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win10运行速度提高90%)
数码单反相机入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篇
什么是数码单反相机?要理解这个概念,先要解释什么是单反相机。简而言之,单反相机指的是取景和成像都使用一个镜头。取景时,光线通过反光板、五棱镜(或者五面镜)反射到光学取景器。这时,从取景器中就能看到被拍摄的视图。按下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快门打开,光线便直接入射到胶卷上,从而完成一次曝光。由于取景和成像都用一个镜头,单反相机可以实现无视差,即所谓的“所见即所得”,这是单反相机相对于旁轴、双反的最大优势。而数码单反相机,自然就是采用数字化的单反,也称为DSLR(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其实,对于一般用户而言,你根本不用对数码单反的定义有多么深刻的认识,我想,你更想了解的的是,相对于我们平时使用的卡片相机,数码单反相机具备哪些优势,并且这些优势是否足以让我们改换门庭?
数码单反有什么优势呢?首先是可以更换镜头。有擅长拍摄风光的广角镜头,也有擅长拍摄人像的标准镜头,如果你喜欢拍摄体育比赛或者演出,长焦镜头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喜欢拍摄花卉、昆虫等特写题材的作品,你还可以选择微距镜头。如此一来,不仅大大扩展了数码单反的使用范围,并且各种镜头都能在其擅长的领域内保证最佳的光学素质,这是不能更换镜头的普通消费类数码相机无法比拟的。其次,数码单反相机都采用大尺寸的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单个像素的面积是普通卡片DC的数倍之多,拍摄的图像更细腻平滑,噪点更少,动态范围更宽广。尤其是在弱光下和高感光度拍摄时,两者犹如天壤之别。其三,数码单反相机的对焦速度更快,快门时滞更小。而不会像消费类卡片相机那样,按下快门后,拍摄到的图像已经不是自己所希望拍到的了。其四,数码单反相机具备更强的景深控制能力,很容易拍摄出背景虚化的照片,而这是很多人所向往的。第五,数码单反相机具备更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所有的数码单反都支持RAW格式(原始数据格式),相比卡片相机上使用的JPG格式,后期处理范围更加宽广,曝光、白平衡、饱和度、对比度、色调都能进行后期的精细调节,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最后的成像质量。
所以你现在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演出、体育比赛等场合常常能看到数码单反相机,为什么专业摄影记者要采用数码单反相机?
第一,在离被摄物体非常远的情况下,一般的数码相机无法企及。但是数码单反相机可以使用长焦镜头。
第二,在光线微弱的情况下,数码单反相机可以使用高感光度来保证较高的快门速度,同时保证成像质量,而普通数码相机则无能为力。
第三,在体育比赛中,只有极速的对焦才能抓拍到你想要的瞬间,这一点也是普通消费类数码相机的死穴。
第四,为了突出拍摄主题,需要将背景“干掉”,普通数码相机又只能望洋兴叹了。
当然,并不是说数码单反的优势只表现在这样特定的场合下。就算在平时的拍摄中,例如旅游等,数码单反的成像质量也足够让你刮目相看,而且非专业人士即可轻易分辨出这种差异。相信我!而且随着数码单反相机的日益平民化,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已经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并且乐此不疲。所以,你现在应该郑重地考虑一下,你是否应该去体验一下数码单反的全新感觉了?
数码单反相机感光元件CCD、CMOS介绍
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然后经过后期处理,一张数字化的照片便这样形成了。
我这样说起来或许你会觉得很简单,但实际上这一过程却包含了很多高科技。目前,能够批量生产数码单反感光元件的不超过5家,(索尼、松下、佳能、柯达、富士)。可以想象,作为数码相机的“视网膜”,感光元件乃整个数码相机的核心器件。所以,对其做一些基本的了解是必要的,它将会是你打开数码单反的一把钥匙。
说到感光元件,你肯定会想到“像素”。没错,像素是衡量感光元件的一个指标。像素越高,成像的细节就越多,后期输出的幅面也可以越大。我们平常说某某相机是多少像素,其实指的就是感光元件的像素。
但是除了像素,你起码还应该知道两个东西:感光元件的大小和类型。
先说大小。目前数码单反相机所使用的感光元件有很多种规格。这里我给大家列一个简单的表格:
4/3规格:17.3×13mm
APS-C:23×15mm左右
APS-H:28.7×19.1mm
全幅:36×24mm
感光元件面积越大,感光能力越强,当然,最后出来的效果也就越好。数码单反为什么比一般的小DC效果出色?根本原因也是因为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更大——小DC的感光元件只有指甲壳大小。当然,感光元件越大,价格自然更贵。这个道理跟液晶电视一样。
再说类型。通常,感光元件分为CCD和CMOS两大类。我在这里不建议大家对两类的工作原理做细致的了解,只需要知道他们的基本概念。通常来说,CCD是更传统的感光元件,成像质量好,但是耗电。CMOS则是目前非常有希望的感光元件,成本更低,容易实现大规模的制造和生产,成像质量也有优异的表现,但目前应用不那么广阔。不过,对数码单反而言,CMOS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点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
目前市场上,采用CCD和CMOS的数码单反同时并存。在此简单归类。
采用CCD的数码单反:索尼、三星、宾得、富士
采用CMOS的数码单反:佳能、松下
尼康、奥林巴斯则是各有所取,部分产品采用CCD,部分采用CMOS。
什么是全幅(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全幅数码单反(单反数码)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名词。那么怎样理解全幅的概念呢?全幅数码单反,指的是“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的大小”与传统135胶片同样大小(36×24mm)。而非全幅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则比传统135胶片小,例如常见的APS-C尺寸感光元件大小为22×15mm左右。
全幅数码单反有什么好处呢?第一,由于全幅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尺寸大,也就意味着在同等像素下,单个感光像素的面积大;感光像素面积大,也就带来了更好的感光性能,表现为更少的噪点,更宽广的动态范围等等。可以看一下这个例子:尼康D3和D300同时发布,两者均采用EXPEED图像处理引擎,而采用全幅CMOS的D300最高感光度达到了ISO 25600,而采用APS-C尺寸CMOS的D300最高感光度为ISO 6400,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其次,全幅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与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意味着没有焦距转换系数。一支24-70mm的镜头,在全幅数码单反上使用时,焦距仍然是24-70mm,涵盖广角和中焦,而如果在非全幅数码单反上使用,焦距就变成了38-112mm(以1.6×计算),其广角大打折扣!
不过,针无两头尖,全幅数码单反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其一是价格高昂。诸如佳能EOS 5D这样发布三年的产品,至今价格仍然在1万5千元以上。其二,全幅数码单反也对镜头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以佳能EOS 5D和1Ds系列为例,只有高价格的红圈头甚至是定焦头才能充分发挥的全幅数码单反的实力,否则,全幅数码单反更容易暴露甚至是放大镜头的一些弱点,比如暗角、色散和边缘分辨率下降等。因此,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全幅数码单反,在后续镜头的投资方面也要舍得下血本。
全幅(全画幅)单反到底好在哪里?
全幅(全画幅)单反相机,之前我给大家做过介绍,大家也都知道它很好了。但是归根结底,它好在哪里呢?其实说白了,还是一个“大”字。也就是,全幅单反的传感器,比一般的单反要更大,而那些单反相机,它的传感器尺寸大小,我们称为APS-C尺寸。
为什么全幅单反相机的传感器大,就好呢?因为,传感器的面积越大,单个像素的面积一般来说也越大(当然,这个跟像素还有关系,同样的尺寸,放入更多的像素,单个像素的面积也会变小的),所以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线。所以,全幅单反在成像质量上会比APS-C单反更优秀,尤其是宽容度、噪点控制等方面,全幅单反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其实单反为什么画质好,它的传感器比小相机更大(即便不是全幅单反,也大很多,基本上是邮票对指甲盖的区别),也是一个根本的因素!
除了画质的提高,全幅单反相机至少还有两个优势:我们都知道APS-C的单反在使用镜头的时候,焦距是要换算的。佳能是1.6倍、尼康、索尼、宾得、三星是1.5倍。也就是说,一只24mm的镜头,放在APS-C的单反相机上,等效焦距就变成了36mm甚至38.4mm,基本上失去了广角拍摄的能力。但全幅单反相机是不需要换算的,24mm的镜头就是24mm的视角,这样的感觉多好!
还有一个优势呢?这要在使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那就是全幅单反相机的取景器更大更明亮。如果你习惯了APS-C单反取景的感觉,换到全幅单反,就像是看惯了32寸的液晶电视,突然换成55寸那样,感受非常不同,一般来说,会更能激发起使用者拍照的欲望。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成像质量,全幅单反在使用时也“更爽”一些。所以,我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没有使用过全幅单反相机的人,第一次拿起全幅单反相机拍几张,就再也不想放下了!
当然最后我必须补充一个心理因素:全幅单反已经是目前135单反的顶级产品了,除非你要上中画幅的产品,否则再往上升级都是量变(比如佳能的用户从5D2升级到1Ds3,尼康的用户从D700升级到D3x,都是量变),而非质变。但是如果你现在使用的是APS-C单反,那么总还有一个全幅在那里“**”你。所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全幅单反如此地诱人了吧!
现阶段还有卖的全幅单反相机有哪些?
佳能:EOS 1Ds Mark III,EOS 5D Mark II
尼康:D3s、D3x、D700
索尼:DSLR-A900
单反、单电和微单的区别
如果说?在索尼SLT-A55/SLT-A33之前,很多媒体口中的“单电”相机还指的是类似索尼NEX-5c、奥林巴斯E-PL1这样的产品的话,那么在索尼A55/A33出现以后,情况变得复杂了!很显然,A55/A33似乎更有资格称为“单电”,所以说索尼官方对于NEX-5c的称呼是“微单”,那么,单反、单电、微单,这三种相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为大家梳理一下吧:
单反:拥有一个可以升起/放下的反光板(把镜头取下就能看见),采用光学取景器。
代表机型:索尼DSLR-A550,佳能EOS 550D,尼康D90
优点:取景舒适,可以“所见即所得”
缺点:拍摄时的声音无法消除,实时取景时对焦速度慢。
单电:拥有一个固定的半透明反光板,采用电子取景器
代表机型:索尼SLT-A55/SLT-A33
优点:连拍速度快,摄像时可以自动对焦。
缺点:相比单反,更耗电。
微单:没有反光板,外形更类似传统小DC,但可以换镜头
代表机型:索尼NEX-5c/奥林巴斯E-PL1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缺点:对焦慢;小机身容纳较大的长焦镜头时显得头重脚轻
单反哪个牌子好?谈谈佳能(Canon)的气质 前几天,我曾经给大家介绍?过数码单反(单反数码相机、DSLR都是一个意思,现在也经常直接称单反)品牌的气质,所以,接下来,我会一个个地给大家分析不同品牌的单反相机和单电相机的气质问题。
佳能
Canon
首先要说的就是佳能,为什么?因为,佳能的知名度最高,广告攻势最猛,佳能单反相机的代言--成龙大哥也很给力,所以在很多人眼里,佳能是数码单反的第一品牌,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虽然尼康(Nikon)的粉丝可能不会同意,但佳能单反的市场占有率确实高于尼康,而且整个系统也非常完善。
其实佳能的历史也非常深厚,不过早在1987年,佳能推出EF卡口的时候,就实现了全面的电子化,也就是镜头的卡口不存在任何的机械结构,而只有触点而已。佳能的数码单反,全部都是镜头驱动对焦,对焦马达在镜头上,这样,不同的镜头可以搭配不同的马达。重量轻的,马达可以小一些;比较沉的,马达的“马力”大一些,所以不管什么镜头,都能得到快速的对焦。而尼康则采用机身驱动对焦,卡口有一个驱动杆,而且一个对焦马达驱动不同的镜头,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所以,佳能给人的感觉,是电子化程度更高!
另外,佳能在高科技运用上一向不遗余力。比如佳能很早就引入了“超声波对焦马达”(简称为USM),有人形容,这种镜头在对焦的时候,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划过嫩豆腐”的那种感觉,快、狠、准,却又十分安静。再比如,佳能长焦镜头中有的采用“萤石镜片”,这是目前发现的消除色散最好的材料。还有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眼控对焦”,拍摄的时候,眼睛看到哪里,对焦点就到哪里,听上去十分的神奇,虽然这个功能只在佳能的传统胶片单反里出现过,数码单反还没有引入,但毕竟也是一个谈资。因为科技含量高,所以佳能的单反给人的感觉比较年轻,现在的年轻人自然更容易接受了!
佳能的单反还有一个特点:新品推出的速度很快。一般来说,一年更新几款单反,是非常正常的,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也是喜闻乐见的!所以,普通用户也更容易接受。不过,过于频繁的推出新品(只是相对来说频繁,但并不是每月一款这样的频率)的副作用就是,每款新品都只有那么一点改进,所以,被有的人形象地称为“挤牙膏”。
所以,总的来说,佳能品牌的气质是高科技、电子化、年轻,加上给力的广告,成为第一品牌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佳能的单反在成像上也很有特色,这个我们下次再讲吧。
什么是“红圈头”(红圈镜头)?
在整?个数码单反(单反数码)系统中,镜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镜头之间的光学素质往往差别很大,也有明显的等级划分。因此,我们经常能听到各种关于镜头的简称,比如“红圈头”、“L镜头”、“金圈头”等等。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首先来说一下“红圈头”。
我们通常所说的“红圈头”,特指佳能的“L镜头”,这里的L代表luxury之意。在佳能的镜头体系中,所有佳能的L镜头都代表最高的光学素质。L镜头在在镜筒前面有一道红圈,而在型号上,红圈头也带有一个L。例如EF-S 18-200mm
F3.5-5.6和EF 24-70mm F2.8L USM,后者就是红圈头。因此,佳能的红圈头是很容易辨认的。
红圈头都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撇开最早期的红圈头不谈,现在所有的EF卡口的红圈头都具备超声波马达对焦,也就是说,所有的红圈头的型号中都带有USM的字样。另外,所有的红圈头都采用低色散的UD镜片和非球面镜片去改善成像质量。另外,红圈镜头有更好的密封性和机械质量,而在使用时,则有更好的手感。另外,所有的红圈头的镜头口径都较大,最主流的口径是77mm,也有67、72和82mm的口径。较大的口径不仅能带来较大的光圈,也能改善边缘成像下降的问题。另外,目前为止所有的红圈头都是可以在全幅数码单反上使用的EF镜头,而不是只能在APS-C数码单反上使用的EF-S镜头。在所有佳能的红圈头中,尽管其光学素质也有高下的差别,但总体而言,佳能的红圈头仍然是优秀光学素质的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称的“红圈头”特指佳能的L镜头,并非所有在镜筒上有红圈的都是我们这里所指的“红圈头”。例如,适马有的镜头上也有红圈,但是这与镜头的品质和等级没有任何关系。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2403114a121358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