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发表和写作经验

小论文发表和写作经验


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

小论文发表和写作经验

一、论文的科普

1. 论文分类

先来介绍一下论文的分类。论文分大论文和小论文。所谓小论文,是指发表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一般十几页纸,几千字,是能否毕业的判断标准。所谓大论文,是指毕业论文,一般几十到上百页纸,几万字。网友扒出翟天临和同届19人的博士论文发表情况,这里的论文指的就是小论文。

2. 论文等级

翟博士直播时回答网友“不知道什么是知网”,随后被挖出其未发表C刊论文,违规获取博士学位,那什么是C刊呢?简单介绍一下小论文的等级。小论文按照难度排序,大致分为SCI (SSCI)、EI、中文核心,和中文普通。SCI和SSCI分别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献检索工具,是全球公认的权威评价指标,收录的基本上是英文期刊,发表难度最大。EI是工程技术领域内的综合性检索工具,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文献,有英文期刊,也包含一些高档次中文期刊,发表难度介于SCI和中文核心之间。中文核心期刊,是学术水平较高的中文期刊,一般包括“北大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期刊”,也就是网友所说的C刊。中文普通期刊,就是剩下的(你们懂的)中文期刊了。北电博士毕业要求一篇C刊,即中文核心期刊。而翟天临的唯一论文发表在《广电时评》上,属于中文普通期刊。且不论抄袭与否,光凭期刊等级这一条,就没有达到北影的博士毕业要求。

3. 毕业要求

有人问我,博士只要发一篇中文核心就能毕业了吗,还以为博士文凭很难拿呢,看你们天天抱怨秃头啊什么的!事实上,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博士的毕业要求不同,国内985高校理工科博士毕业一般要求两篇SCI,人文社科类博士要求会适当降低。北电的博士毕业要求远低于平均水平(大概因为艺术学科),目测会招来其他学校博士的强烈不满。校方定的只是最低门槛,很多导师会设定更高的毕业要求,想要顺利毕业只能咬牙多发论文。

二、怎样发论文

下面撇开翟天临事件不谈,和大家聊聊怎么发论文。我的经验是分为三部曲,首先想idea,然后做实验,最后写文章。

1. 想idea

发表文章最关键的是什么?不是实验是否复杂,也不是语言是否优美,而是idea是否创新。所以要怎么想idea呢?我觉得做实验,尤其化学实验,和做菜是相通的,设计实验就像在发明菜谱。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我自创的方法, 顺便安利我用这些方法发明的菜谱。

第一种方法,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文章,而不是用虔诚的心态去拜读文章。先抱着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找出前人的不足,然后搜寻替代方案,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用这种方法发明了一道黑暗料理——全麦吐司夹榴莲。我以前超爱吃菠萝油,热腾酥脆的菠萝包夹上冰爽柔滑的黄油,冰火两重天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后来我开始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它,发现了它的致命缺陷——热量太高,于是灵机

一动发明了替代版,用冷冻的榴莲代替黄油,用烤全麦吐司代替菠萝包,口感完全不亚于菠萝油,低卡又健康。

第二种方法,适当翻翻其他领域的文章,不要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界拓宽了,脑洞会跟着打开,灵感一不小心就蹦出来了。有些技术在别的领域已经用滥,但在你的领域说不定就是创新之举。我是在面临延毕的压力时,绝境中灵光一现想到的这个方法,把计算机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引用到水处理领域,写了一篇SCI,救了自己一命,顺便还用这种方法发明了另一道黑暗料理——麻酱意大利面。我喜欢吃意大利面,也喜欢吃武汉热干面。意大利面好买,但是红酱很难储存,一般几天内就要吃完。热干面的麻酱好储存,但碱水面在新加坡很难买到。于是来了灵感,用麻酱混搭意大利面,结果口感出奇的好。硬质小麦粉做的意面特别有嚼劲,配上喷香的自制麻酱,再佐以诱人的老干妈,简直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

说这些就是想给大家一个启迪,如果你找不到idea,不要闷头苦思冥想。去多读别人的文章,灵感砰砰砰就冒出来了。就像多去研究别人的菜谱,才能发明出黑暗料理。大晚上的把自己写饿了。

2. 做实验

Idea有了,下一步就是做实验。实验的话,不同专业差别很大,这里就不细述了,提几个建议吧。

1)尽早开展实验

出名要趁早,做实验也要趁早。低年级就手握大把数据,大概跟年少成名的感觉差不多,美滋滋。尽早确定研究方向,阅读相关文献,

设计实验方案,进实验室。既然入了科研的坑,实验迟早都要做的,早点开始早点解脱嘛。一开始做实验肯定会绕很多弯路,不可能一上来就获得预期结果。前面争分夺秒一些,后面就会逍遥自在一些。

2)多跟前辈请教

导师一般都很忙的,不可能手把手指导你。如果有师兄师姐,一定要抱紧大腿,虚心请教。如果他们愿意把技能倾囊相授,或者把装置材料跟你分享,那恭喜你站在巨人肩膀上了。跟师兄师姐请教还有个好处,说不定就双双脱单了。我同门和师兄就是做实验时擦出火花,毕业后喜结连理。当然前辈的帮助可遇而不可求,遇到了是你的福气,有人指点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遇不到也不要丧气,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也能走到终点。

3)注意实验安全

这点虽然跟发表论文没什么直接关系,但还是忍不住碎碎念一下。数据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以前总抱怨我们学校环境实验室管太严,要先参加一大堆briefing,每个实验步骤都要做风险评估,做实验时必须全副武装,下班时间不得单独呆在lab。直到北京某大学环境实验室发生爆炸案,我才猛然惊醒。有时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可一旦降临,就game over了。

3. 写文章

有了数据,接下来就着手写文章吧。下面我主要介绍怎样写SCI,中文文章同理。我写第一篇SCI的时候,没人指导,完全抓瞎,痛苦极了。后来写到第八篇SCI,觉得SCI就跟八股文一样,只要遵循套

路来写就行。我的套路会有些笨拙,适合英文基础不好的新手小白,高手请忽略。

1)写作套路(划重点)

首先要强调一个观点,SCI论文写作水平跟英文水平并不完全相关。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英文不好,这辈子注定跟SCI无缘了。事实上,SCI写作用的是很scientific的语言,跟口语表达千差万别。母语是英语的人,没受过专门训练,也会写不好。而英文基础不好的人,只要掌握了方法,也可以写出好文章。那论文究竟应该怎么写呢,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写英文文章就去模仿英文,写中文文章就去模仿中文。千万不要先写成中文,再用软件翻译成英文,会写得不伦不类的,我自己就这么干过。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直接模仿,那么试试我发明的笨方法吧,下面把我珍藏多年的经验吐血分享!第一步,下载十篇以上,最有参考价值,并且发表在高档次期刊上的文献。第二步,通读文献,分析别人的逻辑,归纳出自己的文章结构。结构划分得越细越好,不要只列出段落标题,而是要精确到每句话,列出每句话的提纲,提纲可以用中文写,也可以英文写。第三步,精读文献,把每篇文献你觉得能用在你文章里的句子标记出来,按照刚才归纳的文章结构,复制粘贴在对应提纲后面。第四步,把每句提纲后面粘贴的例句糅合,并且加入自己的数据。用这样的笨方法写文章,前几篇会非常耗时间,但是后来会越写越顺。很多地道的用法和表达方式看得多了,印象深刻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新手小白不妨试试。

2)避免查重

网上有爆料说翟天临的论文查重率高达40%,那我们怎样避免查重呢?关键就在于我刚才提到的第四步——糅合。所谓糅合,就是要不露痕迹地,把别人的东西整合成自己的。原封不动照搬一个句子一段话,那叫抄袭,当然会被查重。但如果你把十个句子放一起,这儿摘几个短语,那儿摘一个句型,调调语序,换换单词,那叫借鉴,系统不会算重复率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5266383a140266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