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诺基亚5310上市价格)
⼀亿像素和⼤底⼤像素传感器⼿机拍照到底挑哪个?
这些天,华为总裁余承东的⼀条微博引起了IT爱好者们的热烈讨论。微博原⽂⼩⿊会贴在下⾯,⼤致内容就是对⼿机相
机进⾏产品分析之后,发现⼀亿像素的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底⼤像素传感器。
不过,对⼀般消费者来说,⼀亿像素啥的都还好理解,⼤底?⼤像素?这些都是个啥?另外,在挑⼿机的时候,⼀亿像
素和⼤底⼤像素之间到底该选哪个?
⼤底、⼤像素 到底是个啥?
余承东的微博原⽂是这样的:
当⼀名普通消费者看到这条微博时,第⼀反应⼀定是⼀头雾⽔:你这些汉字⼀个⼀个看我都认识,可组合在⼀起……怎
么就⼀点都看不懂了?
没关系,既然很多⼈都看不懂这段微博在说些什么,那么⼩⿊就负责来把它翻译成“⼈话”。
⾸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底。
摄影⾥的“底”,指的是成像介质。在⼿机相机中,成像介质就是“图像传感器”,也称作“感光芯⽚”。
相机拍摄照⽚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般情况下都是先从镜头收集光线,之后通过图像传感器捕捉和记录光线。
说到这⾥,⼤底的好处我们也就⼀⽬了然了:图像传感器的尺⼨越⼤,那么能够捕捉、记录的光线也就越多,也就能够
拍摄出更加清晰的照⽚。
说完了⼤底,我们来说说⼤像素。
像素的概念⼤家都知道,就是组成⼀张图⽚的最⼩单位。
如上图所⽰,当我们把⼀张图⽚放到⾜够⼤时,看到的⼀个个⾊块,就是⼀个个像素。当然,像素其实并不是⼀个点或
者⼀个⽅块,但在我们常见的情况下,都是显⽰成点或者⽅块的。
像素的定义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像素,乃⾄⼀亿像素的优点也就可以想象得到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像素
越⾼,照⽚所能呈现的细节也就越多。
▲ 像这样的巨幅海报,就需要极⾼像素的素材为基础制作
但⾼像素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图像传感器尺⼨相同、像素越⾼,得到的画质越差。
为什么⾃拍的照⽚清晰度这么差,是我不配这个Pose吗?
其实,这是因为在图像传感器尺⼨相同的情况下,像素越⾼,单个像素的尺⼨就越⼩,它的感光度也就越⼩,导致的后
果就是拍出来的作品偏暗、噪点多。⽽⼿机的相机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会使⽤算法进⾏优化。然⽽,算法并不是万
能的,清晰度的降低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像素的优缺点恰好与⾼像素相反:还是在图像传感器尺⼨相同的情况下,光线充⾜时⼤像素能呈现的细节较少,但
在光线较暗时⼤像素反⽽能得到更好的画质。
因此,我们能得到这样⼀个结论:最好的情况应该是⾼像素+⼤像素+超⼤底。
但是,⾄少对⼿机⽽⾔,这并不现实。
⼗六合⼀⼤像素 是怎么炼成的
写到这⾥,⼤家⼀定对华为的⼤底、⼤像素的相机⽅案感到不⼩的兴趣,特别是这条微博的配图⾥,什么4K分辨率啊、
60FPS啊这些⼤家都懂,超⼤传感器的优点⼩⿊刚刚也已经说过了,但是问题⼜来了:
这16合1像素融合技术⼜是个啥?
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很复杂,但⼩⿊绞尽脑汁,还是把它的原理精简到了极致:所谓的16合1像素融合技术,就是把
⼗六个同⾊像素排列在⼀起,形成⼀个⼤的像素。
▲ 像素融合技术⽰意
⽐如说,在暗光环境下,1µm(即微⽶)的像素尺⼨在⽬前⼯艺下会感光不⾜,通过16合1像素融合技术,可以将16个
同⾊的像素合成⼀个尺⼨为4微⽶的像素,以满⾜暗光环境下的感光需求。
然⽽,当图像传感器以合成后的像素尺⼨采样时,得到照⽚像素却只有原先的⼗六分之⼀,也就是说,假设有⼀枚40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图⽚像素是250万像素。
在最终输出照⽚之前,⼿机再利⽤神奇的算法重新拆分、排列合成的⼤像素,使4微⽶的⼤像素重新回到1微⽶。这样,
最终⽣成的照⽚依然有4000万像素,同时⼜使1微⽶像素获得4微⽶像素的感光效果。
其实,像素融合技术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早在1999年,尼康的⾸款数码单反D1就采⽤了与索尼联合开发的四像
素合⼀的技术,⽽在⼿机上,2014年推出的iPhone 6就在前置摄像头上采⽤了这⼀技术,这⼀技术的开发者之⼀的索尼
则在更早就将这⼀技术运⽤在了⼿机相机上。
▲ 2017年发布的⼩⽶Note3也是较早采⽤像素融合技术的⼿机之⼀
当然,16合1像素融合技术运⽤到⼿机上,也是华为的⼀项创新。
不过,⼩⿊在官⽹上查找相关数据的时候却发现:
好像在拍照⽚这⼀块,华为宣传的还是4合1像素,⽽16合1像素融合技术则只出现在了视频部分呢。
▲ 华为P40 Pro+官⽹截图
▲ 华为P40 Pro+官⽹截图
另外,还有⼀个⼩⿊觉得有必要提及的名词,是上⾯那张图⾥提到的、华为从P30 Pro开始就采⽤的RYYB阵列。
RYYB阵列的历史,⼩⿊⽆意在这⾥从头说⼀遍,毕竟这个话题要是真的聊下去,差不多这⼀周的内容都得是这些。⼤
家只需要知道,⽬前绝⼤多数的⼿机采⽤的都是RGGB阵列,也就是每⼀组四个像素采⽤红、绿、绿、蓝的对⾓线排
列,⽽RGGB则是红、绿、绿、蓝的英⽂⾸字母缩写。
同理可得,RYYB阵列就是每⼀组四个像素采⽤红、黄、黄、蓝的对⾓线排列。
那么问题来了:RYYB阵列究竟有什么优势,可以让华为坚持使⽤这种少见的排列⽅式呢?
答案其实和华为率先采⽤16合1像素融合技术的初衷是⼀样的:RYYB阵列可以增加40%的图像传感器进光量,使暗光
条件下拍摄的照⽚能拥有更多的信息。
但RYYB阵列的缺点也很明显:直出的照⽚⾊彩会有⽐RGGB阵列明显的⾊差,这就对算法提出了更⾼的要求。
是骡⼦是马,还得实拍才能有答案
上⾯解释了那么多技术⽅⾯的问题,但⼀款⼿机的拍照功能究竟如何还是得看实际拍摄的效果。所以,⼩⿊请来了风⼝
浪尖上的两位主⾓:⼩⽶10和华为P40,分别选取了⽩天和傍晚的两个场景来展⽰两款⼿机的拍照效果究竟如何。⾄于
为何不选P40 Pro么……都是四千元档次的⼿机,你还要什么⾃⾏车?
我们先来看⼀下两款⼿机的后置相机参数对⽐
两款⼿机在参数上其实各有千秋,⼩⽶10在主摄像头的表现以及视频拍摄上更胜⼀筹,⽽华为P40则在⼴⾓摄像头的参
数上表现得更好。那么,两款⼿机的实拍效果如何呢?
▲ ⼩⽶10 拍摄
▲ 华为P40 拍摄
我们可以看出,⼩⽶10拍摄的照⽚拥有较⾼的亮度,亮部和暗部的层次感不强。⽽华为P40拍摄的照⽚的⾊彩饱和度更
⾼,亮部和暗部也有更明显的层次感。
如果以⼀个朋友圈爱好者的⾓度来看,华为P40还是更胜⼀筹,毕竟更蓝的天、更⽩的云,谁不爱呢?
当然,这⼀切都是算法的功劳,因为实际上拍摄当天的天……还真没这么蓝。
在细节上,⼩⽶10显⽰出了⼀亿像素的强⼤威⼒。
▲ ⼩⽶10 拍摄
▲ 华为P40 拍摄
在对图⽚进⾏⼤幅放⼤之后,我们可以发现⼩⽶10拍摄的照⽚在细节解析度上略胜⼀筹,连树叶、窗户的栏杆也能清晰
分辨,但也出现了图像过于锐化的问题。华为P40拍摄的照⽚在此时已经相当模糊,⽆法看出层次了。
接下来是在夜景上的表现:
▲ ⼩⽶10拍摄
▲ 华为P40拍摄
和在⽩天拍摄的照⽚相⽐,两款⼿机在夜间拍摄的照⽚拥有⼀样的特点:⼩⽶10拍摄的照⽚更亮,⽽华为P40拍摄的照
⽚则拥有更饱和的⾊彩显⽰。
不过,与⽩天的成像效果相反,华为P40在夜间所拍摄的照⽚反⽽更符合⼈眼实际看到的⾊彩,⼩⽶10的夜摄效果则有
明显的紫⾊畸变。
▲ ⼩⽶10 拍摄
▲ 华为P40拍摄
将两款⼿机在夜间拍摄的照⽚放⼤之后,我们也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10的夜摄照⽚依然拥有更⾼的细节,⽽华为
P40的照⽚可以明显看到噪点的存在。
两款主流机型的相机适合哪些⼈群?
总的来说,这两款⼿机的相机都有相对不错的表现,也都作出了对相机不同⽅向极限的探索。
但是⼩⿊觉得⾮常不解的是:⽹上总有许多键盘侠挑起事端,以喷⼈为荣,⽐如下⾯这些就是典型代表:
▲ 就您这还是个黄V呢?
▲ 就您这还是个黄V呢?
但是历史总是证明,真正引领⼈类进步的是各⾃领域的探索者,⽽不是键盘侠。你们有这些闲⼯夫学学⼩⿊普及⼀下科
技知识不好嘛?
⾔归正传,⼩⿊实在⽆法简单地将这两款⼿机的拍照效果做⾼低对⽐,毕竟两者⾛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10追求更⾼的细节展现能⼒,⽐较适合有⼀定后期处理需求和能⼒的⽤户,毕竟更⾼的像素所能带来的就是更⾼的
后期处理⾃由度。
华为P40则更注重照⽚的整体表现⼒,就像⼩⿊前⾯所说,P40拍摄的照⽚甚⾄可以直接发到微博、朋友圈去骗赞,对
如今那些本体在互联⽹上的⽤户⽽⾔,这可能是他们更想要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们硬要分个⾼低出来的话,⼩⿊只能祭出专业评分⽹站DXOMARK的评分:
所以,这两款⼿机的拍照功能真的差得很多吗?好像也没有吧。
对我等普通消费者来说,硬要去说⼀亿像素和⼤底⼤像素究竟孰优孰劣并没有什么意义:超⾼像素有超⾼像素的优势,
⽽⼤底⼤像素则有⼤底⼤像素的优势。
⼤底⼤像素固然很好,就如摄影圈的名⾔“底⼤⼀级压死⼈”,⼩⿊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先在微博宣传⼤底优势的还是
雷军呢。话说回来,如果超⾼像素真的没有意义的话,华为当初⼜何必和⼩⽶争夺4800万像素⼿机的⾸发,三星也在它
的旗舰机上搭载了⼀亿像素摄像头?
归根到底,真正重要的还是实际成⽚的效果,不然为何众多专业摄影师还捧着1200万像素主摄像头的iPhone11 Pro
呢?
对了,⼩⿊还得插⼀句:国内的安卓⼚商什么时候可以完全关闭相机美颜啊?不管⽤⼩⽶也好华为也好,拍出来的都不
是⼩⿊本⿊,全变成⼩⽩了……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166333a105764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