当于后世的酒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观察汉字“中国”字演变过程,汉字“中国”从甲骨文先后演变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其演变历程由繁到简,体现了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故C符合题意;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说法错误,排除A;汉字的演变是由繁到简,排除B;汉字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D。

故选:C。

10.【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解答】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故选:C。

12.【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史料价值最高的是周初青铜器铭文。

【解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周初青铜器铭文,这是与武王伐纣时间最接近的实物史料。BCD都是文献史料,史料价值一般。

故选:A。

13.【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解答】由材料“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可知,这种跪坐姿势是一种长期的行为,而不是因为刑罚、或战斗训练。商朝人也不再过狩猎生活,而是农耕生活,所以最合理的解释是礼仪规范的结果。

故选:A。

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铜器文明。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晚商至西周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

【解答】根据“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壁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可得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B正确;没有比较是谁更先进,排除A;CD项都太绝对,排除。

故选:B。

15.【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知道青铜器的制造方法。

【解答】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除刻紋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综上所述,西周青铜器伯卣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铸造业方面。

故选:A。

二.材料题(共6小题)

16.【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解答】(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发掘于洛阳的二里头遗址,不仅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群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夏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甲骨文;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四羊方尊,图二是司母戊鼎;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以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

(5)开放性题目,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故答案为:

(1)禹;发掘于洛阳的二里头遗址;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甲骨文;商朝。

(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图一是四羊方尊,图二是司母戊鼎;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以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

(5)开放性题目,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繁荣时期、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商周时期的文字及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可知,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繁荣时期。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故答案为:

(1)名称:甲骨文。意义:其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答出一点即可)

(2)商周时期。

(3)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任答两点即可)

18.【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商朝铸造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商代青铜艺术达到高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故答案为:

(1)司母戊鼎。

(2)商代青铜艺术达到高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19.【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发展和影响。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社会发展水平重要体现。

【解答】(1)根据材料“礼器所显示的正是一种神秘的权力,以及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青铜是‘永恒’的象征”,概括可知,礼器显示神秘的权力,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青铜器象征着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

(2)根据材料“……为研究中国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与当今的汉字及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一脉相承。”概括可知,甲骨文是研究古代中国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甲骨文的构形和体式,与今天的汉字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3)根据材料“都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汉字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和古往今来的荣耀。汉字繁衍了书法艺术……只有方形汉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艺术,把玉玺(xǐ)视为国家的权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由于方块的形式,又派生出了印刷艺术”概括可知,汉字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力和凝聚力;汉字记录着中华文明;汉字繁衍了众多门类的艺术。

故答案为:

(1)礼器显示神秘的权力,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青铜器象征着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

(2)甲骨文是研究古代中国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甲骨文的构形和体式,与今天的汉字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3)汉字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力和凝聚力;汉字记录着中华文明;汉字繁衍了众多门类的艺术。

20.【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的历史价值等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及文字“由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知当时农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根据材料一“由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知,当时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图片“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及文字“墓葬中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能够吹奏乐曲”可知,当时的音律也已经有了初步发展:根据材料一图片“贾湖遗址墓葬中的甲龟”及文字“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有的符号与商代甲骨文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可知,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有的符号与商代甲骨文具有某些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可知,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国家构成和等级界限;根据材料“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并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王都建设、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根据材料“图3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商朝时我国就有了文字。

故答案为:

(1)当时农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当时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当时的音律也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有的符号与商代甲骨文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与之意思相近即可,写出任意两点)。

(2)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国家构成和等级界限: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王都建设、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言之有理即可,写出任意三点)。

(3)商朝时我国就有了文字。

21.【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文字的演变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可知,“古国时代”指夏朝之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可知,我们目前了解“良渚的大规模社会”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2)据材料二可知,“商代青铜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表现是既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又有独属于自身的文化内涵,其内部之间也互有异同;结合所学可知,商代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材料三中的“他”是秦始皇,结合所学可知,“‘书同文’政策”具体指统一文字,据材料三可知,其影响是有利于凝成相同文化心理和共同思想基础。

(4)综上所述可知,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是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故答案为:

(1)夏朝;考古发现。

(2)既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又有独属于自身的文化内涵,其内部之间也互有异同;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秦始皇;统一文字;有利于凝成相同文化心理和共同思想基础。

(4)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4828959a137611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