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圈画关键词,画图,列表等理觯题意后自己的收获或反思

利用圈画关键词,画图,列表等理觯题意后自己的收获或反思


2024年5月2日发(作者:)

利用圈画关键词,画图,列表等理觯题意后自己的收获或反思

摘要: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

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审

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

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关键词:审题能力;圈画;思维发展;信息获取

长久以来,在每次作业、考试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

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老师们要求他们再把题目读一读,试着重新做

一次,他们往往会是恍然大悟。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于是,

由于审题能力的薄弱,导致学生从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的这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没有活

跃的思维,也没有好的思考方法,其实也就是不具备很好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决问题的

基础和先导。点点滴滴只是在摸索中总结和提升,下面就以小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存在的

障碍为线索谈一谈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1细致感知,培养研读意识

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对题目感知粗略,反复研读意识差。审题时,首先必须通

过感觉器官来感知题目中的文字、数据、图片等信息。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就是比较笼

统、粗糙,忽略信息,不喜欢反复研读题目,不易形成类似成人的、相对完整的、精确的认

知。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我们要求学生提笔读题,边读题边圈画。

如“一个三角形底是1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一个圆锥形的沙

堆,底面直径是8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问题÷2、

×1/3是学生常容易遗忘的,为了避免学生感知的粗略,要求读题时将三角形圈画并标注÷

2,圆锥形×1/3。

五年级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也常常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一间教室长9米,宽7米,高3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面墙壁(除去门窗黑板面

积29.6平方米),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用涂料0.2千克,至少需要

多少千克涂料?

空间感差的孩子对于表面积需要计算几个面,哪个面不需要乘2总是分不清,这时让学

生圈画出关键字词并标注说明,在理清思路后列算式。经过这样的强化训练后,学生的正

确率由原来的52%提高到88%,大家也高兴地把这称为“审题的智慧金钥匙”,并慢慢地

内化为自己的好习惯。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旨在给学生开辟一个深入研读和思考的空间,更清晰地理

解题意。

2深入思考,打破思维定势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

某一类题型的影响,使小学生先入为主,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

完全没有去深入地思考,常常是只看了一眼就想下笔,从而导致出错。为减少此类情况的

发生,我们刻意地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打开思维黑箱——我的思维我做主”的特殊作业,

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数学表达,通过“思维画批”的形式呈现数学语言,展现数学思维。

比如五年级学习分数连乘应用题时,通过“线段图”和“顺藤摸瓜法”等思考方式的

引导,让学生把想到的东西展示出来,并显现于纸上,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变成看得见、可

检测、可指导的书面形式。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敞开心扉,打开思维黑箱的平台,

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更加充满活力,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统筹审题,排除干扰因素

小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审题时,一

些强信息容易首先映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应用题中也有类似情况,如“一箱梨12千

克,第一周吃了总数的2/3,第二周吃了总数的1/4,两个周一共吃了总数的()。”学生

在解答时,常常不会排除干扰,将所有的数据都用上计算出吃了多少千克,甚至更离谱的

用连乘。所以,我们也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圈画出关键词“吃了总数的”这样就更

清晰地理解了题意,是求两个周一共吃了总数的几分之几,12千克只是一个干扰信息,可

以不参加计算。

4重视反思,培养检验意识

现在的孩子们解完题目之后,普遍缺乏检验和反思意识。在平时的作业完成之后和数

学周记的心情驿站环节中能养成不失时机地再回顾一下: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

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

怎样克服的?等等这些问题。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

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

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

驭全局”,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拥有“会审题”这把智慧金钥匙,能在每道题目完成后留下思维的痕迹,获得

能力的提高,让每位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切实感到愉快,不断的收获成功的学习体验是我

们努力的方向,今后仍将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639778a248603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