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
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于治疗期间应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效
果。方法:从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筛选100
例展开随机对照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以西药治疗方案为基础应用半
夏泻心汤,对比评估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包含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胃食管动
力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较小,
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观察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显著
P<0.05;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于胃
食管反流病治疗期间应用半夏泻心汤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以及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
极意义,可以有效改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指胃内、十二指肠中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食管等部位的
疾病,造成黏膜损伤,产生烧心、反酸等一系列症状。据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证实,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生活压力逐步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长,
高达6-17%,为避免患者出现食管黏膜溃烂、纤维化以及糜烂等不良现象需要采
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减少胃酸
分泌、促胃肠动力等对症支持治疗比较多见,对于缓解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用药期间副作用风险性较高,不适宜长期用药。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期间中医药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
近远期效果。为此,本文展开对照研究,旨在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期间应用半
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分析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
[1]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
研究需求的患者共计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
察组,分组后两组患者所占比例一致。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选
取区间于19-67岁,平均年龄值为(42.65±3.96)岁, 病程为1-8年,平均病
程为(4.15±0.96)年。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选取区间于19-
68岁,平均年龄值为(42.77±3.85)岁,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
(4.39±0.91)年。对照组、观察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
学差异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本次研究期间所用药物为奥美拉唑,所
用药物产自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20056108,口服用药,
每天1次,每次20mg,连续用药8周。
观察组基于常规西药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成分包含浙贝母、龙胆
草15g,黄芩、枳实、干姜、瓜蒌、蒲公英、清半夏各10g,黄连片、炙甘草5g,
对于反酸症状较为严重者于基础药方中增加煅瓦楞子、海螵蛸各15g,胃纳减退
者增加麦芽以及神曲各10g,胃灼热严重时增加龙胆草10g,水煎,取汁400ml
分早晚两次用药,每日1剂,连续用药8周。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反酸、胃灼热、胸痛以及纳差等临床症状积分;监测对照
组、观察组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上括
约肌长度(UESL)、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等胃食管动力学指标;统计两组
患者用药期间发生腹痛、排尿困难、便秘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期间涉及指标数值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展
开
t
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展开X检验,表示为(n、%),以
P
值表示对
2
比结果,P<0.05即数值对比差异显著。
1.
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积分
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临床症状积分对比结果(
d
)
、
组
别
数
例反酸
胃灼热
胸痛
纳差
观
察组
0
51.57±0
.31
1.39±0
.27
1.05±0
.19
1.15±0.
18
对
照组
0
52.06±0
.36
2.08±0
.41
1.49±0
.24
1.88±0.
26
t
-
-7.293
9.972
10.164
16.32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等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对比结果( )
组
别
数
例UESP
(mmHg)
LESP
(mmHg)
UESL
(cm)
LESL
(cm)
观
察组
0
567.54±
3.37
24.39±
3.27
3.95±
1.17
2.79±0
.38
对
照组
0
565.36±
4.26
21.68±
3.41
3.21±
1.04
2.54±0
.36
t
-
-2.838
4.056
3.343
3.377
P
-
-0.006
0.000
0.001
0.001
2.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量表(n、%)
组
别
数
例腹
痛
排尿困
难
便
秘
呕
吐
发生率
观
察组
0
51
1
1
1
4
(8.00)
对
照组
0
52
2
1
2
7
(14.00)
X
-
2
---
--
-
---
0.919
P
-
---
--
-
---
0.338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因多种因素所诱发的疾病,发病机制和胃部反流物共计
以及抗反流作用减弱有关,主要致病机制在于食管下端括约肌短暂松弛、压力异
常,导致胃管以及胃蛋白酶反流至食管中,可能会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胃食管
反流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疾病特点表现为发病率高、复发率高,
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需要采取及时治疗。
此次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胃食管动力学指标等数值对比差
异显著,所得结果为P<0.05;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对应治疗措施以后不良反应发
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原因如下:临床上针对胃食管反流病主要采
取质子泵抑制剂、抑酸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是长期用药
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停药以后患者疾病反复发作。从中医角度来讲,胃食管反
流病属于“痞满”、“吐酸”的范畴内,和肝胃气滞、情志不畅以及饮食不洁有
关,病机主要在于脾胃气机失调以及胃失和降,需要遵循疏肝健脾的治疗原则。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为君药,具有止呕降逆以及燥湿化痰的效果;黄连、黄芩等药
[5]
[4]
[3]
物可以泻火解毒、清降胃气;蒲公英、浙贝母具有清热散结以及抑酸止痛的作用,
炙甘草为佐药,可以利气散结。现代药理学研究资料证实,半夏应用于胃食管
反流病治疗期间有利于抑制胃酸分泌,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具有理想的预防以及治
疗作用;黄芩、黄连等药物作用体现为抗炎、解热、止泻以及抗溃疡,于胃食管
反流病治疗期间具有突出效果;干姜可抗缺氧、抗病原微生物,促进免疫;浙贝
母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止血作用,对于损伤后的胃壁组织具有镇痉作用,有效抑制
胃酸分泌,诸药合用可促进患者症状尽早好转
[7-8]
[6]
。
综上,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期间应用半夏泻心汤对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具
有积极意义,可以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不适,有利于改善胃食管动
力学指标,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借鉴以及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林东.化肝煎加味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38(04):41-44.
[2]冷衍恩,唐斌,白映涛,等.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的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机制研究[J].河北医药,2021,43(23):3574-3577.
[3]陈金武.蒙脱石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
理用药杂志,2021,14(34):71-73.
[4]翟昂帅,曲娟.气滞胃痛颗粒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159-162.
[5]黄聿.自拟健脾益气方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
法,2021,29(22):47-48.
[6]胡伟飚,肖群益.旋覆代赭汤加味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
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2):150-152.
[7]屈盼盼.奥美拉唑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价值[J].航空航
天医学杂志,2021,32(10):1222-1223.
[8]黄晓静,张思容,岑凤兰.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非糜烂性胃食管
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08):77-80.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468315a245234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