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
茶树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为多年生常绿叶用植物。在茶的鲜叶中,水分约占75,
干物质为25左右。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的无机物和93.0%~96.
5%的有机物组成。构成茶叶的有机化合物或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基本元素有30
余种,主要为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铜、铝、锰、硼、锌、
钼、铅、氯、氟、硅、钠、钴、镉、铋、锡、钛、钒等。到目前为止,茶叶中经分
离、鉴定已知化合物有700多种,其中包括初级代谢蛋白质、糖类、脂肪及茶树
中的二级代谢产物——多酚类、色素、茶氨酸、生物碱、芳香物质、皂甙(dai)等。
茶叶中的无机化合物总称灰分,茶叶灰分(茶叶经550℃灼烧灰化后的残留物)
中主要是矿物元素及其氧化物,其中大量元素有氮、磷、钾、钙、钠、镁、硫等,
其他元素含量很少,称微量元素。 茶树鲜叶 水分(7578) 干物质(2225) 有机
化合物 蛋白质(2030):主要是谷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精蛋白 氨基酸(14):
已发现26种,主要是茶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生物碱(35):主要是咖啡碱、
茶叶碱、可可碱 酶:主要是氧化还原酶、水解酶、磷酸酶、裂解酶、同分异构酶 茶
多酚(1836):主要是儿茶素,占总量的70以上 糖类(2025)主要是纤维素、果胶、
淀粉、葡萄糖、果糖 有机酸(3左右)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草酸、脂肪酸 类脂
(8左右):主要是脂肪、磷脂、甘油酯、硫脂和糖脂 色素(1左右):主要是叶绿
素、胡萝卜素类、叶黄素类、花青素类 芳香物质(0.0050.03):主要是醇类、醛类、
酸类、酮类、酯类、内酯 维生素(0.61):主要是维生素C、A、E、D、B1、B2、
B6、K、H 无机化合物 水溶性部分(24) 水不溶性部分(1.53) 茶树新梢和其他
器官都含有多种不同的酚类及其衍生物(以下简称为多酚类)。茶叶中这类物质原
称茶单宁或茶鞣质。茶鲜叶中多酚类的含量一般在1836(干重)之间。它们与茶树
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茶叶品质关系非常密切,对人体也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
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茶多酚类亦称“茶鞣质”、“茶单宁”,是一类存在于茶树
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茶树新梢中所发现的多酚类分属于儿茶素(黄烷醇类);黄
酮、黄酮醇类;花青素、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等。除酚酸及缩酚酸外,均具有
2-苯基苯并吡喃酮为主体的结构。统称为类黄酮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儿茶素为
主体的黄烷醇类,其含量约占多酚类总量的7080,是茶树次生物质代谢的重要成分,
也是茶叶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对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现将
多酚类的组成分别介绍如下。 1、儿茶素属于黄烷醇类化合物,在茶叶中的含量为
1224(干重),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 2、黄酮类及黄酮苷类:黄酮类
(也称花黄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黄色色素。茶叶中的黄酮醇多于糖结合
形成黄酮苷类物质,由于其结合的糖不同(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芸香糖等),
因而形成不同的黄酮醇苷,其中含量较多的组分有云翔苷(占干物重的0.050.15),
槲(hu)皮苷(占干物重的0.20.5),山奈苷(占干物重的0.160.35),其含量春茶
高于夏茶。茶叶总的黄酮醇及其苷类含量约占干物的34。 Finger等(1991)从茶鲜
叶、红茶、绿茶中分别鉴定出20中黄酮醇及其糖苷。黄酮苷被认为是绿茶汤色的重
要组分。黄酮醇苷水解时,得到的糖油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和芸香糖等。芸香
糖是葡萄糖和鼠李糖结合而成的双糖,能被鼠李糖化酶所分解。 3、花青素和花白
素类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是一类性质较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植物中的花青素由于
带有羟(qiang)基,常与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等缩合成苷类物质。一般茶叶中
的花青素占干物重的0.01左右,而在紫芽茶中则可达0.51.0、其中较重要的组分是飞
燕草花青素及其苷、芙蓉花青素及其苷,茶叶中还发现一种翘摇紫苷元(又称三策
啶),也属花青素类。 花白素又称“隐色花青素”。广泛分布在植物体内,1956年在
阿萨姆变种茶叶中鉴定出芙蓉花白素和飞燕草花白素。茶树新梢中花白素含量约为
干物重的23。花白素是一类所谓还原的黄酮类化合物,化学性质比儿茶素更活泼,
易发生氧化聚合作用。在红茶发酵过程中,花白素可完全氧化成为有色氧化产物,
花白素在热水中可发生差向立体异构反应。 4、酚酸和缩酚酸类。酚酸是一类分子
中具有羧(suo)基和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缩酚酸是由酚酸上的羟基与另一分子酚
酸上的羟基相互作用缩合而成。早在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茶叶中酚酸的研究。1847
年从绿茶中分出没食子酸;1937年从绿茶中分离出香豆酸,随后又检出鞣花酸;
19511955年从阿萨姆茶叶中检出咖啡酸、间双没食子酸、绿原酸、异绿原酸、对香
豆酸和茶没食子素等。茶叶中含有的酚酸和缩酚酸类化合物,经纸层析分离和鉴定,
它们多为没食子酸、咖啡酸、鸡纳酸的缩合衍生物。总量大约占茶鲜叶干重的5,其
中茶没食子酸是一类重要的酚酸类衍生物,在茶叶中的含量约12(干重),没食子
酸0.51.4(干重),绿原酸约0.3(干重),其他种类的如异绿原酸、对香豆酸、对
香豆鸡纳酸、咖啡酸等含量均较低。茶叶中的酚酸类多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含
水乙醇。 色素是一类存在于茶树鲜叶和成品茶中的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外形色泽、
汤色及叶底色泽的成分,其含量及变化对茶叶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茶叶色
素中,有的是鲜叶中已存在的,称为茶叶中的天然色素;有的则是在加工过程中,
一些物质经氧化缩合而形成的。茶叶色素通常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类,
脂溶性色素主要对茶叶干茶色泽及叶底色泽其作用,而水溶性色素主要对茶汤有影
响。 茶叶中的天然色素 1、 脂溶性色素:茶叶总可溶于脂肪溶剂的色素物质的总
称。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类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
叶绿素又分叶绿素a与叶绿素b两种,叶绿素主要存在于茶树叶片中。茶鲜叶中的叶
绿素约占茶叶干重的0.30.8。叶绿素a含量为叶绿素b的23倍,叶绿素总量依品种、季
节、成熟度的不同差异较大。叶色黄绿的大叶种含量较低,叶色深绿的小叶种含量
较高,是形成绿茶外观色泽和叶底颜色的主要物质。叶绿素在鲜叶中与蛋白质类脂
物质相结合形成叶绿体,在制茶过程中叶绿素从蛋白体中释放出来。游离的叶绿素
很不稳定,对光、热敏感。叶绿素的组成和含量对茶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
言,加工绿茶以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为宜,在组成上以叶绿素b的比例大为好。而红
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对叶绿素含量的要求比绿茶低。如果含量高,会影响干茶
和叶底色泽。因此,加工时应注意考虑茶树品种特性。 :是一类具有黄色到橙红色
的多种有色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为茶叶偶在那个重要的脂溶性色素。已知
结构式的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300种以上,茶叶中已发现17种,可分为胡萝卜素和叶
黄素。 ①胡萝卜素类为茶叶中重要的脂溶性色素,依结构,可分为α-胡萝卜素,β-
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δ-胡萝卜素,δ-胡萝卜素和六氢番茄红素等。尤以前三者共
存于许多植物的叶子中,这三种胡萝卜素被内服至人体均能表现维生素A的生理作
用,也称为维生素A原。1965年首次从茶树新梢中分离鉴定出胡萝卜素各种组分。
茶叶中的含量约0.06。成熟叶比嫩叶含量多,其中主要组分β-胡萝卜素约占胡萝卜
素总量的80。中国种的胡萝卜素总量为阿萨姆种23倍,但阿萨姆种中有较高的β-玉
米胡萝卜素。作为茶叶脂溶性色素的重要组成成分,胡萝卜素在茶叶叶底色泽和外
形色泽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茶叶制造过程中,尤其是红茶制造过程中,胡萝卜素类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359509a243180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