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
16位CRC校验原理与算法分析
这里,不讨论CRC的纠错原理以及为什么要选下面提及的生成多项式,只是针
对以下的生成多项式,如何获得CRC校验码,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
标准CRC生成多项式如下表:
名称 生成多项式 简记式* 标准引用
CRC-4 x4+x+1 3 ITU G.704
CRC-8 x8+x5+x4+1 0x31
CRC-8 x8+x2+x1+1 0x07
CRC-8 x8+x6+x4+x3+x2+x1 0x5E
CRC-12 x12+x11+x3+x+1 80F
CRC-16 x16+x15+x2+1 8005 IBM SDLC
CRC16-CCITT x16+x12+x5+1 1021 ISO HDLC, ITU X.25,
V.34/V.41/V.42, PPP-FCS
CRC-32 x32+x26+x23+...+x2+x+1 04C11DB7 ZIP, RAR, IEEE 802
LAN/FDDI, IEEE 1394, PPP-FCS
CRC-32c x32+x28+x27+...+x8+x6+1 1EDC6F41 SCTP
生成多项式的最高位固定的1,故在简记式中忽略最高位1了,如0x1021实
际是0x11021。
I、基本算法(人工笔算):
以CRC16-CCITT为例进行说明,CRC校验码为16位,生成多项式17位。
假如数据流为4字节:BYTE[3]、BYTE[2]、BYTE[1]、BYTE[0];
数据流左移16位,相当于扩大256×256倍,再除以生成多项式0x11021,做
不借位的除法运算(相当于按位异或),所得的余数就是CRC校验码。
发送时的数据流为6字节:BYTE[3]、BYTE[2]、BYTE[1]、BYTE[0]、CRC[1]、
CRC[0];
II、计算机算法1(比特型算法):
1)将扩大后的数据流(6字节)高16位(BYTE[3]、BYTE[2])放入一个长度为
16的寄存器;
2)如果寄存器的首位为1,将寄存器左移1位(寄存器的最低位从下一个字节获
得),再与生成多项式的简记式异或;
否则仅将寄存器左移1位(寄存器的最低位从下一个字节获得);
3)重复第2步,直到数据流(6字节)全部移入寄存器;
4)寄存器中的值则为CRC校验码CRC[1]、CRC[0]。
III、计算机算法2(字节型算法):256^n表示256的n次方
把按字节排列的数据流表示成数学多项式,设数据流为BYTE[n]BYTE[n-
1]BYTE[n-2]、、、BYTE[1]BYTE[0],表示成数学表达式为
BYTE[n]×256^n+BYTE[n-1]×256^(n-1)
+...+BYTE[1]*256+BYTE[0],在这里+表示为异或运算。设生成多项式为G17
(17bit),CRC码为CRC16。
则,CRC16=
(BYTE[n]×256^n+BYTE[n-1]×256^(n-1)+...+BYTE[1]×256+BYTE[0])×256^2
/G17,即数据流左移16位,再除以生成多项式G17。
先变换BYTE[n-1]、BYTE[n-1]扩大后的形式,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2987370a216147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