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术期刊论文: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构成要素分析

科技学术期刊论文: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构成要素分析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

科技学术期刊论文: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构成要素分析

摘 要:科技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知识的主要载体,质量

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从科技学术期刊的形成过程角度分析

了其质量构成要素,将其归结为稿源质量、审稿质量、编辑

质量和出版质量四个方面,剖析各个因素对科技期刊质量的

内在影响,为提高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构成要素

科技学术期刊作为报道、传播科研成果和科学知识的载

体,其所登载的科学论文的学术思想、科学方法和创造性决

定期刊的学术质量,决定期刊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影响用

户的订阅兴趣[1]。科技学术期刊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

期刊自身质量和其生存的环境,尤其以质量最为重要,质量

是科技学术期刊的灵魂和生命。科技学术期刊质量主要从稿

源质量、审稿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2]。

一、稿源质量

稿源质量是指期刊收到的投稿的学术水平。稿源与期刊

是两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有机体,作者的论文要以期刊

为载体进行传播,而期刊依赖于充足的稿源生存和发展,期

刊学术水平高、影响大才能吸引作者;反过来,期刊有了高

质量的稿源才能办好。因此,如何吸引优质稿件是每个编辑

人员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作者所在的单位、学

历和职称以及课题级别等方面进行衡量。

从作者所在单位来看,国内外一致认同的著名大学、

“211工程”大学和国家级科研机构,由于其具有严谨的治

学态度、良好的学术氛围、悠久的文化积淀、广博的科研资

源和良好的科研设施等,其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

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和普通研究机构。论文作者所在单位的知

名度和学术级别越高,文章的学术质量也相对越高。

从作者的学历来看,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

研究生,对于所学专业要经历入门和粗通、一般性研究和普

通范围内的涉猎再到系统性深入研究,因此,博士研究生对

专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是硕士研究生所不可比拟的。从稿件

的学术质量来看,本科研究处于初级水平,硕士研究处于中

级水平,而博士研究则是高级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创

新性。

从作者的职称来看,学术论文作者的职称信息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文章的学术质量。目前职称评定所要求必须具

备的主要条件,如学历、科研成果(包括出版的学术论文和

著作的数量以及级别)和课题,职称级别越高,要求的条件

越严格,其学术论文水平越高。助教的条件非常宽泛,副教

授特别是教授的评定要求非常高。

课题级别主要是指文章的基金资助级别,即是否为横向

课题、校级课题、省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基金资助的课题

项目的最大特点是,项目研究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特别强,能

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提出具有可操

作性的对策。课题的级别越高,申请难度越大,特别是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审稿质量

审稿质量是指对学术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和审定的程度。

目前,中国的科技学术期刊大多数实行的是同行评阅制度。

同行评阅制度是依靠某一领域的专家对学术论文的科学性、

创新性和出版价值提出意见,然后由科技期刊编辑(主编)

根据专家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审稿意见,选择优秀稿件进行出

版。在这种体制中,审稿人对稿件质量的评价非常重要,编

辑依据审稿专家的意见决定稿件是退稿或退修,决定稿件是

否能出版。因此,审稿质量直接影响着科技学术期刊的质量

[3]。

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审稿大致都采用“三审一定”制,

即责任编辑初审、专家评审、主编或编委复审,主编或编委

决(定)审。编辑初审,根据论文的主题和内容,初步判断

稿件是否适合刊用。在此基础上,确定送给对该主题和领域

有造诣的专家复审。专家评审要对一篇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和

新颖性、研究的创新性、学术理论水平、可供同行借鉴的价

值、表述的清晰程度、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的合理性、调查

资料的必要性和典型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推导

和论证的正确性、参考文献引用的合理性等作出自己的总体

判断,并要对稿件作出具体的评论或者关于修改的建议。由

于专家评审的非共识效应和科技探索的不确定性,有时专家

意见也许并非客观、正确、妥当[4]。特别是几位审稿专家

的意见不一致时,还需主编终审,对稿件酌情处理,由主编

决定稿件的取舍。

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审稿质量是编辑最重要和最基本的

工作,体现着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能力和业务素质[5]。

编辑的审稿质量较低表现为:1)在初审过程中,不能严格

把关,把明显缺乏学术价值或违反学术道德的稿件送给评阅

专家审阅,从而给审稿专家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

费,甚至引起审稿专家的不满;2)在选择审稿专家时,由

于编辑对稿件的研究内容不了解,不能选择合适的审稿人,

造成再次送审的现象;3)编辑部在收到专家的审稿意见后,

不能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审稿意见,因而影响作者对稿

件的修改质量。

三、编辑质量

编辑质量主要是指编辑的创造精神和加工质量,也就是

指编辑从选题到审稿、编辑加工再到编排、校对等一系列活

动中进行再创作的质量。具体包括: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和读

者需要,有选择地组织学术论文;选题配置得当,栏目设计

合理,体例一致;努力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以尽

可能快的速度刊发;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逻辑性强,文字精练,标点符号、数字使用正确;执行有关

国家标准和规定,科技名词术语统一、标准、规范;确保无

科学性方面的错误,数据、公式、反应式、结构式等正确真

实。任何稿件都需要编辑加工整理,稿件经审定决定采用后,

遵照审稿意见,稿件在作者自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编辑部

应按照科技学术期刊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对论文的题名、

内容、结构、语言、文字、图表、数据处理、量与单位、参

考文献的著录等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编辑质量是期刊生存的前提,期刊的质量是与编辑队伍

的素质高低成正比的。高素质的编辑人员、审稿人员、管理

人员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保证。美国著名科技期刊《科学》对

编辑的要求非常高,要求编辑应同时是学有所长的科学家,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大多数编辑还相差甚远。21世纪的编辑既

要有广博的知识,又应该兼备某一领域的特长,从而能够走

在时代的前列,策划出精品期刊;编辑还应具备较高的学术

素养,一篇学术论文在学科发展史上是否具有开拓性、是否

有所创新,学术期刊的编辑是最初的判断者,而判断的准确

与否取决于编辑的学术素养及对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的把

握,这就要求科技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有较高的学术素养;

编辑应能够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系统,实现编辑加工一体

化,并且还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有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

加强对内对外联系,做好国际学术信息的交流。除了编辑能

力外,需同时具备管理能力、公关能力和经营能力,要有市

场意识,这也是科技学术期刊编辑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四、出版质量

出版质量包括排校质量、印刷质量和发行质量。随着新

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和采纳,期刊装帧设计质量和

印制质量总体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不少质量问题。由于大多

数科技学术期刊没有专职排版、校对人员,通常是委托专业

公司排版,由编辑校对,因此要委托给有能力的、合适的专

业排版公司。同一编辑校对同一篇稿件容易产生阅读疲劳,

不容易检查出错误。为了减少阅读疲劳,可以采取交叉校对

方法,即各校次的稿件由不同的编辑校对。计算机排版后容

易出现的问题是,出胶片的文档可能不是最后校对的文档。

努力寻找一家能愉快相处和满意共事的印刷厂,以保证期刊

按时印刷出版,确保准时投递到订户手中。

编排规范化是衡量科技学

术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规范化的要求编辑们已了如

指掌,但能否达到规范化要求,有时不是编辑人员所能完全

决定的。由于科技学术期刊刊载的均为专业性内容,印刷厂

很难完全对其图片、特定符号及格式做出正确理解,不能领

会原文的意图,常常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比如

一些电镜图片,显示的是微小的细胞结构,如果印刷制图者

不理解图意,颜色选择上的小小偏差将会造成某些细胞结构

被掩盖。科技期刊的质量除了学术价值和规范化程度外,还

与版面设计有密切关系,由于编辑人员对载文内容的深刻理

解,使编辑人员应用各种排版系统进行的版面设计能达到载

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效果,但这一点印刷厂却不可能完

全做到。编辑人员不参与排版、印刷环节工作,将导致许多

问题在这一环节产生。

结束语

科技学术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的载体和科技工作的孵化

器,对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技部门开展科技活动、加强

学术交流、促进各学科的沟通、提高科技水平起着不可估量

的作用。科技学术期刊的质量是科技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

前提条件和保证,受到许多相关因素影响,如政治质量、编

辑质量、校对质量、文字质量、印装质量、发行质量以及期

刊影响因子对刊物质量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万玉玲, 杨南. 量化管理机制在期刊工作中的实践

[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 (4): 391-393.

[2]周建英.中医药期刊质量与稿源之关系及应对措施

[j].学报编辑论丛,2003, (11): 22-24.

[3]李军纪, 马艳霞, 阮爱萍.加强高校学报质量控制

的策略[j].编辑之友,2007, (4): 66.

[4]武小琳, 钱文霖.保证学术期刊审定稿科学性的若

干理论思考[j].编辑学报,2004, 16(1): 4-6.

[5]游苏宁.捍卫编辑的独立性[j].编辑学报, 2006,

18(5): 321.

structure elements analysis on science &

technology academic journal quality

lan hua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carrier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quality is fundamental of continued

development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academic journal.

according to formation process, structure elements of

journal quality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source

quality, peer review quality, editorial quality and

publication quality four aspects. internal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journal quality is analyzed.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journal

quality.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095709a238030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