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华为电脑管家官网)
家庭教育:切莫把iPad当成孩子的早教工具
我亲子教育频道为网友整理的《家庭教育:切莫把iPad当成孩子的早教工具》,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如今送礼盛行生iPad,家长也喜爱抱着iPad看电视,玩嬉戏。有些家长,在iPad上安装各种各样的早教软件,几乎把iPad当成孩子的早教工具了。ipad可以当成早教工具吗?
专家建议,选择优秀的教学视频,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能够接触更多的信息和学问。
过年“红包”收到iPad 能否成为孩子的早教工具
春节刚过,不少家长就为孩子的“红包”发愁。今年的“红包”消失了新花样,给孩子送iPad2的特殊多。但这个时髦的“红包”却给家长添了大麻烦。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拿到iPad2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玩嬉戏。爸爸妈妈想把iPad2收起来,孩子马上抵抗,说这是送给他的新年礼物,父母没有权利支配。一位妈妈忧虑地说:“这个玩具将成为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干扰物。”
在对明星黄磊一家的访谈中,他就表示过,iPad就是保姆。自己与伴侣聚会时,常会带着五六个孩子,同时也会带着五六个iPad,孩子折腾时,就会发给每人一个。接下来,就会看到一圈孩子宁静地坐在那,各玩各的。这些所谓的高级嬉戏真的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吗?还只是父母解脱自己的工具?早教专家提示,太小的孩子假如常常接触电子产品,非但不会培育所谓的“智力”,反而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 1 -
沟通沟通力量等正常进展。
潮爸潮妈热衷用iPad早教
别看市民张先生的儿子才两岁,但他接触电子产品已有近半年时间了,自从张先生购买了一台iPad,小家伙就爱上了它,iPad里教孩子认动物、给孩子讲故事的软件,还有各种嬉戏,孩子非常感爱好,每天都要玩上好几个小时。张先生告知记者,自己是个“80后”,这个时代诞生的人一般都是上中学后才接触电脑、手机、嬉戏机等电子产品的,现在孩子这么小就对电子产品感爱好,许多嬉戏比他玩得还好,他觉得很兴奋,觉得这是对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与张先生有相同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前段时间,赵女士就为两岁的儿子买了台iPad。她说,iPad既是大人们喜爱的消遣机,又是功能齐全的幼儿“早教机”,不仅可以作为教辅工具,还可以玩各种嬉戏。赵女士还说:“像‘切西瓜’嬉戏。眼要快,手要快,还要在高速涌现的物品中,辨别哪是水果、哪是炸弹,我觉得能够很好熬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力量。”
常玩电子产品带来两大问题
一家早教机构的早教专家告知记者,常常会有家长问她这样的问题:“我宝宝快两岁了,怎么还不开口说话啊?”而这时她就会反问家长是不是常常给孩子看电视、玩iPad。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宝宝来说都有不同的发育重点。而现在,不少孩子的语言发育是落后的,这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中机械的声音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存在发育,这对孩子的语言进
- 2 -
展没有关心,而且机械的声音听多了,宝宝对父母和身边人的声音就会表现得不敏感,互动沟通削减,更不利于孩子开口。
另外,幼儿常常接触电子产品的问题就是影响视力发育。两三岁的幼儿视力尚未发育成熟,电子产品的画面视觉刺激过于剧烈,过长时间的凝视,会引发孩子视神经疲惫,甚至诱发近视。
电子产品是把双刃剑
专家认为,对于电子产品,家长应当秉着“不拒绝,不依靠”的态度,要学会正确看待电子产品,利用它有利的一面,同时尽量避开它带来的一些副作用。“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了解上网学问、通话功能,玩玩嬉戏,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心理询问专家王女士说,但是由于孩子认知和辨别力量差,家长事先要留意对嬉戏、节目、网络内容进行选择和过滤。“不管怎样,还是提倡少玩这些虚拟的嬉戏,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参与户外活动,与小伴侣一起沟通、游玩,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社会化和性格进展。”王女士说。她认为,究竟电子玩具不能替代亲情的沟通。
给家长的建议:
1.孩子在2岁前尽量不要接触任何电子产品,包括电脑、电视、手机;2岁到3岁每天不要超过30分钟,分为两次,上下午各15分钟。
2.给孩子使用的电子产品必需经过筛选。建议家长多使用音频,而少使用视频,不要让年幼的孩子提前接触嬉戏类的电子产品。
3.家长要学会利用电子产品,激发孩子思索问题。其中,家长陪伴孩子一起使用电子产品很重要,比如陪宝宝认字、听各种乐器弹奏
- 3 -
出的声音、和孩子一起画画等,建议家长不要下载太多的嬉戏,只保留1到2个益智类嬉戏。
4.婴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人与人的沟通才是必不行少的,家长每天要保持大量的亲子时间,与其把电子产品作为“早教机”,不如亲自陪伴孩子成长。
- 4 -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3811112a131748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