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信息安全

浅析网络信息安全

2023年7月27日发(作者:)

维普资讯

叠信息技术 浅析网络信息安全 马淑燕(中共河南省许昌市委党校) 摘要:因特网以其灵活的入网方式、丰富的信息资源、低廉的费用、种类 此外,传感器网络、ad hoc等组网模式、终端设备的特殊性和 繁多的信息服务方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它的迅速 局限性也给网络安全带来诸多新的研究课题。 普及使全球信息资源共享逐渐从愿望变成现实。通过因特网,可把信息传递 二、网上信息安全的管理 给网络上任何一个人,使那些原来昂贵或维护困难的资源能被网络中任何 长期以来,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安全 人所使用。与此同时影响信息安全的问题也不少,网络攻击、病毒传播和安 意识差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今天,当人们开始意识到信息安全的 全漏洞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 状,提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 一、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近年,我国信息网络安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网络威胁形式多样,经济利益成为网络攻击的最大驱动力。 网络攻击呈现出组织严密化、行为趋利化、目标直接化的趋势。网络 欺骗手段进一步升级,黑客不光利用电子邮件和网站进行诈骗,具 有“网络钓鱼”性质的病毒也开始出现,勒索软件、网络游戏、网络银 行盗号木马等被广泛使用,都充分说明了经济利益已经成为网络攻 击的最大驱动力。网络黑客逐步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组织,在组织内 部分工明确,从恶意代码的制作,恶意代码的散布到敏感信息的窃 取都有专人负责;网络攻击从最初的技术炫耀转向获取经济利益, 网络攻击的针对性和定向性越来越强i针对特定目标的网络攻击具 有更大的威胁和破坏性。主动防御理论亟待产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信息安全防护形势严峻。 2、漏洞数量居高不下,利用漏洞发起攻击仍是互联网最大的安 全隐患。安全漏洞是指在网络系统中硬件、软件、协议和系统安全策 略等存在的缺陷和错误,攻击者利用这些缺陷和错误可以对网络系 统进行非授权的访问或破坏。 3、病毒传播形式多元化。网站、移动存储设备成为病毒传播的 新渠道。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病毒数量已经呈现下降趋势,黑 客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站对用户进行攻击。此外,通过移动存储设 备传播病毒使很多电脑用户饱受其害。 4、僵尸网络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僵尸网络(英文名称叫 BotNet),是互联网上受到黑客集中控制的一群计算机,往往被黑客 利用发起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如DDoS、海量垃圾邮件等。安全科研 人员十分关注BotNet的发展动向,因为它可以加大病毒或恶意代码传 播的自动化程度和破坏强度。近期,僵尸网络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部分程序可以扫描计算机的特定信息,如企业和个人信息,以获取网上 银行账号等每燃皂:专家研究认为:65亿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栅.中大约有 11%载有BotNet程序。我国拥有的“僵尸网络”电脑数目最多,占全 球总数的近2O%(全球共有470万台)。北京是世界上感染bot僵 尸程序病毒的计算机数量最高的城市,约占全球总量的3%。 5、流氓软件扰乱网络秩序。“流氓软件”是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 之间的软件,同时具备正常功能(下载、媒体播放等)和恶意行为(弹 广告、开后门),给用户带来实质危害。它们往往采用特殊手段频繁 弹出广告窗口,危及用户隐私,严重干扰用户的日常工作、数据安全 和个人隐私。我国积极开展治理流氓软件活动,中国互联网协会于 2006年12月27日举行了”治理恶意软件、保护网民权益”的动员 大会暨《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签约仪式。 6、网络电子犯罪影响变大。网络电子犯罪的特点是智能化、年 轻化,且多为内部犯罪,犯罪形式具有隐蔽性、跨地域性和高危害性 等特点。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电子犯罪的形式 多样、手段新颖,且影响越来越大。 7、信息新技术应用和组网模式带来新的安全问题。无线射频识 别(RFID)、IP]、/的应用、VolP以及传感器网络、ad hoc等网络通信 模式的变化给信息安全带来了一些新挑战。 146 重要性时,却又对系统的安全问题产生一种本能的恐惧。 我们对信息安全问题有个基本的观点,不能因为信息技术存在 信息安全问题,就不去发展信息技术。对于国家来说,信息化是必然 的。从经济角度来看。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信息安全问题说到底,首先是一个管理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信 息安全产业刚刚起步的今天,信息安全的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1、人员安全与日常操作管理。常言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安 全方案的实现。离不开管理,人员是管理的核心。人员管理除了技术 层次的要求(比如:学历、个人技能。工作经验等),还应有安全性要 求,保证从事网络信息工作的人员都应有良好的品质和可靠的工作 动机,不能有任何犯罪记录和不良嗜好。对工作人员要有一套完整 的管理措施,它包括人员筛选录用政策、上网和离职控制、安全教 育、安全检查等一系列制度。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目的,在于使所有工 作人员信息安全地位和作用及个人在其中的安全责任,熟悉工作环 境的操作过程,使其有能力来正确地执行安全的策略,减少人为的 因素或操作不当而给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或风险。 2、系统连续性管理。系统备份、恢复策略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系 统业务连续不问断的要求,避免由于自然灾难、事故、设备的损坏和 恶意的破坏行为带来系统不停顿服务功能的丧失。 3、按程序操作。内部网络的不安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违规使 用,如越权使用某些业务,查看、修改机密文件或数据库等,同时也 包括一些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恶意攻击。 三、网上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信息的安全,近年来针对不 同的问题研发了许多技术和产品,解决了安全需求的特定方面的问 题。主要包括 1、防火墙产品:防火墙产品主要提供被保护网络与外部网络之 间的进出控制。它是被保护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根据 各种过滤原则来判断网络数据是否能够通过防火墙。 2、VPN设备:VPN设备实现了利用公共网络建立自己的虚拟专网。 VPN设备负责给发送到对方的数据包进行加密并重新孢,当巨 对方V PN设备搬}寸1 写拆包、脱密,而在公共网络上看到的只是两个PVN设备。 3、系统日志审计工具:许多系统都提供了系统日志,其中包含 了有关系统安全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在系统投入使用的时候,网 管员对系统日志进行配置,使其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有用的信息。 4、信息网关:信息网关为计算机内的电子文件引入了密级、电子印 章和网关证的概念。信息网关负责检查出入网络的文件是否具有网关 证,是否按照所具有的密级进行了加密。在检查合格后才能传出网络。 5、授权和身份认证系统:授权和身份认证系统加强原有的基于 账户和口令的控制,提供了授权、访问控制、用户身份识别、对等实 体鉴别、抗抵赖等功能。信息加密是信息安全应用中最早开展有效 手段之一。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 6、安全路由器:安全路由器提供了某些基于地址或服务的过滤 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网络访问。 7、安全性分析工具:安全性分析工具用于自动发现网络上的安 全漏洞,给出安全性分析报告。 8、安全检测预警系统:安全检测预警系统用于实时监视网络上 的数据流,寻找具有网络攻击特征和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数据流。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90425451a34804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