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华为老年机)
揭露了中兴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内幕本文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但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中兴的员工之一。作者在文中揭露了中兴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内幕,我们可以从中明白中兴17.5亿巨亏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外因,而更多是由于高层腐败等内因造成的。 一、 金字塔式的利益分配结构相关公司股票走势:高层之蜜糖,骨干之砒霜 中兴的利益分配文化就是高层38位元老利用中兴新控制中兴通信的管理决策,通过关联投资公司和关联实体公司抽取整个公司发展的利润回报(详见下图)。 关联投资公司通过“中兴新”影响控制中兴通讯的管理决策、关联投资公司投资关联实体公司转移中兴通讯利润。注:统计数据仅按照人数增加分摊到每月的平均数和支付薪酬工资奖金的平均数计算出来的人均薪酬(没有参照统计大数原则),其中06年以及 09年有薪酬较大增长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因为海外业务增长雇佣了大量的海外本地人员,人员结构出现大的变化,海外本地员工薪资远高于平均,导致抬高了整体人均薪酬;第二、海外业务增长过程中增加了派驻员工的海外补助,导致人均薪酬增加。实际人均薪酬增长低于3%,未跑赢CPI。 三、 个人职业生涯没有增值和前途,想说爱你不容易 资料显示,中兴每年会招聘5000-10000名应届毕业生来替换5年左右的相对高薪的人员,为的是降低人力成本。在这样的大背景的人力战略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到了4年左右就会面临被C的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华为和中兴的应届毕业生,在最初的薪酬待遇并不会有太他差别,但是在工作5年左右,双方的差距就会立见分晓,抛开双方人均薪酬差距2.16倍不说,华为工作5年的员工基本已经作为中坚骨干,配股分红并委以重任,而咱们公司5年左右就要为去留而纠结,一方面待遇上原地踏步,一方面职位上不尴不尬,拿着一份没有竞争力的薪水却不忍放弃多年在这个行业的积累,沦为公司为压缩人力成本而淘汰的宿命,导致老员工自身看不到前途,离职开公司的比例很大。 史总在大讨论中就讲,“如果你来了公司5年能力没有提升,凭什么要求拿更高的薪水?”这话听起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但是能力提没提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5年的光阴怎么可能虚度。 四、 企业基因形成的机会主义战略,丧失海外发展时间窗,成功难于复制 毋庸讳言,我们和同城对手的跨越式发展都是得益于通信产业大环境,而且在一些微观节点上,我们还比对手更好的把握住了机会(比如我们津津乐道的小灵通和CDMA95),但是有得必有失,短期的“所得”失去的却是宏观大势上的“所失”,这种机会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构建长期核心竞争力没有投入和关注,长远战略让位于了抓取短期机会。造成目前双方巨大差距的原因能罗列很多,这里只想说一点就是,企业基因的差别是核心因素,根本上我们更依赖或热衷于资本运作,主业变得越来越空心,长期核心能力(如ASIC芯片)没有聚焦投入,追求卓越也流于形式和口号,而对手是踏踏实实聚焦于通信主业,把追求世界级领先企业写入了基本法。 企业性格也决定了各自的命运和造化,机会主义的问题也具体表现在我们海外战略上的摇摆和短视,一次次的错失和蹉跎,把最初的战略雄心折腾消磨得筋疲力尽,软硬实力都没有锻炼提升,最典型也最可惜的就是丁总明峰的黯然淡出。 市场拓展越来越投机和急功近利,一旦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在舒适区里居功自傲,忘记了当初拓展海外的初衷目标。另外,上市15年,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来帮助我们发展的阶段也已经过去了,或者说我们已经过度透支了资本市场的融资输血能力,但是自身造血的机能尚不完善(侯董讲:我们早期是靠资本市场帮助解决快速发展,现在作为一个从优秀迈向卓越的规模较大的公司,不应该总是从资本市场通过股本经营融资,而应该自己有大量的现金流)再有,多年维持的低毛利、低盈利靠政府补贴和退税的企业模式就像玩具行业一样抵御风险能力很低,一旦有IT泡沫或金融危机就可能导致衰退,08年我们很幸运的捞到了中国3G的救命稻草,但是下一次有没有这么幸运就很难说了;我们没有在黄金发展期建立起稳固健康的财务实力,甚至都没有准备几件过冬的棉袄,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手头却已经没有了能打的底牌,这个追求卓越的台阶是迈不上不去的,后续的生存发展也一定是很艰难。 今年我们利润现金流出现了大的危机和拐点,也有其必然性,片面追求规模,没有创新和高效管理作支撑,单纯靠压低成本和牺牲质量来维持的低价进攻,导致的无效增长和负面危害已经显现,公司又开始大开大阖的减成本、减出差、减编制、减费用,大的战略方向都从规模第一向利润第一做了90度的转弯,一个组织是禁不起这样折腾的。 五、 关联交易是腐败的温床,寄生模式牺牲的是中兴母体的健康 利润转移的一系列矛盾(关联公司和股民和基金公司的矛盾;国营股份和高管利益的矛盾;关联交易价格和上市公司利润的矛盾),直接导致期间费用及成本控制策略的失效。 关联交易滋生的是大量中间环节的腐败,而寄生模式催生的就是不劳而获的惰性,违背了多劳多得的根本原则,损害的就是艰苦奋斗者的热情。 为保证关联交易利益压缩员工费用: 尤其是经营遇到困难,影响到利益输送时,首先就是在节流减支上做文章:裁撤员工、压缩出差费用、降低奖金比例……但是在开源增收上却越来越空洞。关联交易造成期间费用压力和采购成本上升,被迫缩减战略投入:关联交易造成战略投入的矛盾,硬性裁减IPR投入,研发创新流于形式和模仿抄袭,没有在发展黄金期解决IPR交叉授权,更没有锻造起核心竞争力,导致后劲不足。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713756a114036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