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广运潭

风过广运潭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

GUDAOYIYUN

古道遗韵

文/紫慕

上了桥袁风便迎面扑来遥

处的灼灼光影依旧击打着我的心扉

广运潭,今朝来此,我是要打捞那一段沉积

千年的辉煌碎片吗?

我究竟要从那

些金光闪闪的

碎片中寻找什么?是千年一叹的感喟,岁月如风

的惆怅

抑或是要在这段时光的流水中为纷乱迷

茫的世界找寻一面映照的镜子?

那该是盛唐天宝二年

743)暮夏的一天

历时近两年开掘的这座水陆大码头业已竣工。其

时,作为这项工程执行总监的陕州刺史

、水

陆转

运使韦坚志得意满。

他要用一

场盛况空前的庆典

来为这项工程做一次深刻的总结

,画一

个圆满的

句号。

这一日,自洛阳、卞州

、宋州等地调集

而来

的300余条船只早已悉数登场

。旗幡招

绵延

数里。每条船上不仅高悬着各州郡的名字,更是

满载着各地所产的特产:广陵郡(今扬州市)的

锦、镜、

丹阳郡

(今

南京市

的绫衫缎

晋陵郡(今常州市)的缎绫绣

,会

稽郡(今绍兴

市)

吴绫、

南海郡(今广州市)的玳

瑁、

、象

沉香,

章郡

(今

南昌市)

今安

名瓷

、酒

茶釜

、茶

铛、

宣城郡(

徽宣城市)

空青石、

黄连

始安郡

(今

桂林市)

的蚺

蛇胆

翡翠

吴郡(今苏州市

三破糯米

文文绫……各州郡乐得借此机会争奇

斗胜,大肆铺张

他们都想拼力在大唐盛世的繁

华图景上为自己涂抹上一笔精彩的印记

此时的韦坚做梦也不会想到

,自己火热

筹备

时节虽刚过惊蛰,但深藏风中的寒凉,依然

使人打了一个寒战

。这座由五组

弧形钢管组件构

成、长千余米的现代化大桥

气势傲岸地横跨于

灞河之上。

倘若恰

逢一个雨过天晴的午后

再有

一架彩虹飞挂,大桥便宛如一条伏波白龙。待到

夜色降临,

满城

华灯初上

,大

河两岸的万家灯火

簇拥着灯火玲珑的长安塔,一起将婆娑的光影抖

落进水波荡漾的河面

这是广运桥,因桥下流水广运潭得名

春风浩荡,车流不息

。临水远望,水波

淼淼

处秋光闲淡,沙洲几座,淡柳新杨,宛在水中

央。我想,此时南山的残雪正在一瓣瓣地凋落

早春的黄花早已悄然探出枝头

溪流悄吟,

一只

四野顾盼的灰背鸟

“呼啦啦

”一

声自山岗上一

方青草深处轻身跃起,振翅临空,飞向大河的远

。那

风中翔舞的翅影落进无边的浩淼之中

下又一下地轻轻拍打着水面,将一腔从大河源头

的山水间带来的悠悠乡愁,荡漾在绵绵无尽的水

波之中,仿佛要为这条古老的河流轻声吟唱一曲

流传太久的古歌

广运潭,作为中国大运河体系中的隋唐大运

河上一个曾享誉四方的水陆大码头

,在

中国古运

河文化史上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存在,它前后12

年昙花一现的短暂辉煌,

为隋

唐运河史,

乃至

国运河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

秋风月,万

帆过境,时光虽已越过千年,但那沉积于大河深

60

GUDAOYIYUN

古道遗韵

的这场盛典将会以“

人类第一次有文字

记载的博

览盛会”这样一个绝无仅有的姿态

伫立于人类

文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

旧唐书》

中曾有一段十分关于这场庆典

,《

精彩的描述:

“自衣缺胯绿

锦半臂

偏袒

”这是对

那些挺立于船上参加庆膊,红罗抹额

典者的描述

。船夫们

皆斗笠

芒鞋,

一色吴楚

风貌。锣鼓喧天

高歌震彻寰宇

盛典的高潮一步步展开

,信

步望春楼上的唐

玄宗李隆基春风满面,自楼上一眼望去,只见水

波浩淼

十里亭台

,万

头攒动

好一派热闹景

致。此时此刻,喧闹、沸腾、嘈杂的水面上袅袅

传来的一阵阵歌声让玄宗微醺

。从这

歌声里

宗听到了他的臣民对盛世的夸赞,也听到了对他

这位盛世皇帝的恭维

世大戏。

好,大唐的诗人没有使我失望,元稹著

云:“上皇正在望仙名的长篇讽刺诗《连昌宫词

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

翠,

转荧

煌照天地。”在这首诗中

,元稹对“安

史之乱

后的唐朝政治得失做了一番深刻地考察反省

天宝二年

743),曾为儿妻的杨玉环几番兜

兜转转,早已遮遮掩掩地被收于这位君王榻上数

年有余了。也就在这一年,

为了心

中“

古一

唱”的爱情

为了饱美人口福而开启动工的浩大

工程———秦岭荔枝古道的修筑已拉开序幕近乎两

年之久。“……

忆昔南

海使

,奔

腾献荔枝。

死山谷,到今耆旧悲。”

是一生心寄苍生百姓

的诗人杜甫的讽刺诗《病橘》中的诗句

,这

首诗

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此时“安

史之

的烽火硝烟依旧在整个国土上蔓延

怎堪回首,多少年来,

沉迷于盛唐一片

繁华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

图景中的太平皇帝唐明皇日日

“飞上九

天歌一

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

兹轰录续”

的莺

歌燕舞,

奢华极

尽的光阴里可曾

偷闲一刻想起那些寥落古宫中被岁月吹白青丝的

《得宝歌》是本次庆典的主题歌

,是陕

县尉

崔成甫借用民间颇流行的一种说唱歌词改写成

的。歌中的三郎即唐玄宗李隆基,他是睿宗皇帝

的第三子

,故

称“三郎

如果将历时289年的大唐比作中国古代史上

一场繁华浩荡的交响,那么

唐太宗李世

民治下的

23年贞观岁月只是这场交响的序曲和彩排,它的

正式开演便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天宝时代

许多回翻阅典籍,每每读到关于这场盛典的

记录时,我总是努力找寻这位性情皇帝与三千宠

爱集一身的杨贵妃相依相随的一星蛛丝马迹的记

录,

我总

想试图去体味一番彼时的文人墨客,

竟怀揣一种怎样的文化心理来描摹这场所谓的盛

寂寞宫女?可曾想到贫居山中的薄田老农“

苗疏

税多不得食”?他什么都忘记了,这位年近花甲

却依旧日日只恨春宵短、从此不早朝的太平皇

帝,早被大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盛世繁华的

暖风熏得烂醉如泥了

,那

个曾与亲姑姑太平公主

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而荣登大宝,仅三年后又

旋风一般除掉了这个最大的政治对手的雄姿英发的

少年天子,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风尘中了。残破的国

运与晚境的悲凉,早早地在繁华里埋下了祸根

风紧了,吹皱一河水

,而今灞水悠悠,

依旧

亘古长流,但广运潭上曾经的繁华日月早已逐水

而去,独立在另一场繁华里,一个人除了一声长

叹息,还该说些什么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6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338705a242770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