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年
1
月 第
14
卷 第
1
期
—
137
—
文章编号
:1007-4287
(
2010
)
01-0137-02
腹颈静脉回流———一个有用的临床体征的再认识
刘 锋
1
,
刘德铭
2
(
吉林大学
1
1中日联谊医院
;2
1第一医院
,
吉林长春
130033
)
腹颈静脉回流
(
abdominojugularreflux
)
,
在我国
各种版本诊断学和内科学科书都称之为肝颈静脉回
流
(
hepatojugularreflux
)
,
以第
6
版《诊断学》为例
,
在
176
页肝脏触诊时写道“
:
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
大时
,
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
称为肝
-
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第
7
版《诊断学》以及其它
书籍对此征的描述
,
大体与此一致。
追本索源
,
用手压迫肝脏观察肝
-
颈静脉回流
的检查方法
,
乃是
1885
年
WPasteur
发表的一篇短
文中第一次描述
(
Lancet,1885;Sep.19;
全文见图
1
)
[1]
,
他认为这是由于三尖瓣反流的特殊表现。
13
年后
(
1898
)
,ERondot
[2]
将
Pasteur
描述的压迫肝脏
修改为检查者手掌压在脐上。正常时颈静脉顶端半
月面升高≤
3cm,
右室衰竭时升高≥
4cm,
是为阳
性。后来将肝颈静脉回流改称腹
-
颈静脉回流。不
知道什么原因
,Rondot
的修改手法没有得到重视
,
而
压迫肝脏这一手法却一直传到现在。我国诊断学教
科书在提到此征时
,
均称为肝颈静脉回流
,
描述检查
手法也均是手压肝脏。
鉴于腹颈静脉回流征在诊断右室衰竭中是很有
用的一个床边诊断方法
,
但其检查手法和解释又不
够正确
,Wiese
于
2000
年复习了文献
[3]
,
收集
1966-
1999
年共
33
年的英文文献
,
对腹颈静脉回流征的历
史、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和检查手法
,
作了比较全面
的叙述。他认为
,
腹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应定义为
:
颈
静脉压升高
>3cm
并持续
>15
秒。检查手法应是
病人采取能看到颈静脉的体位
,
颈静脉压的基线至
少要距下颌角
3cm,
缓慢地、稳定地在中腹部加压
,
压力为
20-35mmHg,
持续
15
秒
,
足可引出此征。
Wiese
认为
,
不需要压迫肝脏
,
在中腹部加压更好
,
因
为压迫肝脏病人会感到疼痛
,
可能引起
Valsalva
反
应
,
而
Valsalva
反应时胸内压增高
,
将抵消了由于腹
部加压引起的静脉血回流至右心的作用。因此检查
手法要求有两点
:
一是不要使病人感到疼痛
,
二是检
查时病人平静呼吸
,
不可摒气。为了使每次检查保
持同样的压力
,
可将血压计袖带气囊置于脐上
,
通过
压力计显示压力数值
(
见图
2
)
[4]
。
在临床实践中
,
我们也发现
Pasteur
描述的方法
检查肝颈静脉回流是有缺点的。例如
,
右心衰竭病
人
,
肝脏淤血肿大、疼痛
,
在肋缘下触诊肝脏边缘时
如手法不够柔软
,
病人都感到疼痛加重
,
如果按照
Pasteur
原法
,
在肿大的肝脏上再施加压力
,
病人确实是
疼痛难忍。如改为在中腹部
(
脐上或脐周围
)
加压
[3,5]
,
取得的效果更好
,
而病人不感觉疼痛。另外
,
肝颈静脉
回流征机制原来的解释是在肝脏上面加压
,
驱赶肝内
血液回流使颈静脉压升高。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是
腹部加压使肠系膜静脉和下腔静脉回流增多
,
使已经
过度充盈的右房压力更高
,
传导至上腔静脉及其分支
,
颈静脉压力随之增高
,
因而扩张更明显。
腹颈静脉回流征的临床意义
:
腹颈静脉回流征
是一项很有用的体征
[4,5,7]
。
Wiese
报告
,
对于有呼
吸困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
腹颈静脉回流征的
敏感性为
24%,
特异性为
96%,
阳性似然率
(
LR
)
为
6
1
0
。此征还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
右室梗塞、限制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
,
甚至左心
图
1
Pasteur
首次发表肝颈静脉回流征的论文
—
138
—
ChinJLabDiagn,January,2010,Vol14,No.1
A.
过去的手法
:
检查者手压迫肝脏
;B.
修改的检查手法
:
检查者手置于脐上加压
;C.
中腹部用一个血压计袖带以控制压力。
图
2
腹颈静脉回流征检查手法
衰竭也可出现此征
,
如肺楔压≥
15mmHg
时。
由于临床上此项检查在床边容易进行
,
阳性率
较高
,
所以应用广泛。由于检查方法的误传
,
使其应
用受限。现在是应该改正的时候了。最近国外出版
的一些书籍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例如
,2006
年出
版的著名的心血管内科教科书《
Braunwald
’
sHEART
(
7
th
Ed
)
[8]
,
已经改正
,
正式称为腹
-
颈静
DISEASE
》
脉回流
(
abdominal
2
jugularreflux
)
。我们建议我国诊
断学、内科学教科书
,
也应照此修改。
参考文献
:
[1]sicalsignoftricuspidregurgitation[J].Lancet,
1885,:19.
[2]uxhepato
2
jugulare[J].GazHebdomadaireSciMedBor
2
deaux,1898,19:567.
[3]ominojugularrefluxsigh[J].AmJMed,2000,109
(
1
)
:
59.
[4]BergD,fadultphysicaldiagnosis[M].Lippincott
Willams&Wilkins,Philadelphia,2006:77.
[5]andscience,Bedsideofdiagnosis[M].Urban&
Schwarzenberg,Baltimore
2
Munich,1990:361-363.
[6]SochowskiRA,DubbinJD,alandhemodynamicassess
2
mentofthehepatojugularreflux[J].AmJCardiol,1990,66:1002.
[7]ominojugulartest:techniqueandhemodynamiccorrelates
[J].AnnInternMed,1988,109:456.
[8]ZipesDP,LibbyP,BonowRO,ald
’
sHeartDisease[M].A
texbookofCardiovascularMedicine7thed.p.80.
(
收稿日期
:2009-08-07
)
文章编号
:1007-4287
(
2010
)
01-0138-03
胆囊穿孔的超声诊断漏诊分析
蔡明序
,
左晓文
,
李红瑜
,
王海燕
3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电诊科
,
吉林长春
130033
)
胆囊穿孔是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
亦
是外科急腹症之一
,
早期及时的做出正确诊断是治
疗成败的关键。超声检查可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
依据。现将我院术前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
10
例胆囊穿孔患者的超声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
旨
例
,
年龄
28
岁
-79
岁
,
平均年龄
(
65.10
±
4.95
)
岁。
临床上
7
例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进行性加重
,
伴
Mur
2
phy
征阳性
,2
例表现为间断上腹痛、腹胀
,1
例表现
为突发下腹痛
,
以右下腹及脐周为重
,
其中伴发热
5
例
,
伴恶心、呕吐
4
例
,
出现腹膜刺激征
4
例。血常
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
Aloka5500
超声诊断仪
,
腹部凸阵探头
,
探
头频率为
3.5Hz,
受检者采用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扫
查
,
测量胆囊大小、壁厚度
,
多切面检查胆囊
,
观察胆
囊壁是否连续
,
有无局部外膨或层次结构不清
,
胆囊
在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
2006
年至
2008
年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穿
孔患者
10
例
,
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男
7
例
,
女
3
3通讯作者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1923719a197838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