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试杜瓦设计与分析

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试杜瓦设计与分析


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2018年第5期 

总第225期 

低 温 工 程 

CRYOGENICS 

NO.5 20l8 

Sum No.225 

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试杜瓦设计与分析 

韩 全 陆 坤 刘 辰 刘承连 丁开忠 宋云涛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230031) 

摘 要:为了满足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计划(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试需要的低温及真空工 

作环境,根据杜瓦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设计了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测试杜瓦结构。通过 

对外筒体进行了结构强度校核分析,确定了外筒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对冷屏及其冷却管进行了设计、 

选型及压差计算,确定了冷屏设计方案。通过对冷屏绝热支撑结构设计及热负荷计算,确定了冷屏的 

各项热负荷情况。各项计算结果均满足要求,同时并对该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试杜瓦成功进 

行了制造和测试。 

关键词:ITER 高温超导电流引线 测试杜瓦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TB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516(2018)05-0050-05 

ITER poloidal field high temperature superc0nducting 

current lead test dewar design and analysis 

Han Quan Lu Kun Liu Chen Liu Chenglian Ding Kaizhong Song Yuntao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vacuum working 

conditions fo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 

ducting current lead test,a test dewar of ITER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current lead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ewar design requirements.The outer shell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analysis.The pressure drop of thermal shield and its pipes were calculat— 

e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Based on the heat load analysis,thermal shield support structure 

was designed.All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meet the requirements.A test dewar was 

manufactured,and the ITER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current lead was successfully test- 

ed jn it. 

Key words:ITER;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current lead;test dewar;design;analysis 

引 言 

低温磁体系统的组件,即所谓的电流引线。电流引线 

按结构组成分为常规电流引线(或称一元电流引线 

或阻性电流引线)和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或称二元电 

流引线或复合式电流引线)两种类型。常规电流引 

大型低温超导磁体工作温度一般在液氦温度附 

近,为了向磁体传输电流,需要一段连接室温终端到 

收稿日期:2018-08—17;修订日期:2018—10一l l 

基金项目:国家ITER Feeder采购包项目(项目编号:Y15QT12561)。 

作者简介:韩全,男,32岁,工程师。 

通信作者:陆坤,男,42岁,副研究员。 

5』9 

线。三 采用针口1或铜合金制作而成,其技术发腱l_J趋成 

熟,U 最大电流 录是2005年美 贤水实验审为 

f0输线超导磁体研发的100 kA电流引线‘ 

岛温趟导材料BSCCO或YBCO具彳 较低的热导 

半,YBCO 不锈钢热导牢相近, BSC('O的热导术 

远低丁不锈钢, 液氮温度下,可无阻地乐裁人电流, 

』 发脱后儿年后就被研究人员应 到电流引线 汁 

fI1 采川高温超导技术的电流引线称为离温超导电 

流tJI线其一般包含4大部分:换热器段,类似常规 

电流 jl线,没计温I 一般在液氮温度附近;高温趟导 

段,常I 作在液氮温度以下;室温端,] 作 室温H 300 

K附近;低温超导段,常f:作在液氦温度附近 、 大 

型超导磁体的运行中,电流引线作为磁体从低温向室 

温转换的-个关键部件,其测试性能的好坏 接父系 

刽低温超导磁体的运行状况,冈此在测试之前 ^ 对 

电流 I线进行必要的测试 j 

为满 电流引线的测试需要的真 及低温绝热 

环境,研制r一套ITER高温超导电流 jI线测试 瓦 

装 ,能够获得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运行所 要 

的低温环境, 且设计m r能够长时 维持该低温环 

境的绝热系统、 本研究主要介绍 陔装 的结构设 

汁,许埘该装置进行r相关分析。 

2外简体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2.1 外筒体的结构设计 

真 瓦是低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if以为 

低温环境提供高真 环境及80 K冷屏,仃效减少事 

温对低温环境的热负荷。其主要结构『{t:顶部法 、 

简体、 彤封头、裙 、冷屏等部件构成,结构如 

l所爪 …于引线长约3.1 Ill,其伸入 :丸I大】邴即处 

丁 条件下的部分约2.4 n ,故杜瓦心具仃足够的 

【人J『}『;宅问安置低温组件。真 杜瓦主要}殳汁参数见 

表1 卡十瓦简体川钢板卷制而成,冷屏简体外 面均 

布蛇形冷却蕊管,德管与冷屏用氩弧焊 接,兼有『J【l 

冷 的作川f 、冷屏利用移动液氮杜瓦提供的液瓤 

进仃迫流冷却降温,冷屏外表面与简体之问需要包 

多层绝热僻30 ,多层绝热材料采川蚁面镀 薄 

膜干n填碳纸 骼个卡{:瓦全部采用304 l 不锈钢材料 

』JlI l 制造、为满 实验需求真李度,埘JJ『】l 装配过 

氍rf1 缝的焊接一 艺,密封法兰密封面的平面度和密 

封槽的光洁度郜提}1J 严格的工艺要求 、 

2.2 外筒体的壁厚计算 

简彤真率窜壁厚计算如下式: 

图l 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试杜瓦 

Fig.1 ITER high temperature supcrc(-nducti|1g 

eurrent lead test dewar 

S=S..+C (1) 

_1.25 ( 

)I (2) 

C=CI+C (3) 

式中,5为简体实际 ,IllIll:C 附Dil . 

1llnl;S )为筒体汁箅肇厚,111111;DI,为简体 径,IllIll; 

为外 没计压力,GPa;,J为简 汁钟:K度,IIIII1;E.为 

材料温度为,时的弹性模 ,( ·;C. 钠搬坡人负 

公差附lJJ【1址,III1i3;C,为腐蚀 : 、.tillII 

木真审卡f:瓦没汁参数 l所爪 

表1 真空杜瓦主要设计参数 

Table 1 Design parameters of vacuuln dewar 

没计参数 棼数f I

札乩内径/mm 

l 384 

简体 料常温F弹件模 /GP廿 

I 93 

简体长度/· n 

1 6()() 

外H{没汁 ,J/M 

最几负公差附加量 

储蚀裕 /IIIIII 

由l:式 知,简体汁算K度的变化r1:接影响 

的大小 通过(1)、(2)、(3)公 联● 【IJ‘汁 …简 

的汁算壁厚为S =6.8 Iilnl, 体的实际 =8 

nⅢ 冈此选择8 inin的不锈钢板 满 嘤求 

2.3 外筒体结构强度分析 

简体底庵下底面固定约 ,戕 分圳简体为I I 

, 

!(II 8 

'_【 法 mi 2×l0’kg部件的重 ,简休的 身受到 

冷屏 面l .Il夫I此本冷却管选择 管.为避免 接 

1寸焊穿,冷却僻选川^硅厚为1.6 11Ⅲ 的 僻 

个大气, 的力,材料选择304L。整体心力如图2 

79.6 MPa小于许用 力1 7l MPa,整 所爪,最大 

体形变如罔3所永,整体最大彤变为I.15 II11n. .

B:Depth=40CM 

Equivale ̄t 5tre ̄s 

Hpc:Equivalent(von—M;5e Sires 

Jnit:Pa 

r:….1 

一; № 

H 6.19 

24e7 

5 

.3O 

79e7

4A 235e7

7702 e7 

图2整体应力云图 

Fig.2 Whole stress cloud map 

!:

I otaI

De 

 Uetormatt01

pth=40CM

.. 3 

TvDe:Tota{Deforn' ̄at;o 

一:_0.o011。4218;帅 

U 0.00089345 

}=j 0.0 007 688; 

H o.00038291 

_ ‘ 

图3整体形变云图 

Fig.3 Whole deformation cloud map 

3 冷屏及其冷却管设计及计算 

如 4所爪,冷屏的材料为热导牢很尚的无铽铜 

板.J 度选择为2 111111,铜板之问通过铆钉连接,i发冷 

屏的冷却管 冷胖 蛇形布置,冷却管间距小大于 

450Ⅲm 管 J:焊接,但方管不易弯“{1,很雌贴合 

图4冷屏支撑结构 

Fig.4 thermal shield support struclut’c 

冷屏冷却管的j 寸根据其f<=度确定,液鲺 进口 

力为1.5 X 10 Pa,温度为77 K¨、j‘.馈线冷J 冷点1 =

管的 降计算公式如下: 

lp

 

— 

赢n 4D : (4) 

,’=0.046N/Re。! P>2 300 (5) 

,’=64 ̄Re Re<2 300 (6) 

Re= zD h/ A (7) 

式巾:P为管道流体 力,Pa;v为管道K俊,I/I;z 

为管道流体平均流速,m/s;P为管内流体 均崭J耍. 

液氮的密度为8l0 g/FI]n] ;D 为管道当艟九 ,I'llI11;d 

为管道等效嘶积,Illnl ;N为管道形状 子.光滑僻~ 

取2;Re为需诺数;,矗为流体质量流培,g/s; 为液体 

的动粘度系数,P{l·s;液氮在进【_]压力为1.5×lO P 

K时的动 度系数为0.000 166 8 Pa·s 

如i 式(4)、(5)、(6)、(7)汁舒:冷 冷):-II萑 

约 0.1 MPa、 

4冷屏绝热结构设计及热负荷计算 

冷屏多层绝热设计及冷屏热辐射计算 

为减少整个馈线的漏热并减少来r1 环境馈 

线外 

芜体的热辐射,馈线冷屏外包扎仃多 绝热,利 

用发 

昆的多层平仃J:冷蹙的辐射屏(多 会属 J ) 

问的 

多次辐射换热,来大幅度减少 身寸传热、 属 

第5期 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试杜瓦设计与分析 53 

箔层厚度一般在0.o05—0.02 mm左右,层数为30 

层。 

为了简化计算,在馈线冷屏综合漏热分析中,假 

设整个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并且忽略对流换热的影 

响。多层绝热传热过程如图5所示,其中 为外壳 

体外壁温度(常温), 为外壳体内壁温度, 为多层 

绝热外壁温度, 为多层绝热内壁温(80 K)。Q,为 

外壳体传热量,Q:为真空层传热量,Q 为多层绝热 

传热量 。 

多层绝热层 真 

空 

外 

层 

体 

0■—●·●-- ●一 

Q, Q: Q。 

图5多层绝热传热过程 

Fig.5 Multilayer insulation heat transfer process 

4.1.1外壳体传热 

外壳体传热可以按照式(8)计算 引: 

,4. 

Q =A--,1( 一T2) (8) 

式中:A为外壳体材料的热导率(304 L不锈钢, 

常温下热导率为14.7 W/m·K);A 为传热面积,nl ; 

£为外壳体厚度,m;T,已知, 待求。 

4.1.2真空层传热 

真空层传热量为残余气体分子传热和热辐射传 

热量的和,该两部分传热计算分别为: 

(1)残余气体的导热 

残余气体的导热量可按照公式(9)计算 : 

Q =救 (T2一 )A: (9) 

式中:K为系数,W/(In ·K·Pa),对于液氮其 

值非常小; 为气体分子总适应系数,为0.4;p为真 

空层压强,取10~MPa;A:为平均传热面积,rfl ;T2、T3 

待求。在高真空状态下,残余气体的导热非常小,基 

本可忽略不计。 

(2)真空层的辐射传热 

真空层的辐射传热量可由公式10计算 : 

Qf=8nirA3( 一 )F1—2 (10) 

式中: 为有效辐射系数,根据馈线不同部位, 

分别按照无限长的同心圆筒以及两无限长平行平面 

公式计算,经计算 约为0.026; 为斯蒂芬.波尔兹 

曼常数,即5.669 7×10“W/(m ·K );A 为辐射 

传热面积,近似可取内表面面积,Ill。;F, 为辐射传热 

角系数,取1;T2、T3待求。 

4.1.3多层绝热传热 

因为在多层绝热中传热情况比较复杂,热量通过 

辐射传热、固体导热及气体导热等几种方式进行,工 

程中常采用有效热导率来处理。馈线多层绝热体中, 

以辐射、固体传导和气体传导综合方式传递的热流量 

可由公式(11)计算 。 : 

Q,=≠A:(

L2 

 — ) (11) 

式中:A 为多层绝热有效热导率(取5—10× 

10 w/(in·K));L2为多层绝热厚度,m;A2为多层 

绝热计算传热面积,In ;T3待求, 已知(80 K)。 

综合热负荷计算,由传热学理论可知,在稳态传 

热过程中,传热总量与各层热阻的传热量有以下关 

系:传热总量=外壳体传热量=真空层传热量=多层 

绝热传热量,即:Qr=Q =Q:(Q:=Q +Q )=Q,。 

联立方程,可计算出冷屏热辐射约为34 w。 

4.2 冷屏支撑结构设计及热负荷计算 

如图4所示,冷屏的材料为热导率很高的无氧铜 

板制造,冷屏通过4个吊挂支撑固定在CTB简体上, 

吊挂绳选用热导率较小的不锈钢绳,长度在0.84 in, 

直径在4 mm,根据传热公式计算可得每个支撑的漏 

热在0.05 W,4个支撑的漏热约为0.2 W。 

为了防止冷屏的横向摆动,同时设计了4个顶针 

结构,顶针结构固定在冷屏上,另一端顶在简体内壁 

上,为了减小热负荷,顶针结构选用热导率很小的 

G10材料制造,同时顶针的头部设计为圆形。 

4.3 低温控制阀门漏热计算 

低温阀门阀杆一端与CTB内部低温管道相连, 

另一端与大气接触,根据设计要求低温阀门阀杆热 

截止部位的温度应与冷屏温度一致(80 K)。因此, 

通过热截止部位流入的热流便可计算得到,下面以 

液氦控制阀热截止部位热流的计算为例说明计算 

过程。 

A端为阀杆与大气接触端,设置为300 K;B端为 

阀杆与液氦接触端,设置为50 K;C为热截止所在位 

置。管道材料为316L不锈钢,当在c端输入一3.2 W 

(负号代表输入冷量)的热功率时,其所在位置温度 

刚好与冷屏设计温度80 K一致 。 

综合上述冷屏的整体热漏为3部分,冷屏的热辐 

54 低 温工 程 2018钲 

^:鞋_ -Mate Thefnta 

Temperature 

pa:Temperature 

Unit:K 

Time:l 

2018/8/17 9:20 

圈 

图6阀门温度分布云图 

Fig.6 valve temperature cloud map 

射为34W,支撑结构热负荷为0.2 W,两个低温控制 

阀门热漏为6.4 W,总的冷平热负荷为40.6 W。 

4 总 结 

对外筒体进行了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分析,确定 

了外筒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对冷屏及其冷却管进行了 

设计、选型及压差计算,确定了冷屏设计方案;通过对 

冷屏绝热支撑结构设计及热负荷计算,确定了冷屏的 

各项热负荷情况。 

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 

测试杜瓦,满足设计要求,并成功完成了测试。该型 

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测试杜瓦的成功制作将会为未 

来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试杜瓦 

的设计制造提供技术指导。 

参 考 文 献 

毕延芳,丁开忠,成安义,等.ITER 68 kA高温超导特大电流引线 

研发[J].低温物理学报,2009(1):42_45. 

Bi Yanfang,Ding Kaizhong,Cheng Anyi,et a1.The development of 

ITER 68 kA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current leads[J].Chi- 

nese Journal of Low Temperature Physics,2009(1):4245. 

2 

周挺志,丁开忠,王忠伟,等.ITER电流引线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J].低温物理学报,2013,35(2):145-150. 

Zhou Tingzhi,Ding Kaizhong,Wang Zhongwei,et a1.Design and a— 

nalysis of ITER HTSCL key parts[J].Chinese Journal of Low Temper— 

aturc Physics,2013,35(2):145—150. 

3 

倪清,毕延芳,丁开忠,等.ITER 10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试 

装置低温系统的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31(5): 

607-611. 

Ni Qing,Bi Yanfang,Ding Kaizhong,et a1.The study about low tem— 

perature system of ITER 10kA HTSCL test device[J].Journal of Vac- 

n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1(5):607-611. 

4 

张远斌,武松涛.ITER极向场馈线系统冷屏初步设计[J].低温与 

超导,2006(6):440_442. 

Zhang Yuanbin,Wu Songtao.Preliminary design of 1TER polar-ifeld 

feeder system cooling shield[J].Journal of Low Temperature and Su— 

perc0nductivi y,2006(6):44O_442. 

5 

付志超,宋云涛,陆坤.线圈终端盒的改进设计与分析[J].原子 

能科学技术,2016,50(5):950-954. 

Fu Zhichao,SongYunfao,Lu Kun.The improve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il terminal box[J].Journal of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 

nology,2016,50(5):950054. 

6 

达道安.真空设计手册(第一版)[M]. E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l991. 

Da Daoan.Vacuum Design Manual(first edition)[M].Beijing:Na— 

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1991. 

7 

陈国邦,张鹏.低温绝热与传热技术(第一版)[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4. 

Chen Guobang,Zhang Peng.Low Temperature Insulation and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frist edi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200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754763a250924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