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


2024年1月6日发(作者:)

第二章 教学设计模式

一、重难点解析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内容: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和功能、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的四个阶段、教学设计模式发展的“二代”,以及教学设计模式的各种类型。

1.教学设计模式的和功能

⑴含义

模式,通常是指可以使人模仿的系统化的、稳定的操作样式,它表现为某种规范的结构或者框架。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 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操作样式,它用简约的方式,提炼和概括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解释和说明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有关理论。教学设计的模式既是 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升华,它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特征。

⑵功能

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第二,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教学设计模式包含了关于教学设计的特定的理论、指导思想,这些教学理论可以转化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来源。

第三,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第四,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因为教学设计模式提供了关于教学实践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信息。

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是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因此,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往往表现为一个有序的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可以从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和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两个方面来把握。

⑴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

教学模式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可称为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14个步骤,这14个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分别为:需要的评估;考虑不同的 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系统;明确限制;形成广泛目标和可以观察的具体化子目标;生成与总目标和子目标相匹配的前测和后测测验;分析总目标和子目标的类 型并将下属技能序列化;确定学习者的特点和准备状态;形成与科目和学习者需要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选择媒体以采用教学策略;形成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课件;对 课件进行形

成性评价以诊断课件使用者的学习困难;在诊断基础上,对课件进行修改;开发有关安装和维持以及定期修理教学程序的材料和过程。

另一个学者瑞奇在安德鲁斯和古德森的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教学设计模式的以下6个要素:确定学习者的需要;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建构评价过程;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安装和维持系统。

史密斯(P. L. Smith)和雷根(T. G. Ragan)提出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的4个基本问题,也就是教学设计的4个要素:学习者或受培训者的特点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怎样评价和修改?

⑵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

教学设计模式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在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构成环节各不相同的。

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构成环节有10个: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行为、个性的准备状态;写出行为目标;开发与标准有关的测验;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媒体;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

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构成环节有9个:教学目标;教学分析;起点行为和学生的特征;作业目标;标准参照的测验项目;教学策略;教学材料;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本书认为,教学设计模式包括的基本环节有以下8个: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情境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设计。

3.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

本书引用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四个阶段的说法。

⑴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视为应用科学。这个阶段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这个时期的教学设计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在教学设计中注重 学生的外显行为及其先决条件,注重学习任务的分析,注重教学设计的程式化、序列化。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详尽地分析和分解学习内容(亦即教学内容),将学 习内容转化成各种类型的具体化的、可观测、可操作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完整的教学序列。

这种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在于它达到了教学设计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教学设计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可直接操作的完整的蓝图,教师可以按照设计直接 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教学设计的缺点主要在于:片面强调分析和分解教学内容,而缺少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阐述;过分强调分解教学环节,而对教学的 整体性重视不够。

⑵第二阶段,美学教学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一阶段,教学设计者们侧重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强调用美学效果来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 趣,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同时主张,不应该把教学设计成直线型的序列,而应该以综合的方式设计教学,强调教师以多样化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 选择和运用那些较好地体现师生之间交互作用的教学策略,并试图把教学系统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系统。

⑶第三阶段,教学设计着重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师成为教学设计的主体,成为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创造者和技师。

⑷第四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这一阶段,在教学设计中起指导作用的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建构主义,学习被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学 习者自主地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受到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占着中心的地位,而教师是起着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也称为“以 学为本”的教学设计,即进一步强调教师成为教学设计的主体,而不只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者。

4.“二代”的划分

本书引用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二代”的划分的说法。

⑴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泛指1990年之前的所有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基础方面采用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理论。例如,“肯普模式”和“狄克—柯瑞模式”。

肯普模式(J. E. Kemp,1977)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强调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学习者、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这是确定教学目标;二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 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三是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安排十个教学环节(一是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为此应先了 解教学条件;二是选择课题与任务;三是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四是分析学科内容;五是阐明教学目标;六是实施教学活动;七是利用教学资源;八是提供辅助性服 务;九是进行教学评价;十是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⑵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式

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式泛指1990年以后建立起来的教学设计模式,其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基础方面是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 论。例如,“史密斯—雷根模式”。这一模式吸取了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注重认知学习理 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理论上体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 学评价三大环节。教学分析明确地分为三个方面: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三类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 理策略)。

5.教学设计模式的类型

本书引用了教学设计模类型的4分说法。

⑴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类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主要有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⑵建立在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设计模式: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包括九大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回顾所需的先决技能;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评估学习行为;增强保持与迁移。

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模式被称为“部分呈现理论”、如图6。

⑶建立在传播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类模式的代表:马什的一般传播模式;莱特和皮亚特的文本组织模式。

马什(P. O. Marsh)的一般传播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是: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本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为其他各个阶段提供信息输入,包括四 个步骤:选择策略;写出接受者的概况;强调中心观点;建立行为目标。第二个阶段是对第一个阶段的扩充,例如将中心观点分解为几个具体的步骤,依此形成一个 总体内容框架,进而根据总体策略和学习者的特征选择具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同时选择信息的组织方式。第三个阶段是控制信息的复杂性,如考虑信息的复杂性对于 学习者是否合适。第四个阶段是教学设计者考虑学习者所期望的反应类型。

莱特(Wright)和皮亚特(Pyatt)认为,教材页面上的内容的组织对学习存在着影响,他们根据这一观点提出了文本组织的教学设计模式。 在教学设计中,要确定页面的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现状,这是指每页的总体框架,是信息的结构。二是轮廓,它包括平衡、空间等特性。三是表现,它是指使 学习者对信息的关键方面引起注意的技术。四是印刷样式,它与打印材料的外表和风格有关。五是系索词,它是指教材页面上提供关键信息的词,如标题、主题句和 提要等。六是风格,它是指整个页面的特征和写作的风格。这六个因素对页面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学习过程。

二、典型例题

1. 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

⑴确定学习者的需要;

⑵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

⑶建构评价过程;

⑷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

⑸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

⑹安装和维持系统。

2.按照教材的观点,教学设计可以分为那8个基本环节?

⑴学习者的分析;

⑵教学目标的设计;

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⑷教学过程的设计;

⑸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⑹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⑺教学情境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⑻教学评价的设计。

3. 肯普模式中的十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什么?

⑴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⑵选择课题与任务;⑶分析学习者的特征;⑷是分析学科内容;⑸是阐明教学目标;⑹是实施教学 活动;⑺是利用教学资源;⑻是提供辅助性服务;⑼是进行教学评价;⑽是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在这十个环节中,有九个(即第一、二、三、四、五、七、八、 九、十个)环节都由教师自己完成,只有第六个环节是在教师主讲或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由师生共同完成的。

4. 简答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

⑴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大环节。

⑵将教学分析明确地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环境分析;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是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和教学内容的分析)。

⑶三类教学策略:一是教学组织策略,包括教学内容应该按哪种方式组织、教学程序应该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该如何安排等方面的策略;二是教 学内容传递策略,指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以及如何将学生组织起来等方面的策略;三是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即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计划和分配等方面的策略。

5. 教学设计模式有那几项功能?

教学设计模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⑵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

⑶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⑷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

6.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五个领域?

⑴创设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一是探索社会的特点和意义;二是创设未来系统的图景;三是准备设计。这个领域侧重于背景的创设,它是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

⑵知识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一是对知识系统进行探索,包括探索其社会特征和意义;二是构建中心价值和图景;三是探讨如何进行设计和对社会系统进行描述。

⑶形成设计和解决问题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一是形成设计的中心定义和系统的特点;二是设计系统的作用,设计可行的系统。

⑷探索空间,这个领域的任务主要在于评价和选择。

⑸描述未来模式的空间。

这五个领域在空间上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教学设计系统。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4535648a135652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