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扶贫研究的演变及进展——基于CNKI文献的知识图谱

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扶贫研究的演变及进展——基于CNKI文献的知识图谱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2月 第21卷第6期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Dec. 2020, 21(6):084–090

DOI: 10.13331/(ss).2020.06.011

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扶贫研究的演变及进展

——基于CNKI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周明星,隋梦园,王子成

(湖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搜索源,利用Cite Space文献可视化方法对2012—2020年教育扶贫研究

文献进行梳理,以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变量绘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教育扶贫研究主要集

中于教育扶贫的基本理论、教育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和教育信息化促进精准扶贫等热点

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教育扶贫在研究对象上应聚焦相对贫困的群体帮扶,在研究范式上应关注返贫群体的精

神脱贫,在研究环境上应补齐教育扶贫的生态短板。

关 键 词:教育扶贫;知识图谱;研究演变;中国知网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13(2020)06–0084–07

The evolu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alysis of knowledge graph based on CNKI literature

ZHOU Mingxing, SUI Mengyuan, WANG Ziche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Taking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s the literature search source, this paper uses Cite

Space Literature Visualization Method to sort out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from

2012 to 2020, and draws a knowledge map with researche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as

variables.

It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educ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thnic areas and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romoting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study on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relatively poor groups,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poverty

alleviation of the poverty-returning groups, and complement the ecological short boar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in the research environment.

Key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knowledge map; research evoluti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

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使其掌握脱贫致富的

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最终摆脱贫困的

一种扶贫方式。这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

收稿日期:2020-09-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FGB009)

作者简介:周明星(1957—),男,湖北荆门人,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面小康、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也是阻隔贫困

代际传递的长效机制。瞭望国际,教育扶贫一直是

世界各国政府与国家组织反贫困战略中的核心环

节。作为促进全球合作的最大公共平台,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UNESCO)早在1946年就提出实施“基

本教育”方案,并相继在海地、中国、印度和东非

等国家或地区的贫困农村进行试点,推动教育扶贫

的深入实施

[1]

。之后,在历次的全球教育倡议书中,

教育扶贫始终作为重点行动得到贯彻与响应。回看

国内,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扶贫经历了以“面”

第21卷第6期 周明星等 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扶贫研究的演变及进展 85

为主的普惠教育扶贫、“面与线”结合的多维教育

扶贫、“线与点”结合的专项教育扶贫、以“点”

为主的精准教育扶贫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作者,绘制发文作者合作图谱;第二步,运用科学

知识图谱分析软件中的机构共现功能绘制出该领

域机构共现图;第三步,在Cite Space关键词共现

分析的基础上,选择“Tendency Zone”视图绘制教

育扶贫2012—2020年关键词演进图谱;第四步,

“扶贫开发是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

作,是最艰巨的任务”

[2]

。2015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加快实施

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

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3]

。2016年,教育

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指出:“实现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

务全覆盖,保障各教育阶段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

部资助,保障贫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学,不让一个

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4]

与此同时,为了规避

教育扶贫中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防止形式主

义,教育扶贫业已由贫困地区转向贫困个体,教育

扶贫已经踏上“精准式”扶贫之旅

[5]

。党和国家顶

层设计的强势驱动,促使教育扶贫问题成为学界研

究焦点。

基于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教育扶贫”开展的

系列研究,运用Cite Space文献可视法,分析中国教

育扶贫研究的图景嬗变和研究热点,以期把握该研

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发展方向,为新发展阶段教育

扶贫研究重点转移提供理论索引。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文献

数据库以“篇名=教育扶贫”或者“主题=教育扶贫”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将查询年限规范为2012—2020

年,期刊来源为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检索获得

648篇文献,通过统计工具剔除重复文献以及缺少

分析变量或综述、书评和会议报告中的相关文献,

最终得到498篇有效文献样本。将这498篇文献样

本以“TXT”格式导出。

2. 研究方法

采用Cite Space应用软件,分别对现有文献数

量变化以及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前沿等

基本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步,运用Cite Space中聚类节点属性选择

用Cite Space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了

解教育扶贫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发文量分析

2012—2020年教育扶贫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如

图1所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扶贫研究文献增

加趋势明显,逐步演化成稳定持久的中心研究域。

剖析文献不难看出,国家政策是教育扶贫文献增长

的深层原因。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教

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集聚教育脱贫

力量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扶贫政策的一大创举”

[4]

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颁布《深度贫困地区

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

要“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并加快发

展职业教育”

[6]

。上述政策的顶层规划为学术界教育

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靶向和依据,2016—

2018年教育扶贫相关文献量激增。

图1

教育扶贫政策研究文献数量动态变化(2012—2020)

2.发文作者分析

通过分析某个领域核心作者及其主要研究成

果可以更好地确定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未来

发展趋势。为探究十八大以来教育扶贫的研究作者

及分布现状,从作者和机构两个维度对498篇有效

文献的合作网络图谱进行分析。运用Cite Space中

聚类节点属性选择作者,绘制发文作者合作图谱

(图2),其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作者,节点及

86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12月

字号大小表示作者发文数量,节点间的连线表明发

文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连线越粗代表合作越密

切。由图2可知,发文作者合作网络中共有75个

节点,49条连线,整体网络密度为0.0177,表明发

文合作分布较为松散,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形成合

作网络。同时,该领域作者的最高发文量为7篇,

所有作者的发文中心性均为0.00,这表明目前该领

域主要研究论文作者尚未形成广泛的影响力。通过

关键词检索发现,发文量排前十的作者的研究领域

主要集中在教育扶贫政策、精准扶贫理论和扶贫的

具体实践等方面,对教育扶贫新发展方向关注度较

低,表明十八大以来教育扶贫研究缺乏核心作者的

引领。

图2 2012—2020年中国教育扶贫研究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3.发文组织机构分析

发文组织机构作为发文作者的聚集地,对其进

行分析有助于把握当前某一领域的主要发文阵地

以及发文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十八大以来教育

扶贫发文机构来源进行分类统计,运用科学知识图

谱分析软件中的机构共现功能绘制出该领域机构

共现图(图3)。图3显示,发文机构合作图谱中

共有52个节点和12条连线,其整体网络密度为

0.0078,说明发文机构间的合作更为松散。从发文

量排前十的机构来看,十八大以来教育扶贫领域具

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包括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

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以及教育部民族教育发

展中心。上述机构的发文中心性均为0.00,尚未形

成相关的合作网络与核心机构群。通过观察不难发

现,国内师范类院校是开展教育扶贫研究的主要平

台,体现了师范类院校在教育扶贫研究中的使命和

担当。

图3 2012—2020年中国教育扶贫研究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4.研究前沿热点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通过对转换后的数据

进行导入分析,将时间切片设为1年,节点类型选

择“keyword”,阈值设为(3,8,2),即分别表

示在同一时间切片内关键词出现3次,共现8次,

关键词之间的共现率为2%。最终得到关键词共现

图谱(图4),该图谱一共包含了106个节点以及

130条连线,分别表示出现频次在2次以上的关键

词个数以及他们之间的连线条数。其中,节点大小

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节点间连线的粗细表

示关键词的共现强度

[7]

。由图4可知,前30位高频

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较多,“教育扶贫”共计出现207

次,表明对教育扶贫基础理论研究居多。此外,共

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还有“精准扶贫”(172),

“职业教育”(88),“教育精准扶贫”(63),

“民族地区”(20),“脱贫攻坚”(19),“教

育信息化”(10)等。表明教育扶贫研究领域宏观

的核心主题为教育扶贫、教育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扶贫、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以及教育信息化助力精准

扶贫等。

图4 2012—2020年中国教育扶贫研究

关键词共现图谱

第21卷第6期 周明星等 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扶贫研究的演变及进展 87

(2)研究热点演进分析。在Cite Space关键词

共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Tendency Zone”视图绘

制教育扶贫2012—2020年关键词演进图谱(图5)。

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的频次,节点之间的

连线表示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由图5可知,

阶段为2012—2016年,期间突变词为“学业发展”

“精准扶智”“影子教育”“创新方式”“治理现

代化”“初中生”和“多源流”等,此阶段学界仍

然借鉴以往的研究基础,围绕扶贫实践探索、精准

扶智等方面展开研究。第二阶段为2016—2018年,

2012—2020年不同年份的热点关键词之间的连线

整体上较为紧密, 2015年之前教育扶贫领域研究

的热点关键词的分布相对较为松散,从2016年开

始热点关键词的分布更加紧密,2017和2018年最

为紧密,2020年新兴的高频热点关键词较前几年有

所减少。其中,2016年主要高频关键词为“精准扶

贫”“民族地区”等;2017年主要高频关键词延伸

至“精准脱贫”“职业教育扶贫”“贫困地区”“教

育信息化”和“扶贫路径”等;2018年和2019年

教育扶贫领域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别延伸至“农村职

业教育”“教育公平”“实践困境”“农村教育”

“代际传递和政策工具”“乡村振兴”“贫困代际

传递”“教育现代化”“扶贫模式”“脱贫攻坚”

“历史制度主义”等。由此可见,十八大以来教育

扶贫研究大致呈现“教育扶贫——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的路线。

图5

2012—2020年中国教育扶贫研究关键词演进图谱

(3)研究前沿探测分析。突变词是指在某些

年份文献研究中突然骤增的关键词,Cite Space突

变词检测计算可以从相关学术领域文献中检测到

该领域突变率高的关键词,从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

前沿

[8]

。通过对关键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得出

十八大以后教育扶贫领域突变强度排名前27位的

突变词,如图6所示。图中粗线条表示关键词的突

变的起止时间,如“学业发展”的突变期间为

2012—2016年。图6显示了十八大以后的教育扶贫

研究前沿突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此阶段研究前沿涵盖较多关键词,如“路径”“农

村职业教育”“教育发展”“大数据”“均衡发展”

“扶贫脱贫”“机制”等。第三阶段为2018—2020

年,“贫困地区”“代际传递”“职业教育扶贫”

“贫困文化”等为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基于对

突变词的分析发现,教育扶贫研究在不同的时间段

呈现不同的前沿图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扶贫”

“阻断代际贫困传递”以及“贫困文化”等研究已

经成为教育扶贫研究领域中最新前沿。

图6 2012—2020年中国教育扶贫研究突变词

(4)关键研究主题分析。通过Cite Space对文

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图7)发现,十八大

以来中国教育扶贫研究领域中共有11个形成规模

的聚类关键词。从聚类规模看,聚类“职业教育”

的规模最大,其次是“教育扶贫”和“西部农村”,

然后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

8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12月

从平均轮廓值看,各聚类均大于0.8。在确认该领

域研究聚类的合理性与显著性后,结合高质量文献

内容,并通过进一步归纳整理,得出十八大之后教

育扶贫的学术核心场域主要集中于教育扶贫的基

础理论、教育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民族地区

教育扶贫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研究等。

教育扶贫的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扶贫的基础理

论是教育扶贫的范畴导向。在教育扶贫内涵方面,

2019)》,报告指出:中国职业院校在人才扶贫、

智力扶贫、结对扶贫等方面取得了经验和成效,职

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6]

在目标方面,有学者指出,推动职业教育扶贫要实

现“精准扶弱扶基、精准培训培养、精准技术支撑、

精准资助招生、精准放权增效、精准宣传推动、精

准组合施策”等目标

[17]

。在模式方面,许多贫困地

区产生了“一校两牌”办学模式,以“课堂与基地”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教育扶贫是通过发挥

教育核心功能并作用于贫困群体的扶贫方式,囊括

‘依靠教育扶贫’与‘扶教育之贫’的双重内涵”

[9]

也有研究认为教育扶贫是通过发展脱贫能力,着眼

于从“拔穷根”中消除“贫困”,是脱贫攻坚和精

准扶贫的治本之策

[10]

。在教育扶贫价值方面,研究

广泛认为教育扶贫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中之

重,是实现自主脱贫的长久之策,也是根除穷根、

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11]

。在教育扶贫机制

方面,教育扶贫作为制度规范或措施以及相应的制

度体系或结构能够对相关客体(贫困群体、贫困群

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且与时间变化存在显著互动关系

[12]

教育精准扶贫研究。教育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

成败的关键,理所当然地成为关注重点。在内涵解

析上,代蕊华等认为,“教育精准扶贫是瞄准不同

贫困地区的教育需求,运用精准帮扶措施,提高贫

困人口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艺技能,实现贫困

人口习得脱贫致富本领的一种针对性教育方式”

[13]

在路径分析上,有研究认为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由

横向集群扩展和纵向层次延伸共同构成的体系,横

向上涵盖“家庭、学校、社会、自我”等四种教育

类型,纵向上囊括“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

等教育、老年教育”等四重教育层次

[14]

。在困境探

析上,仲敏认为教育精准扶贫的困境主要体现在

“精准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精准扶贫”的侧

重点不够突出以及政策、理念和推进方式精准度不

足等

[15]

职业教育扶贫研究。职业教育扶贫是教育扶贫

的内生动力和有效途径。结合知识图谱,职业教育

扶贫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经验、目标与模式等方面。

在经验方面,比较有权威性的官方话语是2019年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扶贫专项工作会议发布的《中

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

“基地与农户”“农户与实体”“农校与高校”的

“四要素”方式为运作媒介,旨在解决农村脱贫问

[18]

图7

2012—2020年中国教育扶贫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研究。民族地区扶贫是脱贫

攻坚的关键。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范围内

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简称连片特困

地区),并将其列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

定》指出: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

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

[3]

。由此,“民族地区

教育扶贫”议题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在扶贫方

式上,肖时花等提出教育是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重

要方式

[19]

;袁利平等通过分析宁夏、甘肃、青海、

新疆和陕南等西北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实践模式,探

寻出“内外共生”式的教育扶贫模式

[20]

;在扶贫机

理上,李祥等指出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内在机理体

现在教育资源获取和分配、教育权力运作规范性和

有效性、教育发展权利保障三个教育治理问题上

[21]

在扶贫问题上,陈立鹏等通过分析内蒙古、广西的

教育扶贫模式,发现了教育经费不足、师资结构失

调、管理水平落后与双语发展滞后等一系列制约民

族地区教育扶贫事业发展的问题

[22]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研究。教育信息

化助推教育精准扶贫成为教育扶贫的新增长点。在

信息化扶贫内涵方面,有学者认为,“信息化扶贫

是以现代移动互联网经济和移动终端为技术基础,

第21卷第6期 周明星等 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扶贫研究的演变及进展 89

通过利用在线教育方式,将优质教学资源传输到贫

困地区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23]

。在扶贫机理方面,

第二,就研究范式而言,关注返贫群体的精神

脱贫研究。从前期教育扶贫研究文献来看,关注对

向磊等通过供需关联重构的过程模型阐释了信息

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机理

[24]

。在

扶贫路径方面,任友群提炼出信息化促进教育扶贫

的路径包括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化数据

驱动以及提升信息化师资能力等

[25]

。在扶贫政策方

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精准扶贫工作

机制实施方案》指出,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精

准扶贫的重要工作安排,力求通过信息化建设,引

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

[26]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发现:十八大以来教育扶贫研究呈现出

四大特征:在价值取向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

向更加明确;在目标定位上,扶贫在抬高民生底线

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战略理念上,创新扶贫理论,

扶贫方式更加精准;在工作机制上,调动社会力量,

形成社会合力共同扶贫。中国即将进入“十四五”

特别是面向2035年的新发展阶段,教育扶贫研究理

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靶向。未来教育扶贫研究应紧

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通过把握研究主题、创新研

究范式与优化研究新环境,切实加快中国特色的教

育扶贫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构建。

第一,就研究主题而言,指向相对贫困的群体

帮扶。新发展阶段伴随国家扶贫政策的变化,教育

扶贫研究内容也应该进一步变化和拓深,教育扶贫

研究要由对“绝对贫困帮扶”的研究过渡到对“相

对贫困帮扶”研究这个新主题,即对精准对接相对

贫困帮扶的新对象进行相关研究。既有关于教育扶

贫的研究重点关注的是绝对贫困主体,即个人和家

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

生存需要的绝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全面小康后教育

扶贫研究对象应根据政策转向依靠个人或家庭的劳

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虽能保障其食物,但无法满

足在当地条件下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其他生活需求的

状态的相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其中,研究的重点是

对乡村相对贫困学生群体的筛选、制定相对贫困学

生的标准、通过登记建卡予以识别并进行数字化系

统管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形成长效扶贫机制。

象既有农村贫困者也有城市贫困者,既有贫困群体

也有贫困个体,突出了“面”上教育扶贫,对国家

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国家

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党中央要求扶贫工作衔接乡

村振兴。在新发展阶段教育扶贫研究应转向“精神

扶贫为主”的价值范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

中,单一的技能培训已无法满足乡村“人”发展的

内在要求,教育扶贫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教育扶贫中

“人”的文化取向,探寻如何转变扶贫理念、方式

和行为,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提升返贫群体

自主脱贫能力,使他们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就研究环境而言,补齐教育扶贫的生态

短板。为了适应扶贫工作重心的变化,新发展阶段

教育扶贫研究应做到两个优化:第一,优化研究群

体,扩大教育扶贫研究群族,设置专门研究方向,

吸引高层次研究人员和博士(后)群体参与。第二,

优化研究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学者及研究机构的支

持力度,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基金会设立专

题,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会开展专项表彰,鼓励

高校、相关研究所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UNESCO.Fundamental Education:A pioneer concept-

Jens Boel explains why[EB/OL]. (2015-11-16)[2018-12-29]

/news/fundamental-education-pionee

rconcept-jens-boel-explains-why.

[2] 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

[J].党建,2015(12):5-7,13.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B/OL].

(2015-12-07)[2020-08-02]/zhengce/20

15-12/07/content_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EB/OL].(2016-12-02)

[2020-09-02]/zhengce/content/2016-12

/02/content_.

[5] 余应鸿,赵伶俐.由面到点:教育扶贫政策的中国经

验[J].理论与改革,2020(5):50-60.

[6] 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布《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

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 [EB/OL]. (2018-

02-24)[2020-09-02]/srcsite/A03/

moe_1892/moe_630/201802/t20180226_.

[7] CHEN Chaomei,HU Zhigang,LIU Shengbo,et al.

9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12月

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 Space[J].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2012,12(5):593- 608.

[8] 陈超美.Cite Space 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

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401-421.

[9] 刘军豪,许锋华.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

靠教育扶贫”[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2):

44-53.

[10] 杨小敏.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改革新思考[J].教育研

[18] 孟照海.教育扶贫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条件——国

际经验与本土思考[J].教育研究,2016,37(11):47-53.

[19] 肖时花,吴本健.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内在机理与实

现条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5):100-105.

[20] 袁利平,姜嘉伟.西北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理论逻辑、

实践模式与机制创新[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0,46(2):44-56.

[21] 李祥,曾瑜,宋璞.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内在机

理与机制创新[J]

.广西社会科学,2017(2):201-206.

究,2019,40(3):126-135.

[11] 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

10(3):66-71.

[12] 袁利平,姜嘉伟.教育扶贫的作用机制与路径创新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

35-43.

[13] 代蕊华,于璇.教育精准扶贫:困境与治理路径[J].教

育发展研究,2017(7):9,11,14.

[14]

段从宇,伊继东.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要素及实现

路径[J].教育与经济,2018(5):23-29.

[15] 仲敏.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内在逻辑、现实困境

与路径建构[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6):51-57.

[16] 谢俐,彭振宇.高等职业院校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与贡献——首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

告(2015—2019)》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34):5-8.

[17] 郭广军,邵瑛,邓彬彬.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脱贫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5-9.

[22] 陈立鹏,马挺,羌洲.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主要

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以内蒙古、广西为例

[J].民族教育研究,2017(6):35-41.

[23] 陈恩伦,陈亮.教育信息化观照下的贫困地区教育精

准扶贫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3):58-62.

[24] 向磊,左明章,杨登峰,等.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

贫供给侧改革:作用机理与实施对策[J].中国电化教

育,2019(10):61-66.

[25] 任友群,冯仰存,徐峰.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精准扶

贫的行动方向与逻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4):

11-19,49.

[26]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建立精

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7-04-

20)[2020-09-12]/art/2014/5/26/ar

t_50_.

责任编辑:黄燕妮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038484a236869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