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802.11 整理
802.11协议组是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IEEE)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802.11 标准覆盖了无线网络的协议和操作。它只处理OSI 参考模型两个最低的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或介质访问控制层)。各项802.11 标准的差异只在于物理层(PHY)特点。
* IEEE 802.11,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a,1999年, 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IEEE 802.11b,1999年, 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g,2003年, 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n,2009年9月通过正式标准,WLAN的 传输速率由目前 802.11a及 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高达350Mbps甚至高达475Mbps。 * IEEE 802.11ac,802.11n之后的版本。工作在5G频段,理论上可以提供高达每秒1Gbit的数据传输能力。 备注:波长 = 波速 / 频率 5G~5G频段波长:6cm ~ 5cm动态频率选择(DFS) - 其目标是通过频率重复使用来实现每秒/ 每Hz/ 每个电台信息的最大系统频谱效率,同时仍保证一定的服务等级,避免附近信道的同道干扰和邻道干扰。室内 - 信道只能用于室内。仅客户端 - 信道只能用于客户端模式。发送功率控制(TPC) - 在通信系统中智能选择发送功率,在系统内实现优秀的性能。短程设备(SRD) - 规定了使用这条信道的设备允许的功率电平。是/ 否 - 各国都规定了允许使用哪条信道。
2.4G频段被分成了14个相距5MHz重叠的信道(如下图),信道1的中心频率为2.412GHz;波长:12cm
重叠信道
802.11 使用的“信道”一词经常会引起混淆。对无线电和TV 频道来说,它们被分配到工作的特定频谱。如上图频谱所示,可以明显看出,大量的RF 能量正进入相邻信道。由于频谱模板只规定了特定频率偏置上的功率输出限制,因此通常假设信道的能量不会扩展到这些极限之上。更准确地说,鉴于信道之间的间隔,任意信道上的重叠信号应被足够衰减,以对任何其他信道上的发射机干扰达到最小。
发送设备之间要求的信道间隔经常出现混淆。802.11b 标准基于DSSS 调制, 采用22 MHz 的信道带宽,得到三条“不重叠的”信道(1、6 和11)。802.11g 基于OFDM 调制,采用20 MHz 的信道带宽。这偶尔会导致有人认为802.11g 存在四条“不重叠”的信道(1、5、9 和13),但事实并非如此。下图重点介绍了2.4 GHz 频段中可能不重叠的信道。
各国法规
802.11 信道的提供情况由各国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国为各种服务分配无线电频谱的方式限制。例如,日本允许802.11b 使用全部14 条信道,允许802.11g/n-2.4 使用第1-13 条信道。其他国家如西班牙一开始只允许使用信道10 和信道11,法国只允许使用信道10、11、12 和13,现在则允许使用信道1-13。北美和部分中南美国家只允许使用信道1-10。在美国,根据FCC 规定和法规Part15,可以在没有牌照的情况下运行在ISM 频段中工作的802.11 标准。
802.11
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 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 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 802.11b和 802.11a两个新标准。 802.11a 802.11a 是802.11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于1999年获得批准。 802.11a 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 工作频率 为5GHz,使用 52 个正交 频分多路复用 (OFDM)副载波,物理层速率最高可达54Mbps,这达到了现实网络中等 吞吐量 (20Mb/s)的要求。根据需要,数据率还可降为48,36,24,18,12,9或者6Mb/s。 802.11a拥有12条不相互重叠的频道,8条用于室内,4条用于 点对点传输。它不能与 802.11b进行互操作,除非使用了对两种标准都采用的设备。
数据率(Mbit/s) | 调制方式 | 编码率 | Ndbps | 1472字节传输时间(µs) |
6 | BPSK | 1/2 | 24 | 2012 |
9 | BPSK | 3/4 | 36 | 1344 |
12 | 4-QAM | 1/2 | 48 | 1008 |
18 | 4-QAM | 3/4 | 72 | 672 |
24 | 16-QAM | 1/2 | 96 | 504 |
36 | 16-QAM | 3/4 | 144 | 336 |
48 | 64-QAM | 2/3 | 192 | 252 |
54 | 64-QAM | 3/4 | 216 | 224 |
802.11b IEEE 802.11b是 无线局域网的一个标准。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 传送速度为11Mbit/s。IEEE 802.11b是所有 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广的标准。它有时也被错误地标为Wi-Fi。实际上Wi-Fi是 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在2.4-GHz-ISM频段共有14个频宽为22MHz的频道可供使用。IEEE 802.11b的后继标准是IEEE 802.11g,其 传送速度为54Mbit/s。
数据传送率 | 编码长度 | 调制方式 | 波串速率 | 位数/波串 |
1 Mbps | 11 (BS串) | BPSK | 1MSps | 1 |
2 Mbps | 11 (BS串) | QPSK | 1MSps | 2 |
5.5 Mbps | 8(CCK) | QPSK | 1.375MSps | 4 |
11 Mbps | 8(CCK) | QPSK | 1.375MSps | 8 |
802.11g IEEE 802.11g2003年7月,通过了第三种调变标准。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跟 802.11b相同),原始 传送速度为54Mbit/s,净传输速度约为24.7Mbit/s(跟 802.11a相同)。 802.11g的设备与 802.11b兼容。 802.11g是为了提高更高的 传输速率而制定的标准,它采用2.4GHz频段,使用CCK技术与 802.11b后向兼容,同时它又通过采用OFDM技术支持高达54Mbit/s的 数据流( 使用 52 个正交 频分多路复用 (OFDM)副载波),所提供的 带宽是 802.11b的1.5倍。从 802.11b到 802.11g,可发现WLAN标准不断发展的轨迹:802.11b是所有WLAN标准演进的基石,未来许多的系统大都需要与802.11b向后向兼容, 802.11a是一个非全球性的标准,与802.11b后向不兼容,但采用OFDM技术,支持的 数据流高达54Mbit/s,提供几倍于 802.11b/g的高速信道,如802.11b/g提供3个非重叠信道可达8-12个;可以看出,在802.11g和802.11a之间存在与Wi-Fi兼容性上的差距,为此出现了一种 桥接此差距的双频技术——双模(dual band)802.11a+g(=b),它较好地融合了802.11a/g技术,工作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服从802.11b/g/a等标准,与802.11b后向兼容,使用户简单连接到现有或未来的802.11网络成为可能。 为防止干扰,美国及拥有类似法规的其他国家只有三条不重叠的可用信道( 信道1、6、11,相距25 MHz),欧洲只有四条信道( 信道1、5、9、13,相距仅20 MHz)。即使是这样的距离,仍存在某些旁瓣导致的干扰,当然干扰相当弱。
802.11n
IEEE 802.11n ,2004年1月IEEE宣布组成一个新的单位来发展新的802.11标准。资料传输速度估计将达475Mbps,使用 56 个(20 MHz) 或 114 (40 MHz) 副载波,(需要在 物理层 产生更高速度的传输率),此项新标准应该要比 802.11b 快45倍,而比 802.11g 快8倍左右。 802.11n 也将会比目前的 无线网络 传送到更远的距离。 目前在 802.11n有两个提议在互相竞争中: WWiSE (World-Wide Spectrum Efficiency) 以Broadcom为首的一些厂商支持。 TGn Sync 由Intel与Philips所支持。 802.11n增加了对于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标准. MIMO 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来允许更高的资料传输率。MIMO并使用了Alamouti coding coding schemes 来增加传输范围。 现有的802.11n也会进行过渡性升级,支持三路乃至 四路 MIMO(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流,理论速度可从当前双路的300Mbps提升到三路的450Mbps、四路的600Mbps。Intel 5300芯片组、苹果AirPort Extreme(2009年10月升级版)等实际上已经支持三路MIMO数据流,连上新设备即可提供450Mbps的理论传输速度。802.11ac 802.11a c的核心技术主要基于802.11a, 用于中短距离无线通信, 继续工作在5.0GHz频段上以保证向下兼容性,但数据传输通道会大大扩充,在当前 20MHz的基础上增至40MHz或者80MHz,甚至有可能达到160MHz,分别对应56/114/242/484 (20/40/80/160 MHz)个副载波( 数据 + 导频)。再加上大约10%的实际频率调制效率提升,新标准的理论传输速度最高有望 达到1Gbps,是802.11n 300Mbps的三倍多。 802.11ac是802.11n的继承者。它采用并扩展了源自802.11n的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概念,包括:更宽的RF带宽(提升至160MHz),更多的MIMO空间流(spatial streams)(增加到 8),多用户的 MIMO,以及更高阶的调制(modulation)(达到 256QAM)。 世界上第一只采用802.11ac无线技术的路由器,于2011年11月15日, 由美国初创公司Quantenna推出了。2012年1月5日,业界巨头Broadcom发布了它的第一款支持 802.11ac 的芯片。
802.11ad
802.11ad工作在57-66 GHz频段,从802.15.3c演变而来,标准尚在指定讨论中。802.11ad草案显示其将支持近7GBit的带宽。 由于载波特性的限制,这一标准将主要满足个域网(PAN)对于超高带宽的需求。最有可能出现的应用将是无线高清音视频信号的近距离传输。
性能参数
协议 | 发布日期 | 频带 | 最大传输速度 |
802.11 | 1997 | 2.4-2.5 GHz | 2 Mbit/s |
802.11a | 1999 | 5.15-5.35/5.47-5.725/5.725-5.875 GHz | 54 Mbit/s |
802.11b | 1999 | 2.4-2.5 GHz | 11 Mbit/s |
802.11g | 2003 | 2.4-2.5 GHz | 54 Mbit/s |
802.11n | 2009 | 2.4GHz或者5GHz | 600 Mbit/s (40MHz*4 MIMO) |
802.11ac | 2011.11(草案) | 2.4GHz或者5GHz | 867Mbit/s, 1.73 Gbit/s, 3.47 Gbit/s, 6.93 Gbit/s (8 MIMO, 160MHz) |
802.11ad | 2012.12(草案) | 60GHz | up to 7000Mbit/s |
附录:其他无线传输协议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93030693a67518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