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华为手机强制解锁)
刺猬索尼克2给孩子带来的教育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著名游戏IP被改编成了电影,像《生化危机》《古墓丽影》等经典老片均是由游戏改编而来的。然而,近几年上映的游戏改编电影,如《大侦探皮卡丘》,却再没有激起强烈浪花,令人甚是遗憾。
这个尴尬问题在今年的情人节,由经典游戏IP《刺猬索尼克》改编的同名真人动画电影一举打破。该影片在北美上映时,首周取得了5800万美元,上映10天全球2.1亿票房的好成绩。这让对游戏改编并不看好的观影者们大为惊喜,瞬间拉起了一波怀旧风。
影片《刺猬索尼克》讲述了一个拥有“超音速”能力的蓝色小刺猬索尼克,被迫孤身在地球生活。机缘巧合下,索尼克的“超音速”能力引来了”弹头博士”的追捕。索尼克在小镇警长汤姆的帮助下,联手对抗“弹头博士”,展开了一场对抗邪恶的大冒险。
影片采用了经典的童话性戏剧冲突,通过将真人角色与CG设计的动画人物相结合,在奇幻背景下,赋予了主角们多面性的人物特色,缔造了一部成功的美式全家欢儿童电影。影片中所传递的教育意义,也在热闹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出来。
01、人物特色:对立人物的多面性冲突,缔造美式全家欢特色
在被迫逃往地球后,索尼克偶然间爆发了超能力,导致全镇停电。通过调查,“弹头博士”发现索尼克所拥有的超能力。于是,他动用自己设计的高科技武器,追捕索尼克。为了躲避“弹头博士”,索尼 克在用金戒指开启空间的时候,不慎将金戒指掉落到了另一个城市。在汤姆的帮助下,索尼克躲过了“弹头博士”的追捕,找回了金戒指。终于,索尼克变成了“超级刺猬”,打败了“弹头博士”,将他送到了蘑菇星球。
1、善良人物的成长,是在孤独中寻找快乐的过程
在人生的过程中,再没有比绝望和失意的时期更重要的了。—柳田谦十郎《我的世界观的转变》索尼克和汤姆都是善良的,也是孤独的。索尼克的孤独,是因为邪恶者的贪婪,妄图夺取他的力量;而汤姆的孤独,是因为自认为“位不配才”,在偏僻的小镇无法发挥自己的警察才能。
在寻找金戒指的路上,就是索尼克和汤姆寻找自我、寻找快乐的旅程。
索尼克完成了自己许多的第一次:真正参与到人类的娱乐中,列出了自己的愿望清单并实现愿望,拥有真正的朋友,这些给予了索尼克打败“弹头博士”的力量。
而汤姆,成功保护索尼克取回金戒指,帮助索尼克打败了邪恶博士,并意识到知足的重要性,继续承担起小镇的警长责任。
原先的索尼克和汤姆沉浸在失意中,在经过这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后,他们都成长了。成长意味着改变。朝着阳光的方向改变,原先的孤独感就会变成相互依偎、相互扶持。
2、邪恶人物的背后,是一段不敢回忆的痛苦过往
作为一个典型的反派人物,“弹头博士”追捕索尼克的“公路” 片段,异常精彩。你永远都想不到,“弹头博士”的武器如此厉害,可以从坦克中生出摩托,接着生出独轮车,直到最后,变成了小型飞行炸弹。这些看起来魔幻的武器,实际上是“弹头博士”从上学时开始设计的。
在“弹头博士”寻找索尼克和汤姆时,他在电话里威胁汤姆,讲述了自己被学校恶霸欺辱,导致眼眶周围软组织钝力挫伤的经过,结果是,“弹头博士”用科技”解决了这个问题,而那个校霸“用吸管吃了一年的饭”。
由于校霸的欺辱,和学校的不作为,“弹头博士”将邪恶心思与高科技配合,尝到了由此带来的胜利快感,从此,邪恶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有看似令人羡慕的科技成就,其实,“弹头博士”的成长过程,也有很多不如意。在遭遇社会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利用自己强大的智商,走到了性格极端,体会到了邪恶所带来的快乐,逐渐脱离了善良的本性。
3、外表色彩与性格色彩相冲突,缔造了美式全家欢特色
影片中,索尼克的肤色以明亮的蓝色为主,性格属于活泼好动型,他喜欢运用自己的“超音速”能力到处跑,享受速度带给他的快感。邪恶博士的着装以黑色和红色为主,性格属于嚣张、自负型,他喜欢发明一些古怪的高科技武器,喜欢用武力抢夺一切。
心理学的“性格色彩学“”理论,将人的性格分为红、蓝、黄、绿四种。其中,红色属于"元气族",性格积极、乐观,快乐永远是最 大的驱动力;蓝色属于"心机蛇",行动力强,精于算计,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索尼克的蓝色外表与他天真活泼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邪恶博士的红色装扮也与他精于算计的性格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影片在外表与性格上所制造的冲突,突出了人物背后的故事。索尼克的孤独、邪恶博士的被霸凌,说明了人物往往是有多面性的。善良的人也会孤独,邪恶的人也会被欺负,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事物。
而这种冲突之后的欢乐结局,让影片更具趣味性,缔造了美式全家欢的动画电影特色。
02、影片主题:正义与邪恶的对抗是动画电影经久不衰的话题
表面上看,影片讲述的是小刺猬索尼克在地球的一次大冒险,是一部经典的全家欢式的动画电影。实际上,影片在讲述正面人物和反派人物的对抗故事的同时,向我们展示了动画电影比游戏IP更深层的意义,也是动画电影经久不衰的两个因素:“正义”与“邪恶”。
1、邪恶力量的表现,突出了正向教育的意义
影片中,“弹头博士”为了夺取索尼克的超能力,不断追击索尼克,最后更是使用上了炸弹类的武器。在汤姆的帮助下,索尼克一次次巧妙化解了危机,但还是差点死在了“弹头博士”的炸弹下。
当以汤姆为代表的小镇居民为了保护索尼克奋起抵抗时,奄奄一息的索尼克能量大爆发,变成了超级刺猬,最终击败了“弹头博士”。
从最早神话传说开始,到现在的动画片、动画电影,总是有正面 人物和反派人物的存在。
正面人物代表着正义,保护着生命和家园,而反派人物代表着邪恶,专职搞破坏。而影片中,正面人物以索尼克和汤姆为代表,反派人物以“弹头博士”为代表。
而游戏不同,游戏角色没有绝对的反派人物,也就没有绝对的正面人物。因此,游戏更关注关卡特色,而非角色的品性。将游戏IP影视化,补充了游戏IP所缺少的绝对邪恶性,更加突出了正义性的教育导向,可以帮助观影者,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正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增加了动画电影的冲突性
片中的索尼克像小孩子一样天真,他的“超音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活泼好动的性格决定了他不擅长隐藏。而“弹头博士”,拥有超高的智商,有傲视一切的自负,这种性格决定了“弹头博士”的掠夺性。
影片将二者的性格相结合,安排在对立面的位置上,赋予了他们为了目标而争斗的矛盾性,这就是影片区别于游戏的“戏剧冲突”。
关于冲突,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曾说:“猫坐在自己的垫子上,故事是不能这样开始的。猫坐在狗的垫子上,故事要这样开头才对。”
影片正是这样开始的。在索尼克的原星球上,邪恶种族为了获取索尼克的能量,致使索尼克被迫穿越到地球。后来,“弹头博士”也是为了夺取能量,追击索尼克。
将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采用特殊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影片采用了倒叙、插叙的叙事方法,将两处戏剧冲突在第一时间展现在我们面前,制造了剧情悬念,吊足了观影者的胃口,更是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冲突性,同时增加了影片教育意义,借此引出了观众的共鸣。
3、经久不衰的正邪主题是社会现实的儿童化表现
影片中,索尼克独自在地球上隐蔽地生活了十年,洞穴、屋外、屋顶、长椅下面,都是索尼克在参与人类生活时躲藏的地方。这十年,索尼克爱上了看剧,爱上了“”甜甜圈殿下夫妻“”,还爱上了棒球。
这个时候的索尼克,不懂现实的邪恶面,就像儿童一样天真。而“弹头博士”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孤独但平静的日子。索尼克不得不站出来对抗“弹头博士”。
正邪主题之所以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除了增加戏剧冲突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社会现实。
在地球上生活,索尼克不可能永远孤独一人。但只要踏入社会,走进人群,索尼克的特殊性必会招引来不怀好意之人,抢夺原本不属于人类的超能力。
通过影片化的游戏IP,可以表现出更高级的立意,那就是立足社会现实。
影片将这种社会现实进行儿童化的表现,正是通过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告诉孩子们:社会现实就是如此,有正义必有邪恶,我们要保护正义,摒弃邪恶。
03、教育意义:赏识教育,是孩子们一往无前的寻爱动力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陶行知
在“弹头博士”上学期间,如果校方能够积极处理校园霸凌,如果家长能够对他的高智商进行引导,多一些安慰和保护,那么或许,“弹头博士”就不会变成邪恶之人了。
相反的,索尼克的成长,因为长爪鸟的牺牲和汤姆的帮助,保护了索尼克善良的本性,保持了他孩童一般的天真。
正如陶行知所说,儿童教育不能走向极端,而要施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强化孩子的行为,创造优质的环境,为孩子指明发展方向,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多加提醒,纠正孩子行为。
通过赏识教育,孩子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快乐地成长,再顽皮的孩子,也会变成像索尼克一样善良的人。那么,如何利用孩子的“超能力”,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呢?在我看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打破理想化,关注孩子自身的闪光点。
被称为世界第一经理人的杰克·韦尔奇,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你或许不知道,他从小口吃,而这个缺点在他的母亲眼里并 不算什么:“你有点口吃,正说明了你聪明爱动脑,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她要求儿子要自信,用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事实证明,杰克如母亲期待的一样成功了。
每个父母心里都会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并以此为榜样,要求自家孩子学习。但其实,即使再优秀的孩子,还是会有缺点。家长应该打破自己的理想化想象,关注自家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你会发现,自家孩子原来也是很优秀的。
2、赏识孩子的努力,而非聪明。
有这样一个家庭,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父亲不仅没有批评儿子,反而对儿子说:“太好了,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接着又说:“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用担心再有人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有进步。”
儿子受到启发,心里就高兴起来。第二次,考了全班第29名,一下子前进了十几名。第三次,儿子又考到了全班第10名。
就这样,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父亲总是坚持正面激励,从不训斥责骂,而孩子的成绩却不断提升。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智力水平没有太大区别。孩子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努力多少来决定的。如果孩子智商很高但刚愎自用,那么,孩子再有成就,也不会是个优秀的人,就如“弹头博士”一样。
3、从错误中寻找优点,并善加引导。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曾遇到了两个学生打架。他及时制止了他们,并让拿砖头的学生到办公室去。
陶先生让学生坐下后,微笑着,先后拿出了三块糖。学生一脸困惑。陶行知对此做出了解释:第一块糖奖励学生“因为我让你来,你反而比我先到了”,第二块糖奖励学生“因为我让你停下来,你马上就停下了,表示对我的尊重,我应该感谢你”,第三块糖奖励学生,因为“与你打架的学生是一个经常欺负女同学的学生,我对你的侠义精神表示敬意”。
这时,学生已经泣不成声,说:“先生,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最后,先生拿出了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咱们的谈话也应该到此结束了。”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在某些事上犯错,不同的是,大人会自我反省,而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如果孩子犯错,不要一味指责,要学会从错误中看到孩子的优点,并善加引导,可以让孩子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么,孩子就不会像“弹头博士”一样步入歧途。
结语:
《刺猬索尼克》通过将游戏IP影视化,让游戏IP有了更丰富的内涵,采用经典的正邪对立这种童话性的戏剧冲突,同时赋予了人物多面性特色,游戏人物也变得有血有肉,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出教育的意义。
而影片主题表现出来的对儿童教育的思考,我认为儿童的个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自身天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和家庭引导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而家庭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972924a116418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