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佳能EOS200DII的一些技巧

使用佳能EOS200DII的一些技巧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nokia e72评测)

使用佳能EOS200DII的一些技巧

这两天因为要拍照片,所以就突击了一下使用EOS 200D II拍照的一些方法,特意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EOS 200D II价格约在4K左右,是一款机身450克左右的一款迷你单反,122.4×92.6×69.8毫米的机身尺寸,可旋转液晶屏,支

持触摸操作,配备2410万有效像素,双套对焦系统,支持Wi-Fi和蓝牙功能,有黑色、白色、银色三种配色。以上是一些很官

方的数据,大家在网上都可以搜索到。

言归正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这里将知识点跳着梳理,想要全部内容的在下方给我留言,我发给你全部内容。

基础知识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作用: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

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

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

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

窗子时间的长短。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

(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

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

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

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

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

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

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

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

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光线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

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当太阳

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

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

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

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

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

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

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

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

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

态。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

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

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

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

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

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

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

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摄影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构图最主

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

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

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主题明确: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

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

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

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

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

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

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技法“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

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

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背景:简单柔和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

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

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

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形成均衡式

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

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什么是均衡点呢?

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

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

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

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

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

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

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

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直角三角

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

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直角

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

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

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

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

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

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

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

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S形构图最

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

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

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

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

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

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

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相机选购

选购哪种相机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还是挺简单的。明白自己的需求后,就知道自己应该买什么相机了。

1、预算。

直接决定我们要买什么(价位的)相机。

2、用途。

是需要一台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设备还是一台用来干活的设备呢?买入门全幅还是高端的aps-c画幅?

3、很多朋友也会纠结是买微单好,还是单反好。

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在纠结中端单反还是微单,那还是买微单吧。因为在同等价格下,微单相机的性能要远远大于单反。单

反相机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镜头群多一些。

4、还有很多朋友在问,我是买一台相机好呢,还是买一个拍照不错的手机好呢。

那一定是相机好,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这样。

5、很多家庭用户,觉得我平时就在家拍拍孩子,或是出去玩的时候拍拍照片。

这样的话,我就不建议买太大太重的相机,毕竟出去玩,带一台单反就是找罪受。可以购买上面提到的可以变焦的大底卡片相

机,画质优秀,而且功能丰富。

镜头知识

在你的单反或微单相机上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机身”,那就错了。正确的答案是“镜头”。

如何平衡机身与镜头的预算

购买镜头时,买你负担得起的最好的那支。换句话说就是:别在机身上花太多钱而省下镜头的预算。否则最终你会失望的,没

有什么比没达到预期效果更让人泄气的了。在我的器材花费中,机身只占到15%。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考虑买一部中档机

身配一支中档镜头,我会很严肃地建议你换成买一部入门机身和一支高档镜头。当你升级机身时,就能感受到好处了。

第二点需要说的是,不要因上面的建议而感到泄气。不要以为一定要在机身和镜头上各投入一半。你的第一台相机完全可以配

一支套头,而且仍然能拍出好照片。另外在后文你还会看到,我们可以只花一笔小钱(对摄影器材而言)就买到非常锐利的镜

头。

镜头的作用

让我们从基础开始:摄影镜头是一种由一枚或多枚镜片构成的设备。“镜片”指能够以不同方式“弯曲”光线的有一定形状的玻

璃。镜头中的每一枚镜头都有不同功能,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作用是在成像芯片上结出清晰的影像。

镜头的任务只有一样:将光线聚焦与成像芯片上。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其实镜头设计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设计镜头最大的挑

战是你不会希望镜头的成像仅在一部分清晰,而会要求在整个画面上都清晰,包括边缘和四角。

如果这听起来还不够复杂,这里还有变焦镜头。对变焦镜头而言,除了要满足上面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在可用焦段范围内都能

精确地聚焦光线。这其中的复杂性已经超过本文的范围,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那些能设计出镜头的工程师都是绝顶聪明的人。

镜头的组成部分

在我们深入讨论概念和技术之前,先看看镜头中不同部分的名称:

镜头内部的东西一般不需要用户考虑。你还记得以前的录像机上都贴有“严禁用户自行维修”的标签吗?这一点对大部分——如

果不是全部——镜头也同样有效。你唯一需要了解的事情是,镜头内部各有不同数量和功能的镜片。

镜片中有些是固定在镜筒上的,有些则是可移动的。镜头头有可移动镜片(组)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实现对焦、变焦或光学防

抖。具体内容后文会讲到。

镜头外部有很多不同的开关和标识。不同厂家的镜头外观看起来会有很大不同,不过上图中标出了主要的镜头标识。你能在镜

头上发现的主要的开关是“MF/AF”切换键——用来在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之间切换。

关于焦距

什么是焦距?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

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变焦与定焦镜头

早期的镜头都只有单一的焦距,但后来聪明的工程师开始思考:如果一支镜头能有不同的焦距该多好?换句话说:如果只用一

支镜头就既能拍摄近处较大的物体(比如建筑和风光),又能拍摄远处较小的物体(比如足球场上的运动员)那该多好?

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改变镜头结构的方法,因此可以改变镜头的节点靠近或远离传感器。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发明了变焦镜

头。

当变焦镜头诞生后,就需要一个名字来称呼不可变焦的镜头——定焦镜头。

光圈及最大光圈

除了焦距外,另一样最常被人们谈论的镜头参数是“光圈”。光圈(Aperture)的单词是“打开”(opening)的意思,用来描述镜

头中用来使光线通过的开孔的尺寸。

光圈值用与焦距有关的分数来表示,这也是“f值”(f stop)的由来。光圈的大小用f值衡量。

这里关键要了解的是这个分数:如果你用一支焦距为50mm的镜头拍摄,光圈为f/2.0,这就意味着开孔的直径是25mm(译

注:应该是入瞳直径为25mm,并非光圈的物理直径)。怎么得到的?50/2=25。类似的,如果你用f/4.0光圈拍摄,孔径就是

50/4=12.5mm。

你是否已经注意到,当f值变大时,光圈会变小?这一点很重要。f值是分数,所以f/2比f/4大,f/4又比f/8大。

光圈如何影响镜头?

你可能已经想到了,较大的光圈(较小的f值)意味着有更多光线通过镜头,这有助于在弱光环境中拍摄。

在选择镜头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大光圈。最大光圈可以表示一支镜头有多“亮”。一般来说,越亮越好。

镜头上的标识是什么意思?

通常镜身标识中的第一组数字是焦距,以mm为单位。如果数字只有1个,说明这支镜头只有一个焦距,也就是定焦镜头。如

果有2个用横杠连起来的数字,说明这是一支变焦镜头。

标识中的第二组数字是最大光圈。如果只有1个,说明这是一支恒定光圈镜头。如果有2个数字,这是一支可变光圈镜头。

你会看到的其他标识包括:

∞-0.5m——有时你能看到这个“无限大”的符号。这是对焦距离,也就是镜头能够工作的范围。横杠右边的数字是最近对焦距

离,通常会同时用米和英尺标注。

IS/OIS/VR——这些是影像防抖(Image Stabilised)、光学影像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sation)、或者震动减弱

(Vibration Reduction)的缩写。这说明你的镜头中有一组由马达驱动的“浮动”镜片。镜头会检测震动的方向和强度,然后反

向移动镜片以抵消震动。

Ø——你会在镜头上看到这个符号,后面还跟着一个以mm为单位的数字。这是镜头前组的直径。在购买螺口滤镜时就能用

到。螺口滤镜的直径必须与镜头上的一样。

Asph/ASP——表示镜头内拥有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可以有效减少摄影镜头的像差。

Macro/CRC——这个标识标识该镜头针对微距摄影用途进行了特别设计,适合用来拍摄花朵、昆虫等小物体。注意,并非所

有微距镜头都能产生1:1大小的照片。

USM/HSM/SWM——这些分别代表超声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高速马达(High Speed Motor)和静音超声波马达

(Silent Wave Motor)。搭载超声波马达的镜头AF速度更快,更安静。

DX(尼康)/EF-S(佳能)——这些镜头是针对APS-C机身设计的。它们更小,更轻,但不能用于全画幅相机,因为成像圈

较小,后镜组离传感器距离也较近。

其他标识——很多镜头厂商都有其附加标识。比如佳能会在专业镜头上印上红色的“L”字母;适马会给特殊镜片标上“EX”等。

制造商喜欢使用听起来很高档的缩写词,但它们对摄影师来说并非意味着一切

自动对焦

你有两种方法来对焦:自动,或手动。当你使用自动对焦时,相机会给镜头发出信号,镜头就会改变焦点。工作流程如下:

手动对焦

相机自动对焦一般情况下都不错。不过,在某些环境下你可能需要切换到手动对焦。有时相机反复检测也找不到准确的对焦

点,比如物体反差较低,或者透过玻璃拍摄之类。在摄影器材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地方都越来越好,只有一样退化了:老式

的手动相机有各种各样的对焦屏来帮助手动对焦。在这个所有相机都有自动对焦系统的时代,手动对焦屏已经不复存在。这意

味着现在使用手动对焦比过去要困难一些。如果你的相机有实时取景功能,你可以用它来放大画面,辅助手动对焦。

内部/外部对焦

镜头的对焦方式有两种:内部及外部。它们的区别很简单:对焦时前镜组会动的是外对焦;前镜组保持不动的就是内对焦。如

果你使用镜头滤镜,就会知道有些滤镜依赖于旋转角度工作(比如偏振镜)。如果镜头在对焦时会转动,你就需要先对焦,再

调整滤镜。除此之外,没有理由拒绝外对焦镜头。

距离标尺

很多镜头都有对焦距离标尺。距离标尺上标注着从最近对焦距离到无限远的刻度。不过我从来没有发现靠标尺上的刻度就能准

确对焦的,真的。距离标尺真正有用的作用,是提醒你最近对焦距离是多少——尽管这个参数经常会在镜头上单独标注出来。

景深标尺

有对焦距离标尺的镜头通常都有景深标尺。景深标尺上会标有“22”、“11”和“8”的字样。取决于镜头设计,标准的数字也有可能

略有不同。这些数字用来显示在一个特定光圈下的景深与对焦距离之间的关系。当你将光圈设在f/22,并对焦在无限远,你可

能会发现在3米之后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镜头接口

镜头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装上机身——通过镜头接口。接口有2种主要类型:螺纹接口,及刺刀式卡口。前者在新镜头上已经看

不到了,所以基本可以忽略。刺刀式卡口的优势很明显:装卸速度快,镜头在机身上更安全,允许设置电子触点——实现自动

对焦和自动光圈的必备——等等。

图像防抖

很多镜头都有内置的图像防抖系统。这项技术利用了最新的重力传感器,和移动镜片组的马达来消除镜头的轻微抖动。如果你

从未体验过防抖系统。去附近的摄影器材商店,找一支长焦镜头(比如200mm),关闭防抖功能观察取景器,然后打开防

抖,再次观察取景器,效果非常明显(需要半按快门防抖机构才工作)。图像防抖可以允许你使用2-4级更慢的快门。当你需

要使用1/200s保证画面不模糊时,现在就可以使用1/50s了。因为防抖机构可以抵消一部分抖动。

有些相机机身拥有内置防抖系统,这样可以让你的所有镜头都享受防抖待遇。关于防抖需要了解的事。防抖技术是很好,但需

要知道并非所有震动都可以通过防抖来消除。浮动镜片组本身可移动的距离有限,所以对幅度过大的震动无能为力。此外,有

时候你需要移动镜头(比如摇摄),此时防抖系统也会尝试抵消移动。这可能会导致模糊的照片,所以此时需要关闭

滤镜

大部分镜头在前端都有滤镜螺纹接口,可以安装各种滤镜。这些滤镜可以实现各种效果,比如为场景增加色彩,帮助压暗场

景,增加特殊效果以及其他等等。

滤镜接口

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滤镜接口。通常接口尺寸会标注在镜头前端或镜筒上。找到类似Ø=67mm这样的标识,那就是滤镜尺

寸。

方形滤镜

有一种滤镜是“插入式”的方形滤镜,而不是常见的圆形。它的好处是不用为不同尺寸的镜头购买单独的滤镜,只需要更换不同

的滤镜座,就可以使用同一套滤镜。

用滤镜保护镜头

很多摄影师会在镜头前装一片天光镜或UV镜来保护镜头。因为滤镜比镜头便宜得多,也更容易更换。使用滤镜会对画质造成

轻微的损失。这是一个有关成本/收益的问题:你是否愿意牺牲一点画质来换取安全。相反,你也可能认为这样做不值得。

后置滤镜

有一些镜头无法在前端安装滤镜,比如像鱼眼这样的特殊镜头。由于前镜组会极端地凸出,所以没有空间安装滤镜。这些镜头

其中一些,设计了后置滤镜槽。你可以把滤镜片从镜头后部插入。这些滤镜没有保护作用,只能用来增加特殊效果。

镜头遮光罩

射入镜头的光线可能会引起眩光、鬼影或其他有害的效果。遮光罩是你的有力助手。有些镜头会带着遮光罩一起出售,有些则

需要另外购买。

增距镜及微距接环

我们提到过可以使用转接环将不同的镜头装在不同的机身上。增距镜和微距接环是另一种形式的转接工具。

增距镜

增距镜中装有光学镜片,装在镜头上可以增加焦距。增距镜有不同的制式,但1.4x和2x是最常见的。增距镜能增加焦距,同时

也会减少进光量。一般减少的进光量相当于焦距的增加倍数。比如在f/2.0镜头上装2x增距镜,光圈会相当于f/2.8(译注:f/2.0

镜头装2x增距镜后光圈应相当于f/4,即增加2级。)。

微距接环

微距接环没有光学镜片,所以要便宜很多。微距接环还可以叠加,如果你有一个14mm和一个20mm的,就可以组合成34mm

的。微距接环可以缩短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用来拍摄微小的东西,同时牺牲镜头对无限远对焦。

畸变

所有镜头都有或多或少的畸变。定焦镜头一般畸变较轻微,因为设计师只需针对一个焦距进行校正。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现

代变焦镜头的畸变已经比过去大为改善。这里有两种畸变需要了解:桶形畸变与枕形畸变。另外还有一种“结合”了这两种的畸

变。对于畸变,你基本什么也不能做。不过可以通过后期软件对部分畸变进行校正。一般来说,不必对畸变过于担心,只要知

道是怎么回事就足够了。

像差

除了畸变之外,我们还应该对像差有所了解。光线穿过镜片之后,就会产生各种“误差”。有些颜色的光受到的影响比其他光线

更多,也可能由于镜片本身存在缺陷,又或者由于光圈叶片造成的衍射现象,还有多层镜片之间的折射等等因素,都会导致像

差。有些像差可以通过软件消除,但大部分都不容易对付。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我对镜头了解很多,但像差却让我头疼。如

果你想体会这种感受,可以去维基百科查阅所有关于像差的内容。或者,像很多摄影师一样,忽略这个问题,真的有效。

锐度

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拍摄清晰锐利的照片的文章,比如:《如何拍摄真正清晰的照片》,《拍摄锐利照片的进阶技巧》。照照

片锐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镜头本身的素质,不过如果你只是希望获得某支镜头最佳的锐度,我们就要讨论一下“正确

地”使用镜头的问题。

关于锐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对镜头的锐度并非始终一致的:

中心与边缘:

基本的规律是镜头中心锐度最高,向边缘逐渐降低。画面的四角由于距离中心最远,一般锐度最低。

变焦范围:

一支变焦镜头在不同焦段的锐度也不相同。问题是你很难知道在哪段焦距其锐度最高。有些镜头在两端焦距最锐,说明设计师

更关注镜头在两端焦距的表现;其他镜头则在焦距中端锐度最高。

有极少数镜头,其锐度峰值曲线很奇怪。

搞清楚锐度与焦距的关系,唯一的方法就是查看MTF曲线,并阅读技术文档。或者你可以像大多数摄影师一样:把这些工作

留给科学家去做,自己只专注于拍摄好照片。

光圈:

最值得了解的一个问题是,镜头的锐度和光圈值有关系。当使用最大光圈拍摄时,镜头的锐度一般会略有下降。收缩几档光圈

后则锐度增强。

镜头参数

不论是应用于传统胶片单反相机的镜头,还是日渐流行的数码单反相机专用镜头,其镜头标识的文字中,都基本包含了镜头属

性、焦距参数、光圈参数、所具特点等信息。详细地说上列四点可以归纳为:

镜头属性:通常表示该镜头是 AF 卡口还是 EF 卡口,通常还包括一些镜头类别的标识;

焦距参数:表示镜头的焦距范围,单位为 mm ;

光圈参数:表示镜头的最大光圈系数,有些镜头还标识出镜头的最小光圈系数;

所具特点:表示镜头所采用的特色技术等;这也是后文中重点解释的内容。

UV镜

(UV镜的主要用途是有东西打中你的镜头时可以作为缓充,令镜头不会直接报销)UV镜今时今日主要用来保护镜头最前的镜

面部份,它不会影响相片成像。在胶片机年代,UV镜主要是减相片的蒙糊度,值着减射进胶片的紫外线来提升对比度。尽管

人类的肉眼看不到紫外线,但在阴天时,紫外线会严重影响相机的曝光及减低对比度。今天的数码相机感光元件对紫外线的敏

感度远不及胶片机,因此已无需再对紫外线进行过滤了。尽管UV镜可减紫外线对相片影响,但却可能增加镜头眩光减低相片

质素,同时令相片颜色不准确并减低对比度。对数码相机来说,人们经常争论到底应否牺牲相片质素,使用UV镜来保护镜

头。单反镜头的价钱一般都十分昂贵,例如在上图例子中,换块新滤镜就绝对比你换整支镜头便宜得多!UV镜同时可以保护

你镜头前端部份不会磨光,令镜头更保值。

暖色镜和冷色镜

暖色镜和冷色镜能改变相片的色温,可以用来纠正光线、或者令相片出展现出天马行空的色彩。例时在阴天时增加一些温暖在阴天时增加一些温暖

色调,令相片看起来更像于日落时份所拍摄。今时今日绝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会自动调整白平衡,这些颜色滤镜的重要性色调,令相片看起来更像于日落时份所拍摄。

已大不如前。现时只要使用RAW来作拍摄模式,白平衡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后期调整。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颜色滤镜仍

然是大派用场,例如是不正常的照明状况或者是海底摄影的场合。

注意:任何滤镜都是一块加在镜头和主体物件当中的额外玻璃,无论如何都会降低相片质量,应只要必要情况下才使用。

光源的方向,它如何照亮物体,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这些因素的不同可以成就或毁掉一张照片。这就是为什么观察光线是拍

摄的基础。如果你能意识到光线的位置不对——比如主体的表面位于阴影中,或帽子的阴影投射在人脸上,就可以避免这种错

误。你可以改变被摄体或自己的位置,也可以等待光线变化。如果你养成观察光线的习惯,就可以因地制宜地运用光线,而不

是无端地抱怨。

我在网上找了一个短视频,

方便你了解更详细的产品细节

文章中的观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欢迎斧正,欢迎留言交流相机使用心得。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791788a114751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