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操作管理规范(备份机制)

数据库操作管理规范(备份机制)

2023年7月30日发(作者:)

数据库操作管理规范(备份机制)9 数据库操作管理规范9.1 备份机制备份表命名规则:BAK_表名_⽉⽇时,⽉⽇时为两位数字。备份表名优先按此规则命名,超长允许备份表名缩写,但在备注中要写明全表名。1. 在备份表的备注中说明备份原因、备份组、备份⼈。2. drop表必须做全表备份。如drop table pub_config;的备份语句如下:create table BAK_pub_config _020101 as select * from pub_config;3. delete或update数据必须做数据备份。如delete from pub_config where查询条件A的备份语句如下:create table BAK_pub_config_020101 as select * from pub_config where 查询条件A。4. 备份表保留3个⽉,每季度清理⼀次,配置管理组负责清理前需要邮件通知责任⽥,若备份表需要继续保留,责任⽥通过修改备份表名中的时间以延长保留时间。9.2 ⼤数据量操作规范5. 对于增删改数据量>100万的数据操作,由开发⼈员通知配置管理组重建索引,并统计redo⽇志量。6. 配置管理组先在测试环境统计产⽣的redo⽇志量(要确保开发环境跟正式环境的数据量基本⼀致)。具体统计⽅法为:在执⾏脚本前后都执⾏下列语句,两次的结果相减结果是产⽣的redo⼤⼩,单位为byte,select value from vmystat,vstatname wherev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17: …tic# =tic# and =‘redo size’;7. 如果配置管理组评测出产⽣的⽇志⼤于1G时,通知责任⽥可以启⽤nologging,减少redo的产⽣。具体⽅法A:alter table A nologging;然后再增删改数据脚本;最后alter table A logging;⽅法A适⽤于多个脚本对同⼀个表进⾏⼤量数据删改数据操作.具体⽅法B:update A set a1=1 nologging;⽅法B适⽤于单个脚本对同⼀个表进⾏⼤量数据删改数据操作。8. 上班时间段不允许进⾏⼤规模数据操作,如备份、导出、导⼊、删除等。9. 脚本执⾏时间放在⾮系统运⾏⾼峰时间段(18点-次⽇7点,12点-14点(阻挡性问题紧急增量))。10. 在⼤数据量操作过程中,平台组提供技术⽀持。9.3 正式环境数据库操作规范第⼀步:操作之前注意事项(实施组检查SQL脚本)11. 明确脚本的作⽤;12. Truncate,drop,delete,update操作都需要备份数据;13. 针对⼤批量数据修改,需要开发提供测量redo⼤⼩,⽇志超过1GB需要实施组找局⽅确认归档⽇志剩余空间满⾜操作所需;14. 需要开发组提供SQL执⾏时间,写在脚本注释中。第⼆步:操作之中注意事项15. 局⽅上班时间不能对批量数据进⾏操作;16. 导⼊、导出数据只能在⾮上班时间,如因客户要求不可避免要在上班时间导出数据,客户必须正式向实施组长提出(如发出邮件)。第三步:操作之后注意事项17. 使⽤PL/SQL和SQL*PLUS使⽤完毕后需要关闭;18. 如果是修改、删除数据需要保存操作⽇志。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90653109a38709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