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oppoa57手机多少钱)
2022年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多元
评价
2022年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多元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共有28道题,共56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
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3
分]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3.小王在家里主动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努力学习,认真
完成学习任务;在社区主动担任卫生监督员。小王的这些行为表明
()[3分]
1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C.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参加劳动
4.我们了解社会的途径有 ()①到休闲农庄体验农村生活②到老年公
寓帮助老年人③看电视新闻读报纸④坐在沙发上遐想[3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表明,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民族精神
与民族文化的成长与互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立足优秀的
中华文化,我们更应当通过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气质的内在契合来丰
富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因为人的成长
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 ()[3分]
A.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B.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C.不断增强自己的规则意识
D.日渐养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6.在学校开展的助残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性格内向
的变得开朗了,冷漠的变热情了。这说明 ()①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
的成长②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③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了④随着社
2
会生活空间的不断延展,我们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
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知识,同时也要
()①关注社会并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避免和别人的交
往以影响自己的学习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④服务
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3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莉莉和同学利用暑期开展了“社区文明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
入社区,对存在的问题向居委会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向居民发放宣传
资料,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告等。活动结束,他们感到收获满满。小
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有 ()①延展了社会生活空间②对社会
生活的感受变得丰富了,认识更深刻了③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认
识了社会的本质④培养了社会责任感[3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3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为避免类似漫画中人物的悲剧的发生,我们应该 ()①有亲社会的
情感和行为②关爱他人,热心助人③有爱护公物的公德意识④明辨
是非,弘扬“正气”[3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
我们 ()[3分]
A.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B.提高学习成绩
C.将来顺利找到工作
D.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11.“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建造的房子。我
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对
此正确的理解是 ()[3分]
A.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B.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做出各种付出
C.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D.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
12.现代人离不开网络,网上可上传信息,查询资料,学习求救;可
淘宝购物,工作娱乐,结交新友;也可了解政府的施政纲领、利民措
施。如今已进入“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时代。这一材料
反映了 ()①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很诱人,有利无害②网络交
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和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③网络世
界有自身独特优势,我们可享受网络的诸多益处④在网络世界,人
们可以享受绝对的文化权利和自由[3分]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
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着力促进农产品网
络销售,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
合农村物流资源。这体现了 ()[3分]
A.利用网络是农产品销售的中心环节
B.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互联网
C.通过互联网,农民从此脱贫致富了
D.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悄然变化
14.有人网上购物准备付款时,电脑屏幕弹出一个窗口,大意是只要
点击窗口提供的链接购买,保证便宜80%。这时怎么办?下列的四种
想法中最正确的是 ()[3分]
5
A.好消息,分享到群
B.这是陷阱,要警惕
C.赶快下手,真划算
D.先放到收藏夹,以后再买
15.中学生小明爸爸从事蔬菜种植,蔬菜只能在附近的集市销售。小
明暑假回家,用手机给爸爸建了一个微商,在网上推广和售卖爸爸种
植的蔬菜,一时间蔬菜的销量大增。材料说明了()①网络为经济发展
注入了活力②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③互联网提升了经
济发展水平④互联网推动了传统行业转业升级[3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
动,作为网络游客,要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就要 ()①提高辩别觉
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②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网络环境的责任③遵守
网络规则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请求,学会自我
保护[3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17.广东省网络上瘾调研报告统计显示,广东青少年网络依赖(即网
瘾)人数有54万。在广东省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有近50%的未
成年犯存在着网络依赖问题,有60%多的未成年犯受到过网络、手机
等不良信息的影响。针对上述调查数据,青少年应该()[3分]
A.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B.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
C.坚决抵制手机上网,远离手机网络
D.合理分配时间,在校认真学习,在家自由上网
18.漫画《到底谁盲》(如图),给我们的警示有()①没有规矩,不成
方圆②规则具有不确定性③为人处世要换位思考④关爱弱者彰显
文明[3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
别人的身上。启示我们()①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②不把自己的意
志强加给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要热心帮助他人[3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20.下列现象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3分]
A.给同学起外号,并大肆宣传
B.到同学家做客,提前打招呼,并征得同学家长的同意
C.小辉不注意个人卫生,班上同学都不愿意挨着他坐
D.夏天在公共场所,如在商场,不穿衬衣、浑身是汗、光着膀子
21.快递员剐蹭轿车被扇耳光;保安劝离遛狗男子被打骨折……稍有冲
突,就骂脏话、扇耳光、殴打人,简单粗暴处理,“得理不饶人”“无
理赖三分”,小事情往往诱发了大矛盾。究其原因是有些人忘却了
()①礼貌②宽容③友善④尊重[3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星期天,小明在家做作业。这时,电话响了。下列处理方式正确
的是 ()[3分]
A.小明拿起电话:“您好!请问您找谁?”
B.将电话拿起来放在一边,继续做作业
C.故意不接,装作没听到
D.小明抓起电话:“烦死了,星期天也不让人休息,打什么电话?”
23.以礼待人是一种美德。下列有关文明礼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分]
A.文明礼貌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8
B.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
C.是否礼貌待人不能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好坏
D.文明礼貌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24.2022年6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印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
统使用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因为 ()[3分]
A.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B.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C.诚信企业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
D.诚信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25.小余家境不富裕,中午买盒饭时,让售货员拿份最便宜的。他递
给售货员10元钱,售货员却找给他97元,原来她把10元当成100
元了。小余急忙说:“阿姨,您多找钱了,这钱得卖多少盒饭才能挣
回来呀!”看着诚实简朴的孩子,售货员非常感动。从这件事中我们
可以认识到()[3分]
A.诚实守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B.为人诚实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C.诚实的人只会吃亏
D.为人诚实对别人有利对自己不利
26.“解题神器”——这是一款近段时间风靡校园的手机软件,只要将作
业“扫”一下上传,答案马上就出来了。部分同学有了这个“神器”后,
作业天天上传,知识不求甚解,只管抄袭答案,以求完成任务。对此,
你的看法是 ()[3分]
9
A.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业负担
B.网络和科技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
C.抄袭作业答案是不诚信的表现
D.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7.下列不属于犯罪特征的是 ()[3分]
A.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是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C.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D.应赔偿损失
28.在探讨青少年“见义勇为”话题时,许多人认为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
行为时应“见义智为”。这一观点告诉青少年应 ()[3分]
A.远离违法犯罪
B.拒绝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请求法律帮助
D.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0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577595a101094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