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湖南省娄底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

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湖北省娄底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三)说明类(9分)

关于“云教育"专题阅读

刘金祥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

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

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

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

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

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

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

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

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材料二】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江西省原定于2月10日起中

小学陆续开学的计划和正常的教学秩序。面对这一挑战,省委省政府

尽早谋划,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

位,尽最大努力做好教学组织,确保“停课不停学”、防疫学习两不

误。在教育部的悉心指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共

同努力下,江西省教育厅从2月10日起开展了除初三、高三外的全

省统一中小学线上教学,实现了622万名中小学生同步在线学习。

【材料三】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

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

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

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

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

资源优质、观看流畅。“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

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

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

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

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要在

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

教与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

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

歆杰介绍。

17. 下列各句表述的内容,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云教育”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有共享性、重复

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等优势,几乎不存在短板。

B. “云教育"要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

学生以及家长的分工协作,缺一不可。

C. 疫情期间“云教育”在我国能够大面积推广,得益于教育行

政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工信、广电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D. 未来的“云教育"如果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将

成为未来教育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课堂。

18.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材料三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一结尾说:“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

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复课后

“云教育"继续探索的必要性。

湖北省娄底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12.(9分)说明类。

【材料一】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

4.8万公里。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

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1000千伏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

为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4—5倍,输电距离增加了2—3

倍,电阻损耗只有其25%—40%,而且可节约线路走廊土地资源约,

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

经济对电力的需要。特高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

优先主题之一。

【材料二】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与输煤输

电相比,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负荷

中心,到网电价比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

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投运至今,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

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

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另外,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指标

均符合国标要求,噪声明显低于500千伏输电工程。

【材料三】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

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

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距离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心1000到4000

公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

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

盾?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建设“电力高速公

路”——特高压电网。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

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

【材料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

"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

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

型。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

能源开发。

(贤集网、机电之家网,有删改)

(1)下列各句的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A.特高压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将被列为国家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B.从2009年至今,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

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C.我国存在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

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

D.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

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

(2)①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特高压的特点。

②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我国特高压的发展前景。

湖北省娄底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12.(9分)说明类。

【材料一】 中国空间站工程于2010年9月批准实施,以天和

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可长期在轨稳定

运行。其中,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主要用

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三名航天

员长期驻留,并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目前我

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按照此前公布的空间

站建造任务规划,我国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

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

在轨建造。

【材料二】 2021年4月20日19时51分许,我国首艘货运

飞船天舟一号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

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

站时代。2021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天

宫二号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

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随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

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

域的多项实(试)验。

【材料三】2021年5月29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5月30日5时01分,天舟二号

货运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

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天舟二号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

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

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站

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

【材料四】进入“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时间将大大

延长,航天员的“技术技能"也将发生很大变化。过去航天员“上天”

做的大部分是舱内实验,将来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大量的工作可

能要在舱外空间进行,这对航天员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未来,我国

空间站将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空

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8个研究方向、30多个研究主题上

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

(1)下列各句的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10年9月中国空间站工程批准实施,以天和核心舱、问天

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可长期在轨稳定运行。

B.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

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启空间站时代。

C.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天和核心舱

后向端口精准对接,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

D.未来在“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时间将大大延长,

航天员的“技术技能"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2)①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天舟一号与天舟二号任务有何异

同。

②阅读材料一、材料四,进入“空间站时代”后,航天员将迎来

哪些任务与挑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湖北省娄底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三)说明类(9分)

关于“云教育"专题阅读

刘金祥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

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

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

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

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

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

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

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

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材料二】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江西省原定于2月10日起中

小学陆续开学的计划和正常的教学秩序。面对这一挑战,省委省政府

尽早谋划,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

位,尽最大努力做好教学组织,确保“停课不停学”、防疫学习两不

误。在教育部的悉心指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共

同努力下,江西省教育厅从2月10日起开展了除初三、高三外的全

省统一中小学线上教学,实现了622万名中小学生同步在线学习。

【材料三】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

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

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

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

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

资源优质、观看流畅。“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

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

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

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

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要在

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

教与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

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

歆杰介绍。

17. 下列各句表述的内容,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云教育”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有共享性、重复

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等优势,几乎不存在短板。

B. “云教育"要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

学生以及家长的分工协作,缺一不可。

C. 疫情期间“云教育”在我国能够大面积推广,得益于教育行

政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工信、广电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D. 未来的“云教育"如果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将

成为未来教育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课堂。

18.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材料三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一结尾说:“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

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复课后

“云教育"继续探索的必要性。

【答案】17. C 18. (1)列数字;列举具体的数据,准确地

说明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正式开通后,浏览人次和访问人次十分高、

覆盖面非常广,突出了其在线上教育中的巨大作用。(2)①云教育”

具有内容丰富、资源优质、使用便捷等优势;②疫情期间“云教育"

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③网络运行与技术

运用能力还存在不足;④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质量的保证还存在不

足。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A.结合材料一“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

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804371a251910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