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
2021第6期(总第413期)成人教育ADULTEDUCATIONNo.62021TotalNo.413doi:10.3969/j.issn.10018794.2021.06.006近二十年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综述———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许道祯,王 媛,马晓斐(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昆明650000) 【摘 要】以2000—2020年CNKI数据库社会科学Ⅱ辑中的核心刊物及CSSCI为来源的199篇文章作为原始数据,对近二十年来老年教育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进行信息挖掘,发现人口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终身教育是老年教育研究的三大背景,核心研究机构群已形成,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且在地域研究、相关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对我国老年教育研究提出构建学术研究共同体、培育高质量老年教育期刊、拓宽研究视野、多学科相结合等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老年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关键词】老年教育;研究综述;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21)06003307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剧增,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探究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发展问题成为重要课题。老年教育在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可明晰老年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但以往研究样本少,且局限于对二手文献分析,无法深入探究。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运用CiteSpace5(6.R5)在期刊分布、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主题和关键词共现及相关聚类进行计量分析,探析我国近二十年来老年教育研究的热点、趋势与不足,以期提高我国老年教育研究质量,为解决我国老年问题提供智力支持。据分析模块进行数据处理。(二)数据来源为提高研究质量,探究我国老年教育研究趋势,数据样本来源于2000—2020年CNKI数据库社会SSCI文献。研究以“老科学Ⅱ辑中的核心期刊及C年教育”或“老年人教育”检索式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6月6日,共检索到201条文献,手动剔除1篇报告、1本图书,最终选取有99篇。在CiteSpace5(6.R5)版本中,将数效文献1据转化后分别选取“Author”“Institution”“Keywords”Journals”依次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生成相关的知识“图谱。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CiteSpace5(6.R5)版本中的CNKI数 【收稿日期】20201103【基金项目】2020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为2020Y0060【作者简介】许道祯(1995—),男,山东聊城人,成人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老年教育;王媛(1996—),女,兰州人,成人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教育;马晓斐(1997—),女,银川人,成人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老年教育。研究结果与分析 二、(一)核心作者以author为节点,设置单个时间区间长度为1年;阂值设置为TOP=50,出现208个节点,85条连线。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公式为:M=0.749[1]2,(N)由表1所知N7,得出M为1.98,发maxmax=1表2篇以上老年教育文章可视为本研究的核心作者,经统计共28人。该定律表明:只有当核心作者0%时,才会出现核心发文数量占到总发文数量的59篇,占统计数作者群。本研究的核心作者共发文7据总发文量比重为39.69%。由此可见,老年教育领
域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老年教育研究核心发文量排名前4位的作者为程仙平(7篇)、王英(6篇)、曹海涛(5篇)、李洁(5篇),根据老年教育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图1)分析,图中节点表示发文作者,重叠度越高说明作者之间合作强度越高。相关合作大多集中于程仙平—杨淑臖—吴思孝—傅蕾(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王英(兰州大学、南开大学)—谭琳(南开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为代表的师生团队。根据图1可知,多数研究学者合作关系主要为机构内部的合作,如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而不同机构之间的团队合作关系较为薄弱。 表1老年教育研究中的核心机构,整合所有二级机构后统计发现一共有26个核心机构(见表2),发文量一12篇,占总文献56.28%,超过普莱斯定律规共有1定的50%,因此可得出在老年教育领域已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按研究机构划分,老年教育研究的主3%。由阵地集中于高校,核心机构中高校占比约7表2可知,“双一流”高校在老年教育研究中独占鳌头,但也有一些地方院校表现出色,如济宁学院,因此在老年教育研究中地方院校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根据发文数量可以看出,老年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专门继续教育大学、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和高等学校社会科学院系,排名前5位的研究机构老年教育研究核心作者序号发文量作者序号发文量作者17程仙平152韩雯26王英162刘洪林35曹海涛172李琦45李洁182董之鹰53叶忠海192毛建茹63岳瑛202张瑾73杨淑臖212孙振良83丁红玲222吴思孝93王颖232卢筱媚103李学书242杨守吉113国卉男252韩崇虎123谭琳262张惠132宋谱272朱素芬142王仁282罗彤彤 (二)核心机构设置单个时间区间长度为1年;TOP=50,出现198个节点,68条线。由普莱斯定律,可得Nmax为12,得出M为2.59,即发表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是中,华东师范大学(12篇)、上海开放大学(7篇)、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6篇)、东北师范大学(6篇)、华东政法大学(6篇)。按地域划分,华北地区25篇,东北地区9篇,华东地区71篇,西南地区3篇,西北地区4篇,华中、华南地区无核心机构,老年教育研究机构地域分布不平衡,以浙江、上海为首,集中在华东地区,中西部明显较弱。 表2老年教育研究核心机构序号频数机构序号频数机构112华东师范大学143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27上海开放大学153温州城市大学36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163南开大学46东北师范大学173云南师范大学56河北大学183北华大学66济宁学院193淮海工学院76华东政法大学203北京师范大学85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13温州广播电视大学94山西大学223中国人民大学104宁波大学233浙江大学114宁波广播电视大学243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124兰州大学253杭州师范大学133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63上海外国语大学 (三)期刊分析统计老年教育领域期刊的发文数量(见表3),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成人教育》,共18篇。在发文量前10的期刊中,双核心期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年综合影响因子为2.772,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老年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老年教育相关的文章主要在教育类期刊刊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老年研究的单一性特点。(四)热点主题分布通对分析老年教育领域关键词,可以迅速把握老年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以Keywords为节点,设置单个时间区间长度为1年,阂值设置为TOP=50,出现301个节点,405条连线,得到频次和中心度排
名前20的关键词(表4):老年教育、终身教育、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教育模式、发展策略等;中心度是反应研究主题的重要指标之一,节点中心度越高则关键词越多,以中心度排序,关键词为:老年教育、终身教育、老龄化、开 表3序号12345杂志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职教论坛教育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放大学、数字化、现状、经验、终身化老年教育、主题聚类、教育供给等。同时对老年教育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图2。综合表4、图2,可将目前老年教育的研究主题概括为:老年教育基本理论、老年学习需求、老年教育模式与策略、国内外老年教育实践及启示。老年教育研究载文期刊分布发文量189764序号678910杂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老年学杂志教育理论与实践继续教育研究发文量43333 表4频次排序频次159141087665444444444333中心度0.760.470.220.090.060.050.120.050.050.020.120.040.030.040.040.140.050.180.030.03老年教育相关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中心度排序关键词老年教育终身教育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教育模式发展策略启示老年大学社区教育策略发展对策学习型社会农村老年教育需求高等院校社会参与频次159141033436433338272654中心度0.760.470.220.180.150.140.140.120.120.110.110.10.10.090.070.060.060.050.050.05关键词老年教育终身教育老龄化需求第三年龄教育学习型社会日本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现状第三年龄大学开放大学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社会积极老龄化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教育模式发展策略 1老年教育基本理论老年教育的研究视角有三个常见的思考维度:人口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及终身教育。李双玲(2011)认为在积极老龄化理论的视角下,老年教育不能局限于满足老年人在“兴趣、爱好、技能”上的一般需求,而是需要向“参与、健康、保障”等方面转[2]变。新兴理论的引进加深了人们对老年教育的认数学者主要从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进行探析,如在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分析老年教育育人功能;同时注重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老年人本身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具有可开发性,叶忠海(2013)认为老年人在[5]诸多方面可以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对于老年教育价值的分析,要重视其功利性价值,发挥其认知价值,倡导其发展价值。2老年学习需求目前,对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明确老年人学习真正需要什么,探究老年人学习需求变化的新特征,因此对老年学习需求的研究应该立足于老年群体生活,深入调查老年人生活的群体特征,研究当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6]特征。岳瑛(2012)把老年调查对象细分为四类,识,李洁(2015)以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为基础,在目标、活动、对象、内容和方法等五方面对我国[3]老年教育进行了反思和重构,促进了我国老年教育理论发展,对我国老年教育的实践发展也颇有启发。另一方面则是探讨老年教育的宗旨、功能、意义与价值。叶忠海(2013)认为首要宗旨是促进“积极[4]老龄化”。其次,对于老年教育的功能,目前大多
对老年调查对象进行深层次分类,以探求不同群体2019)分析了我国老年教育供的学习需求。李琦(给与需求的矛盾,提出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解决[7]机制。第二,根据学习需求的变化,探究老年人供给需求的路径,对于老年学习需求的路径大多数学老年教育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朱素芬(2017)基vivo软件对优秀社区老年教育教师进行访谈,于N[11]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扮演的角色进行归类分析。第二,老年大学是进行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对老年大学的研究是深入老年群体的重要途径,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更好地了解老年群体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化地服务,更直接地服务老年教育。韩伟(201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老年大学的学习需求分析,为老年大学合理设计专业及课程提供了科学[12]的依据。第三,高校老年教育作为途径之一,拥有研究老年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优质的师资队伍,丰富的课程体系以及完备的硬件措施。高校研究老年教育有了新的思维视角,即基于高校所具备的育人功能,高校应该承担培养老年教育人才的责任,以促进老年教育研究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师范院校应当设立老年教育学专业,杨德广(2018)在深刻分析老年教育特殊性以及全面梳理了老年教育学的外在和内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可以优先在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设立“老年教育学”学科(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老年教育方面的管[13]理人员和教师。4国外老年教育实践及启示者借鉴了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张博(2018)认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老年教育供给方式的变革,将重构“互联网+”战略下老年教育的新形态,形成多样[8]化、需求驱动的老年教育供给新体系。3老年教育发展的模式与途径在老年教育发展的途径模式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和高校老年教育模式的研究。第一,社区是老年人聚集的场所之一,老年教育的社区化意味着老年人能够就近利用公共教育资源来满足自身的养老需求,这符合以人为本的原[9]则。有学者研究社区教育治理的途径,如程仙平(2016)认为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应以全民终身学习观为指导,以增权赋能为旨归,以满足终身学习需求、服务积极老龄化为目标追求,构建社区老年教育[10]治理路径,服务老年人终身学习。同时,基于社区对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有学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期望总结出社区老年教育教师的角色特征以及专业素养,以便更好的服务于老年教育,这对于社区在高质量论文中对日本、美国等国家老年教育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角度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
一,全方位介绍某国老年教育的经验或者重要老年教育思想理论。朱政(2020)从立法保障等多个方面比较和借鉴日韩两国老年教育发展的成功经[14]验,多角度认识剖析国外老年教育。张宸豪够,高质量研究成果难以汇集。在刊载数量排名前10的高质量期刊中,老年教育专栏开设较少,仅有《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两种期刊开设了老年教育专栏,但并非每期固定刊载。同时《中国老年学杂志》大多数为老年医学健康领域文章,高质量的老年教育研究期刊仍然缺乏。由此可见,老年教育平台的不完善成为制约老年教育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原因。(3)老年教育研究主题过于狭隘,缺乏广阔研究视野。一方面是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在老年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上缺乏对老年教育的概念、性质的深层次挖掘,且与老年教育相关的理论研(2020)介绍了美国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的五种老龄理论,深刻探究在时代变迁中老年教育内涵的演[15]变,期望为中国老年教育本土化实践提供借鉴。张飞(2020)介绍麦克拉斯基的成人理论、余力理论[16]和需求分类理论,并提出三点启示。第二,深刻聚焦于老年教育专项发展,例如老年教育立法。李2015)介绍了美国老年教育立法的进程,分析老洁(年教育立法的特色,建议加快老年教育立法,完善相关立法体系。[17]总之要分析各国老年教育立法特色,促进我国老年教育单体法的建立。 三、老年教育研究问题分析总体而言,老年教育研究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如叶忠海教授在老年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一方面是对重要理论的深度探究,如主编《老年教育丛书》,明确了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老年学的分支学科,是成人教育学孕育的子学科,[18]对于老年教育(学)研究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其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在“中国当代老年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研究中,对老年教育发展指数进行了探索和发展,并提出了老年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发展思路、教育模式、以生命规律性为主体的老年课程体系的观点。[19]但是,整个老年教育研究总体水平处于低层次。例如老年教育学科关照度较低,在研究生招生网站上查询2020年具有成人教育学招生资格的共16个硕士点,但仍无开设老年教育研究方向的学校,在1985年至2018年5月期间共有111部老年教育相关著作,[20]相比整个教育学领域,我国引进和自编的教育学著作(包括专著与教材)4700部,[21]老年教育学术著作相差较多。具体而言有以下问题:(1)从研究作者与机构来看,作者与作者、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多限于师生关系,同时机构与机构之间的研究也属于“单兵作战”,更深层次的高校与老年大学、社区教育中心等基础研究机构的合作尚未形成。一般来说,高校善于理论研究,而基础研究机构则拥有较好的群体基础,研究样本充足,然而高校与基础研究机构结合不紧密,造成了高质量研究成果的缺失。(2)老年教育专题得到核心期刊的重视程度不究较少,多是在老龄化、和谐社会构建等宏观角度的研究;对老年教育群体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对农村老年教育的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年教育的研究更少。另一方面,老年教育研究多局限于教育学的视野,缺少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老年教育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不单单是教育问题,更要注重与社会多层面问题结合。 四、研究展望(一)研究主体:打造学术研究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的日常运作实质上就是知识资源的投入、共享、整合和创新的过程,[22]一方面理论研究机构与实体研究机构结合,不同老年教育理论背景的研究可以开拓新的研究思路与视野,为老年教育研究奠定实体基础。高校要走出书斋,深入老年群体生活,感知老年人生存境遇,才可以深刻探究老年群体特征。高校与老年大学、开放大学、社区中心的结合,可以形成老年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促进老年教育研究知识的聚集与整合,形成老年教育研究智库。另一方面是地域结合,根据老年教育研究核心机构的分析,地方省市一级的老年教育探索多集中于江苏、浙江两地,中西部老年教育核心研究机构较为缺乏,要鼓励跨地域的项目研究,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区域平衡,对于中西部薄弱地区的老年教育研究要加强引导与支持,以便更好地服务当地老年教育发展。(二)研究平台:增设高质量研究期刊与专栏目前,在高质量成人教育领域期刊中,对于老年教育单独增设的期刊专栏较少,核心期刊中仅有《成人教育》自2017年第三期开始增设老年教育专栏,而其他高质量期刊缺乏老年教育专栏的设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老年教育研究缺少相关平台,老年教育研究高质量期刊数量不足,阻碍了研究
者对老年教育研究的进一步聚焦。因此,建议有能力的期刊尽快增设老年教育研究专栏,为青年学者提供优质研究平台,进一步积累研究成果、研究经验,孵化高质量老年教育研究期刊,积累老年教育研究成果,聚集老年教育研究主题群,以更好地促进老年教育学科建设,增强老年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主意识”,提高老年教育话语体系。(三)研究方向:向老年继续社会化与“赋权增能”转变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要关注老年人的成长与发展,突出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顺利完成新的社会角色转变,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主动融年教育实践来源于对老年群体生活的观察与审思。一方面老年教育群体需要在全纳视角下得到全面关注,增强老年教育的包容性。研究内容要从老年常规群体向老年弱势群体转变,从城市老年教育研究向农村老年教育研究转变,加大对少数民族老年群体研究,挖掘老年弱势群体、农村老年群体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可以进一步彰显老年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提高不同老年群体在社会风险下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各自生存境遇下的生活环境,构建全面的老年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对老年群体深入研究,关注老年教入与适应社会新变化。需要加强老年人生理健康、生命教育等方面研究,逐步从闲暇教育向补偿教育与继续教育转变,深刻探讨老年教育如何在老年继续社会化中发挥其应有功能。同时研究方向要向老年“赋权增能”转变,老年教育的赋权要重点把握制度、机制、环境和心理的赋权,重点在生活掌控、变化适应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23]把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老年继续社会化和“赋权增能”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有效配置与优化老年人力资源,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老年人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有机统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老年人社会角色、社会关系的转化具有“缓冲”作用,而“增能”即提高老年人的各项能力或潜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各项能力。(四)研究视野:多学科相结合老年教育研究主题方面应拓宽视野。老年教育是复杂社会问题的综合,其研究具有极强的交叉性,涉及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老年教育是解决老年问题的途径之一,而不是“万金油”,因此其研究主题不应仅局限于教育学视域,要打破学科壁垒,拓宽研究视野,如在人才学角度下探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在管理学4C理论下研究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在社会学视野下探析老年临终关怀等。而在进行跨学科老年相关问题的研究中,老年教育既要与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学科聚集在老年学下形成集聚研究成果的同时,又要与其他研究方向“并驾齐驱”,避免被其他学科“稀释”,凸显老年教育学科的独立性。(五)研究内容:重视对老年人群体的全面深入分析老年教育是从老年人出发,为了老年人的教育。老年教育研究应该扎根于丰富的老年教育实践,老育参与者的异质性,[24]即研究老年群体的分层与个体差异。需要在社会分层视角下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分层视角下老年群体学习的异质性,刘庚常等借助西方典型社会分层指标体系把老年人口分为老年干部、老年知识分子等六个层次,[25]有利于研究各层次下老年教育学习需求的差异性。要对不同层次老年群体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学习支付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在某一层次的内部也需要探求差异性,例如在老年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基于年龄结构、职业背景的学习需求分析。挖掘不同年龄老年人、不同职业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下老年人学习需求特征,结合年龄、职业,以及知识背景进行学习需求的交叉分析,并且要明确在某一分层下老年人核心需求、关键需求、次要需求;最后,在深入研究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开发老年教育课程。并且要充分认识到老年人生活世界的变化,会造成学习需求的转变,要加强老年人角色转变研究。老年人在退出之前社会环境以后,进入新的社会环境中,在这一过程的变化之中会有新旧角色的变化,如职业角色变化为非职业角色即家庭角色,劳动角色变为非劳动角色即被赡养角色。随着两种角色的变化,老年人的生活也随之变化,即由之前的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交织的状态逐步回归到家庭生活上,这也是老年人“生活世界”的变化,其核心是以老年人角色变化为基础,因此需要以老年人角色转变为立足点,明确老年人学习需求特征。总之要建立以角色转变为立足点,核心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教育课程开发体系。本研究内容和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以“老年教育”为篇名进行检索,会造成其他相关主题的缺失,比如叶忠海教授的文章,截至2020年9月15日,叶忠海教授共发表关于老年教育、老年问题的文章9篇,因检索时间和方法的限制,本文检索仅有3
篇,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大学等问题无法兼顾,同时对老年教育相关著作关注不够,全面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接下来的研究会更加全面细致,得出更加科学有意义的结论。【参考文献】[1]史书侠,李海亮,等.2005—2010年《情报科学》刊出论文作者分析[J].情报科学,2012(2):277—281.[2]李双玲,周志毅.试析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教育的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2—15.[3]李洁.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基于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113—120.[4][5]叶忠海.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11—16+23.[6]岳瑛.老年教育需求量及潜在需求量分析[J].中国老年2012,32(20):4607—4609.学杂志,[7]李琦,王颖.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及解决机制:国际经验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与本土思考[2019,36(6):75—83.[8]张博,王争录.“互联网+”战略下老年教育供给的转型与变革[J].成人教育,2018,38(12):45—49.[9]穆光宗.老年发展论: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J].人口研究,2002(6):29—37.[10]程仙平,杨淑臖.社区老年教育治理的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6(8):127—132.[11]朱素芬.社区老年教育教师角色特征与角色行为研究:基于Nvivo软件的分析[J].成人教育,2017,37(3):57—62.[12]韩伟,郭晗,郑新.老年教育需求动机研究:针对老年大学层面[J].人口与发展,2018,24(5):122—128.[13]杨德广.建立老年教育学刍议[J].教育研究,2018,39(6):16—23.[14]朱政.日韩老年教育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成人教育,2020,40(3):88—93.[15]张宸豪,徐雄伟.美国老年教育研究:基于老龄化理论演变分析[J].成人教育,2020,40(3):82—87.[16]张飞,江丽.霍华德·麦克拉斯基老年教育思想研究及启示[J].成人教育,2020,40(2):38—42.[17]李洁.美国老年教育立法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1):79—84.[18]叶忠海.老年教育学通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7.[19][20]叶忠海.中国当代老年教育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4.[21]侯怀银,主编,桑宁霞,著.共和国教育学70年(成人教育学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5.[22]陈搏.高校教师学术共同体的知识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高教探索,2014(3):167—168.[23]王英,谭琳.赋权增能: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反思[J].人口学刊,2011(1):32—41.[24]王颖,李琦.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综述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19(10):217—224.[25]刘庚常,彭彦,孙奎立.我国老年人口社会分层初探[J].西北人口,2008(1):65—67+71.ReviewoftheResearchonElderlyEducationinChinainRecentTwentyYears—VisualizationAnalysisBasedonKnowledgeMap,WANGYuan,MAXiaofeiXUDaozhen(SchoolofVocationalandContinuingEducation,YunnanUniversity,Kunming650000,China)【Abstract】Basedonthe199articlesfromCSSCIandcorejournalsinsocialsciencesIIofCNKIdatabasefrom2000to2020,thispaperconductsinformationminingonhighqualityresearchresultsinthefieldofelderlyeducationinthepast20years.Theresultsshowthatpopulationaging,activeagingandlifelongeducationarethethreemajorbackgroundsofelderlyeducationresearch,andthecoreresearchinstitutiongrouphasbeenformed,butthecoreauthorgrouphasnotyetbeenformed.Andthedevelopmentofregionalresearchandrelatedplatformconstructionisunbalanced.Thispap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theresearchofelderlyeducationinChina,suchasconstructingacademicresearchcommunity,cultivatinghighqualityjournalsofelderlyeducation,broadeningperspectiveinstudy,andcombiningmultidisciplinaryresearch,soastoprovideintellectualsupportforsolvingtheproblemsofelderlyeducationinChina.【Keywords】elderlyeducation;researchreview;knowledgemap(编辑/关永承)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5301923a140465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