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
《指数函数》的教学反思
《指数函数》这一课,我是想让学生掌握指数函数定义,
图象及其性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内
容,达到了预想的要求,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及
其归纳总结的能力,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三维目标。
下面就整个教学环节做如下反思:
这节课是分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的,我重点反思三个环
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知识
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个折报纸游戏,一张报纸折叠一次变
成两层;在此基础上再对折一次,变成四层,……当折叠次
数为30次时,报纸的层数为2
30
层,若一张报纸约0.01mm,
则报纸的总厚度为0.01×2
30
≈10734.43m>8844.32m大于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用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激
情引趣目的,但是我感觉气象没有挑起来。
(二)自主探究——形成知识
我设计了五个探究过程
在探究一,为什么规定a>0且a≠1时,我有点抢学生
的话了,没有让学生尽情地说,下次注意,别引导太多,学
生就不动脑思考了。
在探究二、三、画图过程中,发现学生画图能力考的很
差,画图很慢,我有点着急了,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很够,从
而显得自主探究、过程不是很充分,但是上黑板画的同学表
现还是不错,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探究五,同图象得出哪些性质时,学生说的还是很好
的,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探究过程中,感觉还是老师放手不够,没有让学
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讨论交流。
(三)变式训练—一应用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题,已经完成了五个,
我认为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只是我准备多了,说明老师
对学生还是了解不够充分,在备课环节上除了备知识,还要
备学生。
总之、通过这一堂课,使我也想了很多,从一开始的教
学设计的多次修改,到课件的制做,及其说课稿的拟定,都
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从实际电脑制做,到理论知识的形成,
使我都有了提升,成功的经验有了积累,失败的教训也有了
总结,使我在教学中又成长了一步。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253282a241092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