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到4G技术演进

3G到4G技术演进

2023年7月17日发(作者:)

目 录

1.

2.

引言:....................................................................................................................................... 2

3G .............................................................................................................................................. 3

2.1 3G的概念 ..................................................................................................................... 3

2.2 3G的技术标准 ............................................................................................................. 3

4G .............................................................................................................................................. 4

3.1 4G的概念 ..................................................................................................................... 4

3.2 4G的主要标准 ............................................................................................................. 4

3.2.1 WiMAX .............................................................................................................. 5

3.2.2 LTE ..................................................................................................................... 5

3.2.3 UMB .................................................................................................................. 5

3.3 3G向4G的演进路径 ................................................................................................... 5

3G到4G中的过渡 ................................................................................................................... 6

4.1 所谓的3.5G .................................................................................................................. 6

4.1.1 WCDMA/TD-SCDMA无线接口的发展 ............................................................. 6

4.1.2 MT-2000 CDMA MS(cdma 2000)无线接口的发展 ..................................... 7

4.1.3 WiMAX .............................................................................................................. 9

4.2 E3G的出现 ................................................................................................................. 10

4.2.1 WCDMA和TD-SCDMA的长期演进(LTE) ................................................. 11

4.2.2 cdma2000的空中接口演进(AIE) .............................................................. 12

4.3 向4G迈进 .................................................................................................................. 12

4.3.1 LTE-Advanced .................................................................................................. 12

4.3.2 IEEE 802.16m ................................................................................................... 14

4.3.3 UMB ................................................................................................................ 16

3

4

5 融合、共存是4G的趋势 ...................................................................................................... 17

参考文献......................................................................................................................................... 18

1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3G的演进

摘要:在移动通信领域,每20年就发生一次革命性的变化。移动通信技术从第一代演进到现今的第三代,以及处于预研阶段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移动通信已然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本文旨在对3G中的三大技术主流制式,以及WiMAX在3G到4G的演进进程做出简要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LTE;802.16;UMB

1. 引言:

始与20世纪70年代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从最初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到今天的3G技术,短短的40年间不可谓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通信在逐步实现数字化、宽带化、分组化、智能化、个人化、多网业务融合的多元化和综合化、移动网络无缝覆盖的全球化,朝着个人通信的目标发展,即5W—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方(wherever)任何时间(whenever)可以和同任何人[1]

(whomever)进行任何形式(whatever)的通信。移动通信的发展进程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通信的发展进程图

2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2. 3G

2.1 3G的概念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rd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3G),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于1985年提出的。1996年,ITU将其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IMT-2000),后缀指其工作在2000MHZ频段,且预计于2000年商用。[2]

IMT-2000系统构成图如图2所示。

图2 IMT-2000系统构成图

2.2 3G的技术标准

1999年ITU提出并确定了针对3G网络的IMT-2000无线接口的5种技术标准, 3G的5种无线接口技术如表1所示

表1 3G的5种无线接口技术

多址接入技术

CDMA技术

正式名称 习惯称呼

IMT-2000 CDMA DS

IMT-2000 CDMA MS

IMT-2000 CDMA-TDD

WCDMAU/UTRA

cdma 2000

TD-SCDMA/UTRA-TDD

UWC-136

EP-DECT

TDMA技术

IMT-2000 TDMA-SC

IMT-2000 TDMA-MC

其中由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3GPP)制定的IMT-2000 CDMA DS(WCDMAU/UTRA),由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2(3GPP2)制定的IMT-2000

CDMA MS(cdma 2000),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制定的IMT-2000

3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CDMA-TDD(TD-SCDMA/UTRA-TDD)目前IMT-2000的三大主流技术标准。

在2007年10月,3G标准中IMT-2000家族加入了一名新成员,WiMAX被正式批准为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命名为OFDMA TDD WMAN。

3 4G

3.1 4G的概念

4G即是人们所熟知的B3G,在2005年,ITU将B3G技术正式命名为IMT-Advanced,以区别于之前的3G技术(即IMT-2000)。2008年2月,ITU(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出通函,邀请世界各国以及各国际通信标准化组织向ITU提交IMT-Advanced(4G)无线接入候选技术。同时也邀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注册评估组,准备对提交者提交的候选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在2010年10月于重庆举行的ITU-R WP5D第9次会议上,中国提交的TD-LTE-Advanced、LTE-Advanced FDD以及802.16m三种技术一同入选IMT-Advanced国际标准。不过,4G国际标准还没有最终确定,目前知道的仅是一个框架而已。

就ITU对4G的系统标准定义,主要是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上传速度20Mbps,并能够满足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且价格与固定宽带网络相同,并实现商业无线网络、局域网、蓝牙、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等的无缝连接并相互兼容。4G具有更高的数据率和频谱利用率,更高的安全性、智慧性和灵活性,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服务[3]质量(QoS)。4G系统应体现移动与无线接入网及IP网络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4G 系统应当是一个全IP的网络。

4G除了继续依赖3G标准组织已发展的多项新技术和标准(如OFDM、MIMO、IP核心网、开发业务架构及IPv6等)并加以延伸外,其规划还必须满足整体系统架构能够由3G平滑演进到4G的要求

3.2 4G的主要标准

WiMAX、LTE和UMB是目前向4G演进的最主要标准。

4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3.2.1 WiMAX

WiMAX是由 IEEE提出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受到英特尔、思科等IT厂商的支持。由于没有原体制的束缚,最符合宽带接入市场的需求。采用WiMAX的运营商主要是固网运营商和新运营商,然而,这些运营商可以利用VoIP等技术,通过WiMAX网络为用户提供与蜂窝网络相同的移动语音服务。

3.2.2 LTE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提出的演进标准,它定义了LTE FDD和LTE TDD两种方式。LTE FDD受到了传统移动运营商的支持,中国移动则是LTE TDD的主要支持者。随着LTE TDD技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运营商和厂商加入到LTE TDD队伍中来。

3.2.3 UMB

UMB(Ultra-Mobile Broadband)是3GPP2提出的超移动宽带技术,主要由美国高通公司支持,是CDMA2000系列标准的演进升级版本。但目前还没有一家运营商宣布计划试验或者布署这项技术。

3.3 3G向4G的演进路径

3G向4G的演进路径主要有3条[4]:

一是WCDMA和TD-SCDMA,均从HSPA演进至HSPA+,进而到LTE。全世界大多数电信运营商,以及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华为等主要电信设备生产商均坚定支持这一路线。

二是CDMA2000沿着EV-DO Rev.0/Rev.A/Rev.B,最终到UMB。近年来,全球CDMA投资趋于萎缩,主要的CDMA运营商美国Verizon+Alltel、Sprint、中国电信、日本KDDI、韩国SK电讯等均已明确表示将选择LTE建设后3G网络;世界最大的CDMA设备商阿尔卡特朗讯和北电网络均已裁减了CDMA部门,且UMB技术至今没有一家运营商宣布采用或测试,因此产业链主要只有高通一家。(现高通已宣布放弃)

5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三是802.16m的WiMAX路线。以英特尔、三星电子、阿尔卡特朗讯、奥维通等为代表的WiMAX厂商,和一些新兴运营商仍然在这一路线坚持探索。

演进简单路径示意图,如图3

图3 演进简单路径示意图

4 3G到4G中的过渡

4.1 所谓的3.5G

4.1.1 WCDMA/TD-SCDMA无线接口的发展

WCDMA/TD-SCDMA无线接口的演进路线比较清晰,从R4的无线接口技术演进到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再发展到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有些人称HSDPA 和HSUPA为3.5G。WCDMA/TD-SCDMA增强和演进的路线如图4所示。

图4 WCDMA/TD-SCDMA增强和演进的路线

3GPP提出HSPDA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下行分组业务的吞吐量,主要是针对非实时的分组业务,但也可以潜在德应用于流媒体业务。HSDPA是对R99无线接口的一个不错,在R99的信道在统一载波上,只是为HSDPA增加了专门的信6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道。HSDPA在空间接口上采用了自适应的编码调制技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ir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以及快速的数据调度技术。[5]

从理论上来说,在R5标准中,HSDPA峰值数据速率可达14.4Mbit/s;在R6标准中,HSDPA峰值速率可达30Mbit/s;HSUPA峰值数据速率可5.76Mbit/s。

HSDPA和HSUPA的特点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HSDPA和HSUPA的特点比较图

特点

峰值数据速率

调制方案

TTI

传输信道类别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

HARQ

HSDPA

13.3Mbps

QPSK,16QAM

2ms

共享

HSUPA

5.6Mbps

QPSK

2ms(可选)/10ms

专用

HARQ,支持增量冗余:专用HS-DPCCH中的反馈

HARQ,支持增量冗余:专用物理信道中的反馈(E-HICH)

上行调度(用于功率控制)

分组调度 下行调度(用于容量分配)

软切换支持(用户面)

否(在下行中)

4.1.2 MT-2000 CDMA MS(cdma 2000)无线接口的发展

cdma2000无线接口在标准引进路线上开始存在两条演进路线,即cdma2000

1x EV-DO(Evolution-Data Only -发展-数据)和cdma20001xEV-DV(Evolution-Data and Voice发展-数据和语音),但最后归入AIE。cdma2000增强和演进的路线如图5所示

7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图5 cdma2000增强和演进的路线

4.1.2.1 cdma2000 1xEV-DO

cdma2000 1xEV-DO是一种可以满足移动高速数据业务的技术。cdma2000

1xEV-DO技术的设计初衷是提供更高的下行数据速率,更好地满足用户下载的需求。实际建网时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载波支持语音与数据业务,这虽然降低了频率利用率,不过从频谱效率上看,cdma2000 1x + cdma2000 1xEV-DO的传输数据能力已经大大超过WCDMA(目前WCDMA能够实现的R4版本空中接口速率为2.4Mbps/5Mhz,而cdma2000 1xEV-DO Release 0速率为2.4Mbps,cdma2000 1xEV-DO Revision A速率为3.1Mbps,cdma2000 1xEV-DO Revision B速率为9.3Mbps)。[6]而且从技术实现上面来看,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分开,既保持了高质量的语音,又获得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规划和优化上CDMA2000 1X和CDMA2000 1xEV-DO也相同,各个主要设备制造商的系统都能支持从CDMA2000 1X向CDMA2000 1xEV-DO的平滑升级,这对于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和投资方面的选择都很理想,有助于CDMA2000 1xEV-DO的推广。EV-DO技术提高了空中接口的传输速率;它采用速率控制而不是功率控制,可以始终使用最大功率发射前向链路信号,提高了可靠性;运用特有的调度算法合理处理小区内多个终端的业务竞争。到目前为止,cdma2000 1xEV-DO已经大规模商用,运营商推出了多种适合高速率的移动数据应用业务。[7]

4.1.2.2 cdma2000 1xEV-DV

cdma2000 1xEV-DV的提出是为了在支持数据业务的同时也可提供语音业务。所以1xEV-DV还能支持1x语音用户。目前,cdma2000 1xEV-DV标准包含两个版本:Release C版本和Release D版本。其中Release C版本主要是增强了前向8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数据速率,最高速率为3.1 Mbit/s ,对cdma2000 1x反向速率没有改进。Release

D版本在Release C版本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反向数据速率,最高速率为1.8

Mbit/s,并进一步提高了前向数据速率。1xRTT数据用户和高速1xEV-DV 数据用户使用同一无线信道并行操作。

4.1.3 WiMAX

全球微波存取兼容组织(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推出的WiMax标准又称全球微博继而互操作性,是由Intel主导、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WiMAX与802.16是两个不同的概念,802.16是IEEE关于无线城域网的一系列技术标准,而WiMAX则是支持和推动802.16走向市场的组织联盟。但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现在WiMAX几乎成为WiMAX技术的代名词。[8]

根据是否支持移动特性,IEEE802.16标准分为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其中802.16、802.16a、802.16d属于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802.16e和802.16m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

802.16e在功能上与3G有很多相似之处,单基站覆盖范围为几公里,可在120Km/h的移动状态下进行通信,而且802.16e的带宽要大于3G,系统在不同的在不带宽和调制方式下可以获得不同的接入速率。另外802.16e对QoS进行了定义,提供了开通IP语音业务的可能性。802.16e只制定了物理层和MAC层。同时,WiMAX的频谱仍在寻找中。WiMAX/EV-DO/HSDPA对比分析图如图6所示。

9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图6 WiMAX/EV-DO/HSDPA对比分析图

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从这点上看WiMAX实际上更接近于E3G,所以我将其分为3.5G的范围内。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

4.2 E3G的出现

面对WiMAX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威胁,现有3G的性能、速率和业务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与竞争的要求,迫于竞争压力,3GPP和3GPP2分别迅速启动了增强型3G(Enhanced 3G mobile system,E3G)的技术研究工作,计划将B3G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前导入3G系统,正形成所谓的增强型3G(E3G)标准需求,其基本特征是速率提高到100Mb/s左右,引入OFDMA和MIMO等技术,进一步提升3G系统的技术水平,满足市场和竞争的需要。以保持3G技术的竞争力和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E3G是现有3G技术的增强和演进,是在原有的3G框架内进行。

10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4.2.1 WCDMA和TD-SCDMA的长期演进(LTE)

在3GPP,E3G的正式名称为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 Evolution,LTE)。3GPP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了“长期演进”项目,简写为LTE项目。LTE工作氛围研究项目(Study Item,SI)和工作项目(Work Item,WI)两个阶段,SI阶段从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WI阶段从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完成核心的技术规范。

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支持可变带宽(20MHz、10MHz、5MHz、2.5MHz和1.25MHz);在20MHz频谱宽带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可支持移动的速度为500km/h的终端;控制平面容量显著提升,每5MHz支持200个(以上)的Active状态的用户。

LTE的核心技术如表3所示

表3 LTE的核心技术

技术

多址传输技术

宏分集

调制技术

上行

OFDM

下行

SC-FDMA

BIT/SK、OPSK、8PSK和16QAM

OPSK、16QAM和64QAM

Turbo

2*2

编码技术

多天线技术

随即接入

Turbo

1*2

闭环预编码、波束赋形、开环发射分集、开环空间复高阶调制和Turbo码

11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无线承载控制(RBC)、无线接纳控制(RAC)、连接移动性控制(CMC)、分组调度(PSC)、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和负荷均衡(LB)等

4.2.2 cdma2000的空中接口演进(AIE)

在3GPP2,E3G的正式名称为空中接口演进(AIE)。3GPP2将工作集中在空中接口技术的演进上。3GPP2也在2005年初启动了“空中接口演进”项目,简称AIE项目。AIE工作分为Phase1和Phase2两个阶段。其中Phase1完成多载波高速率分组数据(Multi Carrier-High Rate Packet Data,MC-HRPD),即NxEV-DO,主要目标是提高峰值数据速率并保持后向兼容,同时尽可能减小对基础硬件的影响,通过对多个HRPD载波的捆绑,既保持良好的后向兼容,又能够迅速完成标准化和市场化进程。DO Rev.B是3GPP2 AIE 第一阶段的输出标准,它是D0

Rev.A基础上多载波扩展和增强。基于DO Rev.B,激战和终端之间可以在钱方向多个载波同时传送数据,获得更改的峰值传输速率和系统吞吐量。

Phase2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系统传输频谱效率,同时满足运营商对于网络演进、网络部署、业务融合过渡性和性能方面的相关需求。2006年6月。3GPP2制定并明确了AIE Phase2空中接口标准的技术框架并开始具体的标准化工作,相应的标准成为UMB。增强的cdma2000包括已有的多载波cdma2000技术的增强的和新的空中接口技术。新的空中接口技术能在不同的载波宽带上工作,并能在频率选择性信道有优越的性能,同时降低终端的复杂性。目标的峰值数据速率为下行100Mbit/s~1Gbps,上行50 Mbit/s ~100 Mbit/s;反向链路支持50Mbps。[5]

4.3 向4G迈进

4.3.1 LTE-Advanced

4.3.1.1 LTE-Advanced的概念

LTE-Advanced是指3GPP 在Release 10(R10)以及之后的技术版本,是LTE在版本8基础上丰富提高完善的版本。LTE是3GPP组织为满足IMT-AdVanced12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需求而提出的,从已具有明显4G技术特征的LTE技术上平滑演进过来。所以LTE Advanced技术是一个向后兼容的技术,完全兼容LTE,是演进而不是革命。

4.3.1.2 LTE Advanced技术特征

载波聚合、增强的MIMO、无线中继(Relay)和协作多点传输技术(CoMP),以及增强的小区间干扰消除(eICIC)是LTE Advanced的主要新技术。

其中载波聚合是LTE-Advanced的重要技术,它支持最大为100MHz的带宽,系统/终端最大峰值速率可达1Gbps;提供跨载波调度增益,包括频率选择性增益和多服务队列联合调度增益;提供跨载波干扰避免能力,频谱充裕时可以有效减少小区间干扰;载波聚合的核心思想是允许终端在多个子频带上同时进行数据收发。

增强的MIMO中,下行包括最大支持8流的高阶MIMO和支持CSI反馈增强MU-MIMO,上行为SU-MIMO,能最大支持4流。增强的MIMO技术能使下行峰值频谱效率达到30bps/Hz,上行峰值频谱效率达到15bps/Hz。从用户角度看,这意味着即使是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信息的检索和发送速度仍会大幅度提高,加之网络速度的提高,可以大大改善用户体验。[9]

Relay是一种无线中继技术, RN节点对来自基站或者从属终端的信号基带处理后再转发给从属终端或者基站。Relay技术优势部是署灵活,不需要光纤与机房,运营成本低,可抑制网络干扰,可扩展网络覆盖,可提升网络容量。Relay可解决室内外容量,覆盖与回传。

CoMP技术能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通过相邻多点的协作通信,对协作多点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进行联合MIMO发送和接收时间、频率和空间上的冲突,从而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基站/扇区间通过相互协作,可实现抑制干扰,提升用户体验。

分层网络是未来网络的部署趋势,其中Pico基站提升热点地区网络容量,Femto基站为室内用户提供高速率接入服务。

分层网络需要LTE-Advanced中的小区干扰协调技术(eICIC)来重点解决控制信道的干扰协调问题,eICIC通过对系统资源的划分和限制或者有效分配,减小相邻小区边缘区域使用的资源,满足人们越来越大的数据速率需求的同时,也13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保证未来网络的各种QoS 。

该技术符合3GPP Release 10全球标准。近来,LTE-Advanced技术也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选为能够满足国际移动电信标准的技术之一。LTE-Advanced技术也被看作是向4G发展的一个起点。

2011年7月,爱立信在瑞典演示的移动环境下的无线LTE-Advanced技术已经证实了LTE-Advanced速度较之于目前商用的LTE网络提高10倍以上。据悉,最初阶段的LTE Advanced技术有望于2013年投入商用。TE-Advanced和IMT-Advanced需求的比较如表4所示。

表4 LTE-Advanced和IMT-Advanced需求的比较

最大带宽

蜂窝数据效率

LTE-Advanced

至少为40MHz

DL

1Gbps

UL

1Gbps

IMT-Advanced

100MHz

DL

1Gbps

UL

500Mbps

峰值频谱效率b/sHz

平均谱效率bps/Hz/cell

边缘用户峰值频谱效率

MIMO

15

2.2

6.75

1.4

30

2.6

15

2.0

0.06 0.03 0.09 0.07

Max 4

layer

Max 4

layer

Max 8

layer

Max 4

layer

4.3.2 IEEE 802.16m

4.3.2.1 IEEE 802.16m的概念

IEEE 802.16m是以移动WiMAX为基础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其旨在开发符合ITU IMT-Advanced要求的高级空中接口。作为移动WiMAX演进的2.0版,802.16m是基于802.16e进行的增强继,802.16m 标准也是802.16e后的第二代14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移动WiMAX国际标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802.16m并非WiMAX的一部分,但在两种标准之间存在跨平台的兼容性。另外,802.16m的标准还将兼容未来的4G无线网络。

4.3.2.2 802.16m的技术特征

802.16m上下行均采用OFDM技术,支持包括MIMO、波束赋形在内的先进天线技术,而这些技术都是在802.16e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增强。802.16m 支持多载波技术,支持多个连续或不连续载波的聚合,这些载波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带宽。

IEEE 802.16m在高速移动下,可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而在慢速状态下,传输速率能达到1Gbps。在都市中,传输距离约为2km,而在郊区的传输距离可达10km。除此之外802.16m还提出了归一化峰值速率要求,即下行大于6.5

bit/(s·Hz),上行大于/(s·Hz)。802.16m的明显优势体现在其峰值传输速率——例如,在20MHz下行链路通道中速率高达300Mbps,并且具有较低的延时。[11]

802.16m的性能要求与IMT-Advanced需求的比较。如图7所示

图7 802.16m的性能要求与IMT-Advanced需求的比较

15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4.3.3 UMB

4.3.3.1 UMB的概念

超行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是CDMA技术的下一代演进标准,原本被称为CDMA2000 1x EV-DO修正版C,后来改称UMB。UMB系统是以OFDMA(正交频分复用接入)技术为基础、专门针对无线移动环境和实时应用优化的移动无线宽带系统。该规范的发布标志着将成为全球首个基于IP的移动宽带标准,它能够在20MHz的带宽力实现288Mbps的峰值下载。

4.3.3.2 UMB的技术特征

UMB继承了DO系统的自适应编码调制、HARQ(物理层混合重传)以及QoS控制机制,结合了TDM、QOFDMA(准OFDMA)、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其它先进技术,同时引入了基于MIMO(多路输入输出)、SDMA(空分复用接入)和Beamforming(波束赋形)等多天线技术,使系统可以在达到更高传输效率的同时经济有效地支持各类具有QoS要求的应用。

UMB系统在前、反向子载波上均引入了64QAM调制方式,采用各种分组格式以支持多种频谱,引入4*4MIMO以后,系统在2*20MHzFDD带宽中前、反向物理链路上可以达到的峰值速率分别为288Mbps和75Mbps,并且平均延时小于16ms。[12]

UMB系统采用各种部分频率重用(FFR)机制和软切换组织选择,VoIP的容量和系统覆盖均得以增强,以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UMB的协议中增加了路由的概念,路由控制面协议对路由的控制行为进行管理,路由协议对路由的数据面行为进行管理,从而支持快速无缝的空口版本便捷切换和eBS间切换。UMB是下一代移动宽带业务的重大技术突破,支持不同技术间的切换以及和现有cdma20001x、1xEV-DO网络的无缝操作,能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不幸的是,在2008年11月13日,Qualcomm的执行长Paul Jacobs宣布该公司结束发展UMB技术,转而支持3GPP的FDD-LTE技术。

16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5 融合、共存是4G的趋势

以WiMAX为代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以LTE、AIE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非常相似,两者之间界线变得模糊。出现这样的局面,究其原因是不同的产业领域从不同方向向同一市场渗透。

因此,3G/E3G与宽带无线接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主要集中在中低速移动速率环境下的无线数据服务。目前的3G技术商用程度远高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有其独到的优势,正在不断完善并加快研发进程。但两者也有互补之处,3G可以提供广域漫游、高移动性的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而WiMAX可以提供重点区域的高速数据业务。

随着向4G演进,趋势将是不同的无线技术在NGN架构下融合、共存,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多层次的无线网络环境。例如WiMAX与3G双模共存;实现移动支付、信息获取、数据传输等。

17

通信技术新概论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1]廖晓滨,赵熙.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技术、应用及演进[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8

[2]高鹏,赵培,陈庆涛.3G技术问答[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

[3]崔健双.现代通信技术概论.[M]2.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42~243

[4]王志勤,林辉,杜颖.3G演进型标准化进程[J].中兴通信技术.2006.4.12(2):5

[5]张传福,彭灿,苑闻京.WCDMA通信网络规划和设计[M].北京:任命邮电出版社,2007,2

[6]赵建湖.cdma2000 1x蜂窝网的无限网络优化[D].上海: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

[7]谢卫浩.cdma2000 1xEV-DO Rev.A 无线网络规划的思考.电信技术.2005.51(1):7

[8]李珊.WiMAX[J].数据通信.2006.1

[9]胡海波.3G长期演进技术—E3G[J].世界电信.2006.4.19(4):2

[10]林辉.LTE-Advanced的标准情况.[J].电信科学.2009.25(1):1

[11]解析WiMAX技术标准——802.16m[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0.10

[12]高月红,郑瑞明,张欣,杨大成.超移动宽带UMB系统简介[J].移动通信.2008.2.107

18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89584109a26820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